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0日4时27分,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托举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随后将载有3名航天员的飞船精准送入预定轨道。至此,我国2024年度两次载人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相比以往型号的载人飞船,神舟十九号有何特点?中国空间站的“第五次太空会师”有哪些新的期待?封面新闻记者专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体设计师彭华康。 专访嘉宾 彭华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载人飞船系统总体设计师。
10月30日,搭载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图据新华社 飞船布局更加优化 从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组合体垂直转运至发射区,到神舟十九号成功发射升空,仅仅过去8天。如此高效的测试和发射流程背后是充分准备和流程优化。 本次垂直转运任务的主角之一——长征二号F火箭是我国现役唯一一型载人运载火箭,有“神箭”的美誉。
据了解,此次飞行任务,长征二号F火箭有一项重要变化,就是从这一发火箭开始,长征二号F火箭的测试和发射流程有了大幅度优化,从过去的37天压缩到了30天。 神舟飞船由轨道舱、返回舱和推进舱构成。飞船独立飞行期间,航天员主要在轨道舱工作生活;返回舱是飞船的控制中枢,也是唯一能返回地面的舱段;推进舱是神舟飞船的动力之源。 这次是神舟飞船第14次执行载人飞行任务,彭华康向记者透露,和以前的飞船相比,神舟十九号飞船布局更加优化,装载空间更强。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增加了上行运货能力,给航天员以及相关载荷装载的空间更多了。”彭华康表示,这样的升级提高了航天员在轨生活的舒适性,也提高了在轨实验能力。
通过对轨道舱优化布局,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的运输能力得到大幅提升。彭华康向记者特别指出,不要小看轨道舱的布局改变,这直接带动装载空间增加20%,为航天员等系统携带更多有时效性要求和临时需求物资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 在轨驻留更加精准 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形成三船三舱组合体。
交会对接是实现空间站和空间运输系统装配、回收、补给、维修、航天员交换及营救等在轨服务的先决条件。在彭华康看来,交会对接复杂度高、精准度高、自主性和安全性要求都很高,这一过程被形象地称为“万里穿针”。 快速交会对接将带来什么显著益处?彭华康从航天员和安全性两个角度向记者举例。首先是缩短了航天员在狭小空间滞留的时间,6.5个小时就能抵达空间更大的空间站,减少了航天员不必要的体力与精力付出。其次如果空间站等航天器遇到紧急情况,快速交会对接可以快速对故障实施抢修。
又一次的“太空会师”是这次神舟发射任务的一大看点。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将与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乘组实现中国空间站的“第五次太空会师”,从神舟十四号到神舟十九号,两年间6个乘组的接力背后,是中国空间站任务不断向前推进。
“2022年首次‘太空会师’时在中国空间站迎接新队友的蔡旭哲,这次将以新队友的身份等待神舟十八号乘组的迎接。”在彭华康看来,从迎接到“被迎接”,看似人员的轮转,更是责任的传承。“今后神舟家族的‘太空接力’将成为常态。”
彭华康介绍,在轨驻留期间,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乘组还将迎来天舟八号货运飞船和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来访。 太空探索更加可期 神舟系列飞船未来有什么升级看点?彭华康介绍,后续新批次的神舟飞船将持续改进,为中国空间站长期运营提供更高效稳定的在轨支持。
就在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执行前一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副主任林西强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介绍,2025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计划实施神舟二十号、神舟二十一号、天舟九号3次飞行任务。 10月29日,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行任务新闻发布会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召开。图据新华社
随着执行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任务的两名第三批的“90后”航天员宋令东和王浩泽加入新的太空接力赛,第三批18名航天员中,已有8人实现飞天梦想。
就在第三批航天员逐梦太空时,我国第四批航天员选拔工作已完成,共有10名预备航天员入选,包括8名航天驾驶员和2名载荷专家,并于今年8月入队参加训练。 “遨游九州,逐梦苍穹,我们对太空的探索永不止步。”
在彭华康看来,中国载人航天永远更加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