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世彭会刊

北宋庐陵人彭思永事略
  •              北宋庐陵人彭思永事略 

       彭思永,字季长,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 

         一、程颢撰行状  程颢(1032-1085),字伯淳,号明道,世称“明道先生”。河南府洛阳(今河南洛阳)人, 彭思永三女婿,著作收入《河南程氏文集》(或称《二程文集》)。  《河南程氏文集》卷四载《故户部侍郎致仕彭公行状》(以下简称《行状》):  公讳思永,字季长。其先京兆人,唐之中世有为吉州刺史者,因家焉,今为庐陵人。……天圣 五年,举进士擢第,授南康军判官。计臣言其材,遂监泰州角斜盐场。……秩满,迁大理寺丞,监 洪州盐务,移知广州南海县。以母丧去职。服除,知洪州分宁县。……既又通判睦州,会海水大上, 夜败台州城,郡人多死。诏监司择良吏往抚之,公遂行。……后去台还睦,二州之民,喜跃啼恋者 交于道。未几,就移知潮州。……代还,知常州。时为都官员外郎,寻召为侍御史。……公犹以泛 恩罢台职,以司封员外郎出守宣州。……侬智高连陷州郡,岭表用兵,饷馈仰于荆、湖。除北路转 运使,……南寇平,公以劳进工部郎中,召为度支判官,升刑部。岁余,出为益州路转运使。始直 史馆,赐三品服。入辞,仁宗论之曰:“益部远方,以卿安抚,吾无忧矣。”至蜀,会成都阙守, 诏公权领府事。……迁兵部郎中,召还为户部副使。岁余,以天章阁待制充陕西都转运使。河朔谋 帅,以公镇高阳,仍进秩谏议大夫。英宗嗣位,恩升给事中。时狃于承平,治兵者鲜明纪律,而三 关为甚。公为帅,方重严正,犯者颇以军法从事,骄兵大戢。河北旧以桑麻为产籍之高下,民惧, 不敢艺植,故益贫。公奏更其法,自是丝绩之利,岁岁增益。在镇二年,……徙知江宁府。潮与江 宁旧多火灾,迄公去未尝作,人以为德政之感。留金陵岁余,复召权御史中丞。时追崇濮王大号, 复有称亲之议。谏官御史以典礼未正,相继论列者六七人,皆以罪去。公始拜中司,……今天子践 祚,正拜御史中丞,请裁损出入用度,务从俭约,以称先志,上嘉纳之。……降授给事中,知黄州, 道徙太平州。郊祀推恩,复工部侍郎,知亳州。未满岁,称扬州。熙宁三年,上书告老,迁户部侍 郎,致仕。朝廷怜之,故诏辞甚美,所以宠耀其终始焉。公晚乐历阳风土,遂徙居之。将归,十一 月过金陵,二十六日,以疾终,享年七十有一。……公精慎,长于政事。……公娶晏氏,故相元宪 公之侄,而刑部侍郎讳容之子也,封延安郡君,有贤行,为宗党所尊。二男:长曰卫,……次曰衍,…… 五女子:长适知鄂州嘉鱼县胡从,次适宜春李伯英,次即颢之室,又次适太常博士田祐,次适著作 佐郎齐域,而归李氏、齐氏者皆早世。……公终之明年,嗣子将以某月某日,奉公之丧,葬于和州 历阳县某乡某里某地。……  《河南程氏文集》卷四还载有程颢为彭思永所作祭文,即《祭彭侍郎文》。祭文感恩岳父彭思 永对自己的教诲和关爱,对岳父的离世无限悲痛。  

        二、《宋史》记本传  《宋史》卷三二○·列传第七十九载彭思永本传:  彭思永,字季长,庐陵人。第进士,知南海、分宁县,通判睦州。台州大水败城,人多溺,往摄治焉。尽葬死者,作文祭之;民贫不能葺居,为伐木以助之,数月,公私之舍皆具,城筑高于前, 而坚亦如之。  知潮州、常州。入为侍御史,论内降授官赏之弊,谓斜封非盛世所当有,仁宗深然之。皇祐祀 明堂前一日,有传百官皆进秩者。思永言不宜滥恩,以益侥幸。时张尧佐已贵而犹觊执政,王守忠 已受宠而求旄节。思永率同列言之,或曰:“俟命出,未晚也。”思永曰:“先事而言,第得罪尔; 命一出,不可止矣。”遂独抗疏曰:“陛下覃此谬恩,岂为天下孤寒哉。不过为尧佐、守忠取悦众 人耳。外戚秉政,宦侍用权,非社稷之福也。”帝怒,中丞郭劝、谏官吴奎为之请,乃以泛恩转司 封员外郎而解台职,为湖北转运使。  下溪蛮彭仕羲作乱,先移书激骂辰州守。守将讨之,思永按部适至,仕羲惧,遣使迎谢,寝其 谋。加直史馆,为益州路转运使。成都府吏盗公钱,付狱已三岁,出入自如。思永摄府事甫一日, 即具狱。民以楮券为市,藏衣带中,盗置刃于爪,捷取之,鲜败者。思永得一人诘之,悉黥其党隶 兵间。中使岁祠峨眉,率留成都掊珍玩,价直数百万钱,悉出于民。思永朘其三之一,使怒去,而 不能有所中伤也。寻为户部副使,擢天章阁待制、河北都转运使、知瀛州。北俗以桑麻为产籍,民 惧赋不敢艺,日益贫,思永始奏更之。徒知江宁府。  治平中,召为御史中丞。濮王有称亲之议,言事者争之,皆斥去。思永更上疏极论曰:“濮王 生陛下,而仁宗以陛下为嗣,是仁宗为皇考,而濮王于属为伯,此天地大义,生人大伦。如乾坤定 位,不可得而变也。陛下为仁庙子,曰考曰亲,乃仁庙也;若更施于濮王,是有二亲矣。使王与诸 父夷等,无有殊别,则于大孝之心亦为难安。臣以为当尊为濮国大王,祭告之辞,则曰‘侄嗣皇帝 书名昭告于皇伯父’。在王则极尊崇之道,而于仁庙亦无所嫌矣,此万世之法也。”疏入,英宗感 其切至,垂欲施行,而中书持之甚力,卒不果。  神宗即位,御史蒋之奇纠欧阳修阴事,挽思永自助。思永以为帷薄之私,非外人所知,但其首 建濮议,违典礼以犯众怒,不宜更在政府。诏问语所从来,思永不肯对,而极陈大臣专恣朋党。乃 出知黄州,改太平州。熙宁三年,以户部侍郎致仕,卒,年七十一。  思永仁厚廉恕。为儿时,旦起就学,得金钗于门外,默坐其处。须臾亡钗者来物色,审之良是, 即付之。其人欲谢以钱,思永笑曰:“使我欲之,则匿金矣。”始就举,持数钏为资。同举者过之, 出而玩,或坠其一于袖间,众相为求索。思永曰:“数止此耳。”客去,举手揖,钏坠于地,众皆 服其量。居母丧,窭甚,乡人馈之,无所受。子卫,亦孝谨,以父老,弃官家居十余年,族里称之。 

        三、官职变迁  天圣五年(1027),举进士擢第,授南康军判官。(见《行状》)  《赤城志》(又称《嘉定赤城志》,南宋陈者卿撰地方志)载:“庆历五年,彭思永。以太常 博士、通判严州权。”《赤城集》(宋末林表民编台州地方文学)卷一苏梦龄《台州新城记》载: “庆历五年夏六月,……遂请以太常博士、监新安郡彭思永权守之。”该文撰于庆历六年。庆历五 年(1045)六月,彭思永由通判严州(即睦州或新安郡)迁台州知州,寄禄官仍为太常博士。  《宋两广大郡守臣易替考》(李之亮撰)以《潮州府志》:“彭思永,庐陵进士,知潮州。” 且王汉后一人,认为彭思永知潮州在大中祥符八年(1015)至大中祥符九年(1016),有误,此时彭思永尚未入仕。据《行状》知,彭思永知台州之后,先知严州,再知潮州。彭思永知潮州应不早 于庆历六年(1046)。  《毗陵志》:“彭思永,庐陵人,皇祐六年以都官员外郎知常州。”彭思永于皇祐六年(1054) 以都官员外郎知常州,则在知宣州之后,与《行状》所持在知潮州之后、侍御史之前的观点不符, 有误。彭思永知常州当在庆历六年(1046)之后到皇祐二年(1050)九月之间。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六九载:“(皇祐二年九月辛亥)先是,屯田员外郎庐陵彭思永入为 侍御史,极论内降之弊。思永寻罢侍御史,以司封员外郎知宣州。”注:“思永罢侍御史,不得其 时,为司封员外郎,乃十月丁卯也。”彭思永于皇祐二年(1050)九月,以屯田员外郎(寄禄官, 工部屯田司次官)任侍御史。《行状》以都官员外郎(寄禄官,刑部都官司次官)任侍御史。当年 (1050)十月,罢为司封员外郎(吏部司封司次官,此为寄禄官)、知宣州。  《宁德府志》:“(皇祐)五年彭思永。”皇祐五年(1053),彭思永知宣州,任侍御史的时 间则有整三年,与《行状》“思永寻罢侍御史,以司封员外郎知宣州”不符合,有误。  《宋代路分长官通考》“荆湖北路转运使”条载,彭思永于皇祐四年(1052)至至和元年(1054) 任湖北转运使,期间平下溪州彭仕羲之乱,寄禄官升为工部郎中。  《宋代京朝官通考》“三司”条载,彭思永于至和元年(1054)以工部郎中(寄禄官)任度支 判官,后寄禄官升为刑部郎中。  《宋代京朝官通考》“尚书省”条载,彭思永于至和二年(1055)到至和三年(1056)判刑部, 意指《行状》“升刑部”不可解。误,“升刑部”指寄禄官由工部郎中升为刑部郎中。彭思永未曾 判刑部,期间一直任度支判官。  《宋川陕大郡守臣易替考》“益州成都府”条载,彭思永于嘉祐元年(1056)至嘉祐二年(1057) 益州路转运使,兼知成都府,并开始加贴职:直史馆。期间寄禄官升为兵部郎中。  《宋代京朝官通考》“三司”条载,彭思永于嘉祐三年(1058)至嘉祐四年(1059)任户部副 使。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五载:“(嘉祐六年九月丙子)知瀛州彭思永、河北转运使燕度皆 劾(赵)滋生事,请罢之。”嘉祐六年(1061)九月,彭思永任瀛州知州,瀛州属河北路。  《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一九五卷又载:“(嘉祐六年十月甲申),河中府进士南宫鲁为试将作 监主簿,以都转运使用彭思永言其行推于乡里。”河中府属陕西路。《宋会要辑稿》“选举”三四 之三九也有相同记载:“(嘉祐六年)十月初五日,以河中府进士南宗鲁为试将作监主簿,陕西都 转运使彭思永言其文行推于乡里也。”嘉祐六年(1061)十月,彭思永改任陕西都转运使。《梅尧 臣集》(梅尧臣撰)卷三○《送陕西都运彭待制》诗,应写于此时。彭思永为陕西转运使贴职为天 章阁待制,后升天章阁直学士(见下文)。  《景定建康志》卷一三:“治平元年四月十六日,给事中、天章阁待制彭思永知(江宁)府事。 二年十月十九日,思永赴阙,为御史中丞。”《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六载:“(治平二年十月 甲寅)给事中、天章阁待制彭思永权御史中丞。”治平元年(1064)四月,彭思永知江宁府,寄禄 官升为给事中。治平二年(1065)十月,彭思永赴京任御史中丞,寄禄官升为工部侍郎.《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九载:“(治平四年三月)降工部侍郎、御史中丞彭思永为给事中、 知黄州。”《行状》:“翌日,降授给事中,知黄州,道徙太平州。郊祀推恩,复工部侍郎,知亳 州。未满岁,称扬州。熙宁三年,上书告老,迁户部侍郎,致仕。”治平四年(1067)三月,彭思 永先降为给事中、知黄州,未及到任,途中改知太平州。后以郊祀恩赐,寄禄官复为工部郎中,改 知亳州。不到一年,又知扬州。熙宁三年(1070),以户部侍郎致仕。当年十一月,病故于金陵。

        四、父亲彭应求与儿子彭卫  彭思永父亲彭应求,有文学才能,进士及第。端拱二年(989)进士(《江西通志》卷四十九), 除渠阳推官(周惇颐《濂溪先生全集》卷一三《彭推官诗序》),擢太子中允(《庐陵县志》卷一 五)。  《江西诗徵》卷五载:“彭应求,庐陵人,端拱二年进士。”并录其诗一首《宿崇圣院》:“公 程无暇日,暂得宿清幽。始觉空间客,不生浮世愁。温泉喧古洞,晚磬度危楼。彻晓都忘寐,心疑 在沃洲。”《周元公集》卷二也以《宿崇圣》为题收录此诗,作者为周敦颐。  清胡友梅《庐陵诗存》卷一录有彭应求诗《龙多山》:“一望东川尽数州,依崖泉石更清幽。 不辞挹月披云卧,揽取山房一夕秋。”  宋《锦绣万花谷》前集卷二五存有彭应求诗的残句:“松阴转处琴书润,花片飞来枕簟凉。” 彭思永生二子:卫,以父荫封官;衍,方举进士而卒。《朝奉郎彭公墓志铭》,游酢撰,志主 即为彭卫。文曰:“君讳卫,字明微,其先吉州庐陵人。曾祖讳程,祖讳应求,仕为太子中允,赠 刑部尚书。父讳思永,为御史中丞,以鲠亮称天下,赠左光禄大夫。……光禄将告老,爱历阳江山 之胜,君承志筑室居焉,故今为吉州人。……皇祐中,补太庙斋郎,君慕恋庭闱,久之不赴调。至 和中,光禄漕成都,以恩乞监凤州酒,二年避亲罢。后光禄帅瀛,再乞赵州判官。……甫踰年,丐 侍养,优游亲侧。……熙宁中,淮南转运使杨公汲知君不肯去亲侧,荐为和州推官。……遂不拜, 自此有归田意。元丰四年,以宣义郎致仕。……哲宗登极恩,迁宣德郎。今上嗣服,迁通直郎。以 子通籍,封奉议郎。上受八宝,迁承议郎。又以子封朝奉郎。以大观四年四月十七日,终于正寝, 享年七十六。……葬于历阳之长寿乡延庆里莲花冈先茔之左。”彭卫随父迁居和州历阳县(今安徽 和县)。  

        五、彭思永诗文  《过庭录》(南宋范公称著)录其诗一首:“争利争名日日新, 满城冠盖九逵尘。一声鸡唱千门晓,谁是高眠无事人。”后被收入 《江西诗徵》。  《全宋文》收其散文三篇:  《论张尧佐、王守忠不当加官奏》,皇祐二年九月奏,时彭思 永为侍御史。该文录自《宋史》彭思永本传。  《奉诏详定磨勘年限奏》,治平三年九月奏,时彭思永权御史 中丞。该文录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八。又见《宋会要辑稿》 职官一一之一六,《宋会要辑稿》系此奏于二月十九日。《辨与蒋之奇弹劾欧阳修事奏》,治平四年三月奏,时彭思永权御史中丞。该文录自《续资治 通鉴长编》卷二○九。  僚友的唱和诗有:  梅尧臣撰《送陕西都运彭待制》:“塞下兵难去,关中粟未多。君心同汉帝,粮道得萧何。函 谷马蹄入,渭桥车辙过。地形终险固,山色旧嵯峨。不愧先贤传,重听得宝歌。归来奏天子,安稳 看鸣珂。”  宋祁撰《转运彭季长学士小集数辞宴集》:“此日疾为解,遂将杯酒疏。多愁庾开府,苦瘦沈 尚书。倦曲琴襓后,霏香药裹余。莫令诗思剧,正是落花初。”由此诗可知彭思永在陕西转运使期 间,贴职升为天章阁直学士。  宋祁(998-1061)另有诗《夏日陪提刑彭学士登周襄王故城》,诗曰:“聊随汉使者,一上 周王城。片雨北郊晦,残阳西岭明。野禽呼自别,香草问无名。谁复歌离黍,惟兴箕颍情。”题中 “提刑彭学士”不知是谁。彭乘(985-1049),而彭乘任京西提刑(1040-1041)与翰林学士(1047.3 -1049.9)的时间没有重叠。彭思永(1000-1070),穷其一生未曾任职提刑,任陕西转运使(1060 -1061)时,贴职升为天章阁直学士,此后除任御史中丞之外,均为地方知州,官履清晰。彭汝砺 (985-1049),贴职并不高,1094 年 5 月曾拟以宝文阁直学士知成都府,未及行即降为宝文阁直 学士知江州。从以上三人仕履来看,似乎都不是诗中的“提刑彭学士”,不过彭乘官履相对较为接 近。  僚友文中涉及彭思永的有:  《文恭集》(胡宿撰)卷一五《彭思永可都官员外郎刘述谢顗并可屯田员外郎柳三接可太常博 士制》,这是彭思永为都官员外郎的任命书,录自《全宋文》卷四四一。  《南阳集》(韩维撰)卷一六《给事中充天章阁待制彭思永可依前权御史中丞充理检使制》, 这是彭思永为御史中丞的任命书,录自《全宋文》卷一○五七。  《西溪文集》(沈遘撰)卷五《陕府西路都转运使兵部郎中充天章阁待制彭思永可右谏议大夫 依前充天章阁待制充高阳关路都部署兼安抚使知瀛州制》,这是彭思永任知瀛州的任命书,录自《全 宋文》卷一六二一。该制作于嘉祐六年(1061),彭思永由陕西转运使改知瀛州,其寄禄官升为右 谏议大夫,贴职仍为天章阁待制。  《河南程氏文集》(程颐撰)卷五《代彭思永上英宗皇帝论濮王典礼疏》,作于治平二年四月, 录自《全宋文》卷一七五○。  

       六、结语  彭思永(1000-1070),字季长,吉州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进士, 授南康军判官,历知广州南海县、洪州分宁。通判睦州,移知台州、睦州、潮州、常州。召为侍御 史。出知宣州、湖北转运使。擢为度支判官、益州路转运使兼知成都府、户部副使、陕西都转运使、 知瀛州、知江宁府。治平中为御史中丞。熙宁初降知黄州、太平州、亳州、扬州。以户部侍郎致仕。 彭思永少能知学,诚信孝道,为官善治,刚毅耿直。是一位北宋中前期政坛较有建树的大臣。


                               江西景德镇:彭忠祥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