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祖文化

彭学明:千年土司王朝的不朽诉说
  • 北京时间的2015年7月4日,对我的家乡湘西和我的民族土家族来说,注定是一个值得万世纪念和狂欢的日子。我家乡老司城代表的中国土司遗产世界申遗必定大获成功、名扬世界。早在今年元月,我就将这篇《千年土司王朝的不朽诉说》交给了《十月》杂志主编陈东捷先生,并约定在《十月》杂志2015年7月1日第4期刊出,作为我献给家乡土司遗产世界申遗成功的最大贺礼。《十月》杂志已如约刊出,土司申遗也必将如意成功。

    老司城,坐落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的大山深处,是土家族千年土司王国的帝都,古代湘西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中心,被史学界誉为中国古代民族自治和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成功典范与活化石,是东方的马丘比丘。这是老司城申遗成功的最大原因。——题记

              彭学明:千年土司王朝的不朽诉说(上)
                                                 

    我是带着朝圣的心情去朝拜这个王国或王朝的。这是我祖先的王国与王朝。是我土家族的王国与王朝。我土家族祖先1054年之久的王国与王朝历史,比世界上任何一个王国与王朝的历史都长、都远,而我却很长一段时间都忽略了我祖先的这段历史与荣耀。我知道老司城,却没来拜褐过老司城。我知道祖先有1054多年的土司王国历史,却从没去触摸和探究过我土司王国曾经的辉煌和荣光。我像一个傻子,认得出自己的家、自己的父母,却不晓得家的底子和父母的欢乐忧戚、幸福伤痛。

    ——问心有愧!

     

    像历史的天空里坠落的一颗彗星,我土家族祖先的土司王国就坠落在这莽莽苍苍的崇山峻岭。一线线山脉蜿蜒逶迤。一座座大山雄伟嵯峨。一仞仞山峰孤兀挺立。千山万壑。万壑千山。都组成了一道道天然屏障和一堵堵铜墙铁壁,把这王国严严实实地遮蔽、守卫和保护。要不是历史的指引,任何人都万万不会想到,这一望无际的崇山峻岭里隐藏着一个辉煌了十个多世纪的王国和王朝。

    也许,这些林立的山与峰是我土家祖先土司王国的千军万马、百姓将士和守护神,所以,千山的头是高昂的,千山的身是挺立的,千山的朝向是统一的。代表着英武不屈。代表着顽强向上。代表着团结一心。那千山万峰真是奇了!一律把头和脸朝向土司王国的帝都——老司城!有万山朝贺之尊、万马归朝之荣!

    可是,当我穿过一道道绿色的屏障,解开一重重历史的帷幕,走进那座曾经盛大、辉煌的土司王城——老司城时,我的心感到一丝清凉和落寞——那昔日的盛大和辉煌,已有如尘沙,被岁月的罡风,吹落堙没了。

    一弯清亮碧绿的河。一个简朴静谧的村庄。一群突兀陡立的山。一条幽深狭长的山谷。还有一坡错落有致的梯土。构成了老司城最清晰的线条和画面。线条的骨感和画面的质感,柔和绵韧,干净利落,像画家的白描和作家的写意。

    其实,都不是。画家的工笔远没有这般神力,作家的思绪也没有这般神奇,它只是历史遗留在这里的一滴墨,浓妆尽卸,繁华尽散,只留下这孤零零的一滴残墨。残墨凝固了青翠的山色、碧绿的水秀,也凝固了宁静的村庄和灿烂的田舍。一栋栋小巧玲珑的吊脚楼,一溜溜黑如墨线的瓦屋顶,还有一排排整齐划一的木板壁,都跟石头上斑驳厚密的苔藓一样,横斜着沧桑,竖立着安详。河岸边高大的麻柳和茂密的翠竹,则一如小河的流水,飘逸着生机、活力和希望。

    我以为,这景致就是我湘西农村常见的那一副、那一帧了,不想,那满山梯土下埋着的是一部厚重得需要整座大山都来背负的华章。

     

    依着山势,一层层梯土,从河谷走往山顶,从低处走往高处。一溜溜,一线线,一沟沟,一垄垄,一坡坡,好大一片,很有韵致。弧的线。弯的勾。挺的脊。直的粱。一笔一画,都像画师精心描的。刚直。妩媚。好看。那几十栋小木屋,也参差错落地打坐在一台台梯土上,成为画师最温馨的点染。而飘散的炊烟、活泼的家禽,却是画框里最生动的动漫。

    总以为梯土就是梯土,种庄稼,长庄稼;种果木,长果木。这老司城的梯土下,却深埋着一颗巨大的历史的种子,是历史的种子发芽时,发出的一个王国,是这个王国开花结果的几十个朝代。

    当我一步一步地丈量我祖先的这片土地,一遍一遍地抚摸我祖先的这片王国,一次一次谛听我祖先的呼吸时,我才对我的祖先油然而生一种前所未有的敬意、感动和自豪,我才第一次感到我与我的祖先是如此的十指连心、骨肉相连,我才第一次明白:老司城是我祖先的一颗心脏,一颗从未停息过的、连着我自己的心脏。

     彭学明:千年土司王朝的不朽诉说(上)

    公元905年的815日,也就是唐昭皇帝元年的815日,正是万家团圆,过中秋的时候。而一行30多个人马的队伍却骑着战马,赶着马车,从长沙出发了。他们是肩负着特殊使命,前往湘西的。其特殊使命就是侦探敌情,潜伏湘西,以图伺机剿灭蛮人,征服湘西。走在最前面的是彭彦晞和彭彦昭兄弟俩。

    那时湘西不叫湘西,叫五溪。——酉溪、辰溪、雄溪、樠溪、武溪,因境内的五条溪水而得名。下辖的不仅是今湘西地带,还包括黔、川、鄂等交界地带。湘西人因为民风强悍和不归顺朝廷而被称为五溪蛮。对湘西蛮夷之地蛮人”的蔑称,自尧舜时代就有了。为了征服湘西,历代统治者都没停止过对湘西蛮夷的残酷讨伐。但在跟湘西进行了旷日持久的战争中,历代统治者都没征服过湘西,相反,湘西在征服与被征服的拉锯战中,越来越强大,成了历代统治者的心头之患。湘西,像一把锋利的古剑,抵在历代帝王的胸口,让历代帝王胆战心惊、不得安宁。

    湘西土家族先民,在秦代以前,经过了漫长的原始部落社会。一个部落称为一峒,共有八峒,即八个部落。八峒活动范围主要是在酉溪,即今酉水流域。其中有历史记载的八峒之首,即首八峒,在今湘西保靖县酉水北岸的拔茅乡水坝洞村。此地于清代复修的八部大王庙残碑刻有:首八峒历汉晋六朝唐五代宋元明为楚南上游……故讳八部者盖以威镇八峒一峒为一部落。一峒一首领。八峒八首领。土家人称为八部大王。
      秦朝统一中国时,也统一了湘西。湘西北土家族地区属黔中郡,汉为武陵郡,土家人民受郡的最高统治者郡守管辖。但两晋以后在160多年的南北朝纷争时期,湘西北土家族地区,形式上属于州、郡之下,实际上土家族的各部首领各据一方,自称王侯,自立于南北朝之间。各朝政府,只能采取以夷制夷的怀柔手段,来管辖疆土。由于以夷制夷放纵,唐末五代初,湘西更是疆域辽阔,声势浩大,完全独立于封建帝制统治之外,发展壮大成了溪州、龙赐、天赐、忠顺、保靖、感化、永顺、懿、安、远、新、洽、富、来、宁、南、顺、高等20个州,各州首领自署刺史,自王其地。是典型的土司。而群雄割据的大小土皇帝们,又为了争夺势力,刀兵相见,百姓苦不堪言。特别是酉溪蛮的溪州土家族首领之一沃撮冲,威风八面,威震朝廷,已经世代承袭了216年的独立王国,成了朝廷五溪蛮的心头首患。

    擒贼先擒王。彭彦晞和彭彦昭兄弟带领的30多个人马,就是前来沃撮冲的地盘溪州探水和踩点的。

     

    别看这只是一个30多人的小队伍,但个个身怀绝技,能文能武。他们或懂医术,或懂建筑,或会裁缝,或会经商,72行,行行有人。除了各自身怀绝技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本事就是懂艺术。吹拉弹唱,歌舞戏剧,尽在其中。所以,他们化装成一个戏班子,前来湘西演戏。吃了无数大亏的朝廷,知道不能强攻,只能智取。唐朝的末代皇帝李祝,也就是后来追溢为唐宣帝的唐哀帝,在与湘西土著对垒的过程中,终于想到了这步妙棋。尽管他后来被朱温谋害,没有看到这步妙棋的最后结局,没有品味到这步战略部署的精妙滋味和胜利之美,但历史却在最后证明了这步棋的绝妙之处。彭彦晞和彭彦昭这个两个大唐的小卒,靠智慧和勇气将下了湘西土著首领的军,圆了历代帝王的大同之梦。

    彭彦晞和彭彦昭兄弟本是江西吉安人。因被朝廷任命为紫金光禄大夫的祖父彭辅同楚国长沙王马殷感情深笃,亲如手足,其父亲彭瑊就投靠到马殷的氂下,在湖南任辰州刺史,今沅陵一带。两兄弟也因此深蒙马殷之恩,备受关照。当听说朝廷要征讨酉溪蛮为首的溪州首领沃撮冲时,兄弟俩争先报名,前去征讨。兄弟俩不说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但却武艺高强,聪明过人。既能骑马射箭,舞刀弄枪,又琴棋书画,无一不精。彭彦晞更是山中之王,水中之龙,人中之英雄。传说他能飞檐走壁,一身轻功十分了得。还可一箭同时射落两只并肩飞翔的小鸟。加上他长相英武俊朗,机智灵活,深得长沙王的信任和父亲的怜爱。

    跟湘西王沃撮冲一次次的较量对垒中,长沙王深谙湘西和沃撮冲了。湘西是个歌舞之乡,湘西的孩子生下来就会唱歌,刚走路就会跳舞,对戏对文,爱之如命。这个湘西王沃撮冲也不例外。一到逢年过节,或者闲来无事,湘西的男女就会聚集在摆手堂上,对山歌,跳摆手。再苦的心,都会被戏文里的人生悲喜牵走,在轻歌曼舞里变得甜蜜和宁静。歌和舞,成了湘西人相互沟通、了解和恋爱的桥梁。

    彭彦晞率领的一干人马,不疾不徐,边走边演。每到一个人口稠密的寨子,他们就停下来搭台唱戏。

    过洞庭时,他们以浩淼的烟波做背景,演了多天多夜。

    穿沅江时,他们以两岸的青山和涛声做背景,演了多天多夜。

    入酉水时,他们以蓝天和明月为背景,演了多天多夜。

    等到达老司城的南大门王村时,他们已经沿途演了3个多月了。这3个多月的戏文没有白演,他们所途径的每一个地方,每一个观众都成了他们的义务宣传员和喇叭筒。他们的戏演得好!他们的为人更好!因为,他们每到一处演戏,不但不收看戏的一分钱,还管看戏的吃饭甚至睡觉!谁家有个三病两痛的,他们无偿医治。谁家有点什么困难,他们仗义疏财。谁家人手不够,他们都是义务劳力。长沙王让他们带足了三年的费用,他们有的是钱乐善好施,笼络人心。

    这等好人、好事,尽管交通闭塞,却也风一样的,很快吹遍了湘西大地。一个寨子一个寨子的大户人家,都争相请他们去演戏,演一场不够演两场,演两天不行演三天。他们成了最受欢迎的人。

    这,全得益于彭彦晞给长沙王的建议。长沙王之所以让他们带足三年的费用,就在于彭彦晞的建议。彭彦晞说,湘西山高路远,我们要带一些新鲜实用的技艺给他们,让他们看到我们的先进和好处。湘西人喜欢唱歌跳舞,看戏演戏,我们就化装成一个戏班子去演戏,带上足够的银两,不但不收看戏的钱,还要沿途乐善好施,仗义疏财,让他们看到我们不但是演戏的戏班子,还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笼络和争取湘西民心,是我们打赢沃撮冲,统一湘西的最好途径。

    彭彦晞的话种子,在湘西开出了好花朵。沃撮冲派人传话,请他们进宫演戏。

    然而到了溪州老司城南大门王村的彭彦晞,还是不敢贸然闯进老司城去给沃撮冲演戏。老司城是沃撮冲的大本营,他对老司城的地形、对沃撮冲的军情一点都不了解,他得先打探清楚再进城演戏。于是他假借戏班子有人身体欠佳,暂时在王村对面的河西驻扎下来,一边搭台演戏,一边刺探军情,以便伺机灭掉沃撮冲。因为同样的乐善好施,仗义疏财,戏班子与当地百姓建立了深厚的感情。当地信得过的不少百姓不但成了他们的探子,还暗中帮他们在龙潭沟修筑了一道高三丈、厚五尺的军事工事,借给了他们几十条小船和两条渡船。

    就在彭彦晞兄弟俩为剿灭沃撮冲密锣紧鼓地实施自己的计划时,一个天赐良机出现了。——沃撮冲在整个湘西选姑爷!

    沃撮冲的女儿沃秀英天生丽质,美如天仙。沃秀英其实是现在我们给她取的汉名。她的真名在历史和传说中都没有记载。只是知道沃撮冲有这样一个女儿。真正的土家族名字不是这样的发音。而应该是我们现在听起来非常古怪而有趣的名字。比如科洞毛人、鲁力嘎巴、惹巴冲、涅者湖、车土库等这样的名字才是土家族人的名字。为了便于好记,我们就将沃撮冲的女儿叫沃秀英。

    这个名叫沃秀英的姑娘,要选驸马,不说惊天动地,也是牵山动水。她不但美如天仙,美丽善良,心灵手巧,见什么会什么。加上她是土王的女儿,难免心高气傲。所以,看了九九八十一个后生也不满意。沃撮冲只好传旨,在全湘西挑选。但沃撮冲是一个威名赫赫的土王,沃秀英要求又高,没人敢去攀这个高枝,去做沃撮冲的姑爷。彭彦晞和彭彦昭觉得这是一个天赐良机,都争着要去。最后是哥哥彭彦晞说了算。大凡为王的都喜怒无常,说不定去了就是死路一条,他不能把弟弟往火坑里推。于是他冒充当地的一秦姓后生,进宫晋见沃撮冲的女儿沃秀英。

    不用说,天生英俊潇洒而又多才多艺的彭彦晞一下子赢得了沃秀英的欢心,也深得沃撮冲喜爱。彭彦晞顺利地成了沃撮冲的姑爷。目不识丁的土司王沃撮冲,有了这么一个识文断字、能文能武的乘龙快婿,当然也是心满意足。不但很快为女儿女婿大办喜宴,还立马将彭彦晞任命为助理,请彭彦晞辅助他镇守一方江山。

       彭学明:千年土司王朝的不朽诉说(上)

                           六

    上天送给沃秀英这样一个好丈夫,沃秀英自然是心满意足,百般珍惜。本有佣人做饭洗衣,她却每次都要自己下厨给丈夫做可口的饭菜。丈夫外出,她必定亲手给丈夫披上披风、系好官带,丈夫回来,她必亲手泡好最好的古丈毛尖茶或保靖黄金茶,端给丈夫。晚上就寝时,她必给丈夫打好洗澡水,给丈夫搓澡洗脚。闲来无事时,她就给丈夫织花带、做布鞋、绣鞋垫,有时,还跟丈夫鸾凤和鸣,你来我往地唱一夜土家情歌,跳几回土家舞蹈。丈夫是天上掉下来的乐圣,她是天上掉下来的歌神。乐圣和歌神的心声,是老司城飘出的天籁之音。

    应该说,彭彦晞开始是抱着一种野心去应付沃秀英的。尽管沃秀英的美貌,也一下子像乌云中露出的金光,照亮了他,迷住了他,他也从心底爱着这个心地和面容都一样美好的女人,但他却时刻警告自己不要忘了自己的使命,警告自己不要爱上这个女人。他表面像一朵花,让心情开得灿烂,内心却如铁门,扣上了一把厚重的锁。他是朝廷派来的。他有刺杀沃撮冲的任务。那是国家的大业。他的内心不能装下这个天下第一好的女人,他得装下国家、民族和大义。所以,他一天到晚想的是如何寻找机会杀掉沃撮冲。

    成了沃撮冲姑爷的彭彦晞天天在沃撮冲身边,按理有机会刺杀沃撮冲。他的弟弟彭彦昭和另外30几个人也都被贤惠的沃秀英接进了老司城,也都在沃撮冲身边做事。但他们都始终找不到刺杀沃撮冲的机会。一是沃撮冲本身武艺高强,二是他身边的几个干将个个猛如老虎。湘西人之所以英勇善战,就在于湘西人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每个部落和家族都养有家丁,忙时务农,闲时练兵。沃撮冲,土家族语就是打猎的头人。沃撮冲本姓王,因为打猎厉害,人们便把他敬奉为猎神,称为沃撮冲。沃撮冲的箭法、枪法,远胜彭彦晞。生擒虎豹,活捉飞禽,是他的拿手好戏。在老司城遗址挖掘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成堆成山的虎骨豹骨和鹿角麝角。这都是沃撮冲和他的手下猎杀的遗物。他身边的努力嘎巴、科洞毛人、向官大人、昔枯惹其、田好汉五大金刚,个个也是神勇无比,十个八个的人,根本拢不了他们的边。这使得彭彦晞寝食难安,焦虑成疾,瘦了一圈。

    直到公元907年的10月,沃撮冲生日时,彭彦晞才找到最佳时机。

    沃撮冲生日的王宫张灯结彩,鼓乐喧天,人声鼎沸。一派喜庆的热闹景象。跳茅古斯舞的、跳铜铃舞的、跳摆手舞的、还有舞龙灯、舞狮子和耍蚌壳灯的,都在王宫门前的摆手堂上载歌载舞,纷披表演。

    各路蛮领都来朝贺。

    彭彦晞也特地在前三天就搭好了戏台,要为沃撮冲亲自唱一回《荆轲刺秦王》。

    见女婿如此孝顺,沃撮冲看在眼里,喜在心头,不禁对女儿连声夸赞。沃撮冲说:好好好,我就爱看这出戏,秦王那么残暴,我要是那荆轲,我也要刺那秦王。

    殊不知女儿的心里翻江倒海痛苦不堪。黄连一样的泪水,在心里涨成了一片苦海。

    她知道,夫君彭彦晞的父亲彭瑊率领的官兵,已星夜兼程,从辰州赶往溪州,兵临城下,把老司城围得水泄不通了。夫君已经与朝廷做好了里应外合的一切准备。今天的戏台,就是父王的断头台。父王的生日,就是父王的祭日。而她,就是要眼睁睁看着夫君把父王送上断头台的那把刀、那根香和那个不忠不孝的人。

    当她心爱的夫君彭彦晞流着泪对沃秀英说他对不起她,说他不姓秦,姓彭,是朝廷派来刺杀父王的时候,沃秀英是五雷轰顶,她万万没想到她深爱着的丈夫居然是养在身边的一条毒蛇!她一下子推开彭彦晞,迅速抽出长剑,指向彭彦晞要杀了彭彦晞。

    但是当彭彦晞告诉她朝廷已经大兵压境,好几万人马就埋伏在城外,他不杀父王,别人也会杀了父王,并且还会株连九族,殃及他两的孩子和亲人时,沃秀英傻了。特别是当她听彭彦晞说,杀了父王,可以给全城百姓免除一场战争灾难,可以救全城百姓于血火时,她痛苦地放下了指向彭彦晞的刀剑。深明大义的她不能让全城百姓和亲人孩子都因为父王一人而断送性命。于是,她痛苦地放弃了父王,选择了百姓、亲人和夫君,或者说选择了一个国家和民族。

    此刻,我们可以想象沃秀英抱着孩子陪着父王坐在观礼台上看彭彦晞演戏时,她心里流的血与泪足以染遍整个老司城,可以想象一个土家族女子为了一民族和国家所忍受的巨大悲怆足以撼天动地。幸好,怀里的孩子,可以掩饰她内心的惶恐、痛苦和悲伤。她和彭彦晞的儿子彭师裕早在半年前就出生了。初为人母的幸福,胜过了所有的幸福。这儿子,长着一副像她一样美丽的脸蛋,像他一样美丽的眼睛、鼻子和嘴唇,还有酒窝窝。小可爱张着小手,咯咯傻笑和咿呀学语的神情,简直就是彭彦晞的翻版。彭彦晞跟她亲昵撒娇时,也是这般神态和傻样的。

    沃秀英就这样一边逗弄着儿子,一边坐在父王身边,心神不定地看夫君的《荆轲刺秦王》。

    台上,彭彦晞唱: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台下,沃撮冲使劲鼓掌叫好。

    台上,彭彦晞拔出刀来刺向秦王,刀子却飞向了台下的土王。

    土王虽大惊失色,却眼疾身快,躬身让掉了飞刀。一个随从,死于非命。

    一干人迅速冲向彭彦晞。擒拿刺客。科洞毛人却舍身相救,掩护彭彦晞突围。

    努力嘎巴也拉起沃秀英迅速向外逃跑。

    沃撮冲永远也不会明白,她女儿不但背叛了他,还帮助彭彦晞用高官厚禄和怀柔政策,千方百计地笼络了沃撮冲身边最得力和信任的两员大将科洞毛人与努力嘎巴,使得两员大将对他们百般感激,俯首听命。

    埋伏在外边的朝廷官兵,在彭瑊的带领下,潮水般地往老司城冲进来。

    沃撮冲值得慌忙逃窜。

    彭瑊和彭彦晞带领队伍一路追赶。最后将沃撮冲歼灭于今龙山县洗车乡西沃坪。

    由于沃撮冲是往龙山县方向逃窜的,龙山县当地就有了这样的民间传说。传说沃撮冲仓促应战逃跑时,在首车上的马车,所以龙山县今天还有一地名叫首车;彭瑊的千军万马追到到马蹄寨时,到处都的马蹄踏出的蹄印,所以,龙山县今天还有一地名叫马蹄寨;在农车,沃撮冲用  笼子罩住车子,所以龙山县至今还有一地名叫农车;过苗市时车掉入河中,捞起车又跑,所以龙山县至今有一地名叫捞车;到了洗车,洗了车又跑,所以龙山县至今有一地名叫洗车;最后在洛塔弃车而逃到高耸的沃着停(teng,二声),所以龙山县至今还有一地名叫落塔,一地名叫沃着停。停了,就是走不动了,所以,叫沃着停。最后因兵尽粮绝,孤家寡人,加上彭瑊联络湖北土司向柏林放火烧山,他便趁夜从绝壁顺索而下,中箭中刀,投奔他的结拜兄弟惹巴冲,所以,龙山县今仍有地名惹巴冲。奔至距沃着停十多里远的西禾坪而死,此地于是叫死沃坪,因死沃坪太不吉利,乡亲们改叫西沃坪至今。

    龙山县流传至今的民间传说,也许是口口相传的最准确的历史。因为民间传说,往往是最生动的历史符号和最准确的历史记录;刻在民间,并世代流传的记忆,往往是最没有粉饰、最真实可靠的记忆。

    写此文时,我参照了永顺民委向盛福老人的《土司王朝》一书,我打电话问他所写的一些故事,是他根据史料写的还是杜撰的,他说,是根据史料和民间传说合成的,没有一个故事是他瞎编的,不信,让我可以问问老司城和以前溪州附近的中老年人,他们几乎都晓得这些民间传说。他说,这是史,他只能接近历史,逼近真相,而不能远离历史和真相。他已经70高龄了,在老司城土生土长,祖祖辈辈都生活在老司城,他有责任和义务把这些民间世代传下来的历史,记录下来,留给后人。

    是的,许多历史是官方的文字留下来的,而许多历史是民间一代一代口传下来的。我相信历史,尊重历史,更相信民间,尊重民间。官方的历史往往是胜利者的礼物,不是失败者的礼帽。而官方写的历史,都只会顺着官方的意志,朝着官方有利的方向给后来者指历史的路。所以官方的历史,是胜利者的历史,只会以胜利者的面目出现,那么,官方的历史往往只会为胜利者加冠戴帽,为历史去黑描红,把胜利者的荣光放大,败笔缩小甚至抹去,把失败者败笔放大荣光抹去,甚至根本不提失败者,把失败者干脆从历史的舞台中隐去。最多把失败者一笔带过。

    所以,我在尊重官方的正史时,某种意义更尊重民间,相信民间的野史。当然,民间也会通过一代一代的演绎把自己心目中的英雄成倍放大和神话,但捕风捉影,还得有风有影。



    彭学明:千年土司王朝的不朽诉说(上)

    剿灭了沃撮冲,彭彦晞和彭彦昭又随其父亲彭瑊乘胜追击,于公元908年平服了五溪其他诸蛮,湘西诸蛮群雄割据,与朝廷分庭抗礼200多年的山大王的历史,就此宣告结束。

    这时,朱温的刀剑也已经抹断了李祝和唐朝的脖子,历史进入了五代的后梁。

    平服了五溪诸蛮的彭彦晞、彭彦昭和彭瑊当然功高盖世,成了盖世英雄。与彭彦晞一道剿灭的所有人都得到了朝廷的加官进爵和厚赏。朝廷于公元90710月封彭瑊为溪州刺史兼辰州刺史。土家族的土司王朝从彭瑊任溪州刺史开始,被历史的刀剑轻轻翻开了皇权统治下民族区域自治和民族大团结的第一页。

    公元908年,彭彦晞被朝议为溪州刺史。其弟彭彦昭回江西原籍任静江节度使。

    公元910年,彭彦晞世袭父亲彭瑊职位,接任溪州刺史,接管湘西,统领包括今湘西和湖北、贵州、重庆境内的20州、58旗、380峒。公元886年出生的彭彦晞,这年刚好23周岁。

    彭彦晞字士愁,官方也开始正式以彭彦晞的官名彭士愁来任命、入典。古人用字,不用名时,往往是一种尊称和身份的象征。彭彦晞这个名字就此变成化石深埋历史深处,而彭士愁就此成了时间的指针,一直走到了今天,活在后人的心里

    在古称溪的这片湘西大地上,年轻英俊而雄才大略的新任刺史彭士愁开始了他宏伟的蓝图和宏大的抱负。他巡查四方,遍访黎民,广开粮仓,布施百姓,让整个湘西看到这是一个比任何一代刺史都仁政的土君王。同时,他号召大兴桑农、广开商路,大兴武风、强兵健体,大办私学、益智育人,让所有人明白这是一个比历代土皇帝都有远见卓识,都更大政福民。古老的湘西,在一个崭新的灵魂光影里,有了崭新和生动的面容。

    每每看到他的辖土太平盛世、欣欣向荣,彭士愁就踌躇满志。每每听到他的黎民百姓对他感恩如天、俯首如地,彭士愁就心满意足。每每巡游归到行宫,常常开心得与娇妻沃秀英把酒对饮,甚至再穿上戏袍,唱上几曲,演上几段。

    彭士愁当了溪洲刺史后,依然把老司城作为自己的大本营。之所以,他继续把老司城作为大本营,一是这里是块风水宝地,万山朝贺,万马归朝,就是最好的象征。沃撮冲和他的先祖能够凭借这弹丸之地独立于朝廷200多年,就是最好的证明。二是,沃撮冲和他先祖对老司城200多年的苦心经营,已经使老司城具备了皇城的气势,他彭士愁没有必要另起炉灶。沃撮冲和他的祖先留给彭士愁的家底,足够彭士愁一生荣华富贵,坐享其成了。他完全可以在这借梯上势,做得更大更强。那里本是他起家的地方,他最初的胜利、最初的荣耀和最初的爱情,都在那里。最重要的是他在老司城生活了三年多,他已经靠自己的威望,不但赢得了老司城黎民百姓的心,也跟老司城的黎民百姓有了很深的感情。他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这里的人们。他深知,湘西的这些土著民族并不是官方所说的野蛮、落后,恰恰开明包容、胸怀宽广。他们顽强,但不顽固。他们封闭,但不保守。玉壶见冰心。微言显大义。可以说,不是他征服了湘西,而是湘西征服了他。他已经被湘西的容颜和品性彻底感染和同化。当初,要不是湘西百姓包括土王沃撮冲敞开怀抱欢迎他、接纳他、恩惠他,他是不会有今天的。要不是湘西百姓和沃撮冲的女儿沃秀英义舍生取义地支持他、成全他,他更不会有今天的。不是他一个人歼灭了沃撮冲,而是湘西的黎民百姓帮他歼灭了沃撮冲。没有湘西黎民百姓的支持和拥戴,他就是能够飞天,也不可能歼灭沃撮冲。这是他扎根湘西、治理湘西最深的基础。这也是他之后为了湘西,既与整个国家同舟共济,又敢于反抗朝廷压迫剥削的原因所在。

    就这样,彭士愁继续了老司城的辉煌与盛大。

    早在彭士愁一进入老司城的时候,他就惊讶老司城的雄奇、嵯峨和辉煌,惊讶于湘西土著的神奇和伟大。那简直就是一个世外桃源一样的天堂和宫殿!

    老司城建立在一面巨大的山坡上。

    顺着山势,城的最下端是沿河的一条石板街。清一色的吊脚楼,清一色的麻柳树,清一色的舢板船,都沿着河岸蹲守着、挺立着,像列队的士兵,整齐而精神。一路好几里的吊脚楼全是木板黑瓦,挂着宫灯和风铃,涂着桐油和油漆,高高的临空飞身,挺立河岸。那临空飞身处伸进河里、吊在河上的无数根立柱,就像是无数条伸进河里、吊在河上的腿,使得吊脚楼因此变得生动形象、名副其实。

    沿着河岸的石板街而上,也是一山坡的吊脚楼。一层一层,一栋一栋,高高低低,浩浩荡荡,刺向天空。只不过,不全是木的了,还有砖的、石的;也不全是一种颜色,褐色、白色、灰色和橘色、红色,琳琅满目,辉煌耀眼。这些一抹抹辉煌耀眼的颜色,像是山中射出的一束束辉煌耀眼的激光,让整个山色艳丽夺目,让整个皇城金碧辉煌。

    几条青石条和鹅卵石铺就的街道,又宽又直地从河堤攀沿上去时,老司城就被整齐地裁剪出5条街道。而几条横着的街道,又像是城中刺绣的丝线,把皇城编织出11条巷子。正街、左街、半坡街、右街、五铜街,街街繁华,南门巷、半坡巷、五铜街巷、马房口巷、雅草坪巷,巷巷鼎盛。

    彭士愁不能不赞叹湘西祖先们的巧夺天工。

    彭士愁当时拒绝了粱太祖御封的一品宰相而选择了溪州刺史,也许还在于他对老司城的赞赏和留恋,在于他老早就有要在老司城做土皇帝的宏才大略。

    这是一张已经上了好色的宣纸,是一副已经描了好图的画卷,彭士愁决定用更好的色画出更好的画。

    他接手溪州刺史的第一件事就是奏本皇上梁太祖,从人、财、物等方面,请求支持和开恩。一是关于减免50赋税,二是关于建都老司城,三是关于老司城和农村基层机构的设置。粱太祖念其平服群雄割据了200多年的蛮夷有功,颁旨准奏,封赏彭士愁18品蛮世袭传,一字同朝并肩王,免溪州50赋税,赏银200万两修建城房。免溪州50年赋税,赏银200万两修建城房,等于争取到了自己的财权和物权;准许蛮王世袭,一字同朝并肩王,就等于从朝廷认可了彭士愁土皇帝的地位,争取到了政权。如果说土家族的土司王朝是从彭瑊开始打下坚实的基础,那年轻有为的彭士愁揭开了湘西土家族的民族自治和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最为辉煌的篇章。

    得旨回乡的彭士愁,有了200万银两,就有了扩建老司城的资本。加上朝廷50年不征赋税,他可以修身养性,大兴土木。他立刻从长沙、杭州、苏州、西安、江西及本地请来设计师、工程师及各类匠人千余名,着手老司城的重新规划和建设。因为减免了50年的赋税,溪州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也纷纷感念彭士愁的恩德,义务出工,前来修建。自公元912年到公元923年,千余工匠耗时11年,建造起了一个崭新的土家土司王国的大帝都。沃撮冲时代的511巷,扩充成了816巷。并形成了皇城区、生活区、教育区、军事区、休闲区、祭祀区、墓葬区七大区域。其城内3000家,城外800户的辉煌规模,正如国家文物局局长所说:是现今发现的世界上保存最完整的土司遗址,其壮阔庞大和完美,堪比世界上任何一个美丽的古建筑群,即使与南美的马丘比丘遗址和意大利庞贝古城相比,也毫不逊色。

    金銮殿、祖师殿金碧辉煌。

    午门、城门气势恢宏。

    寝宫、寿宫雕梁画栋。

    照壁、民居端庄安详。

    每一堵石砌的城墙都雕刻着精美的图案。

    每一扇高耸的城门都绘有先民的图腾。

    最奇的是,城内还修有9条宽敞的地下通道,用于排水排污和防洪,一旦战争爆发,士兵既可从地下通道有如天兵天将,打击入侵者;又可从地下通道暗渡陈仓、金蝉脱壳。照壁上的内外四方,居然各自装有四个孔灯,每个孔灯里都镶嵌着一颗夜明珠,外面绘的是双凤朝阳,里面绘的是58旗、380峒的地图。墓葬区的墓里竟也装有厚重而灵活的石门、留有高深而宽敞的走廊、刻有精美绝伦的画像、供有香火鼎盛的神龛

    我的祖先,真是聪明绝顶、伟大不朽!

    到了到1135年,第十代土司彭福石继位时,老司城又进行了大规模的修缮和扩建,新增了一条街道、2条巷子,新修了城隍庙、碧花庄园度假区,还在最繁华的两个路口各修建了一座立交桥!我想,这一定是世界上最早的立交桥!因为史料记载的世界上第一座立交桥于1928年才在美国建成,而我的土家族祖先则在1135年就建成了!早了793年!这是多么伟大的创举!是多么值得我土家后辈和湘西后辈骄傲自豪的事!

    虽然罡风吹过一回,王国就老去一点。冷雨洗过一次,王国就褪色一抹。但只要天地还在,人类永存,那些隐去的历史,总会在现实中拂去尘埃,露出光华!王者就是王者!王国就是王国!  

     

     彭学明:千年土司王朝的不朽诉说(上)

     
     

     

     不过,彭士愁把老司城建设成城内三千家、城外八百户以后,发现了一个比老司城更好的所在——会溪坪。

    会溪坪在如今的湘西古丈县罗依溪,与如今的永顺县只是一河之隔

    看中会溪坪,是因为看中了这里的风水。背依青山千仞。俯临长河万里。还有千亩开阔的平地。那山跟老司城一样是群山万壑,却更高更险,有绝壁千仞,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好所在。其中一座九龙蹬,更是石骨突兀,利剑穿空,雄奇险峻,那九道一层高过一层的叠状绝壁蜿蜒而上,既如九条巨龙盘柱,龙龙飞身在天,又如九个巨蹬登天,蹬蹬平步青云。龙体龙蹬,寓意好,不有龙王就有老君。九级绝壁,九道屏障,固若金汤地护卫龙城。而俯临的酉水,却又是岁月的犁铧犁开的一条水上丝绸之路,任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把深锁的大山与广袤的世界紧密相连。良田与村舍,炊烟与稻浪,牧童与鸡鸭,却又以另外的韵致和笔锋,在奇崛和波涛之上,勾勒出了格外温柔和富饶的图景。与会溪坪相比,他忽然觉得老司城山太大河太小路太远,这样闭塞的地方只能是山大王的老巢,不能是太上皇的金銮殿。再者,作为沃撮冲的老巢,他不想天天让他的娇妻沃秀英睹物伤情。沃撮冲毕竟是沃秀英的父亲。他深知帮助他取了沃撮冲的性命、坐了沃撮冲的江山的沃秀英的负罪感。沃秀英每一天的每一滴泪,都能把他砸得心巅巅疼。

    彭士愁就选了这样一个所在,开始修建自己的第二座王城。九龙蹬的山下作为王城的主体,山上则作为王城的军事要地和他的行宫。为了在九龙蹬的最高峰,修一座气吞万里的九宫十殿,彭士愁命人在酉水河上,用一棵百年柳树搭成一座独木桥,把山上山下和两岸连接起来,让千万民工排成长蛇,将砖瓦一块一块地传递上去,建成了一座高高在上的九宫十殿,及戏台、城墙、花园、祭台和练兵场。而山下则是一座东西宽0.5公里、南北长1公里、占地面积0.5平方公里的王城。全是榉木、楠木建起的吊脚楼的王城!彭士愁之所以要把王城的行宫建在如此险要的山顶上,除了军事上的地理位置考虑,还在于山顶上有一块虽然不大但却可以一望无际的台地,想怎样做文章就怎样做文章。

    想想看,在高高的云端上,有一位高高的土皇帝,每天看炊烟在天际间升起,鸡犬在白云间鸣叫,稻浪在夕阳中翻滚,队列在晨光里呐喊,皇粮不用交,国税不用管,几十个州属还得给他朝贡,整个世界唯他独尊、都在脚下,那该多美!神仙的日子,不过如此。

    不过,这神仙的日子,不是他彭士愁一个人想过,楚王马希范更想过。于是,他奉旨来到湘西征粮征税征兵,横征暴敛得连地皮都要刮出三尺油。靠天吃饭但却自给自足的湘西,立时民不聊生,民怨沸腾。彭士愁多次力争无果后,便揭竿而起,马希范大兵压境,血腥征剿。

    这就是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爆发的溪州之战。

    那时,正值九月,秋天最美的时候。漫山遍野的野果在飘香。漫山遍野的庄稼在成熟。漫山遍野的莺飞草长。各种丰收的美丽颜色和喜人景象,都被战争的硝烟和铁蹄瞬间揉碎。

    马希范五千精锐征讨,彭士愁是一兵抵抗。不几个回合,马希范的部队就被英勇善战的彭士愁土兵赶回了老家。马希范也不是吃素的,哪能被一介土兵击退?他恼羞成怒,陈兵数万,再次征剿。面对武器和人数都几倍于自己的敌人,彭士愁且战且退,凭高结寨,打起了游击。彭士愁绝壁建城、安营扎寨的军事眼光这时得到了充分验证,军事才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楚兵一方面惊叹彭士愁是如何把城池修建在绝壁山顶的,一方面无可奈何、唉声叹气。马希范久攻不破、只得困守山下。彭士愁枕戈待旦、据险扼守。战争的锋利刀剑,被马希范和彭士愁拉来拉去,拉成了锯齿。两年艰苦的拉锯战里,马希范火烧连营、烧掉了彭士愁的九宫十殿,溪水投毒、毒死了彭士愁的数千土兵。而彭士愁也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对战术的精通,消灭了马希范的上万士兵,并把马希范最得力的干将廖匡一刀毙命。彭士愁深知,在这样鏖战下去,他和他的疆土、子民被将被拖垮拖死,不如请降议和,以免再遭生灵涂炭。马希范也已精疲力竭,正好顺水推舟,接受彭士愁的请呈,相约议和。

    天福五年(公元940年),马希范与彭士愁放下刀剑,盟约会溪坪彭士愁杀了上百头牛羊、上千只鸡鸭,摆上上千桶自酿的包谷烧,以最隆重的礼节,迎接马希范和马希范的队伍。几碗烈酒下肚后,马希范豪兴大增,曰:都是吾土吾民,何必相煎同根?只要尔能安民守土、忠君孝国,吾乃一切不究。彭士愁则兴奋得吼了几声高腔,道:吾本华夏子民,归顺乃吾本分,只要吾能修身养息,必将世代报君之恩尽国之孝。

    言毕,双方以铜铸柱,铭刻誓状。于是,又有了中国民族历史上彪炳千秋的溪州铜柱。

    铜柱高4米,直径40厘米,呈八边形,每边长15厘米,重5000多斤。铜柱的铜质精纯,八面上所刻的2000多个颜、柳体阴文,虽经千年风雨,字迹清晰完好。于楚王,铜柱上是这样镌刻古者叛而伐之,服而柔之,不夺其财,不贪其土,前王典故,后代蓍龟。吾伐叛怀柔,敢无师古;夺财贪地,实所不为”,“尔能恭顺,无科徭,本州赋租,自为供赡,本土兵士,亦不抽差。永无金戈之虞,克保耕桑之业”,“誓山川兮告鬼神,保子孙兮万年春彭士愁铜柱上是这样镌刻的:“溪州彭士愁,,家总州兵,布惠立威,识恩知劝,故能历三四代,长千万夫。亦无辜于大国,亦不虐于小民非萌作孽之心,偶昧戢兵之一心归顺王化,永事明庭永无金革之虞,克保耕桑之业”。

    至此,湘西彭氏的世传郡印和无科徭兵差等,意味着朝廷正式承认地方土司为王的政治制度,开启了中国古代民族自治的先河。土:本土,地方。司:管理,统治。顾名思义,土司,就是自己管理自己,本土统治本土。土司王,则是管理和统治本土的郡王。不经意间,溪州盟约,为中国地方长治久安开了一剂治国良药。此后,彭士愁长子彭师裕接管下溪州,今永顺和古丈、沅陵的一部分,成为永顺彭氏土司之祖,驻守会溪坪,二儿子彭师杲接管上溪州,今保靖和古丈、龙山的一部分,成为保靖彭氏土司之祖,驻守四方城而彭士愁带着心爱的沃秀英回到老司城,做整个湘西土司的太上老君

    古老的湘西大地深得国恩浩荡,不再兵戈相见,“无扰耕桑,无焚庐舍,无害樵牧,无阻川途”,开始了不交苛捐、不上杂税、不服兵役、不贡皇粮、修身养息、安享太平的民族自治时代。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湘西土司王朝。土司王朝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元、明、清,历时818年,世袭28代,35位土司王,如果加上沃撮冲前期自治的200多年,就是1000多年!这在国内其他少数民族历史中是独一无二的。

    溪州铜柱,是中华民族一根不会折断的铜笔,真切地记录了这个王朝。

    铜柱溪州,是中华民族一条不会变色的血脉,深深地融进了华夏大地。

    彭学明:千年土司王朝的不朽诉说(下)
                     

     现在,我们让老司城的每一块青砖和瓦片、每一粒石子和尘埃都复活起来,复活成一个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王国,复活成一个不同世界上任何一个王国的王国奇迹。

    政治上,按照朝野对少数民族地区行政典法,推行土司王朝吏治。其官制主要依照军事行政,设有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官职则依照管制设置,设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长官使和旗长、坊正、峒长。也地方行政官制设州、县,在州、城郊内设坊,在农村设旗、峒、寨。官职有坊长、旗长、峒长、寨长。官员一律由少数民族头人担任,而且世袭。因为是土司王朝,土司王朝最高军政长官则为土司王。历史记载,后来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土司制度,就是按照湘西土司王朝的建制而设立的。

    军事上,屯兵自守,挟兵自重。设旗,设营。每旗5个营,每营500名,每两年征兵一次,年龄在16——20岁,读过6年以上的书,方可应征。常年有步兵、骑兵、侦察兵和禁卫军15000多名。500名禁卫军驻扎老司城内,保卫土司王国的君主和百姓安全。其他士兵驻扎各地,保家卫土。老司城对面的山有一个博射坪、校场坪和跑马坪,用于禁卫军日日训练。训练的科目除了骑术、剑术、箭术、擒拿格斗,还有刀法、枪法、摔跤、攀岩、武术、气功,甚至巫术。士兵们还常常打着赤脚与野兽博弈、与野兽赛跑,以练就飞身之术和孔武之力。小河里,还常年停有百余只小船,用于训练水兵的水上擒拿格斗,有时候,他们把水兵拉到较远的酉水河去,以适应更大的水面更急的河流。也许,那就是土司王的海军陆战队。其他士兵则散于各峒,冬季集训一月。土司王年年都要亲自主持军事大比武,胜者加官晋级,奖励牛、马和良田。年复一年的军事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土司王的军事战斗力,土家土司王朝的军人之所以个个骁勇善战,成为日后国家平夷、抗倭的主力军,就在于这些完整科学而又严格的军事训练。

    经济上,可谓是农耕兴旺,社区繁荣。在农村,土司王把土地或分给农民,或租给农民,并颁发田土执照,一无厉禁。农民可任耕其田,任种其地,任收其果。就连道士、和尚都有禅田、禅土和山林。老司城小河一带,梯土就开发了300多亩,郊外梯土、梯田就更多了。畜牧业每年猪牛存栏不计其数,仅马就每年存栏2000多匹。养蜂业、渔业和手工业,是老司城最大的经济特色。当时,土司发动家家户户养蜂,最多的一家养30桶,一到春天,满山花开,满山蜂舞,一派奇特的美丽景象。一年四季,满街都是金黄的蜂蜜在流淌着甜蜜。而在渔度街,满街都是鲶鱼、桂鱼、鲫鱼、鲢鱼、草鱼、鲤鱼、鲈鱼和黄刺骨,还有小小的金枪鱼和银鱼。这渔度街是彭士愁为感谢秦姓人家专门修的一条街,卖鱼打渔的全是秦姓人家。手工业除了铁匠、银匠各种店铺外,最有名的是织锦。织锦土家族人叫西兰卡普和花铺盖,是手工织出来的锦缎、云霞、花鸟和图画,色彩朴素而艳丽,好看至极。为了可持续性发展,土司还颁布了一些生态保护方面的法令。一是为了不把河鱼打尽,专门成立了渔业管理机构,颁布捕鱼、养鱼、禁鱼法规,特别是禁鱼方面做了细致严格的规定,保护渔业的生态平衡。二是保护森林和植被,土司王虽然可以地任民种,田任民耕,但却树不能任民砍伐,在老司城附近的十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土司王还特别划出了别些森林公园和碧花庄园归彭姓人家管理,严禁砍伐。直到1980年时,这里还古木参天,鸟语花香,绿水潺潺,鱼翔浅底,全是需几个人才能合抱的檀木、梨木等古树。遗憾的是,1980年田土到户后,这些森林和土地全划归村民私人所有,村民们任意砍伐、买卖,几十万亩的原始森林毁于一旦。前任栽树后人乘凉,前人持家后人败家,真是痛心!

    文化上,尊师重教,兴办教育,让黎民百姓学知识、长见识,接受外来的先进东西。彭士愁在建造土司皇城的同时,在紫金对面修建了灵溪学堂,学生要在这学堂读上十年才能毕业。没有读上六年的,不能当兵;没有读上十年的,不能当差、当官,不能承袭官职。这一措施,得到了老司城强宗大姓和所有百姓的衷心拥护,富裕人家纷纷捐资助学。穷苦百姓,也纷纷想法送子女读书。为此,彭士愁又在皇城寿宫旁修了一座溪州试院,试院很大,一次性可同时容纳400人应试。试院三年招考一次,选拔录用优秀人才,特别优秀者选送朝廷参加会考。后面的历代土司王都重视教育,对学校进行了不断的扩建、修缮,到彭福石时代,学校修建了三栋18间教学楼,占地20多亩。彭翼南继位后,还开办了若云书院、关帝小学,若云书院相当于中专大学、四年制,主要培养师资。湘西虽然偏僻闭塞,却朝朝代代人才辈出,与历代土司王重视教育密不可分。同时,历代土司王都重视民族文化的弘扬,年年都举行民族特色浓郁的民间歌舞大赛、民间技艺和民间武术大赛,优胜者都是土司王亲自颁奖。土家族摆手舞、茅古斯等许多浓郁的民间习俗与风情得以完整的保存和流传,与土司王的重视分不开。

    在老司城遗址的教育区,至今还有一块翼南牌坊耸立在若云书院门前。此牌坊是明朝政府为表彰彭翼南抗倭有功而建,石的,三门,四柱,已被岁月的风雨镀上了深厚的黑色和斑驳的苔藓。四根石柱顶端各有一个小狮子,对着远山和高空凝神守望,牌坊正中顶端是一束石火炬,还在熊熊燃烧,照亮远方。牌坊上子孙永享”四个大字苍劲刚毅,力透青天,是彭翼南亲笔所书。

    是的,土家祖先们留下了如此巨大的一笔财富,土家子孙,世世代代都享受不尽的骄傲、自豪和荣光。
                          十

    说到彭翼南,我们土家土司王国的历史,就像奔腾的黄河,在黄河壶口处会突然变得雷霆万钧,气势磅礴,伟岸高大,会突然让人更加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发自心底的、挥之不去的敬意。

    彭氏土司王国,延至彭翼南、彭荩臣时,已经600多年了,虽然湘西的历代土司王朝都不纳税,不朝贡,民族自治,完全独立,但湘西土家的土司王朝却历来没有脱离过国家的运行轨道,从来没有以国家为敌,给国家添乱,相反,当国家和民族有难时,国家民族的些许微痛,都会牵痛湘西人民的每一根神经,湘西的土家土司,都会带领湘西儿女为国排难,为民分忧。特别是当国家民族遭遇外敌入侵时,更会赴汤蹈火,不惜献身。湘西土司和黎民百姓,用鲜血和生命实践着溪州盟约上所盟誓的亦无辜于大国,亦不虐于小民”。

    数百年里,湘西土司王国的首领们带领湘西人民,协助国家和民族无数次地平息了全国各地的许多次叛乱。史料记载的就有100多次。每次出兵,少则几千,多则3万。

    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湖南、湖北等地都留下了湘西土司王平叛的足印、鲜血和生命。湘西人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威名,历朝历代,都威震华夏。

    最辉煌的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湘西土司领兵抗倭。

    嘉靖年间,日本倭寇横行东南沿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东南沿海民不聊生。明朝政府无能为力。东南吃紧,朝政告急,明朝政府星夜驰信,请求湘西土司领军出兵。

    于是,驻守永顺的土司彭翼南和父亲彭明辅率兵5000,驻守保靖的土司彭荩臣和儿子彭守忠率兵5000,劳师远征,奔赴江浙。

    此时,正是年关。

    本可完全过完年再出发,但得知国家被人侵略,同胞备受凌辱,湘西土司和百姓都寝室不安,心急如焚,决定提前过年。所以,湘西土家族至今还保留着提前过年的习俗——赶年。赶年的时间从腊月24开始,依照收到出兵通知先后开始过年。比如,彭氏土司王于腊月24日最先收到出兵通知,彭氏家族就腊月24过。田氏家族腊月25收到出兵通知,田氏家族就腊月25过。过完就出发。一直到腊月29晚上,张家界一带才接到出兵通知,所以张家界一带现在还是腊月29半夜过年,过完就跟随大部队集体出发!土家族过赶年的习俗,就此流传至今,成了一个民族最深厚和荣耀的文化符号、历史传承。

    浩浩荡荡的万余人马,在大年三十的早上集结在酉水码头,那该是何等壮观的场面?!码头沿岸站满了送行的人群,妻送郎,姐送弟,母送子,好不悲戚!好不感人!这一去,远走他乡,不知道何时能见?这一去杀敌保国,不知道能不能相见?那些远天远地赶来的亲人,此刻的心情,比严冬还冷。神明的八部大王啊,你要开眼啦!你要保佑你的后代子孙啦!你早点显灵,早点施法,把敌人的眼啄去,把敌人的头割下,把敌人的心挖出,好让我们的亲人毫发无伤,平安回家!

    前面说过,八部大王是湘西的祖先,无助的女人们只能与土家族的法师——梯玛一道祈求祖先的保佑。

    一两百艘鼓满风帆的船队,从酉水起航时,所有送行的男人女人,沿着崎岖的山路,追了一程又一程。

    湘西的船桨一路划破水面和寒冷、夜色和晨光,伐碎激流险滩、艰难险阻,过洞庭,下长江,星夜兼程,赶到了江浙。历时半个多月。

    这一年是嘉靖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554年。

    这条山重水复的水路,对湘西将士来说,早不陌生了。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时就曾经出征江浙,与戚继光、俞大猷一道抗倭杀敌。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闻听湘西将士驾到,江浙百姓奔走相告,夹道欢迎。他们早就熟悉湘西这支英勇善战的部队,早就蒙受这支部队的庇护了。湘西将士是他们的救星和保护神。而今救星和保护神驾临,驱逐倭寇,岂有不夹道欢迎之理?

    一到江浙的湘西将士,立刻奔赴抗倭前线,投入抗倭战斗。

    第一仗,1554年正月,江苏苏州府松江之战(今上海松江)。战绩不详。

    第二仗,1555年正月,江苏新墩之战。永顺土兵和保靖土兵南北夹击倭寇,斩获敌人首级300余人。

    第三仗,15554月,江苏常熟三丈浦之战,保靖土管彭守忠率3000子弟兵,歼灭倭寇281人,保靖土兵仅捐躯1人。

    第四仗,15555月,浙江王江泾之战。这是抗倭战争最为重大的一仗。日本倭寇20000余人疯狂掠夺江浙的黎民百姓。俞大猷督促永顺土司彭翼南率5000子弟兵左路出击,卢镗督促保靖土司彭荩臣率5000子弟兵南路驰援,参将汤宽率兵中路进攻,水路陆路三面夹击,从奉贤一直追击至嘉兴和王江泾。在王江泾,保靖土兵和永顺土兵,把在湘西平时水陆两用训练的智勇,发挥到了极致,陆路痛斩倭寇2000余人,水路溺死倭寇不计其数,是抗倭以来战功最大的一次胜利。明世宗欣喜异常,立刻下诏赐匾给永顺、保靖土司,上书:东南战功第一,给彭翼南、彭荩臣赐三品服,授昭毅将军,加右参政,管理宣慰司事,受赐银币,赐彭明辅银两,赐彭守忠冠带。永顺、保靖的万余土兵皆一一得到奖励。

    第五仗,15557月,江苏苏州陆泾坝之战。日本倭寇千余人再犯松江苏州,彭荩臣和彭翼南的湘西土兵,与俞大猷率领的官兵再度联手出击,围歼倭寇于苏州陆泾坝,斩获倭寇600余人,溺死倭寇不计其数。千余倭寇,几乎全军覆没。

    第六仗,15568月,浙江乍浦之战。日本倭寇万余人聚集浙江乍浦,焚舟饮血,以示决一死战。彭荩臣和彭翼南率领的湘西土兵,手持火把,冲入敌阵,火烧倭巢。经过数十回合的大战,贼寇大败。擒斩倭寇一千二百余人,焚死不计其数。

    自此,江浙地区倭患平息。江浙百姓安居乐业。江浙的一草一木,才不再有日本倭寇的铁蹄践踏。

    而这,都是湘西土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嘉靖三十一年到嘉靖三十六年,湘西土司土兵连续6年的征战抗倭,先后数次从湘西调兵3万余人。上万人的湘西生命留在了江浙。江浙和平而美丽的海岸线,是湘西的祖先们用鲜血和生命连接和铸就的。

    湘西,虽然距离国家的心脏极为遥远,但当国家的心跳受到狼群的震颤时,湘西是一把打向狼群的最先、最近和最狠的猎枪。

    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女真酋长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建立"大金"(后金),开始连连发动对明朝的进攻。1619年萨尔浒一役(战场在今辽宁抚顺以东),英勇善战的努尔哈赤更打得明军闻风丧胆,闻警即逃。东北告急,明朝告急,明廷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征精兵援辽,挽救存亡。远在湘西的土司与土兵照样听到了国家疼痛的呻吟,保靖土司彭象乾与其弟彭象洲,子彭鲲、彭天佑率8000亲兵,分别于1619年和1620年,从湘西出发,抗金援辽,战于浑河(今辽河)。面对十倍自己的敌人,明军不战而退,只有湘西土兵与敌军展开了数十次殊死的战斗,直到最后弹尽粮绝,全军皆殁。彭象乾的弟弟和两个儿子也都光荣牺牲。大病在身的彭象乾,因未能出征而幸免于难。这义薄云天的满门忠烈,使明熹宗感动万分。当他得知近万湘西土兵全部为国捐躯时,嚎啕痛哭,除了追授名号,还亲自在朝廷设灵堂祭奠湘西的满门英烈。

    可是,如今的中学历史课本上,我们看到的抗倭英雄只有俞大猷和戚继光,不见彭荩臣、彭翼南和彭明辅、彭守忠等湘西土司。明朝政府都用历史记载了湘西土兵是东南抗倭战功第一,我们当今的历史为什么把这节历史不是一笔带过,而是彻底抹掉?是因为是少数民族么?是因为是土司王朝么?还是其它什么?我巍巍华夏,不是靠各民族的精诚团结和顽强奋斗,才得以繁衍壮大的么?

    江浙的海岸和碧波,是否还知道我土家祖先为国杀敌的战旗和刀枪?辽河的涛声和渔火,是否还记得我土家祖先为国捐躯的身影和荣光?

    其实,忘记这段历史的何止一个江浙、辽河,一个国家、民族,即便湘西土家族的徒子徒孙,都忘记了这段历史,忘记了这些先人,因为,彭荩臣、彭翼南的墓都被盗墓贼肮脏的灵魂打开,明朝廷亲授给保靖土司彭荩臣的东南战功第一的牌匾,早已被保靖的后人毁于一旦,荡然无存。想来,就心上扎刀,呼呼冒血,扯着心口的痛!因为,这不但是一个彭氏家族的无价之宝,也是整个湘西的无价之宝,整个民族的无价之宝。

    不管记得还是忘记,我都想说的是,不管何时,无论何地,我的湘西,永远都是国家的忠骨和脊梁!

     彭学明:千年土司王朝的不朽诉说(下)

                                 十一

    无论是平叛还是抗倭,湘西土司的每一次出征都会为国家和民族迎来和平的宁静与胜利的喜悦,也会迎来湘西民族至高无上的荣耀和荣光。历代朝廷都会因为用及湘西的忠诚,而念及湘西的功劳,恩惠湘西,泽被湘西,从而使湘西更加繁荣和兴盛。比如封田赐地。比如减免税赋。比如加拨银两。

    历代湘西土司,也不把历代皇恩贪为天功,据为己有,而是用之于民,福之于民,把一个满目苍翠的湘西,建设得愈发美好和美丽。湘西政治的清明宁静、世风的淳朴浪漫和民情的明媚美好,宛若一副清明上河图,让人顿生向往和感动。

    历代土生土长的湘西文人和外来文人用文学和艺术,描绘了当时的湘西,留住了当时的湘西。

    一曲清溪一曲山,鸟飞鱼跃白云间,溪山且要行人到,自是行人到此间这是土生土长的宋代文人陶弼关于湘西美景的美诗。

    崎岖幽谷里,尽是碧云阿。祖每尊盘瓠,祠皆祀伏波。峒民参汉俗,溪女唱苗歌。
    溉种渔樵暇,悠悠卧薜萝。这是浙江文人陆次云《五溪杂咏》对湘西的美感。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这是另一个土生土长的清代诗人彭施铎对老司城盛大的摆手舞场景的动感描述。

    滩高水浅石嵯峨,曳纤蛮儿裸体多。牢系船头齐上崖,咚咚打鼓祀伏波。这是另一位外来的清朝文人向兆麟(清代京山,今湖北麻城)在《酉江竹枝词》里对湘西酉水风光的赞叹。

    一唱土王坐司城,一统乾坤。修宫殿立午门,凉洞热洞砖砌成。依儿哟依儿哟,赛过西京城,则是一首至今还流传在老司城的民间小调。

    在多年离乱的华夏大地,湘西像镶嵌在华夏大地上的一块碧玉,温润而美丽;像挂在华夏天空的云霞,吉祥而灿烂。

    然而遗憾的是,湘西的世外桃源般的温润吉祥终于在雍正年间被时代的刀片无情地划出了一道伤痕,撕开了一道口子,湘西土司王朝梦幻般的桃源,在雍正年间的一个冬天,凄凉地撒落了一地梅红。

    这一地飘落的梅红,来自大清王朝雍正皇帝对土司制度坚强有力的改土归流。

    要不是云南、贵州等地的土司犯上作乱和对土民的残酷盘剥、横征暴敛,少年得志且风流倜傥的雍正,也许压根就没有想过要一改历代皇帝的以夷制夷为以汉化夷,没想过要对土司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就是要改土司制为流官制,既改土司首领的世袭制为中央集权的委派制。

    由于土司制度给予了土司太多的独立性和太大的独裁性,曾经优越的土司制度,慢慢变成了独立王国。云南、贵州等地的土司,既不像湘西土司一样服从国家利益的任意调遣,也不安境抚民,造福一方,反倒是与中央分庭抗礼,对百姓刀烹鱼肉,并且土司与土司之间连年战争,抢田多地。国不安宁,民不安生。逼得云贵总督鄂尔泰于雍正四年(1726)数次上书﹐厉数土司制度之弊病,阐述改土归流之必要﹐奏请立即推行改土归流,调整云﹑贵﹑川等省边境的不合理的行政区划﹐以便统一事权﹐使地方官相机行事。雍正帝对此甚为赞赏﹐准奏执行。得到圣旨的鄂尔泰雷厉风行,对不法土司用计擒为上﹐以兵剿为次﹔使其自动投献为上﹐勒令纳土为次﹔既要用兵﹐又不专恃用兵,以武力相震慑﹐力争以政治手段解决。在废除土司世袭制度时﹐对土司本人﹐根据他们的态度给以不同的处理。对自动交印者﹐参加赏赐﹐或予世职﹐或给现任武职。对抗拒者加以惩处﹐没收财产﹐并将其迁徙到外省﹐另给田房安排生活。云贵土司,很快土崩瓦解。

     

    在湘西,酉水流域的保靖土司、桑植土司及湖北的容美土司也受到云南、贵州土司的暴力传染,开始相互争权夺利,内讧内乱。雍正初年,容美土司与桑植土司连年刀兵相见。保靖土司彭泽虹病死时,12岁的儿子御彬继位。泽虹的弟弟泽蛟心怀不轨,欲夺其职,未能得逞。叔侄之间便也相互劫杀。容美土司与桑植土司趁机于雍正五年联合出兵,杀戮保靖,六十多个村寨被焚烧成一片废墟,数千男女被掠走,在酉阳、施南等地贱卖为奴。宁静祥和的湘西土司王国,就此开始离乱、动荡,涂上残忍的一抹血红。湘西黎民纷纷起义反抗,愿意改土归流。于是,朝廷委派杨凯于雍正六年统兵镇压。桑植、保靖土司皆被摘取土司印信。彭御彬被安置辽阳,病死在辽阳途中——河南。

    驻守在老司城的永顺土司彭肇槐虽然在保境安民和服务国家方面尤让大清帝国放心。但大清帝国还是在老司城附近的羊峰山驻扎了兵营。大兵压境的萧萧杀气,使彭肇槐甚感不安。眼见保靖、桑植两地土司被朝廷用军事手段改土归流,彭肇槐深感湘西土司王朝大势已去,落日黄昏。为了湘西百姓免于生灵涂炭之苦,为了保全彭氏九族,生性柔弱、怕事的彭肇槐遂上奏请求改土归流,回到江西吉安原籍。他深知,这个湘西已经不再是他一个人的湘西,也不是他彭氏一族人的湘西,而是整个华夏的湘西、炎黄的湘西,他已经没有能力托起湘西、托起王朝、托起他和湘西世代创造的辉煌王国了他必须让湘西全身心地蛟龙入海,彻底皈依,成为中华民族最忠实的一员,否则,他就是千古罪人。所以,他主动奏本雍正,请求改土归流。对他的王公大臣们训示:从此以后,老司城的万山朝贺,只能朝贺炎黄华夏;老司城的万马归朝,只能归朝华夏炎黄。

    彭肇槐甘献王土、诚附皇朝的奏章本来深得雍正皇心。雍正六年二月,上谕:永顺土司,恪慎小心,恭顺素著,兼能抚其土民,遵守法度,甚属可嘉。据湖广督抚等秦称,彭肇槐情愿改土归流,使土人同沾王化。联意本不欲从其所请,又据辰沅道王柔面奏,彭肇槐实愿改土归流,情词恳切,联念该土司既具向化诚心,不忍拒却,特沛殊恩,以示优眷。遂革彭肇槐之职,授为参将,又赐拖沙喇哈番之职,赏银万两,安插江西祖籍。雍正六年,也就是1728年,彭肇槐满怀心酸地回到了江西吉安。

    恪慎小心,恭顺素著,抚其土民,遵守法度,向化诚心是雍正对彭肇槐很满意的评价,而不忍拒却,特沛殊恩,以示优眷则是雍正对彭肇槐的特别安抚。但彭肇槐对老司城的情感不是挥挥手不带去半点云彩的潇洒,而是五雷裂胆、六霆击泪。在他日后的文字里,我们不难看出他改土归流时的矛盾心理与痛苦心情:不改,有灭族之灾;改,中央以礼相待,所以不得不改。在他改土归流的过程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他对老司城这片土司王国的深深怀恋和依依不舍。他回原籍江西吉安时,一方面把老司城所有的田产和家业低价变卖给老司城的黎民百姓,把土司皇城的金銮殿、寝宫、寿宫、医院、别墅等建筑出售给老司城的大户人家,一方面假借母亲年老多病,恳呈雍正请留弟弟彭肇模和母亲留在老司城,等母亲病好后再让弟弟带着母亲回江西。可一去三年,其弟和母亲依然滞留老司城,未回江西原籍。本很器重和赏识彭肇槐的雍正皇帝龙颜大怒,下旨责令彭肇槐尽快率众归籍,若愚昧迟留,饬令递解回籍。彭肇槐只得于雍正九年,即1731年再回老司城,接走了母亲和弟弟等一干亲人。行至灵溪河时,一路上悲痛欲绝的彭肇槐滚下马来,跪在河边,放声长哭。

    彭氏家族世代经营了800多年、沃撮冲家族经营了200多年的土司王朝和帝国,在他的手上断送了,他愧对列祖列宗,愧对湘西百姓啊,怎么能不悲伤?

    涕泪远望,山还是那样的朝着老司城方向,万山朝贺,万马归朝,可是如今只剩下他这一粒小小的沙,一匹瘦死的马了他曾经是这个王朝的君王,是这个王国的太阳,这个王朝的所有王土都是他的,这个王国的所有星辰都是他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天得天,而今却落得过行单影吊,败走麦城。一个王国的巨人,沦为一粒无助的沙,被历史的风无情地刮跑了;一个王都的雄狮,沦为一匹瘦死的马,被岁月的鞭无情地抽走了。他,只能面对老司城的方向,长跪不起,凄然凝望,可望断天涯和愁肠,还是只有残阳如血的空山,只有寒风瑟瑟的凄凉,只有两手空空的行囊。

    再见了,老司城!

    再见了,古溪州!

    再见了,列祖列宗!父母之邦!

     

     彭学明:千年土司王朝的不朽诉说(下)

                                   十二

    湘西土家族的土司王朝和土司王国就这样以彭肇槐的孜然离去而陨落了。虽然凄凉、悲怆和无奈,却也是一曲堪称完美的王朝挽歌。这老司城和湘西的江山,本就是华夏的,纳土献城,无可厚非。这湘西的百姓,本就是炎黄子孙,归流入海,理所当然。彭肇槐虽然丢失了王权和王土,却使得湘西免遭了战争和屠戮,远离了战火和灾难,保全了湘西的完整和完好。牺牲一个家族的荣华与尊严,换来整个湘西的和平宁静,换来华夏领土的完整,无疑是彭氏土司为湘西和华夏做的最后一件好事。虽有霸王别姬的凄凉,却有壮士断腕的悲壮,更有海阔天空的豪放和从善如流的气量。历史的天空,彭肇槐用他一抹悲凉却伟大的颜色,留下了湘西土家土司王国的绝笔和断章,成就了华夏大地不可磨灭的一册壮丽和辉煌

    其实,湘西土家土司王朝的最后一笔和断章,并不是永顺土司彭肇槐写的,而是保靖土司彭御桔写的。因为原保靖宣慰司的两江口长官司,早于明代正德年间即因内争而改设大喇巡检司。但土司彭惠并未废除,允其协理司事并世代承袭。雍正十三年(1735年)时,保靖所属三司的末代土司彭御桔才纳土归流,改其地为大喇里,入于龙山县。至于在严丝合缝、铁马金戈的雍正皇朝下,天下土司早就改土,却唯独彭御桔迟迟没有归流,历史没有做过任何交代,这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一个问号和悬念。也许,历史该留下一些问号和悬念才有魅力

    所以,如果土家的土司王朝仅仅从永顺彭氏家族算起,那么肯定只有818年。但如果从彭士愁算到彭御桔,那应该是824年。而从土生土长的沃撮冲祖辈算起,应该是1054年!按土司制度的 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说法,湘西的土王沃撮冲早就这样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了,再说,湘西的土司王朝也不是彭氏家族一个家族的土司王朝,而是整个湘西土家族的土司王朝,湘西土司王国从沃撮冲的祖先开始就有了辉煌的起步和繁盛,所以,这个王朝时代,应该从沃撮冲的祖辈算起,应该是1054年!

    1054年!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有谁能够准确地描述这个概念所赋予的内涵?

    1054年!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数据?有谁能够精确地计算这个数据所包含的玄机?

    我想,没有。

    1054年,那时间的脚步要走多少步才能走完?

    1054年,一个人要活多少个轮回才变得不朽?

    1054年,该有多少风尘?多少故事?多少隐秘?

    可是,这些风尘和故事,故事和隐秘,都繁华散尽,烟花飘落,被一座废墟似的遗址替代了。五十八旗人散尽,野梅乱开土王祠。客游迟暮数归期,恋恋司城欲雪时。这不知道姓名的诗人留下的诗句,是每一个热爱湘西的人写下的挽歌。离愁别绪的挽歌。情真意切的挽歌。欲哭无泪的挽歌。

    幸好,历史还是在最无情的时候,显现出了最有情的一面。历史,还是没有忘记我土家族祖先的劳苦功高和功高盖世,它在一只手推倒老司城时,另一只手掩护了老司城。也就是说,它一只手轻轻地推倒了老司城,另一只手却悄悄把推倒的老司城盖住,以至于老司城逃过了那只推城的魔掌而安然地存活了下来。

    一层土盖住了。

    一层石盖住了。

    一层草盖住了。

    一层叶盖住了。

    然后是一层霜、一层雪、一层厚厚的时光、一层厚厚的日月。

    历史坚硬的老茧,结实地护住了千年王国的前世和背影。

    所以,我们今天才有这样伟大的惊世发现。

    所以,我们才知道天下居然还有这样的惊世奇观。

    所以,我们才有幸看到土家族祖先前世的脸。

    所以,不但湘西和土家族多了一份荣耀和自豪,就是整个国家和民族也多了一份财富和骄傲。因为,这也是一张国家的脸,是一张能为国家赢来巨大荣光的脸。

    前哥伦布时期的印加遗迹马丘比丘因是失落的印加城市文明标本,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成为人类共同保护的财富。而老司城比马丘比丘更古老,更庞大,更完整,更文明。老司城该是怎样的一种价值财富?一种怎样的世界遗产?一种怎样的世界文明?

    我看见,土司王国辉煌的落日余晖,正从万马归朝的山尖上冉冉升起,变成更加鲜艳夺目的一轮朝阳。那是新世纪初升的朝阳。是湘西在更伟大的国度和更伟大的时代拥有的美丽生动的脸

    附:在贴此文下篇时,喜报传来,湘西老司城代表中国申遗在德国波恩全票通过,老司城成为中国新的世界文化遗产!

     

     不过,彭士愁把老司城建设成城内三千家、城外八百户以后,发现了一个比老司城更好的所在——会溪坪。

    会溪坪在如今的湘西古丈县罗依溪,与如今的永顺县只是一河之隔

    看中会溪坪,是因为看中了这里的风水。背依青山千仞。俯临长河万里。还有千亩开阔的平地。那山跟老司城一样是群山万壑,却更高更险,有绝壁千仞,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好所在。其中一座九龙蹬,更是石骨突兀,利剑穿空,雄奇险峻,那九道一层高过一层的叠状绝壁蜿蜒而上,既如九条巨龙盘柱,龙龙飞身在天,又如九个巨蹬登天,蹬蹬平步青云。龙体龙蹬,寓意好,不有龙王就有老君。九级绝壁,九道屏障,固若金汤地护卫龙城。而俯临的酉水,却又是岁月的犁铧犁开的一条水上丝绸之路,任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把深锁的大山与广袤的世界紧密相连。良田与村舍,炊烟与稻浪,牧童与鸡鸭,却又以另外的韵致和笔锋,在奇崛和波涛之上,勾勒出了格外温柔和富饶的图景。与会溪坪相比,他忽然觉得老司城山太大河太小路太远,这样闭塞的地方只能是山大王的老巢,不能是太上皇的金銮殿。再者,作为沃撮冲的老巢,他不想天天让他的娇妻沃秀英睹物伤情。沃撮冲毕竟是沃秀英的父亲。他深知帮助他取了沃撮冲的性命、坐了沃撮冲的江山的沃秀英的负罪感。沃秀英每一天的每一滴泪,都能把他砸得心巅巅疼。

    彭士愁就选了这样一个所在,开始修建自己的第二座王城。九龙蹬的山下作为王城的主体,山上则作为王城的军事要地和他的行宫。为了在九龙蹬的最高峰,修一座气吞万里的九宫十殿,彭士愁命人在酉水河上,用一棵百年柳树搭成一座独木桥,把山上山下和两岸连接起来,让千万民工排成长蛇,将砖瓦一块一块地传递上去,建成了一座高高在上的九宫十殿,及戏台、城墙、花园、祭台和练兵场。而山下则是一座东西宽0.5公里、南北长1公里、占地面积0.5平方公里的王城。全是榉木、楠木建起的吊脚楼的王城!彭士愁之所以要把王城的行宫建在如此险要的山顶上,除了军事上的地理位置考虑,还在于山顶上有一块虽然不大但却可以一望无际的台地,想怎样做文章就怎样做文章。

    想想看,在高高的云端上,有一位高高的土皇帝,每天看炊烟在天际间升起,鸡犬在白云间鸣叫,稻浪在夕阳中翻滚,队列在晨光里呐喊,皇粮不用交,国税不用管,几十个州属还得给他朝贡,整个世界唯他独尊、都在脚下,那该多美!神仙的日子,不过如此。

    不过,这神仙的日子,不是他彭士愁一个人想过,楚王马希范更想过。于是,他奉旨来到湘西征粮征税征兵,横征暴敛得连地皮都要刮出三尺油。靠天吃饭但却自给自足的湘西,立时民不聊生,民怨沸腾。彭士愁多次力争无果后,便揭竿而起,马希范大兵压境,血腥征剿。

    这就是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爆发的溪州之战。

    那时,正值九月,秋天最美的时候。漫山遍野的野果在飘香。漫山遍野的庄稼在成熟。漫山遍野的莺飞草长。各种丰收的美丽颜色和喜人景象,都被战争的硝烟和铁蹄瞬间揉碎。

    马希范五千精锐征讨,彭士愁是一兵抵抗。不几个回合,马希范的部队就被英勇善战的彭士愁土兵赶回了老家。马希范也不是吃素的,哪能被一介土兵击退?他恼羞成怒,陈兵数万,再次征剿。面对武器和人数都几倍于自己的敌人,彭士愁且战且退,凭高结寨,打起了游击。彭士愁绝壁建城、安营扎寨的军事眼光这时得到了充分验证,军事才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楚兵一方面惊叹彭士愁是如何把城池修建在绝壁山顶的,一方面无可奈何、唉声叹气。马希范久攻不破、只得困守山下。彭士愁枕戈待旦、据险扼守。战争的锋利刀剑,被马希范和彭士愁拉来拉去,拉成了锯齿。两年艰苦的拉锯战里,马希范火烧连营、烧掉了彭士愁的九宫十殿,溪水投毒、毒死了彭士愁的数千土兵。而彭士愁也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对战术的精通,消灭了马希范的上万士兵,并把马希范最得力的干将廖匡一刀毙命。彭士愁深知,在这样鏖战下去,他和他的疆土、子民被将被拖垮拖死,不如请降议和,以免再遭生灵涂炭。马希范也已精疲力竭,正好顺水推舟,接受彭士愁的请呈,相约议和。

    天福五年(公元940年),马希范与彭士愁放下刀剑,盟约会溪坪彭士愁杀了上百头牛羊、上千只鸡鸭,摆上上千桶自酿的包谷烧,以最隆重的礼节,迎接马希范和马希范的队伍。几碗烈酒下肚后,马希范豪兴大增,曰:都是吾土吾民,何必相煎同根?只要尔能安民守土、忠君孝国,吾乃一切不究。彭士愁则兴奋得吼了几声高腔,道:吾本华夏子民,归顺乃吾本分,只要吾能修身养息,必将世代报君之恩尽国之孝。

    言毕,双方以铜铸柱,铭刻誓状。于是,又有了中国民族历史上彪炳千秋的溪州铜柱。

    铜柱高4米,直径40厘米,呈八边形,每边长15厘米,重5000多斤。铜柱的铜质精纯,八面上所刻的2000多个颜、柳体阴文,虽经千年风雨,字迹清晰完好。于楚王,铜柱上是这样镌刻古者叛而伐之,服而柔之,不夺其财,不贪其土,前王典故,后代蓍龟。吾伐叛怀柔,敢无师古;夺财贪地,实所不为”,“尔能恭顺,无科徭,本州赋租,自为供赡,本土兵士,亦不抽差。永无金戈之虞,克保耕桑之业”,“誓山川兮告鬼神,保子孙兮万年春彭士愁铜柱上是这样镌刻的:“溪州彭士愁,,家总州兵,布惠立威,识恩知劝,故能历三四代,长千万夫。亦无辜于大国,亦不虐于小民非萌作孽之心,偶昧戢兵之一心归顺王化,永事明庭永无金革之虞,克保耕桑之业”。

    至此,湘西彭氏的世传郡印和无科徭兵差等,意味着朝廷正式承认地方土司为王的政治制度,开启了中国古代民族自治的先河。土:本土,地方。司:管理,统治。顾名思义,土司,就是自己管理自己,本土统治本土。土司王,则是管理和统治本土的郡王。不经意间,溪州盟约,为中国地方长治久安开了一剂治国良药。此后,彭士愁长子彭师裕接管下溪州,今永顺和古丈、沅陵的一部分,成为永顺彭氏土司之祖,驻守会溪坪,二儿子彭师杲接管上溪州,今保靖和古丈、龙山的一部分,成为保靖彭氏土司之祖,驻守四方城而彭士愁带着心爱的沃秀英回到老司城,做整个湘西土司的太上老君

    古老的湘西大地深得国恩浩荡,不再兵戈相见,“无扰耕桑,无焚庐舍,无害樵牧,无阻川途”,开始了不交苛捐、不上杂税、不服兵役、不贡皇粮、修身养息、安享太平的民族自治时代。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湘西土司王朝。土司王朝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元、明、清,历时818年,世袭28代,35位土司王,如果加上沃撮冲前期自治的200多年,就是1000多年!这在国内其他少数民族历史中是独一无二的。

    溪州铜柱,是中华民族一根不会折断的铜笔,真切地记录了这个王朝。

    铜柱溪州,是中华民族一条不会变色的血脉,深深地融进了华夏大地。

    彭学明:千年土司王朝的不朽诉说(下)
                     

     现在,我们让老司城的每一块青砖和瓦片、每一粒石子和尘埃都复活起来,复活成一个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王国,复活成一个不同世界上任何一个王国的王国奇迹。

    政治上,按照朝野对少数民族地区行政典法,推行土司王朝吏治。其官制主要依照军事行政,设有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官职则依照管制设置,设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长官使和旗长、坊正、峒长。也地方行政官制设州、县,在州、城郊内设坊,在农村设旗、峒、寨。官职有坊长、旗长、峒长、寨长。官员一律由少数民族头人担任,而且世袭。因为是土司王朝,土司王朝最高军政长官则为土司王。历史记载,后来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土司制度,就是按照湘西土司王朝的建制而设立的。

    军事上,屯兵自守,挟兵自重。设旗,设营。每旗5个营,每营500名,每两年征兵一次,年龄在16——20岁,读过6年以上的书,方可应征。常年有步兵、骑兵、侦察兵和禁卫军15000多名。500名禁卫军驻扎老司城内,保卫土司王国的君主和百姓安全。其他士兵驻扎各地,保家卫土。老司城对面的山有一个博射坪、校场坪和跑马坪,用于禁卫军日日训练。训练的科目除了骑术、剑术、箭术、擒拿格斗,还有刀法、枪法、摔跤、攀岩、武术、气功,甚至巫术。士兵们还常常打着赤脚与野兽博弈、与野兽赛跑,以练就飞身之术和孔武之力。小河里,还常年停有百余只小船,用于训练水兵的水上擒拿格斗,有时候,他们把水兵拉到较远的酉水河去,以适应更大的水面更急的河流。也许,那就是土司王的海军陆战队。其他士兵则散于各峒,冬季集训一月。土司王年年都要亲自主持军事大比武,胜者加官晋级,奖励牛、马和良田。年复一年的军事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土司王的军事战斗力,土家土司王朝的军人之所以个个骁勇善战,成为日后国家平夷、抗倭的主力军,就在于这些完整科学而又严格的军事训练。

    经济上,可谓是农耕兴旺,社区繁荣。在农村,土司王把土地或分给农民,或租给农民,并颁发田土执照,一无厉禁。农民可任耕其田,任种其地,任收其果。就连道士、和尚都有禅田、禅土和山林。老司城小河一带,梯土就开发了300多亩,郊外梯土、梯田就更多了。畜牧业每年猪牛存栏不计其数,仅马就每年存栏2000多匹。养蜂业、渔业和手工业,是老司城最大的经济特色。当时,土司发动家家户户养蜂,最多的一家养30桶,一到春天,满山花开,满山蜂舞,一派奇特的美丽景象。一年四季,满街都是金黄的蜂蜜在流淌着甜蜜。而在渔度街,满街都是鲶鱼、桂鱼、鲫鱼、鲢鱼、草鱼、鲤鱼、鲈鱼和黄刺骨,还有小小的金枪鱼和银鱼。这渔度街是彭士愁为感谢秦姓人家专门修的一条街,卖鱼打渔的全是秦姓人家。手工业除了铁匠、银匠各种店铺外,最有名的是织锦。织锦土家族人叫西兰卡普和花铺盖,是手工织出来的锦缎、云霞、花鸟和图画,色彩朴素而艳丽,好看至极。为了可持续性发展,土司还颁布了一些生态保护方面的法令。一是为了不把河鱼打尽,专门成立了渔业管理机构,颁布捕鱼、养鱼、禁鱼法规,特别是禁鱼方面做了细致严格的规定,保护渔业的生态平衡。二是保护森林和植被,土司王虽然可以地任民种,田任民耕,但却树不能任民砍伐,在老司城附近的十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土司王还特别划出了别些森林公园和碧花庄园归彭姓人家管理,严禁砍伐。直到1980年时,这里还古木参天,鸟语花香,绿水潺潺,鱼翔浅底,全是需几个人才能合抱的檀木、梨木等古树。遗憾的是,1980年田土到户后,这些森林和土地全划归村民私人所有,村民们任意砍伐、买卖,几十万亩的原始森林毁于一旦。前任栽树后人乘凉,前人持家后人败家,真是痛心!

    文化上,尊师重教,兴办教育,让黎民百姓学知识、长见识,接受外来的先进东西。彭士愁在建造土司皇城的同时,在紫金对面修建了灵溪学堂,学生要在这学堂读上十年才能毕业。没有读上六年的,不能当兵;没有读上十年的,不能当差、当官,不能承袭官职。这一措施,得到了老司城强宗大姓和所有百姓的衷心拥护,富裕人家纷纷捐资助学。穷苦百姓,也纷纷想法送子女读书。为此,彭士愁又在皇城寿宫旁修了一座溪州试院,试院很大,一次性可同时容纳400人应试。试院三年招考一次,选拔录用优秀人才,特别优秀者选送朝廷参加会考。后面的历代土司王都重视教育,对学校进行了不断的扩建、修缮,到彭福石时代,学校修建了三栋18间教学楼,占地20多亩。彭翼南继位后,还开办了若云书院、关帝小学,若云书院相当于中专大学、四年制,主要培养师资。湘西虽然偏僻闭塞,却朝朝代代人才辈出,与历代土司王重视教育密不可分。同时,历代土司王都重视民族文化的弘扬,年年都举行民族特色浓郁的民间歌舞大赛、民间技艺和民间武术大赛,优胜者都是土司王亲自颁奖。土家族摆手舞、茅古斯等许多浓郁的民间习俗与风情得以完整的保存和流传,与土司王的重视分不开。

    在老司城遗址的教育区,至今还有一块翼南牌坊耸立在若云书院门前。此牌坊是明朝政府为表彰彭翼南抗倭有功而建,石的,三门,四柱,已被岁月的风雨镀上了深厚的黑色和斑驳的苔藓。四根石柱顶端各有一个小狮子,对着远山和高空凝神守望,牌坊正中顶端是一束石火炬,还在熊熊燃烧,照亮远方。牌坊上子孙永享”四个大字苍劲刚毅,力透青天,是彭翼南亲笔所书。

    是的,土家祖先们留下了如此巨大的一笔财富,土家子孙,世世代代都享受不尽的骄傲、自豪和荣光。
                          十

    说到彭翼南,我们土家土司王国的历史,就像奔腾的黄河,在黄河壶口处会突然变得雷霆万钧,气势磅礴,伟岸高大,会突然让人更加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发自心底的、挥之不去的敬意。

    彭氏土司王国,延至彭翼南、彭荩臣时,已经600多年了,虽然湘西的历代土司王朝都不纳税,不朝贡,民族自治,完全独立,但湘西土家的土司王朝却历来没有脱离过国家的运行轨道,从来没有以国家为敌,给国家添乱,相反,当国家和民族有难时,国家民族的些许微痛,都会牵痛湘西人民的每一根神经,湘西的土家土司,都会带领湘西儿女为国排难,为民分忧。特别是当国家民族遭遇外敌入侵时,更会赴汤蹈火,不惜献身。湘西土司和黎民百姓,用鲜血和生命实践着溪州盟约上所盟誓的亦无辜于大国,亦不虐于小民”。

    数百年里,湘西土司王国的首领们带领湘西人民,协助国家和民族无数次地平息了全国各地的许多次叛乱。史料记载的就有100多次。每次出兵,少则几千,多则3万。

    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湖南、湖北等地都留下了湘西土司王平叛的足印、鲜血和生命。湘西人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威名,历朝历代,都威震华夏。

    最辉煌的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湘西土司领兵抗倭。

    嘉靖年间,日本倭寇横行东南沿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东南沿海民不聊生。明朝政府无能为力。东南吃紧,朝政告急,明朝政府星夜驰信,请求湘西土司领军出兵。

    于是,驻守永顺的土司彭翼南和父亲彭明辅率兵5000,驻守保靖的土司彭荩臣和儿子彭守忠率兵5000,劳师远征,奔赴江浙。

    此时,正是年关。

    本可完全过完年再出发,但得知国家被人侵略,同胞备受凌辱,湘西土司和百姓都寝室不安,心急如焚,决定提前过年。所以,湘西土家族至今还保留着提前过年的习俗——赶年。赶年的时间从腊月24开始,依照收到出兵通知先后开始过年。比如,彭氏土司王于腊月24日最先收到出兵通知,彭氏家族就腊月24过。田氏家族腊月25收到出兵通知,田氏家族就腊月25过。过完就出发。一直到腊月29晚上,张家界一带才接到出兵通知,所以张家界一带现在还是腊月29半夜过年,过完就跟随大部队集体出发!土家族过赶年的习俗,就此流传至今,成了一个民族最深厚和荣耀的文化符号、历史传承。

    浩浩荡荡的万余人马,在大年三十的早上集结在酉水码头,那该是何等壮观的场面?!码头沿岸站满了送行的人群,妻送郎,姐送弟,母送子,好不悲戚!好不感人!这一去,远走他乡,不知道何时能见?这一去杀敌保国,不知道能不能相见?那些远天远地赶来的亲人,此刻的心情,比严冬还冷。神明的八部大王啊,你要开眼啦!你要保佑你的后代子孙啦!你早点显灵,早点施法,把敌人的眼啄去,把敌人的头割下,把敌人的心挖出,好让我们的亲人毫发无伤,平安回家!

    前面说过,八部大王是湘西的祖先,无助的女人们只能与土家族的法师——梯玛一道祈求祖先的保佑。

    一两百艘鼓满风帆的船队,从酉水起航时,所有送行的男人女人,沿着崎岖的山路,追了一程又一程。

    湘西的船桨一路划破水面和寒冷、夜色和晨光,伐碎激流险滩、艰难险阻,过洞庭,下长江,星夜兼程,赶到了江浙。历时半个多月。

    这一年是嘉靖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554年。

    这条山重水复的水路,对湘西将士来说,早不陌生了。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时就曾经出征江浙,与戚继光、俞大猷一道抗倭杀敌。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闻听湘西将士驾到,江浙百姓奔走相告,夹道欢迎。他们早就熟悉湘西这支英勇善战的部队,早就蒙受这支部队的庇护了。湘西将士是他们的救星和保护神。而今救星和保护神驾临,驱逐倭寇,岂有不夹道欢迎之理?

    一到江浙的湘西将士,立刻奔赴抗倭前线,投入抗倭战斗。

    第一仗,1554年正月,江苏苏州府松江之战(今上海松江)。战绩不详。

    第二仗,1555年正月,江苏新墩之战。永顺土兵和保靖土兵南北夹击倭寇,斩获敌人首级300余人。

    第三仗,15554月,江苏常熟三丈浦之战,保靖土管彭守忠率3000子弟兵,歼灭倭寇281人,保靖土兵仅捐躯1人。

    第四仗,15555月,浙江王江泾之战。这是抗倭战争最为重大的一仗。日本倭寇20000余人疯狂掠夺江浙的黎民百姓。俞大猷督促永顺土司彭翼南率5000子弟兵左路出击,卢镗督促保靖土司彭荩臣率5000子弟兵南路驰援,参将汤宽率兵中路进攻,水路陆路三面夹击,从奉贤一直追击至嘉兴和王江泾。在王江泾,保靖土兵和永顺土兵,把在湘西平时水陆两用训练的智勇,发挥到了极致,陆路痛斩倭寇2000余人,水路溺死倭寇不计其数,是抗倭以来战功最大的一次胜利。明世宗欣喜异常,立刻下诏赐匾给永顺、保靖土司,上书:东南战功第一,给彭翼南、彭荩臣赐三品服,授昭毅将军,加右参政,管理宣慰司事,受赐银币,赐彭明辅银两,赐彭守忠冠带。永顺、保靖的万余土兵皆一一得到奖励。

    第五仗,15557月,江苏苏州陆泾坝之战。日本倭寇千余人再犯松江苏州,彭荩臣和彭翼南的湘西土兵,与俞大猷率领的官兵再度联手出击,围歼倭寇于苏州陆泾坝,斩获倭寇600余人,溺死倭寇不计其数。千余倭寇,几乎全军覆没。

    第六仗,15568月,浙江乍浦之战。日本倭寇万余人聚集浙江乍浦,焚舟饮血,以示决一死战。彭荩臣和彭翼南率领的湘西土兵,手持火把,冲入敌阵,火烧倭巢。经过数十回合的大战,贼寇大败。擒斩倭寇一千二百余人,焚死不计其数。

    自此,江浙地区倭患平息。江浙百姓安居乐业。江浙的一草一木,才不再有日本倭寇的铁蹄践踏。

    而这,都是湘西土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嘉靖三十一年到嘉靖三十六年,湘西土司土兵连续6年的征战抗倭,先后数次从湘西调兵3万余人。上万人的湘西生命留在了江浙。江浙和平而美丽的海岸线,是湘西的祖先们用鲜血和生命连接和铸就的。

    湘西,虽然距离国家的心脏极为遥远,但当国家的心跳受到狼群的震颤时,湘西是一把打向狼群的最先、最近和最狠的猎枪。

    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女真酋长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建立"大金"(后金),开始连连发动对明朝的进攻。1619年萨尔浒一役(战场在今辽宁抚顺以东),英勇善战的努尔哈赤更打得明军闻风丧胆,闻警即逃。东北告急,明朝告急,明廷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征精兵援辽,挽救存亡。远在湘西的土司与土兵照样听到了国家疼痛的呻吟,保靖土司彭象乾与其弟彭象洲,子彭鲲、彭天佑率8000亲兵,分别于1619年和1620年,从湘西出发,抗金援辽,战于浑河(今辽河)。面对十倍自己的敌人,明军不战而退,只有湘西土兵与敌军展开了数十次殊死的战斗,直到最后弹尽粮绝,全军皆殁。彭象乾的弟弟和两个儿子也都光荣牺牲。大病在身的彭象乾,因未能出征而幸免于难。这义薄云天的满门忠烈,使明熹宗感动万分。当他得知近万湘西土兵全部为国捐躯时,嚎啕痛哭,除了追授名号,还亲自在朝廷设灵堂祭奠湘西的满门英烈。

    可是,如今的中学历史课本上,我们看到的抗倭英雄只有俞大猷和戚继光,不见彭荩臣、彭翼南和彭明辅、彭守忠等湘西土司。明朝政府都用历史记载了湘西土兵是东南抗倭战功第一,我们当今的历史为什么把这节历史不是一笔带过,而是彻底抹掉?是因为是少数民族么?是因为是土司王朝么?还是其它什么?我巍巍华夏,不是靠各民族的精诚团结和顽强奋斗,才得以繁衍壮大的么?

    江浙的海岸和碧波,是否还知道我土家祖先为国杀敌的战旗和刀枪?辽河的涛声和渔火,是否还记得我土家祖先为国捐躯的身影和荣光?

    其实,忘记这段历史的何止一个江浙、辽河,一个国家、民族,即便湘西土家族的徒子徒孙,都忘记了这段历史,忘记了这些先人,因为,彭荩臣、彭翼南的墓都被盗墓贼肮脏的灵魂打开,明朝廷亲授给保靖土司彭荩臣的东南战功第一的牌匾,早已被保靖的后人毁于一旦,荡然无存。想来,就心上扎刀,呼呼冒血,扯着心口的痛!因为,这不但是一个彭氏家族的无价之宝,也是整个湘西的无价之宝,整个民族的无价之宝。

    不管记得还是忘记,我都想说的是,不管何时,无论何地,我的湘西,永远都是国家的忠骨和脊梁!

     彭学明:千年土司王朝的不朽诉说(下)

                                 十一

    无论是平叛还是抗倭,湘西土司的每一次出征都会为国家和民族迎来和平的宁静与胜利的喜悦,也会迎来湘西民族至高无上的荣耀和荣光。历代朝廷都会因为用及湘西的忠诚,而念及湘西的功劳,恩惠湘西,泽被湘西,从而使湘西更加繁荣和兴盛。比如封田赐地。比如减免税赋。比如加拨银两。

    历代湘西土司,也不把历代皇恩贪为天功,据为己有,而是用之于民,福之于民,把一个满目苍翠的湘西,建设得愈发美好和美丽。湘西政治的清明宁静、世风的淳朴浪漫和民情的明媚美好,宛若一副清明上河图,让人顿生向往和感动。

    历代土生土长的湘西文人和外来文人用文学和艺术,描绘了当时的湘西,留住了当时的湘西。

    一曲清溪一曲山,鸟飞鱼跃白云间,溪山且要行人到,自是行人到此间这是土生土长的宋代文人陶弼关于湘西美景的美诗。

    崎岖幽谷里,尽是碧云阿。祖每尊盘瓠,祠皆祀伏波。峒民参汉俗,溪女唱苗歌。
    溉种渔樵暇,悠悠卧薜萝。这是浙江文人陆次云《五溪杂咏》对湘西的美感。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这是另一个土生土长的清代诗人彭施铎对老司城盛大的摆手舞场景的动感描述。

    滩高水浅石嵯峨,曳纤蛮儿裸体多。牢系船头齐上崖,咚咚打鼓祀伏波。这是另一位外来的清朝文人向兆麟(清代京山,今湖北麻城)在《酉江竹枝词》里对湘西酉水风光的赞叹。

    一唱土王坐司城,一统乾坤。修宫殿立午门,凉洞热洞砖砌成。依儿哟依儿哟,赛过西京城,则是一首至今还流传在老司城的民间小调。

    在多年离乱的华夏大地,湘西像镶嵌在华夏大地上的一块碧玉,温润而美丽;像挂在华夏天空的云霞,吉祥而灿烂。

    然而遗憾的是,湘西的世外桃源般的温润吉祥终于在雍正年间被时代的刀片无情地划出了一道伤痕,撕开了一道口子,湘西土司王朝梦幻般的桃源,在雍正年间的一个冬天,凄凉地撒落了一地梅红。

    这一地飘落的梅红,来自大清王朝雍正皇帝对土司制度坚强有力的改土归流。

    要不是云南、贵州等地的土司犯上作乱和对土民的残酷盘剥、横征暴敛,少年得志且风流倜傥的雍正,也许压根就没有想过要一改历代皇帝的以夷制夷为以汉化夷,没想过要对土司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就是要改土司制为流官制,既改土司首领的世袭制为中央集权的委派制。

    由于土司制度给予了土司太多的独立性和太大的独裁性,曾经优越的土司制度,慢慢变成了独立王国。云南、贵州等地的土司,既不像湘西土司一样服从国家利益的任意调遣,也不安境抚民,造福一方,反倒是与中央分庭抗礼,对百姓刀烹鱼肉,并且土司与土司之间连年战争,抢田多地。国不安宁,民不安生。逼得云贵总督鄂尔泰于雍正四年(1726)数次上书﹐厉数土司制度之弊病,阐述改土归流之必要﹐奏请立即推行改土归流,调整云﹑贵﹑川等省边境的不合理的行政区划﹐以便统一事权﹐使地方官相机行事。雍正帝对此甚为赞赏﹐准奏执行。得到圣旨的鄂尔泰雷厉风行,对不法土司用计擒为上﹐以兵剿为次﹔使其自动投献为上﹐勒令纳土为次﹔既要用兵﹐又不专恃用兵,以武力相震慑﹐力争以政治手段解决。在废除土司世袭制度时﹐对土司本人﹐根据他们的态度给以不同的处理。对自动交印者﹐参加赏赐﹐或予世职﹐或给现任武职。对抗拒者加以惩处﹐没收财产﹐并将其迁徙到外省﹐另给田房安排生活。云贵土司,很快土崩瓦解。

     

    在湘西,酉水流域的保靖土司、桑植土司及湖北的容美土司也受到云南、贵州土司的暴力传染,开始相互争权夺利,内讧内乱。雍正初年,容美土司与桑植土司连年刀兵相见。保靖土司彭泽虹病死时,12岁的儿子御彬继位。泽虹的弟弟泽蛟心怀不轨,欲夺其职,未能得逞。叔侄之间便也相互劫杀。容美土司与桑植土司趁机于雍正五年联合出兵,杀戮保靖,六十多个村寨被焚烧成一片废墟,数千男女被掠走,在酉阳、施南等地贱卖为奴。宁静祥和的湘西土司王国,就此开始离乱、动荡,涂上残忍的一抹血红。湘西黎民纷纷起义反抗,愿意改土归流。于是,朝廷委派杨凯于雍正六年统兵镇压。桑植、保靖土司皆被摘取土司印信。彭御彬被安置辽阳,病死在辽阳途中——河南。

    驻守在老司城的永顺土司彭肇槐虽然在保境安民和服务国家方面尤让大清帝国放心。但大清帝国还是在老司城附近的羊峰山驻扎了兵营。大兵压境的萧萧杀气,使彭肇槐甚感不安。眼见保靖、桑植两地土司被朝廷用军事手段改土归流,彭肇槐深感湘西土司王朝大势已去,落日黄昏。为了湘西百姓免于生灵涂炭之苦,为了保全彭氏九族,生性柔弱、怕事的彭肇槐遂上奏请求改土归流,回到江西吉安原籍。他深知,这个湘西已经不再是他一个人的湘西,也不是他彭氏一族人的湘西,而是整个华夏的湘西、炎黄的湘西,他已经没有能力托起湘西、托起王朝、托起他和湘西世代创造的辉煌王国了他必须让湘西全身心地蛟龙入海,彻底皈依,成为中华民族最忠实的一员,否则,他就是千古罪人。所以,他主动奏本雍正,请求改土归流。对他的王公大臣们训示:从此以后,老司城的万山朝贺,只能朝贺炎黄华夏;老司城的万马归朝,只能归朝华夏炎黄。

    彭肇槐甘献王土、诚附皇朝的奏章本来深得雍正皇心。雍正六年二月,上谕:永顺土司,恪慎小心,恭顺素著,兼能抚其土民,遵守法度,甚属可嘉。据湖广督抚等秦称,彭肇槐情愿改土归流,使土人同沾王化。联意本不欲从其所请,又据辰沅道王柔面奏,彭肇槐实愿改土归流,情词恳切,联念该土司既具向化诚心,不忍拒却,特沛殊恩,以示优眷。遂革彭肇槐之职,授为参将,又赐拖沙喇哈番之职,赏银万两,安插江西祖籍。雍正六年,也就是1728年,彭肇槐满怀心酸地回到了江西吉安。

    恪慎小心,恭顺素著,抚其土民,遵守法度,向化诚心是雍正对彭肇槐很满意的评价,而不忍拒却,特沛殊恩,以示优眷则是雍正对彭肇槐的特别安抚。但彭肇槐对老司城的情感不是挥挥手不带去半点云彩的潇洒,而是五雷裂胆、六霆击泪。在他日后的文字里,我们不难看出他改土归流时的矛盾心理与痛苦心情:不改,有灭族之灾;改,中央以礼相待,所以不得不改。在他改土归流的过程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他对老司城这片土司王国的深深怀恋和依依不舍。他回原籍江西吉安时,一方面把老司城所有的田产和家业低价变卖给老司城的黎民百姓,把土司皇城的金銮殿、寝宫、寿宫、医院、别墅等建筑出售给老司城的大户人家,一方面假借母亲年老多病,恳呈雍正请留弟弟彭肇模和母亲留在老司城,等母亲病好后再让弟弟带着母亲回江西。可一去三年,其弟和母亲依然滞留老司城,未回江西原籍。本很器重和赏识彭肇槐的雍正皇帝龙颜大怒,下旨责令彭肇槐尽快率众归籍,若愚昧迟留,饬令递解回籍。彭肇槐只得于雍正九年,即1731年再回老司城,接走了母亲和弟弟等一干亲人。行至灵溪河时,一路上悲痛欲绝的彭肇槐滚下马来,跪在河边,放声长哭。

    彭氏家族世代经营了800多年、沃撮冲家族经营了200多年的土司王朝和帝国,在他的手上断送了,他愧对列祖列宗,愧对湘西百姓啊,怎么能不悲伤?

    涕泪远望,山还是那样的朝着老司城方向,万山朝贺,万马归朝,可是如今只剩下他这一粒小小的沙,一匹瘦死的马了他曾经是这个王朝的君王,是这个王国的太阳,这个王朝的所有王土都是他的,这个王国的所有星辰都是他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天得天,而今却落得过行单影吊,败走麦城。一个王国的巨人,沦为一粒无助的沙,被历史的风无情地刮跑了;一个王都的雄狮,沦为一匹瘦死的马,被岁月的鞭无情地抽走了。他,只能面对老司城的方向,长跪不起,凄然凝望,可望断天涯和愁肠,还是只有残阳如血的空山,只有寒风瑟瑟的凄凉,只有两手空空的行囊。

    再见了,老司城!

    再见了,古溪州!

    再见了,列祖列宗!父母之邦!

     

     彭学明:千年土司王朝的不朽诉说(下)

                                   十二

    湘西土家族的土司王朝和土司王国就这样以彭肇槐的孜然离去而陨落了。虽然凄凉、悲怆和无奈,却也是一曲堪称完美的王朝挽歌。这老司城和湘西的江山,本就是华夏的,纳土献城,无可厚非。这湘西的百姓,本就是炎黄子孙,归流入海,理所当然。彭肇槐虽然丢失了王权和王土,却使得湘西免遭了战争和屠戮,远离了战火和灾难,保全了湘西的完整和完好。牺牲一个家族的荣华与尊严,换来整个湘西的和平宁静,换来华夏领土的完整,无疑是彭氏土司为湘西和华夏做的最后一件好事。虽有霸王别姬的凄凉,却有壮士断腕的悲壮,更有海阔天空的豪放和从善如流的气量。历史的天空,彭肇槐用他一抹悲凉却伟大的颜色,留下了湘西土家土司王国的绝笔和断章,成就了华夏大地不可磨灭的一册壮丽和辉煌

    其实,湘西土家土司王朝的最后一笔和断章,并不是永顺土司彭肇槐写的,而是保靖土司彭御桔写的。因为原保靖宣慰司的两江口长官司,早于明代正德年间即因内争而改设大喇巡检司。但土司彭惠并未废除,允其协理司事并世代承袭。雍正十三年(1735年)时,保靖所属三司的末代土司彭御桔才纳土归流,改其地为大喇里,入于龙山县。至于在严丝合缝、铁马金戈的雍正皇朝下,天下土司早就改土,却唯独彭御桔迟迟没有归流,历史没有做过任何交代,这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一个问号和悬念。也许,历史该留下一些问号和悬念才有魅力

    所以,如果土家的土司王朝仅仅从永顺彭氏家族算起,那么肯定只有818年。但如果从彭士愁算到彭御桔,那应该是824年。而从土生土长的沃撮冲祖辈算起,应该是1054年!按土司制度的 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说法,湘西的土王沃撮冲早就这样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了,再说,湘西的土司王朝也不是彭氏家族一个家族的土司王朝,而是整个湘西土家族的土司王朝,湘西土司王国从沃撮冲的祖先开始就有了辉煌的起步和繁盛,所以,这个王朝时代,应该从沃撮冲的祖辈算起,应该是1054年!

    1054年!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有谁能够准确地描述这个概念所赋予的内涵?

    1054年!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数据?有谁能够精确地计算这个数据所包含的玄机?

    我想,没有。

    1054年,那时间的脚步要走多少步才能走完?

    1054年,一个人要活多少个轮回才变得不朽?

    1054年,该有多少风尘?多少故事?多少隐秘?

    可是,这些风尘和故事,故事和隐秘,都繁华散尽,烟花飘落,被一座废墟似的遗址替代了。五十八旗人散尽,野梅乱开土王祠。客游迟暮数归期,恋恋司城欲雪时。这不知道姓名的诗人留下的诗句,是每一个热爱湘西的人写下的挽歌。离愁别绪的挽歌。情真意切的挽歌。欲哭无泪的挽歌。

    幸好,历史还是在最无情的时候,显现出了最有情的一面。历史,还是没有忘记我土家族祖先的劳苦功高和功高盖世,它在一只手推倒老司城时,另一只手掩护了老司城。也就是说,它一只手轻轻地推倒了老司城,另一只手却悄悄把推倒的老司城盖住,以至于老司城逃过了那只推城的魔掌而安然地存活了下来。

    一层土盖住了。

    一层石盖住了。

    一层草盖住了。

    一层叶盖住了。

    然后是一层霜、一层雪、一层厚厚的时光、一层厚厚的日月。

    历史坚硬的老茧,结实地护住了千年王国的前世和背影。

    所以,我们今天才有这样伟大的惊世发现。

    所以,我们才知道天下居然还有这样的惊世奇观。

    所以,我们才有幸看到土家族祖先前世的脸。

    所以,不但湘西和土家族多了一份荣耀和自豪,就是整个国家和民族也多了一份财富和骄傲。因为,这也是一张国家的脸,是一张能为国家赢来巨大荣光的脸。

    前哥伦布时期的印加遗迹马丘比丘因是失落的印加城市文明标本,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成为人类共同保护的财富。而老司城比马丘比丘更古老,更庞大,更完整,更文明。老司城该是怎样的一种价值财富?一种怎样的世界遗产?一种怎样的世界文明?

    我看见,土司王国辉煌的落日余晖,正从万马归朝的山尖上冉冉升起,变成更加鲜艳夺目的一轮朝阳。那是新世纪初升的朝阳。是湘西在更伟大的国度和更伟大的时代拥有的美丽生动的脸

    附:在贴此文下篇时,喜报传来,湘西老司城代表中国申遗在德国波恩全票通过,老司城成为中国新的世界文化遗产! 

     不过,彭士愁把老司城建设成城内三千家、城外八百户以后,发现了一个比老司城更好的所在——会溪坪。

    会溪坪在如今的湘西古丈县罗依溪,与如今的永顺县只是一河之隔

    看中会溪坪,是因为看中了这里的风水。背依青山千仞。俯临长河万里。还有千亩开阔的平地。那山跟老司城一样是群山万壑,却更高更险,有绝壁千仞,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好所在。其中一座九龙蹬,更是石骨突兀,利剑穿空,雄奇险峻,那九道一层高过一层的叠状绝壁蜿蜒而上,既如九条巨龙盘柱,龙龙飞身在天,又如九个巨蹬登天,蹬蹬平步青云。龙体龙蹬,寓意好,不有龙王就有老君。九级绝壁,九道屏障,固若金汤地护卫龙城。而俯临的酉水,却又是岁月的犁铧犁开的一条水上丝绸之路,任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把深锁的大山与广袤的世界紧密相连。良田与村舍,炊烟与稻浪,牧童与鸡鸭,却又以另外的韵致和笔锋,在奇崛和波涛之上,勾勒出了格外温柔和富饶的图景。与会溪坪相比,他忽然觉得老司城山太大河太小路太远,这样闭塞的地方只能是山大王的老巢,不能是太上皇的金銮殿。再者,作为沃撮冲的老巢,他不想天天让他的娇妻沃秀英睹物伤情。沃撮冲毕竟是沃秀英的父亲。他深知帮助他取了沃撮冲的性命、坐了沃撮冲的江山的沃秀英的负罪感。沃秀英每一天的每一滴泪,都能把他砸得心巅巅疼。

    彭士愁就选了这样一个所在,开始修建自己的第二座王城。九龙蹬的山下作为王城的主体,山上则作为王城的军事要地和他的行宫。为了在九龙蹬的最高峰,修一座气吞万里的九宫十殿,彭士愁命人在酉水河上,用一棵百年柳树搭成一座独木桥,把山上山下和两岸连接起来,让千万民工排成长蛇,将砖瓦一块一块地传递上去,建成了一座高高在上的九宫十殿,及戏台、城墙、花园、祭台和练兵场。而山下则是一座东西宽0.5公里、南北长1公里、占地面积0.5平方公里的王城。全是榉木、楠木建起的吊脚楼的王城!彭士愁之所以要把王城的行宫建在如此险要的山顶上,除了军事上的地理位置考虑,还在于山顶上有一块虽然不大但却可以一望无际的台地,想怎样做文章就怎样做文章。

    想想看,在高高的云端上,有一位高高的土皇帝,每天看炊烟在天际间升起,鸡犬在白云间鸣叫,稻浪在夕阳中翻滚,队列在晨光里呐喊,皇粮不用交,国税不用管,几十个州属还得给他朝贡,整个世界唯他独尊、都在脚下,那该多美!神仙的日子,不过如此。

    不过,这神仙的日子,不是他彭士愁一个人想过,楚王马希范更想过。于是,他奉旨来到湘西征粮征税征兵,横征暴敛得连地皮都要刮出三尺油。靠天吃饭但却自给自足的湘西,立时民不聊生,民怨沸腾。彭士愁多次力争无果后,便揭竿而起,马希范大兵压境,血腥征剿。

    这就是后晋天福四年(公元939年)爆发的溪州之战。

    那时,正值九月,秋天最美的时候。漫山遍野的野果在飘香。漫山遍野的庄稼在成熟。漫山遍野的莺飞草长。各种丰收的美丽颜色和喜人景象,都被战争的硝烟和铁蹄瞬间揉碎。

    马希范五千精锐征讨,彭士愁是一兵抵抗。不几个回合,马希范的部队就被英勇善战的彭士愁土兵赶回了老家。马希范也不是吃素的,哪能被一介土兵击退?他恼羞成怒,陈兵数万,再次征剿。面对武器和人数都几倍于自己的敌人,彭士愁且战且退,凭高结寨,打起了游击。彭士愁绝壁建城、安营扎寨的军事眼光这时得到了充分验证,军事才能也得到了充分发挥。楚兵一方面惊叹彭士愁是如何把城池修建在绝壁山顶的,一方面无可奈何、唉声叹气。马希范久攻不破、只得困守山下。彭士愁枕戈待旦、据险扼守。战争的锋利刀剑,被马希范和彭士愁拉来拉去,拉成了锯齿。两年艰苦的拉锯战里,马希范火烧连营、烧掉了彭士愁的九宫十殿,溪水投毒、毒死了彭士愁的数千土兵。而彭士愁也利用对地形的熟悉、对战术的精通,消灭了马希范的上万士兵,并把马希范最得力的干将廖匡一刀毙命。彭士愁深知,在这样鏖战下去,他和他的疆土、子民被将被拖垮拖死,不如请降议和,以免再遭生灵涂炭。马希范也已精疲力竭,正好顺水推舟,接受彭士愁的请呈,相约议和。

    天福五年(公元940年),马希范与彭士愁放下刀剑,盟约会溪坪彭士愁杀了上百头牛羊、上千只鸡鸭,摆上上千桶自酿的包谷烧,以最隆重的礼节,迎接马希范和马希范的队伍。几碗烈酒下肚后,马希范豪兴大增,曰:都是吾土吾民,何必相煎同根?只要尔能安民守土、忠君孝国,吾乃一切不究。彭士愁则兴奋得吼了几声高腔,道:吾本华夏子民,归顺乃吾本分,只要吾能修身养息,必将世代报君之恩尽国之孝。

    言毕,双方以铜铸柱,铭刻誓状。于是,又有了中国民族历史上彪炳千秋的溪州铜柱。

    铜柱高4米,直径40厘米,呈八边形,每边长15厘米,重5000多斤。铜柱的铜质精纯,八面上所刻的2000多个颜、柳体阴文,虽经千年风雨,字迹清晰完好。于楚王,铜柱上是这样镌刻古者叛而伐之,服而柔之,不夺其财,不贪其土,前王典故,后代蓍龟。吾伐叛怀柔,敢无师古;夺财贪地,实所不为”,“尔能恭顺,无科徭,本州赋租,自为供赡,本土兵士,亦不抽差。永无金戈之虞,克保耕桑之业”,“誓山川兮告鬼神,保子孙兮万年春彭士愁铜柱上是这样镌刻的:“溪州彭士愁,,家总州兵,布惠立威,识恩知劝,故能历三四代,长千万夫。亦无辜于大国,亦不虐于小民非萌作孽之心,偶昧戢兵之一心归顺王化,永事明庭永无金革之虞,克保耕桑之业”。

    至此,湘西彭氏的世传郡印和无科徭兵差等,意味着朝廷正式承认地方土司为王的政治制度,开启了中国古代民族自治的先河。土:本土,地方。司:管理,统治。顾名思义,土司,就是自己管理自己,本土统治本土。土司王,则是管理和统治本土的郡王。不经意间,溪州盟约,为中国地方长治久安开了一剂治国良药。此后,彭士愁长子彭师裕接管下溪州,今永顺和古丈、沅陵的一部分,成为永顺彭氏土司之祖,驻守会溪坪,二儿子彭师杲接管上溪州,今保靖和古丈、龙山的一部分,成为保靖彭氏土司之祖,驻守四方城而彭士愁带着心爱的沃秀英回到老司城,做整个湘西土司的太上老君

    古老的湘西大地深得国恩浩荡,不再兵戈相见,“无扰耕桑,无焚庐舍,无害樵牧,无阻川途”,开始了不交苛捐、不上杂税、不服兵役、不贡皇粮、修身养息、安享太平的民族自治时代。

    这就是中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湘西土司王朝。土司王朝历经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宋、元、明、清,历时818年,世袭28代,35位土司王,如果加上沃撮冲前期自治的200多年,就是1000多年!这在国内其他少数民族历史中是独一无二的。

    溪州铜柱,是中华民族一根不会折断的铜笔,真切地记录了这个王朝。

    铜柱溪州,是中华民族一条不会变色的血脉,深深地融进了华夏大地。

    彭学明:千年土司王朝的不朽诉说(下)
                     

     现在,我们让老司城的每一块青砖和瓦片、每一粒石子和尘埃都复活起来,复活成一个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王国,复活成一个不同世界上任何一个王国的王国奇迹。

    政治上,按照朝野对少数民族地区行政典法,推行土司王朝吏治。其官制主要依照军事行政,设有宣慰司、宣抚司、安抚司、招讨司、长官司,官职则依照管制设置,设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长官使和旗长、坊正、峒长。也地方行政官制设州、县,在州、城郊内设坊,在农村设旗、峒、寨。官职有坊长、旗长、峒长、寨长。官员一律由少数民族头人担任,而且世袭。因为是土司王朝,土司王朝最高军政长官则为土司王。历史记载,后来宋、元、明、清等朝代的土司制度,就是按照湘西土司王朝的建制而设立的。

    军事上,屯兵自守,挟兵自重。设旗,设营。每旗5个营,每营500名,每两年征兵一次,年龄在16——20岁,读过6年以上的书,方可应征。常年有步兵、骑兵、侦察兵和禁卫军15000多名。500名禁卫军驻扎老司城内,保卫土司王国的君主和百姓安全。其他士兵驻扎各地,保家卫土。老司城对面的山有一个博射坪、校场坪和跑马坪,用于禁卫军日日训练。训练的科目除了骑术、剑术、箭术、擒拿格斗,还有刀法、枪法、摔跤、攀岩、武术、气功,甚至巫术。士兵们还常常打着赤脚与野兽博弈、与野兽赛跑,以练就飞身之术和孔武之力。小河里,还常年停有百余只小船,用于训练水兵的水上擒拿格斗,有时候,他们把水兵拉到较远的酉水河去,以适应更大的水面更急的河流。也许,那就是土司王的海军陆战队。其他士兵则散于各峒,冬季集训一月。土司王年年都要亲自主持军事大比武,胜者加官晋级,奖励牛、马和良田。年复一年的军事训练,极大地提高了土司王的军事战斗力,土家土司王朝的军人之所以个个骁勇善战,成为日后国家平夷、抗倭的主力军,就在于这些完整科学而又严格的军事训练。

    经济上,可谓是农耕兴旺,社区繁荣。在农村,土司王把土地或分给农民,或租给农民,并颁发田土执照,一无厉禁。农民可任耕其田,任种其地,任收其果。就连道士、和尚都有禅田、禅土和山林。老司城小河一带,梯土就开发了300多亩,郊外梯土、梯田就更多了。畜牧业每年猪牛存栏不计其数,仅马就每年存栏2000多匹。养蜂业、渔业和手工业,是老司城最大的经济特色。当时,土司发动家家户户养蜂,最多的一家养30桶,一到春天,满山花开,满山蜂舞,一派奇特的美丽景象。一年四季,满街都是金黄的蜂蜜在流淌着甜蜜。而在渔度街,满街都是鲶鱼、桂鱼、鲫鱼、鲢鱼、草鱼、鲤鱼、鲈鱼和黄刺骨,还有小小的金枪鱼和银鱼。这渔度街是彭士愁为感谢秦姓人家专门修的一条街,卖鱼打渔的全是秦姓人家。手工业除了铁匠、银匠各种店铺外,最有名的是织锦。织锦土家族人叫西兰卡普和花铺盖,是手工织出来的锦缎、云霞、花鸟和图画,色彩朴素而艳丽,好看至极。为了可持续性发展,土司还颁布了一些生态保护方面的法令。一是为了不把河鱼打尽,专门成立了渔业管理机构,颁布捕鱼、养鱼、禁鱼法规,特别是禁鱼方面做了细致严格的规定,保护渔业的生态平衡。二是保护森林和植被,土司王虽然可以地任民种,田任民耕,但却树不能任民砍伐,在老司城附近的十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土司王还特别划出了别些森林公园和碧花庄园归彭姓人家管理,严禁砍伐。直到1980年时,这里还古木参天,鸟语花香,绿水潺潺,鱼翔浅底,全是需几个人才能合抱的檀木、梨木等古树。遗憾的是,1980年田土到户后,这些森林和土地全划归村民私人所有,村民们任意砍伐、买卖,几十万亩的原始森林毁于一旦。前任栽树后人乘凉,前人持家后人败家,真是痛心!

    文化上,尊师重教,兴办教育,让黎民百姓学知识、长见识,接受外来的先进东西。彭士愁在建造土司皇城的同时,在紫金对面修建了灵溪学堂,学生要在这学堂读上十年才能毕业。没有读上六年的,不能当兵;没有读上十年的,不能当差、当官,不能承袭官职。这一措施,得到了老司城强宗大姓和所有百姓的衷心拥护,富裕人家纷纷捐资助学。穷苦百姓,也纷纷想法送子女读书。为此,彭士愁又在皇城寿宫旁修了一座溪州试院,试院很大,一次性可同时容纳400人应试。试院三年招考一次,选拔录用优秀人才,特别优秀者选送朝廷参加会考。后面的历代土司王都重视教育,对学校进行了不断的扩建、修缮,到彭福石时代,学校修建了三栋18间教学楼,占地20多亩。彭翼南继位后,还开办了若云书院、关帝小学,若云书院相当于中专大学、四年制,主要培养师资。湘西虽然偏僻闭塞,却朝朝代代人才辈出,与历代土司王重视教育密不可分。同时,历代土司王都重视民族文化的弘扬,年年都举行民族特色浓郁的民间歌舞大赛、民间技艺和民间武术大赛,优胜者都是土司王亲自颁奖。土家族摆手舞、茅古斯等许多浓郁的民间习俗与风情得以完整的保存和流传,与土司王的重视分不开。

    在老司城遗址的教育区,至今还有一块翼南牌坊耸立在若云书院门前。此牌坊是明朝政府为表彰彭翼南抗倭有功而建,石的,三门,四柱,已被岁月的风雨镀上了深厚的黑色和斑驳的苔藓。四根石柱顶端各有一个小狮子,对着远山和高空凝神守望,牌坊正中顶端是一束石火炬,还在熊熊燃烧,照亮远方。牌坊上子孙永享”四个大字苍劲刚毅,力透青天,是彭翼南亲笔所书。

    是的,土家祖先们留下了如此巨大的一笔财富,土家子孙,世世代代都享受不尽的骄傲、自豪和荣光。
                          十

    说到彭翼南,我们土家土司王国的历史,就像奔腾的黄河,在黄河壶口处会突然变得雷霆万钧,气势磅礴,伟岸高大,会突然让人更加油然而生一种敬意,发自心底的、挥之不去的敬意。

    彭氏土司王国,延至彭翼南、彭荩臣时,已经600多年了,虽然湘西的历代土司王朝都不纳税,不朝贡,民族自治,完全独立,但湘西土家的土司王朝却历来没有脱离过国家的运行轨道,从来没有以国家为敌,给国家添乱,相反,当国家和民族有难时,国家民族的些许微痛,都会牵痛湘西人民的每一根神经,湘西的土家土司,都会带领湘西儿女为国排难,为民分忧。特别是当国家民族遭遇外敌入侵时,更会赴汤蹈火,不惜献身。湘西土司和黎民百姓,用鲜血和生命实践着溪州盟约上所盟誓的亦无辜于大国,亦不虐于小民”。

    数百年里,湘西土司王国的首领们带领湘西人民,协助国家和民族无数次地平息了全国各地的许多次叛乱。史料记载的就有100多次。每次出兵,少则几千,多则3万。

    广东、广西、贵州、云南、湖南、湖北等地都留下了湘西土司王平叛的足印、鲜血和生命。湘西人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威名,历朝历代,都威震华夏。

    最辉煌的是明朝嘉靖年间的湘西土司领兵抗倭。

    嘉靖年间,日本倭寇横行东南沿海,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东南沿海民不聊生。明朝政府无能为力。东南吃紧,朝政告急,明朝政府星夜驰信,请求湘西土司领军出兵。

    于是,驻守永顺的土司彭翼南和父亲彭明辅率兵5000,驻守保靖的土司彭荩臣和儿子彭守忠率兵5000,劳师远征,奔赴江浙。

    此时,正是年关。

    本可完全过完年再出发,但得知国家被人侵略,同胞备受凌辱,湘西土司和百姓都寝室不安,心急如焚,决定提前过年。所以,湘西土家族至今还保留着提前过年的习俗——赶年。赶年的时间从腊月24开始,依照收到出兵通知先后开始过年。比如,彭氏土司王于腊月24日最先收到出兵通知,彭氏家族就腊月24过。田氏家族腊月25收到出兵通知,田氏家族就腊月25过。过完就出发。一直到腊月29晚上,张家界一带才接到出兵通知,所以张家界一带现在还是腊月29半夜过年,过完就跟随大部队集体出发!土家族过赶年的习俗,就此流传至今,成了一个民族最深厚和荣耀的文化符号、历史传承。

    浩浩荡荡的万余人马,在大年三十的早上集结在酉水码头,那该是何等壮观的场面?!码头沿岸站满了送行的人群,妻送郎,姐送弟,母送子,好不悲戚!好不感人!这一去,远走他乡,不知道何时能见?这一去杀敌保国,不知道能不能相见?那些远天远地赶来的亲人,此刻的心情,比严冬还冷。神明的八部大王啊,你要开眼啦!你要保佑你的后代子孙啦!你早点显灵,早点施法,把敌人的眼啄去,把敌人的头割下,把敌人的心挖出,好让我们的亲人毫发无伤,平安回家!

    前面说过,八部大王是湘西的祖先,无助的女人们只能与土家族的法师——梯玛一道祈求祖先的保佑。

    一两百艘鼓满风帆的船队,从酉水起航时,所有送行的男人女人,沿着崎岖的山路,追了一程又一程。

    湘西的船桨一路划破水面和寒冷、夜色和晨光,伐碎激流险滩、艰难险阻,过洞庭,下长江,星夜兼程,赶到了江浙。历时半个多月。

    这一年是嘉靖三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554年。

    这条山重水复的水路,对湘西将士来说,早不陌生了。他们中的许多人,早在嘉靖三十一年(1552年)时就曾经出征江浙,与戚继光、俞大猷一道抗倭杀敌。这,已经是第三次了!

    闻听湘西将士驾到,江浙百姓奔走相告,夹道欢迎。他们早就熟悉湘西这支英勇善战的部队,早就蒙受这支部队的庇护了。湘西将士是他们的救星和保护神。而今救星和保护神驾临,驱逐倭寇,岂有不夹道欢迎之理?

    一到江浙的湘西将士,立刻奔赴抗倭前线,投入抗倭战斗。

    第一仗,1554年正月,江苏苏州府松江之战(今上海松江)。战绩不详。

    第二仗,1555年正月,江苏新墩之战。永顺土兵和保靖土兵南北夹击倭寇,斩获敌人首级300余人。

    第三仗,15554月,江苏常熟三丈浦之战,保靖土管彭守忠率3000子弟兵,歼灭倭寇281人,保靖土兵仅捐躯1人。

    第四仗,15555月,浙江王江泾之战。这是抗倭战争最为重大的一仗。日本倭寇20000余人疯狂掠夺江浙的黎民百姓。俞大猷督促永顺土司彭翼南率5000子弟兵左路出击,卢镗督促保靖土司彭荩臣率5000子弟兵南路驰援,参将汤宽率兵中路进攻,水路陆路三面夹击,从奉贤一直追击至嘉兴和王江泾。在王江泾,保靖土兵和永顺土兵,把在湘西平时水陆两用训练的智勇,发挥到了极致,陆路痛斩倭寇2000余人,水路溺死倭寇不计其数,是抗倭以来战功最大的一次胜利。明世宗欣喜异常,立刻下诏赐匾给永顺、保靖土司,上书:东南战功第一,给彭翼南、彭荩臣赐三品服,授昭毅将军,加右参政,管理宣慰司事,受赐银币,赐彭明辅银两,赐彭守忠冠带。永顺、保靖的万余土兵皆一一得到奖励。

    第五仗,15557月,江苏苏州陆泾坝之战。日本倭寇千余人再犯松江苏州,彭荩臣和彭翼南的湘西土兵,与俞大猷率领的官兵再度联手出击,围歼倭寇于苏州陆泾坝,斩获倭寇600余人,溺死倭寇不计其数。千余倭寇,几乎全军覆没。

    第六仗,15568月,浙江乍浦之战。日本倭寇万余人聚集浙江乍浦,焚舟饮血,以示决一死战。彭荩臣和彭翼南率领的湘西土兵,手持火把,冲入敌阵,火烧倭巢。经过数十回合的大战,贼寇大败。擒斩倭寇一千二百余人,焚死不计其数。

    自此,江浙地区倭患平息。江浙百姓安居乐业。江浙的一草一木,才不再有日本倭寇的铁蹄践踏。

    而这,都是湘西土兵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从嘉靖三十一年到嘉靖三十六年,湘西土司土兵连续6年的征战抗倭,先后数次从湘西调兵3万余人。上万人的湘西生命留在了江浙。江浙和平而美丽的海岸线,是湘西的祖先们用鲜血和生命连接和铸就的。

    湘西,虽然距离国家的心脏极为遥远,但当国家的心跳受到狼群的震颤时,湘西是一把打向狼群的最先、最近和最狠的猎枪。

    1616年(万历四十四年)女真酋长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今辽宁新宾县)建立"大金"(后金),开始连连发动对明朝的进攻。1619年萨尔浒一役(战场在今辽宁抚顺以东),英勇善战的努尔哈赤更打得明军闻风丧胆,闻警即逃。东北告急,明朝告急,明廷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征精兵援辽,挽救存亡。远在湘西的土司与土兵照样听到了国家疼痛的呻吟,保靖土司彭象乾与其弟彭象洲,子彭鲲、彭天佑率8000亲兵,分别于1619年和1620年,从湘西出发,抗金援辽,战于浑河(今辽河)。面对十倍自己的敌人,明军不战而退,只有湘西土兵与敌军展开了数十次殊死的战斗,直到最后弹尽粮绝,全军皆殁。彭象乾的弟弟和两个儿子也都光荣牺牲。大病在身的彭象乾,因未能出征而幸免于难。这义薄云天的满门忠烈,使明熹宗感动万分。当他得知近万湘西土兵全部为国捐躯时,嚎啕痛哭,除了追授名号,还亲自在朝廷设灵堂祭奠湘西的满门英烈。

    可是,如今的中学历史课本上,我们看到的抗倭英雄只有俞大猷和戚继光,不见彭荩臣、彭翼南和彭明辅、彭守忠等湘西土司。明朝政府都用历史记载了湘西土兵是东南抗倭战功第一,我们当今的历史为什么把这节历史不是一笔带过,而是彻底抹掉?是因为是少数民族么?是因为是土司王朝么?还是其它什么?我巍巍华夏,不是靠各民族的精诚团结和顽强奋斗,才得以繁衍壮大的么?

    江浙的海岸和碧波,是否还知道我土家祖先为国杀敌的战旗和刀枪?辽河的涛声和渔火,是否还记得我土家祖先为国捐躯的身影和荣光?

    其实,忘记这段历史的何止一个江浙、辽河,一个国家、民族,即便湘西土家族的徒子徒孙,都忘记了这段历史,忘记了这些先人,因为,彭荩臣、彭翼南的墓都被盗墓贼肮脏的灵魂打开,明朝廷亲授给保靖土司彭荩臣的东南战功第一的牌匾,早已被保靖的后人毁于一旦,荡然无存。想来,就心上扎刀,呼呼冒血,扯着心口的痛!因为,这不但是一个彭氏家族的无价之宝,也是整个湘西的无价之宝,整个民族的无价之宝。

    不管记得还是忘记,我都想说的是,不管何时,无论何地,我的湘西,永远都是国家的忠骨和脊梁!

     彭学明:千年土司王朝的不朽诉说(下)

                                 十一

    无论是平叛还是抗倭,湘西土司的每一次出征都会为国家和民族迎来和平的宁静与胜利的喜悦,也会迎来湘西民族至高无上的荣耀和荣光。历代朝廷都会因为用及湘西的忠诚,而念及湘西的功劳,恩惠湘西,泽被湘西,从而使湘西更加繁荣和兴盛。比如封田赐地。比如减免税赋。比如加拨银两。

    历代湘西土司,也不把历代皇恩贪为天功,据为己有,而是用之于民,福之于民,把一个满目苍翠的湘西,建设得愈发美好和美丽。湘西政治的清明宁静、世风的淳朴浪漫和民情的明媚美好,宛若一副清明上河图,让人顿生向往和感动。

    历代土生土长的湘西文人和外来文人用文学和艺术,描绘了当时的湘西,留住了当时的湘西。

    一曲清溪一曲山,鸟飞鱼跃白云间,溪山且要行人到,自是行人到此间这是土生土长的宋代文人陶弼关于湘西美景的美诗。

    崎岖幽谷里,尽是碧云阿。祖每尊盘瓠,祠皆祀伏波。峒民参汉俗,溪女唱苗歌。
    溉种渔樵暇,悠悠卧薜萝。这是浙江文人陆次云《五溪杂咏》对湘西的美感。

    福石城中锦作窝,土王宫畔水生波,红灯万点人千叠,一片缠绵摆手歌 这是另一个土生土长的清代诗人彭施铎对老司城盛大的摆手舞场景的动感描述。

    滩高水浅石嵯峨,曳纤蛮儿裸体多。牢系船头齐上崖,咚咚打鼓祀伏波。这是另一位外来的清朝文人向兆麟(清代京山,今湖北麻城)在《酉江竹枝词》里对湘西酉水风光的赞叹。

    一唱土王坐司城,一统乾坤。修宫殿立午门,凉洞热洞砖砌成。依儿哟依儿哟,赛过西京城,则是一首至今还流传在老司城的民间小调。

    在多年离乱的华夏大地,湘西像镶嵌在华夏大地上的一块碧玉,温润而美丽;像挂在华夏天空的云霞,吉祥而灿烂。

    然而遗憾的是,湘西的世外桃源般的温润吉祥终于在雍正年间被时代的刀片无情地划出了一道伤痕,撕开了一道口子,湘西土司王朝梦幻般的桃源,在雍正年间的一个冬天,凄凉地撒落了一地梅红。

    这一地飘落的梅红,来自大清王朝雍正皇帝对土司制度坚强有力的改土归流。

    要不是云南、贵州等地的土司犯上作乱和对土民的残酷盘剥、横征暴敛,少年得志且风流倜傥的雍正,也许压根就没有想过要一改历代皇帝的以夷制夷为以汉化夷,没想过要对土司改土归流。改土归流,就是要改土司制为流官制,既改土司首领的世袭制为中央集权的委派制。

    由于土司制度给予了土司太多的独立性和太大的独裁性,曾经优越的土司制度,慢慢变成了独立王国。云南、贵州等地的土司,既不像湘西土司一样服从国家利益的任意调遣,也不安境抚民,造福一方,反倒是与中央分庭抗礼,对百姓刀烹鱼肉,并且土司与土司之间连年战争,抢田多地。国不安宁,民不安生。逼得云贵总督鄂尔泰于雍正四年(1726)数次上书﹐厉数土司制度之弊病,阐述改土归流之必要﹐奏请立即推行改土归流,调整云﹑贵﹑川等省边境的不合理的行政区划﹐以便统一事权﹐使地方官相机行事。雍正帝对此甚为赞赏﹐准奏执行。得到圣旨的鄂尔泰雷厉风行,对不法土司用计擒为上﹐以兵剿为次﹔使其自动投献为上﹐勒令纳土为次﹔既要用兵﹐又不专恃用兵,以武力相震慑﹐力争以政治手段解决。在废除土司世袭制度时﹐对土司本人﹐根据他们的态度给以不同的处理。对自动交印者﹐参加赏赐﹐或予世职﹐或给现任武职。对抗拒者加以惩处﹐没收财产﹐并将其迁徙到外省﹐另给田房安排生活。云贵土司,很快土崩瓦解。

     

    在湘西,酉水流域的保靖土司、桑植土司及湖北的容美土司也受到云南、贵州土司的暴力传染,开始相互争权夺利,内讧内乱。雍正初年,容美土司与桑植土司连年刀兵相见。保靖土司彭泽虹病死时,12岁的儿子御彬继位。泽虹的弟弟泽蛟心怀不轨,欲夺其职,未能得逞。叔侄之间便也相互劫杀。容美土司与桑植土司趁机于雍正五年联合出兵,杀戮保靖,六十多个村寨被焚烧成一片废墟,数千男女被掠走,在酉阳、施南等地贱卖为奴。宁静祥和的湘西土司王国,就此开始离乱、动荡,涂上残忍的一抹血红。湘西黎民纷纷起义反抗,愿意改土归流。于是,朝廷委派杨凯于雍正六年统兵镇压。桑植、保靖土司皆被摘取土司印信。彭御彬被安置辽阳,病死在辽阳途中——河南。

    驻守在老司城的永顺土司彭肇槐虽然在保境安民和服务国家方面尤让大清帝国放心。但大清帝国还是在老司城附近的羊峰山驻扎了兵营。大兵压境的萧萧杀气,使彭肇槐甚感不安。眼见保靖、桑植两地土司被朝廷用军事手段改土归流,彭肇槐深感湘西土司王朝大势已去,落日黄昏。为了湘西百姓免于生灵涂炭之苦,为了保全彭氏九族,生性柔弱、怕事的彭肇槐遂上奏请求改土归流,回到江西吉安原籍。他深知,这个湘西已经不再是他一个人的湘西,也不是他彭氏一族人的湘西,而是整个华夏的湘西、炎黄的湘西,他已经没有能力托起湘西、托起王朝、托起他和湘西世代创造的辉煌王国了他必须让湘西全身心地蛟龙入海,彻底皈依,成为中华民族最忠实的一员,否则,他就是千古罪人。所以,他主动奏本雍正,请求改土归流。对他的王公大臣们训示:从此以后,老司城的万山朝贺,只能朝贺炎黄华夏;老司城的万马归朝,只能归朝华夏炎黄。

    彭肇槐甘献王土、诚附皇朝的奏章本来深得雍正皇心。雍正六年二月,上谕:永顺土司,恪慎小心,恭顺素著,兼能抚其土民,遵守法度,甚属可嘉。据湖广督抚等秦称,彭肇槐情愿改土归流,使土人同沾王化。联意本不欲从其所请,又据辰沅道王柔面奏,彭肇槐实愿改土归流,情词恳切,联念该土司既具向化诚心,不忍拒却,特沛殊恩,以示优眷。遂革彭肇槐之职,授为参将,又赐拖沙喇哈番之职,赏银万两,安插江西祖籍。雍正六年,也就是1728年,彭肇槐满怀心酸地回到了江西吉安。

    恪慎小心,恭顺素著,抚其土民,遵守法度,向化诚心是雍正对彭肇槐很满意的评价,而不忍拒却,特沛殊恩,以示优眷则是雍正对彭肇槐的特别安抚。但彭肇槐对老司城的情感不是挥挥手不带去半点云彩的潇洒,而是五雷裂胆、六霆击泪。在他日后的文字里,我们不难看出他改土归流时的矛盾心理与痛苦心情:不改,有灭族之灾;改,中央以礼相待,所以不得不改。在他改土归流的过程中,我们也不难看出他对老司城这片土司王国的深深怀恋和依依不舍。他回原籍江西吉安时,一方面把老司城所有的田产和家业低价变卖给老司城的黎民百姓,把土司皇城的金銮殿、寝宫、寿宫、医院、别墅等建筑出售给老司城的大户人家,一方面假借母亲年老多病,恳呈雍正请留弟弟彭肇模和母亲留在老司城,等母亲病好后再让弟弟带着母亲回江西。可一去三年,其弟和母亲依然滞留老司城,未回江西原籍。本很器重和赏识彭肇槐的雍正皇帝龙颜大怒,下旨责令彭肇槐尽快率众归籍,若愚昧迟留,饬令递解回籍。彭肇槐只得于雍正九年,即1731年再回老司城,接走了母亲和弟弟等一干亲人。行至灵溪河时,一路上悲痛欲绝的彭肇槐滚下马来,跪在河边,放声长哭。

    彭氏家族世代经营了800多年、沃撮冲家族经营了200多年的土司王朝和帝国,在他的手上断送了,他愧对列祖列宗,愧对湘西百姓啊,怎么能不悲伤?

    涕泪远望,山还是那样的朝着老司城方向,万山朝贺,万马归朝,可是如今只剩下他这一粒小小的沙,一匹瘦死的马了他曾经是这个王朝的君王,是这个王国的太阳,这个王朝的所有王土都是他的,这个王国的所有星辰都是他的,要风得风,要雨得雨,要天得天,而今却落得过行单影吊,败走麦城。一个王国的巨人,沦为一粒无助的沙,被历史的风无情地刮跑了;一个王都的雄狮,沦为一匹瘦死的马,被岁月的鞭无情地抽走了。他,只能面对老司城的方向,长跪不起,凄然凝望,可望断天涯和愁肠,还是只有残阳如血的空山,只有寒风瑟瑟的凄凉,只有两手空空的行囊。

    再见了,老司城!

    再见了,古溪州!

    再见了,列祖列宗!父母之邦!

     

     彭学明:千年土司王朝的不朽诉说(下)

                                   十二

    湘西土家族的土司王朝和土司王国就这样以彭肇槐的孜然离去而陨落了。虽然凄凉、悲怆和无奈,却也是一曲堪称完美的王朝挽歌。这老司城和湘西的江山,本就是华夏的,纳土献城,无可厚非。这湘西的百姓,本就是炎黄子孙,归流入海,理所当然。彭肇槐虽然丢失了王权和王土,却使得湘西免遭了战争和屠戮,远离了战火和灾难,保全了湘西的完整和完好。牺牲一个家族的荣华与尊严,换来整个湘西的和平宁静,换来华夏领土的完整,无疑是彭氏土司为湘西和华夏做的最后一件好事。虽有霸王别姬的凄凉,却有壮士断腕的悲壮,更有海阔天空的豪放和从善如流的气量。历史的天空,彭肇槐用他一抹悲凉却伟大的颜色,留下了湘西土家土司王国的绝笔和断章,成就了华夏大地不可磨灭的一册壮丽和辉煌

    其实,湘西土家土司王朝的最后一笔和断章,并不是永顺土司彭肇槐写的,而是保靖土司彭御桔写的。因为原保靖宣慰司的两江口长官司,早于明代正德年间即因内争而改设大喇巡检司。但土司彭惠并未废除,允其协理司事并世代承袭。雍正十三年(1735年)时,保靖所属三司的末代土司彭御桔才纳土归流,改其地为大喇里,入于龙山县。至于在严丝合缝、铁马金戈的雍正皇朝下,天下土司早就改土,却唯独彭御桔迟迟没有归流,历史没有做过任何交代,这是历史给我们留下的一个问号和悬念。也许,历史该留下一些问号和悬念才有魅力

    所以,如果土家的土司王朝仅仅从永顺彭氏家族算起,那么肯定只有818年。但如果从彭士愁算到彭御桔,那应该是824年。而从土生土长的沃撮冲祖辈算起,应该是1054年!按土司制度的 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的说法,湘西的土王沃撮冲早就这样世有其地、世管其民、世统其兵、世袭其职、世治其所、世入其流、世受其封了,再说,湘西的土司王朝也不是彭氏家族一个家族的土司王朝,而是整个湘西土家族的土司王朝,湘西土司王国从沃撮冲的祖先开始就有了辉煌的起步和繁盛,所以,这个王朝时代,应该从沃撮冲的祖辈算起,应该是1054年!

    1054年!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有谁能够准确地描述这个概念所赋予的内涵?

    1054年!那是一个什么样的数据?有谁能够精确地计算这个数据所包含的玄机?

    我想,没有。

    1054年,那时间的脚步要走多少步才能走完?

    1054年,一个人要活多少个轮回才变得不朽?

    1054年,该有多少风尘?多少故事?多少隐秘?

    可是,这些风尘和故事,故事和隐秘,都繁华散尽,烟花飘落,被一座废墟似的遗址替代了。五十八旗人散尽,野梅乱开土王祠。客游迟暮数归期,恋恋司城欲雪时。这不知道姓名的诗人留下的诗句,是每一个热爱湘西的人写下的挽歌。离愁别绪的挽歌。情真意切的挽歌。欲哭无泪的挽歌。

    幸好,历史还是在最无情的时候,显现出了最有情的一面。历史,还是没有忘记我土家族祖先的劳苦功高和功高盖世,它在一只手推倒老司城时,另一只手掩护了老司城。也就是说,它一只手轻轻地推倒了老司城,另一只手却悄悄把推倒的老司城盖住,以至于老司城逃过了那只推城的魔掌而安然地存活了下来。

    一层土盖住了。

    一层石盖住了。

    一层草盖住了。

    一层叶盖住了。

    然后是一层霜、一层雪、一层厚厚的时光、一层厚厚的日月。

    历史坚硬的老茧,结实地护住了千年王国的前世和背影。

    所以,我们今天才有这样伟大的惊世发现。

    所以,我们才知道天下居然还有这样的惊世奇观。

    所以,我们才有幸看到土家族祖先前世的脸。

    所以,不但湘西和土家族多了一份荣耀和自豪,就是整个国家和民族也多了一份财富和骄傲。因为,这也是一张国家的脸,是一张能为国家赢来巨大荣光的脸。

    前哥伦布时期的印加遗迹马丘比丘因是失落的印加城市文明标本,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为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成为人类共同保护的财富。而老司城比马丘比丘更古老,更庞大,更完整,更文明。老司城该是怎样的一种价值财富?一种怎样的世界遗产?一种怎样的世界文明?

    我看见,土司王国辉煌的落日余晖,正从万马归朝的山尖上冉冉升起,变成更加鲜艳夺目的一轮朝阳。那是新世纪初升的朝阳。是湘西在更伟大的国度和更伟大的时代拥有的美丽生动的脸

    附:在贴此文下篇时,喜报传来,湘西老司城代表中国申遗在德国波恩全票通过,老司城成为中国新的世界文化遗产!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