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氏新闻 > 最新活动

彭曦露:储能潮涌三江岸,智造风起发展帆——关于加快宜宾储能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 彭曦露:储能潮涌三江岸,智造风起发展帆

    ——关于加快宜宾储能产业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新型储能不仅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技术和基础装备,更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支撑,同时,它作为推动国内能源新业态崛起及占据国际战略制高点的核心领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近年来,宜宾市在储能产业的深耕细作,既是对未来产业格局的睿智布局,也是对当前迫切需求的精准回应。宜宾三江新区的动力电池产能亟待有效释放,宜宾高新区的晶硅光伏产业亟需光储一体化技术的深度融合与赋能。在此背景下,动力电池、晶硅光伏,与储能产业三者间,已呈现出一种相互促进、协同共生的崭新格局。本文旨在深入剖析宜宾储能产业园所探索的“政府引领、公司运营、园区承载、基金参与”这一创新合作模式,并就此展开详尽探讨。

    一、宜宾储能产业发展现状 新型储能电子产业包括电子智能化生产、关键装备制造、系统集成、性能测试和评估、系统安全检测、项目建设、运维管理等多个环节。自2023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储能高峰论坛上提出“打造中国储能产业新高地”的愿景以来,我们组建储能产业专班,紧紧围绕储能集成和能源电子的主导方向,强化企业招引,完善要素保障,实施了项目从规划到落地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落地保障及企业服务策略。截至目前,宜宾储能产业园已落地产业类、研发类企业12家,总投资金额72.01亿元,储能系统集成及配套项目产能规模达16GWh,标志着宜宾储能产业已初步构建了从创新研发,到生产制造,再到终端应用场景的全链条布局。从调研来看,宜宾新型储能产业发展有3个方面的特点:

    (一)紧密的产业关联奠定发展基础。近年来,宜宾市抢抓国家“双碳”战略,迅速形成以三江新区为引领核心,各县(区)协同支撑的“1+N”产业发展新布局,动力电池规划产能300GWH,建成产能180GWh,正加速向构建全球一流动力电池产业集群的目标迈进;同时,宜宾光伏产业亦建立了完整的产业链条,随着分布式光伏配储经济性的日益凸显,光伏企业纷纷向储能领域拓展业务,这一趋势无疑将极大提升绿色电力的利用率及项目并网的灵活性。

    (二)全面的要素配套提供有力保障。宜宾市位于川、滇、黔三省结合部,坐拥四通八达的交通运输网络、充沛的水电资源以及丰富的人才储备。2023年6月9日,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决定在叙州区布局新型储能产业,并规划了总面积达3.89万平方公里的宜宾储能产业园,园区集科技、创新、研发、孵化于一体,不仅是连接宜宾高新区光伏产业集群与三江新区动力电池产业组团的关键枢纽,更是推动宜宾“一蓝一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引擎。目前园区“水电气路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已全线铺开,M0产业园区及标准化厂房的建设亦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三)链主的率先入驻彰显态势引领。今年以来,中车株洲所、中国能建等领军企业相继落地宜宾储能产业园,其中宜宾中车储能产业制造基地已建成投产,日产能可达50MWh,截至10月份,已生产超过500台储能直流舱产品,出货量稳居全国第一,实现产值13.6亿元,预计今年出货量将达到5GWh,全年新增产值22亿元,解决就业530人,展望未来,到2025年,该基地有望实现产值40亿元的宏伟目标,为区域经济的持续增长注入强劲动力。

    二、宜宾储能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当前,新型储能产业正处于高速增长且日新月异的阶段,技术迭代迅速,行业标准频繁更新,资源要素呈现高度集中态势。在这一背景下行业发展普遍面临供需失衡、产品同质化严重以及产业链配套等共性难题。从宜宾当前储能产业的现状可以看出,主要存在以下挑战与问题:  

    (一)关键技术研发力量有待加强。近几年,储能产品同质化问题突出,行业内竞争趋于白热化,只有掌握核心技术和拥有较强研发实力的企业方能突出重围。然而,当前宜宾储能产业招引项目主要集中在于储能系统集成、电池PACK、能量管理系统(EMS)等制造类领域,而在关键技术研发环节上的投入和积累相对薄弱,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

    (二)产业链配套体系尚需完善。以储能系统集成为核心环节,其上下游产业链的构建至关重要,其上游产业包括储能电池、电池管理系统(BMS)、能量管理系统(EMS)、储能逆变器(PCS)、温控系统等关键装备及其他零部件,下游产业则涵盖发电测、电网测、用户侧及检验检测、回收等环节。当前,宜宾储能产业园内中游储能系统集成、上游电池PACK、EMS等领域已取得一定进展,下游项目以大唐四川储能示范电站为主,检验检测、回收等领域还处于空白,产业链上下游的衔接和配套尚需进一步加强。

    (三)储能应用市场有待进一步拓展。储能应用市场的拓展是吸引储能企业的关键所在,随着国内外新能源发电比例的不断提升,储能市场规模稳步增长,但宜宾储能应用市场市场空间相对有限。叙州区除大唐四川储能示范电站外,其他应用场景还亟需开发建设,以拓宽市场应用空间,提升产业吸引力。

    三、加快宜宾储能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构建完整的储能产业链,我们积极探索并实践由“政府引领、公司运营、园区承载、基金参与”的新型合作模式,不断加强对电芯研发、储能逆变器(PCS)、能量管理系统(BMS)、温控系统、检验检测等项目招引,构建完整储能产业链。

    (一)发挥政府引领作用。在加快宜宾储能产业提速发展的进程中,打造服务型政府是吸引投资、激发潜能的关键。一是优化产业规划指引,更多支持前端研发投入,依托产业链招商和基金招商的双重优势,根据企业落地及发展的实际需求,精准助力项目落地生根;二是深化市区联动招商机制,通过定期调度、专业研判、筛选项目,共同探索“市场+资源+应用场景”招商引资新模式,精准定位目标产业与企业,依托资源优势吸引企业目光,提供丰富的应用场景,激发企业的投资热情,提升招商引资的精准度和实效性。三是强化政策研究与实践,借鉴“以上率下示范学、集中交流研讨学、典型案例借鉴学”的多元模式,紧跟行业与宜宾市最新政策,学习先进地区招商案例,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二)建立公司运营平台。加速招商公司的组建与实体化运营,充分发挥招商公司“研、引、投、运”功能,对储能阵地现状、行业发展进行比较分析、专业分析,紧跟储能行业动态与科研创新步伐,利用广泛的行业资源网络,立足叙州区储能产业园16GWh储能系统集成签约规模优势,围绕已入驻的“链主”企业,全面梳理强链、补链、稳链的上下游企业名单,绘制招商图谱,实施资本招商、应用场景招商、市场化招商等多元化策略,加快构建上游原材料、中游组件、下游集成产业集群;同时,围绕储能主导产业,大力招引储能温控、储能消防、储能结构件等优质配套企业,提升本地配套率。与区政府、区级行业部门及区属国有企业共同助推项目拓展、转化、落地的良性循环,为区域储能产业的实质性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三)提升园区承载能力。产业园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其承载能力的提升对于推动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从顶层设计规划与设施服务保障两大维度入手,全面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一是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实施前瞻性动态顶层设计,结合园区产业定位与未来发展方向,优化空间布局,合理划分功能区域。二是完善基础硬件设施建设,加大资源要素供给力度,强化核心承载功能。持续推进园区道路交通、绿化景观、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前调研储能产业链各环节企业的生产工艺特点与生产规模需求,定制化设计标准化厂房,最大程度满足企业入驻需求。三是强化落地服务保障,坚持产业专班招商工作模式,紧盯招商项目“签约—落地—竣工—达产”重点环节,强化部门协同、要素保障,确保项目早开工、快建设、早达产。

    (四)强化基金参与投资。利用财政资本的杠杆作用,撬动社会资本,构建“基金+园区+项目”的一体化生态链,坚持“早投、小投、硬科技投资”的原则,加大对高科技项目的吸引力。以宜宾储能产业园科技创新中心为载体,聚焦重点产业创新链,推动市级基金、社会资本等多方合作,引入储能领域的前沿技术研发团队与中小型科技创新企业,共同推动宜宾储能产业的蓬勃发展。 储能潮涌三江岸,智造风起发展帆。宜宾市在新型储能产业的浪潮中,正以坚定的步伐和前瞻性的布局,书写着绿色发展的新篇章,在政府引领、公司运营、园区承载、基金参与的共同推动下,宜宾储能产业已初步构建了从创新研发到生产制造,再到终端应用场景的全链条布局。展望未来,宜宾市将继续秉持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深化储能产业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努力打造中国储能产业的新高地。在储能潮涌的三江岸,将以智能制造为帆,扬帆起航,驶向绿色发展的广阔未来。 (宜宾市叙州区副区长 彭曦露)


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