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氏新闻 > 最新活动

彭艺:传承民族技艺 “绣”出幸福生活
  •  近期,贵州民族大学推出【校友之声】系列报道,全面展示民大优秀校友“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的生动故事,营造学校高质量发展良好氛围,激励全校师生牢记嘱托闯新路、满怀信心向前进。


      乌江上游,六冲河畔,少数民族群众身着绚丽的民族服装,打鼓吹笙,载歌载舞,唱起欢快的苗家迎客歌。幸福的笑容洋溢在朴实的脸上,悠扬的歌声回荡在青山绿水间……这里是贵州省黔西县化屋村,也是贵州民族大学2015级校友、毕节市非遗苗绣传承人彭艺的家乡。


      “要感谢民大的培养,在学校的三年时间里,不仅让我学习到了如何把苗绣、蜡染纹样创新设计,也让我对如何实现民族文化创新发展有了新的思考和启迪,让民族技艺与现代生活更好相融。”说起在贵州民族大学的学生经历,彭艺有些许激动。正因为这段宝贵的求学经历,不仅让她通过自己的奋斗走上了致富路,还带动身边不少苗族同胞从事苗绣、蜡染工作,用一双双巧手绘出了幸福的生活。


      “化屋村原名“化屋基”,意为“悬崖下的村寨”,九成以上是苗族同胞,以前村里交通特别不方便,村民出去要走‘手扒岩’,不仅路程危险,村民们的农特产品也无法运出售卖变现,大家生活十分困难。”说起过去的家乡,彭艺记忆颇深。因群山阻隔、险流环绕,村里的贫困发生率曾高达63.6%,成为贵州省深度贫困村。


      不过,就算如此,也没有磨灭彭艺对蜡染、刺绣的热爱和深厚感情。大家父辈的耳濡目染下,自小喜欢苗族蜡染、刺绣技艺的彭艺,不仅跟着大人认真学习,开始也在思索这项民族技艺的发展和传承问题。


      “想要民族技艺得到更好的传承,就要多读书,用更专业的知识来丰富自己,通过与更多能人相遇来启发自己,用学到的知识振兴民族手工艺。”2015年,彭艺考取了贵州民族大学美术学院民间美术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由于天资聪颖,在校学习期间,她不仅在老师的指导下成功研制了可调配出不同颜色的蜡染技艺,还学会了如何让传统蜡染与现代时尚相融合,成了化屋苗寨年轻一辈中苗绣、蜡染技艺是很好的技师。


      为了让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走向更高的国际时尚舞台,毕业后,彭艺回到家乡,创办了黔西原色有染非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致力让少数民族妇女的“指尖技艺”转化为“指尖经济”。


      带领妇女从事刺绣蜡染工艺,让绣娘们在家门口就业;与黔西县化屋村扶贫车间合作,共同加工生产蜡染制品,打造“贵州省锦绣计划巧手致富基地”;与贵州民族大学签订民族民间工艺传习保护发展和旅游产品开发建设基地合作协议,让公司成为美术学院的艺术实践基地……


      如今,随着贵州“锦绣计划”的实施,公司获得了来自省、市、县妇联给予的多次技能培训、美学培养、产品品质提升和销售推广等多方面支持,化屋村的绣娘们不仅技艺有了很大提高,还懂得了用产业化的标准来进行产品开发,用苗绣生产了帽子、包包、鞋子等创新产品,销售一下子拓宽了,绣娘们的荷包更鼓了。

      彭艺坚信,传统的苗绣将续写更多时尚的故事,不仅要传承好苗绣,更要把民族手工产业做大做强,让父老乡亲们的生活像苗绣花纹图案一样绽放精彩。(通讯员:贵州民族大学 孙远桃)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