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族谱编修

千年虹山彭 泉山第一家
  •     引言:笔者所在的金山村,有九牧林氏、西坑周氏、陈氏、潘氏与彭氏,其中彭氏占了大多数,他们来自与仙游一山之隔的虹山。他们通行闽南话,至今仍保留了传统的闽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文化活动,此地以遵循闽南文化为要

     

    千年虹山彭   泉山第一家   

          虹山彭氏,自唐朝末年长期拓垦于泉晋之深山,横跨数村,族裔繁衍一万多人,号称支分唐朝历百载,祠占泉山第一家。笔者也曾专文探讨了虹山彭氏(参见《蒲公英式生长:虹山千年彭氏 金山百年拓垦(上)》、《蒲公英式生长:虹山千年彭氏 金山百年拓垦(下))。 

           作为一个具有千年历史的宗族,它扎根于深山之中,与土地相结合,汲取养分,生根发芽,根深蒂固,枝繁叶茂,其裔孙不断外迁,宣泄过多的人口压力,犹如随风飘扬蒲公英的种子,在他乡异地落地生根,以至发展壮大,让人印象深刻。

    640 (9).jpg

     虹山彭氏家庙

     

    虹山彭氏族源与迁徙史

          根据《虹山彭氏族谱-卷首(2007年版)》:彭氏,以国为姓,始祖为篯铿,系黄帝八世孙,商代贤大夫封于大彭,因而得姓。虹山彭氏,其祖先定居河南汝宁府光州固始县(今为河南信阳市固始县),今亦难考其几世矣

     

    《虹山彭氏族谱(卷首)》

          唐僖宗广明元年(公元880年),黄巢作乱,彭氏祖先自光州固始县随王潮过江,先是居闽之泉州,后再迁于城西的南安。至枨公再迁至晋江之中山(今洛江区虹山乡白凤村),在帽峰山下定居。因世次失真,六世祖朠公以以枨公为(中山)虹山彭氏一世祖。目前,其世系已传至第四十世、四十一世。

          自虹山第六世起,其裔孙即开始向外播迁,由此,虹山也成为海内外虹山彭氏的祖籍地。按照族谱所序,彭氏一世至十五世,繁衍速度较慢,至十五世时仅有天与公(1342- ),生三子:源有、富有、济有,富有公伤于虎,因此,自十六世开始,以源有、济有分为东房、西房两房。在虹山本地有一万三千多人,徙居海内外的虹山彭氏裔孙有四万余人。  

    八次纂修族谱

          历史上,自宋乾道七年(1170年)六世祖朠公开始第一次纂修温陵中山彭氏族谱起,虹山彭氏先后进行了八次纂修族谱。

          第一次:朠公,虹山六世,迪功郎致仕,于大宋乾道七年(1171年)作《温陵中山彭氏族谱自序》,叙述了彭氏迁居虹山之由来,寄希望子孙后裔要以继监仓、司户二曹及安抚之遗风。至时正德四年(1509年),莆迪功郎董童再作《中山彭氏族谱后序》。

           第二次:珙公,字文昇,号林泉居士,虹山第十九世,西房人,于明嘉靖己丑年(1529年)第二次修纂族谱。该谱先后邀请了莆醴泉太愚生李皞、莆庠士吾溪林珩、莆乡进士醴泉李德用作序。太愚生李皞为莆田醴泉人(今莆田市秀屿区),于明嘉靖己丑年作《中山彭氏族谱序》,其时李皞在虹山为塾客客授子业,固请以领其事

          吾溪林珩为莆庠士,于嘉靖丁酉年(1537年)作《赠林泉君重修族谱序》,概述修族谱之意义,彭氏迁居玉虹之由来及其子孙出仕与宗派传承,述及林泉居士拳拳以修谱,并邀请其为之作序。李德用受其外兄林一所之请,于嘉靖壬寅年(1542年)作《彭氏族谱后序》。

          第三次:任用公,名任,号直简,东房长房人,虹山廿一世,于嘉靖己末年(1559年)第三次纂修族谱。任用公通过刘勋的表叔郑,邀请赐进士第、通议大夫、都察院右副都御史、考功史郞中、约斋刘勋,于嘉靖己末年(1559年)作了《赠彭子任用重修族谱序》。

           第四次:万历丁丑年(1577年),仕迪、希陵、宜达等,通过在其家教书的傅君范,邀请了傅君范的哥哥武荣(今泉州,唐置)傅阳初担任第四次重修族谱的重任。其时,已年满72岁的傅阳()撰写了《重修彭氏中山族谱序》,叙述了彭氏之前的三次纂修族谱,加上此次他之所以担任修谱的由来。在他看来,第三次修谱错纪成帙略可考矣,但枝繁叶繁而登志未悉,世系攸分而序次未明。傅阳初对此次族谱进行了完善:先之世系图,凡是旁支皆备録;次之世系誌,凡讳字、宝行妻子、居宅坟墓、生卒年月,皆详记;又次之古礼;又次之文翰、次之官牒、儒牒,联裒成卷。

          万历六年(1578年),虹山廿二世孙尚遣作了《重修彭氏族谱序》,其间提到:仙游张埔旧谱誌云:杰秀公分居,其父与其十三世必俊公、三世兄弟均为唐节度使公烨、宋迪功郎朠公之裔也。期许彭门运气转隆,因一盛一衰相为循环也。

           第五次:尚遗公,字宜肖,号中山,虹山廿二世,于明崇祯戊寅年(1638年)第五次修纂族谱。由于谢玄眺的伯父谢公心泰与中山公的孙子俞鼐是儿女亲家,因此,赐进士、中宪大夫、浙江参政、前礼部科给事中谢玄眺以姻家眷生身份,于明崇祯丙子年(1636年)作《赠中山君重修族谱序》。

           第六次:俞鼐,字乔鼎,号慎所,虹山廿四世,于清康熙丁巳年(1677年)作了《重修中山彭氏世音録》,録中提到至丁卬岁时,其伯父翼搏公再次继修族谱,这是第六次修谱。慎所邀请了时任的赐进士第、翰林学士兼礼部右堂富鸿基,于清康熙丁巳年(1677年)端月作了《赠慎所彭君重修族谱序》。序中提及,富鸿基与慎所君有通家之谊,故为之序。

          虹山廿四世孙佳会,丁卯岁(1687年)贡、候选教职,于清康熙戊寅年(1698年)作了《重修中山彭氏族谱序》。按这个序言,俞鼐所修之谱中仍有部分裔孙未录入,佳会请诸叔伯兄弟举其事肩其任,因粮务未能构成,于是由其侄子廷选公(少习举业,又年富力强易于跋涉)再次补充完善了族谱。

    640 (11).jpg 

    彭棠故居正门(许坝13号)

          第七次:彭棠,又名荫棠、甘棠,字秀村,号德胜,号称“民国陆军少将(可参见民国彭棠故居一文),于民国二十年(1931年)编修族谱,这是第七次修纂族谱。这一次修谱,意义重大,距第六修谱时间已达250多年。

          根据清己酉科拔元、厦鼓协和大学潘钟敬教授,于中华民国二十年(1931年)十一月所作的《中山彭氏重修族谱序》,第七次主要是彭团长毅然以修谱为已任,由团长之兄季荣董其事负采辑编纂之责者易道鑫、黄轩奕和黄吉也。是谱实嘉赖之,是则团长之修斯谱也

         第八次:1994年,国胜即提议续修族谱。至1999年秋祭时,族人再次倡议修谱,2005年七月十三日选举产生新一届祖祠理事会将八修谱作为本届首要任务。国胜(曾任青阳乡乡长、市档案局局长)、文彩、永树、明相等完成艰巨善举。三十四世裔孙新生于丁亥年(2007年)作了《八修族谱序》。

          综合上述,虹山(中山)彭氏在历经千年的历史中,深垦于山中,世系绵长,长发其祥,历史上曾先后八次纂修族谱,昭穆清晰,世系明了,字辈清楚,代不乏人,值得学习与深究。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