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祖文化

中华彭姓客家人的流布

  •     江西彭构云之后彭延年,生有六子八孙,其子孙的迁移地区可以视做彭姓客家人的分布地区,内有今广东潮州、揭阳、梅州、惠州、汕头、汕尾、河源、东莞等粤东各地②,福建漳州、泉州、莆田、厦门等闽东南各地,湖南、四川、香港、台湾、东南亚及其它海外地区。我们已经掌握的有以下分支:

        (一)广东、福建彭姓

        潮州一支从彭宣算起到28世彭延年的传承中,除了下述迁往四川的一支涉及的迁居祖,还有以下几人另开支派,32世彭德清、彭德兴,均为兴宁祖。彭德隆,为海丰祖。34世彭显叟,为潮阳仙村始祖。40世彭宗甫,迁住归善,明洪武四年立籍入赘程乡柴桑进舍。    

        不少广东延年子孙迁居福建,如以下迁往台湾支派中所述,形成福佬彭姓客家人。但广东、福建的彭姓客家人也有互迁的,不仅从广东迁住福建,也从福建再迁广东,如福建汀州宁化彭氏有人迁往广东。    

        (二)从广东潮州迁居湖南长沙的彭姓

        潮州开派祖彭延年,传至嗣孙23派一恭,配蓝氏,子五:诰、谟、诺、课、谓(永捷、爵、仕、泰、厚),五人之孙猷、常、球、瑜、瑞、麟、谋、为、略、和、炽、道、大光,是延年第27世,共13人,在清康熙年间卜迁湖南安居,各为开派始祖,情况如下:

        大猷(1652—1738),先贵长子,湖南宁乡开派始祖。居宁乡南净巷。原籍广东潮州嘉应州兴宁县彭峒堡朱虎塘长世。子五:义和、义生、义晖、义明、义诚。传至36世分为十派。

        大常,先贵三子,湖南善化推子山始祖。子三:义正、义宽、义重。传至35世分为九派。

        大球,先芹长子,湖南善化始祖。居善化推子山。子一:义利。传至35世分为九派。

        大瑜,善化始祖。子七。传至34世分为八派。

        大瑞,先萱长子,子二:义向、义光。传至35世分为九派。

        大麟,先登次子。子二。传至3l世分为五派。

        大谋,先科长子,湖南湘潭始祖。子二。传至37世分为十一派。

        大为,先科次子。子三。传至30世分为四派。

        大略,先科四子,善化始祖。子五。传至35世分为九派。

        大和,先科六子,善化始祖。子五。传至33世分为七派。

        大炽,先科八子,善化始祖。子五。传至33世分为七派。

        大道,先凤五子。子六。传至34世分为八派。

        大光,先兴次子,善化始祖。子二。传至33世分为七派。

        27世大字派共56人,内大韫居潮州,大韬居东粤,大元、大禄居惠州,其余均迁南楚长沙、善化、宁乡、湘潭,另立支派,成为各派始迁祖○14,在湖南延续并张大彭姓客家支系。

    (三)四川绵竹彭姓

        这是源远流长,清清楚楚,在清代雍正年间,由广东丰顺迁居四川绵竹,老根新开的客家彭氏。

        据广东潮州迁川彭姓派系,其先祖在潮州传到第28世彭延年之后直到入川的第49世,世系如下:

        延年一锐一瀹一褂一五郎一永一子顺一思恭一慈仁一景福一盛子一君美一廷甫一万八一文玉一仲宁一京一日道一翠山一质廷一以钦一万能

        其中有几个关键人物,第34世彭子顺,元代潮州路丰顺始祖。44世彭京,明代潮州府丰顺县产溪社嶂背乡始祖。49世彭万能,入川始祖。

        这支彭氏能够成功扎根四川,离不开彭亿璋。他字德辉,永超第四子,私谥义中。康熙二十四年乙丑(1685)七月四日卯时生,乾隆三十六年(1771)辛卯四月十一日巳时卒,享寿87岁。配邹氏。生四子:成文、成秀、成荣、成华。自成字一派系分四大房,都土居蜀西绵竹南里。    

        清道光癸巳(十三年,1833),绵竹后裔庠生彭有福撰《彭氏迁葬绵竹始祖万能公谱序》,提出了一通颇为实际和适用的始祖理论。他认为时间一长,谱系一久,始祖自然因时因地因世代变迁而

    需另外尊奉:    

        “夫物本乎天,人本子祖。世系之相传有由来也。稽诸简册,始祖为宗,远庙为祧。始祖者,籍贯所由肇也。远祧者,始祖所分派也,如肸蚃。然亲亲之杀,世愈降而愈远焉,而始祖之源,又各因其地与时,世为递嬗。如我彭氏家谱,始于粤东丰顺县人。以延年公当宋为潮州太守,入籍于粤,为一世祖。而延年公又籍贯于江右之庐陵人。自上而追之,封彭城者有彭祖。彭祖又本于陆终氏、昌意,黄帝之裔。始祖之上更有始祖焉。    

        惟论延年公为始祖,传至二十二世万能公,原葬于粤。二十三世亿璋公于清雍正初年携家入蜀。后旋移万能公遗骸葬绵南,为入川始祖墓。亿璋公生四子,载于族谱,系入川所发派者。    

        前在粤以延年公为始祖。今居蜀即以万能公为始祖。所谓始祖各因其地与时,世为称宗,为称始祖者,此耳。”    

        在潮州迁四川绵竹的彭氏支系发展中,彭亿璋不愧是个胸有大志、坚毅果干、极有开拓性的人物,也是绵竹彭氏的最大功臣。

        雍正五年(1727)二月,他安排完家事,择定吉日,告别兄弟叔伯,婉言谢绝亲友的好意劝告和诚恳挽留,决意离弃广东丰顺故宅,挈妻邹氐,携二子:17岁的成文、成秀,向全然陌生却又充满魅力的四川进发。在他跳宕炽热的心中,四川乃天府之国,清政府正在召民填蜀开垦,田地肥美,民少殷富,自己能去经营布业,贸易丝绸,一展身手,发家致富,必然是个大好时机。比起固守老家,地瘠人多,疲于生计,会有着天壤之别。他们千里迢迢,长途跋涉,好不容易在绵竹县南里新市镇东林寺附近安顿下来居住。在以后的年份里,他又生育成荣、成华二子,形成四房齐开的家庭家族格局。

        亿璋的明智过人还远远不止在家业的开拓性上。他深知在中国传统文化社会,活人后代对于死人祖先的义务最大,也永久不能逃脱。他深深虑及自己远适他乡,无力照顾父母的坟墓,不能按时展拜祭扫,何况一家往返凭吊,耗时费力,很不方便。于是,在历经艰辛,十五年白手创业成家,有了立足之地以后,乾隆七年(1742),他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派长子成文携赀束装,返回潮州丰顺,搬移永超和严氏的筋骸回绵竹奉安宅地,奉为迁川始祖。既一揽子解决子孙后代的千古之忧,同时彻底断绝了子孙的回归潮州之心,铁定了彭家永居绵竹、万世不改的迁徙。亿璋的长子成文娶王氏(谥淑操),生九子,扩大了父亲开基四川的事业。二子成秀娶曾氏、高氏、易氏。三子成荣娶刘氏,考上邑庠生。四子成华娶廖氏、何氏,捐资成国学生。四个儿子中两个跻身士林,取得社会名望,一改亦农亦商的门庭。而且从成秀、成华的多妻妾以及取有功名来看,彭家人川后经营得法,经济势力壮大。

        乾隆十八年(1753)十二月二十二日未时,绵竹彭氏卜吉迁葬万能夫妇,在东林寺附近,未山丑向,丁未丁丑分金。五十五年(1790)十二月初十日午时树碑纪念。这是在亿璋去世之后第二十年,绵竹彭氏族人的又一次大规模祭祖活动,借为先祖树碑立传之机,为子孙扎根迁徙地而鼓劲。

        至此,丰顺彭氏在绵竹生活创业已经半个多世纪。彭亿璋背井离乡闯天下,下此决心,真不容易。但是,强固新迁地移民家族子孙的信念,更是一而再,再而三的过程。在国内的迁移尚且如此

    困难,像彭延年的四代孙彭頤移居南洋,闯出了国门之外的艰辛,语言生活等方面的差异之大所造成的种种不适应,就更不用多说了。

        其实,亿璋在家里排行老四,老家有兄三弟一,论家庭重责,还不至于全都压在他的肩上。但他在决定西迁的时候坚定地说:“迁地为民,古有明训。苟有益于身家后世,何必恋恋于桑梓邦?”大有君子一言,驷马难追的雄气。

        应该说,这正是客家彭氏族人的开拓性。它在原有的中原彭氏开拓精神上发展,自宋代彭延年落脚广东、融入广东之后进一步完善。作为一种精神内动力,这种开拓特性对彭氏以后的发展极为重要。对于已到华南海隅的彭氏来讲,未来的人口膨胀,意味着族人的进一步分徙。已经在广东了,只有两个方向,一是内地;一是海洋。

        彭延年的后代沿着这两个方向在做最好的选择。彭氏子孙密布华南、西南,移居台湾,闯荡南洋,奔走欧美非洲大洋洲,既是客家彭氏家族开拓的结果,又是岭南广东精神的体现。究底是像彭氏这样的家族影响了广东地方,从而逐渐形成了广东精神,还是广东精神渗透了这支彭氏族人?或许是广东环境与彭氏家族互动的结晶。

        彭亿璋移奉先父母为迁川一世祖,正是为自己的迁移寻找传统的文化依据与支撑,争取社会立足的永久性。实际上,由潮入川开基立业的真正始祖应该是他自己。他把父母的筋骸迁葬绵竹,等于免去了潮州兄弟后代祭祖的偶像,让第四子代替长房承担了延续彭万能一支香火、奉祀祖宗的责任。它证明始祖可往下变动的合理性,也使子孙的迁移成为了可能。

        因此,这支彭姓族谱上定下了几个始祖:彭篯,古代受姓始祖。彭宣,汉代淮阳始祖。彭拼髀晔甲妗E硌幽辏未炼敝菔甲妗E碜铀常崴呈甲妗E砭鞔敝莞崴诚夭玑直诚缡甲妗E碛莱蚰埽苑崴城ㄋ拇嘀袷甲妗

        彭有福在清道光时是这样明智地认识自己家族发展的:

        “兹按族谱,论其世,考其人,自汉唐以上多为显官,至宋为尤盛。我祖亿璋公入蜀以来白手成家,为贻谋燕翼者至矣,而后人之服畴食德皆先泽之遗也。属在苗裔,自今伊始,历百余岁,凡七世矣。生于斯,长于斯,维桑与梓,其在是乎?第恐谱失其绪,则散而无纪。”

        他俨然已是一副道地的四川土著口吻和姿态了,不知道客家彭人的特点还留存着多少。

        他为族谱写序,惟恐自己的秀才身份和地位在族里不足以服人,所以文笔一转,强调具体环境下的族谱缺陷,自己在广东老谱的基础上补缺补漏的行为很重要,都是为了彭氏绵竹子孙的团结稳固着想。他特地加上:

        “今遵历来旧谱,按次列其上,加以谱序,非敢矜为臆见。或亦于断简残篇之有裨也。况入蜀后未作谱序,今略为续补。乃知迁蜀始祖本于万能公,亿璋公衍为巨族,瓜瓞绵延而弗坠,子孙振振,俎豆万年。”○15

     (四)香港粉岭彭姓

        香港粉岭彭氏为新界,特别是北部地区的一个古老而大规模的强宗。现在粉岭人口约有2400人,几乎全是彭姓。

        据《宝安县粉岭彭氏族谱》的记载,这是宋末从广东揭阳迁居今香港粉岭的彭延年支系。它源于潮州揭阳始祖延年支派,是唐彭征君构云的后代,原籍江西庐陵。延年第六子彭金营 (另本为鑑,生二子,次子下不传)之子彭泽,生有二子。次子彭桂。他在宋代末年从揭阳迁居新安县龙山(今香港新界北部龙跃头),是新安始祖。因东莞邓氏的到来对彭氏造成压迫,不利于继续生存,他们移居楼村。明万历年间,他们迁出楼村,定居于今日的粉岭,建村庄,造房42间,立祠堂。清初分迁,在新界粉岭围、扫杆浦建村。传说万历时彭氏建村时,风水师告诫:村落的正面,就是面对北邻上水村的方向,绝对不能造房。但族中人口增长,民居建造极乱,村落朝正前方推进。为避风水之灾,彭氏在村落最前方造了一堵墙,挖了一个水池名为风水池。墙上还画上三个很大的圆圈。

        彭桂子迪然,生子三。次子启璧,生子三:览山、松山、养拙,是第四世。松山传子一、孙二;养拙子二,各生子一,均两代而止。览山子三:松隐、悬隐、富隐。松隐生两子:思隐、怀隐。

        思隐传至尚琼(第十一世),生子五,子孙最为昌盛。十四世登朝,名步进,例赠儒林郎,生子七。第三子泽猷也有例赠。父子两代依靠财力捐买了功名,抬高社会地位,并且强固着经济优势他们与泰坑文氏共建南方的大埔新墟市场,成为新兴的家族势力,参与地方经济活动。登朝在道光二十六年(1846)修祠宇,重建祖墓,增加六世祖思隐的祭祀尝业将近一百石。泽猷继承父志,把它扩到一百多石。他又亲访始迁祖彭桂的老家,并搬回大始祖延年的牌位,供祭在粉岭彭氏祠堂,完善了家族结构和设施的基本建设。○16

     (五)台湾彭姓

        1.台湾彭姓祖系

        彭姓族人对台湾的开发很早。元代福建彭湖巡检司有部分彭姓族人在开发。由福建同安人台的福建松山派先祖子安,就是从老家广东潮州府海阳县西门内第三巷到金门娶妻生子安家,并终老于此的。

        这支彭姓传承如下:彭延年第三子彭锐,彭锐生永坚,永坚生秀实,秀实生五郎、六郎,五郎生天禄,号念五,天禄生伯福、子安等,已是元末。子安名绍祖,自广东随兄伯福任福建兴化路宣差,迨兄嫂殁,前往依就任职浯洲(今金门岛,明初属于同安县)盐场司的母舅马氏。因兵荒马乱,于是侨居不归。后娶罗大亨女,生三女,二子:长子用乾、三子用斌;妾孙氏生次子用吉。用乾明初任山东临朐县丞,河南光山、息县、广东徐闻县令,生二子,长子孔道,次子传一子而止。孔道渡海迂回同安,乐松山之胜,居住创业于此,地名彭厝,生五子,发展成同安松山派,以后有子孙移垦台湾,或奉孔道松山派为始祖的,或奉天禄、子安为开基先祖的,其实都出自由粤迁闽的一系。○17

      明清开发台湾加快,沿海大陆移民增多。与她相邻的广东、福建彭氏得了地利,所以较早地进入垦种的先驱行列。如本文开始时揭示的,据祖籍同安的彭炳进讲,从广东去的彭姓占到台湾彭姓的九成,居住在新竹、桃园、苗栗一带,是客家人。另有一小部分从福建竹浦港渡海去的福建同安天禄派下的汝字辈彭姓族人,居住在新竹南寮、彰化一带,子孙繁衍,人称“福佬人”。其实广东客人、福建福佬人,都是延年的子孙,都是客家彭姓人。罗香林先生没有涉及彭姓客家人,但他对闽、广两地因历史发展,客家人称“福佬”、“客人”,异名同属的判断,于彭姓客家人的形成与发展上,也能得到有力的验证。

      台湾《彭氏源流通谱》编有“延年公本派传统事略”,录自延年各支分谱,实际上辑录的是与迁台彭氏相关的客家彭氏世系传人,并且可以见到由这支分迁出来定居在广东、福建的客家彭姓支派。

        这是潮州一世祖彭延年第六子即季子彭鑑的后裔。尽管其世系由于分派众多,无法全部列出,他们从迁居潮州的一世祖开始,经过700多年,传递发展到了第23世。

        从功名仕宦上讲,这支彭氏平平淡淡,连秀才也少得可数,仕宦更不要说了。显然,他们在延年之后,聚住在华南海疆一隅,追求的是平平静静的生涯。因此,他们主要以务农为生计,有勤于力田,发家致富的。逐渐地,到明朝后期,产生了几个秀才,似乎有回复延年之子仍能取得功名的迹象。而且,有人业医,为民行善。

        在地域上讲,延年的子孙迁徙比较积极,散居潮州府揭阳县、鼍海阳、潮阳,嘉应州兴宁县,江西义宁州,湖广长沙府宁乡、湘潭等府县。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东莞进士际遇,清康熙四十一年壬午科(1702)经魁赓煌,都是舜章后裔。

        留在广东的延年第六子的支派基本上长时间地围绕潮州揭阳,在广东本省内迁移,分布兴宁、长乐、陆丰等县。彭(金监)迁居兴宁县。他的孙子彭棋由兴宁迁居长乐县即今紫金县。第九世受章移居惠州府陆丰县五云洞,六子中有三子传后,分成三派,各自生存蔓延。其余的子孙仍在向省县内多方移居。陆丰的彭氏在明正德时起草族谱,嘉靖六年(1527)创成。还置设族田,走上家族正常发展的轨道。

        清代康熙年间,随着台湾的回归大陆,广东彭氏中部分子孙不畏艰险,勇敢渡海,前往垦种,谋求新的生计,新的发家致富之道。 22世有会尧、会忠,23世有帝祥、开耀,24世有尧金、云聚、举英、名英、命英五兄弟等好多人了,25世有维旺等人。他们成为迁台彭氏的始祖。

        经过整理,去掉重复,校正部分错误,具体的派系发展简况如下○18,从中看出延年一支客家彭姓后裔,尤其是与台湾相关的客家彭姓的发展历程。

      始世祖:总编世别142世

        延年(一说字延年),名华,字舜章(一说名舜章),号震峰,行四,佐四子。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二年己酉(1009)三月十七日子时,卒于宋哲宗绍圣二年乙亥(1095)八月初三日辰时(1095),享寿87岁。元妣许氏,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五年壬子(1012)五月十六日卯时,卒于宋仁宗嘉佑八年癸卯(1063)九月九日子时,享年52岁。妣黄氏,生于宋真宗天禧三年己未(1019)十月十九日辰时,卒于宋英宗治平三年丙午(1066)八月十五日午时,享年48岁,子六:铨、镒(该字右边为“兹”)、锐、钺、鑅、鑑(萍城彭谱为金营、镒)。

        二世祖

        铨,字元士,号益衡。生于宋仁宗天圣四年丙寅(1026)六月十二日辰时。太学生。定居埔口村。妣欧阳氏,生于宋仁宗天圣八年庚午(1030)四月二十一日辰时。

        子二:长子名澄,字永清,娶林氏,生子三:长樗,字秀山,娶黄氏,子一:朝封。次子杰,字秀水,子一:长更(焜),又名少龙,登宋进士,官至大参府。三子植,字秀林,子一:廷封。

        次子名湟,字秀发,娶林氏,子二。

        镃,字伯士,号益封。生于宋仁宗天圣六年戊辰(1028)。宋英宗治平三年丙午(1066)中乡试第二名。任福建古田县令。是潮州揭阳县梅江都新垄村彭厝开基祖。元配曾氏。继配刘氏,生于宋仁宗天圣七年己巳(1029)。子一:濬,字永深。

        锐,号益治。生于宋仁宗明道元年壬申(1032)二月二十日亥时。妣罗氏,生于宋仁宗天圣九年辛未(1031)六月十二日巳时。

    子一:錀(潮州彭谱作瀹),字永坚,海阳县丰政都开基祖。

        钺,字从士,号益尚。生于宋仁宗景佑元年甲戌(1034)十月十五日午时。府廪生,任博士。妣王氏,生于宋仁宗明道二年癸酉 (1033)二月。子一:煌,字永发。煌为潮阳平宝山始祖。    

        鑅,字瑜士,号益考。生于宋仁宗景佑四年丁丑(1037)四月廿八日申时。神宗熙宁二年己酉(1069)中乡试第一。任桂阳县令。是潮州前三街开基祖。妣王氏,生于宋仁宗庆历二年壬午(1042)三月十一日丑时。子一:泽。    

        鑑,字辛陆,号益慎。生于宋仁宗康定元年庚辰(1040)五月八日辰时,卒于宋徽宗政和五年乙未(1115)正月十二日巳时,享年76岁。太学生。由埔口迁居兴宁县黄桐乡,在城内大东门建祠堂。元妣李氏,生于宋仁宗宝元元年戊寅(1038)十一月六日酉时。继妣张氏,生于宋仁宗康定元年庚辰(1040)二月十二日申时。夫妇合葬兴宁县锦洞肚。子二:谅、诏。    

        三世祖    

        谅,字永利。生于宋英宗治平三年丙午(1066)四月二日卯时,葬兴宁县枫树岭。妣张氏,生于宋神宗熙宁四年辛亥(1071)七月五日辰时,葬兴宁县三福田。子二:校,号秀鸾;棋。    

        四世祖    

        棋,字文锦,号秀凤。生于宋徽宗政和三年癸巳(1113)十一月一日酉时。由兴宁迁居广东长乐县琴江都洋蛟村(今广东省紫金县洋高乡犁坑村)大屋场。妣祝氏,生于宋徽宗政和元年辛卯 (1111)十二月十八日卯时。夫妇合葬兴宁县黄桐乡刀板坑,丙山壬向,一子:德隆。

        五世祖

        德隆,字大兴。生于宋高宗绍兴十六年丙寅(1146)九月九日末时。定居广东紫金县洋高犁坑村大屋场。妣何氏,生于宋高宗绍兴十五年乙丑(1145)十月初十日巳时。后裔于民国11年壬戍 (1922)间在犁坑流光寨大澎湖面鳄鱼形建祠奉祀。子一:杰夫。

        六世祖

        杰夫(1190-?),子三:曰亮、曰清、曰华。

        七世祖

        曰亮(1234-?),子一:益举,为永安中正开基祖。

        曰清(1236-?),子一:益昌。

        曰华(1239-?),子二:益茂、益盛。

        八世祖

        益昌,子四:伯兰,为祥高开基祖;伯蔥、伯宽、伯明。

        益茂(1292-?),为永安开基祖。子三:月溪、达瑛、奇中。

        益盛(1294-?),子三:受章、受进、受春。

        九世祖

        伯蔫[,子六:宗德、宗茂、宗杰、宗念、宗智、宗迪。

        受章(1311-?),为广东陆丰县吉康都五云洞鼻祖。葬长乐县秋溪洞口(今属永安),游鱼上水形,巽乾兼巳向。妣何氏,生于元成宗大德九年乙巳(1305)二月二十日申时,葬揭阳霖田都车都埔,金鸡出笼形,甲山庚向。子六:汉卿(智)、汉举(仁)、汉弼 (圣)、汉用(义)、汉铭(忠)、汉宗(和)。次子汉举官至循州判官。三子汉弼、六子汉宗官至郎中,后都失考。时在元季,长子汉卿、四子汉用、五子汉铭三人奉祖妣徙居陆丰县五云洞居住,分为三大派房,在五云洞黄京埔建有总祠祀奉。

        彭姓陆丰五云洞始祖受章、妣何氏的蚁仔地在下滩乡后埔。

        何氏家庭贫穷,曾在今天河婆墘猎仔岗开设一间茶寮,摆卖咸茶。由于她的人缘好,远近来往过路的人都在她的茶寮歇足。时间一久,因该地点适中,人们建立店屋,商业繁荣,就变成市集,称为河婆市,源于何婆。

        受进,子三:有贤、思贤、本贤。

     十世祖

        宗迪,为广东紫金县水墩开基始祖。子四:海、深、渊、涌。汉卿(1327-?),字智,号永丰。子二:仲达、仲可。汉用(1335-1395),字义,号显丰。任惠州归善县下峰巡检。他奉母亲何氏之命,由广东长乐县琴江都迁徙广东陆丰县五云洞黄泥岭居住。葬在五云洞口杨婆坑。子四:成达、贤达、仕达、贵达。汉铭,号逸丰。子三:名达、名富、名高。

        十一世祖

        仲可,子二:仁忠,彦忠。成达,子宗礼。

        贤达(1359-1414),随父汉用、兄成达由长乐迁居陆丰五云洞。不久,父兄相继去世。他挑起大家庭的职责,总理家政。与弟侄和睦协力,种田得法,在五云东坑购置田产,全部报官开垦,成为当地富翁。他又效仿古人,九世同居。子三:本仁、本礼、本信。

        仕达(1384-?),号云冈。子六:守恭、守宽、守信、守敏、守惠、守德。    

        名高,号创始。子五:惟忠、惟成、惟茂、惟智、惟政。    

        十二世祖    

        仁忠,字川叟。子二:伯聪、伯明。    

        本礼,号乔木。子六:伯初、伯益、伯端、伯雍、伯昌、伯盛。

        守信(1419-1462),号风岗。子二:伯富;伯贵,嗣守惠。  

        守惠,号耕隐。嗣子伯贵。    

        惟忠,号缵绪。子二:伯徽、伯祥。

        十三世祖

        伯聪(1415-1476),号筠谷。子二:瑶、廷珠。

        伯益,为陆丰五云洞螺塘祠祖。生子二:秉熙;秉勋,嗣长兄伯初。

        伯雍,号素逸。生二子:峰、城。

        伯凯,号清谷。本信长子。虎岩祠祖。子三:秉木、秉科、秉和。

        伯富(1452-1532),例赠文林郎。他续置田五顷,尤精堪舆术。初居五云洞冈上,后居崙岭,晚年隐居吉溪。子八:宁、康、安 (止嗣)、善、庆、顺、静、积。

        伯贵,字东溪。子三:弘文、弘武、弘道。

        伯祥,号南园。生六子:秉瑁、秉权、秉芳、秉坚、秉兰、秉华。

        十四世祖

        瑶(1456-1509),号善乐,字廷珍。子孙在东坑建老屋祠奉祀。子三:日荣、日华、日新。

        秉熙(1444-1516),子四:彬、环、智、敬。

        峰,号逸土。妣黄氏,31岁亡夫,矢志守节。当时长子华8岁,次子辉5岁。她辛勤克俭,抚育二子成器,创立基业。

        秉穆,号云庄。子一:清。

        宁(1473-1522),字廷精,号震嵩。为欧康祠祖。

        康(1478-1533),字廷泰,号昆山,例授文林郎。子四:文会、文节、文彩、文华。

        居敬(1478-1546),名弘文,字邦选。他自少读书,通大义,能做文,有家训十条。邵县令给予冠带,匾称“曰懋曰英”。他思念从始祖由分宜为潮州刺史传递以来,日益昌盛,而谱牒未修,恐怕愈久而失去宗派,于是殚心竭力劝诱宗族,终于在正德十四年己卯(1519)粗成草创,在嘉靖六年丁亥(1527)修成族谱,共费时九年。甘树下建有祠堂。子五:魁(体山)、国(与山)、角非、峏(原字为“山而”上下组合)(云峰)、极。

        弘武,号竹梅。子一:屏山。

        秉芳(1425-1504),号高山居士。子三:祖龄、祖传、祖聪。

        秉坚(1456-1519),号仁山处士。子三:宥、宿、宰。

        十五世祖

        日华,号东麓。东坑岭下祠派祖。子一:绮。

        日新(1486-?),号东泉。子五:彩、缙、纲、纪、紌。

        智,号东川。子三:曰良、曰强、曰鼎。

        华,号成化。子二:逍、遥。

        清,号云峰。子四:志遗、志通、志遂、志远。    

        文会,字国民,号涡崖。子三:继周、希周、尚周。

        文节,字国仪,号崙庄。子五:帅周、赞周、世周、监周、京周。

        文华(1524-1565),字国清,号秀峰。子一:定周。    

        云峰(1508-1538),名峰,字显中。子一:思竹。

        屏山,号万光。子一:启南。

        祖龄(1469-1538),号诚和。子一:汉。

        宥,字廷郝,号爱榕。子四:淮、汝、泗、泽。

        十六世祖

        绮,号岫云。子一:环岗。

        缙,号竹亭。子五:一初、一信、一通、一变、一匡。

        曰良,号前冈。子一:豸。

        逍(1513-1565),号南汉。子一:绍贤。

        志遗,子四:性、恂、恪、恒。

        定周,字宗乐,号孔崙。子三:仪凤、仕凤、仁凤。

        有继(1538-1598),字可宗,号思竹。子四:光遂、光运、光选。

        启南,子一:实裹。

        汉(1495—1554),字宗海,号涧松。子五:谟、诵、诰、谏、训。

        淮(1515—1583),字宗湖,号隐溪。子二:益强、益通。  

        有定,号龙屏。子三:光揭、光海、光潮。    

        岗,子一:怀江。

        十七世祖  

        一初(1539-?),字必忠,号贵亭。因贼首曾朝元占乡,夫妻俱殁。子一:大节。

        豸,字宜瑞,号明所。子五:万庄、万金、万选、万达、万全。

        绍贤(1533-1588),字国宾,号拙轩。子三:镛、镐、锭。

        恂(1524-1574),号云岩。子四:三畏、三省、三乐、三辅。

        光揭,号襟一。子三:嘉谟、嘉让、嘉讚。

        仕凤(1571-1631),字羽扬,号鼎寰。子五:赓尧、赓舜、赓禹、赓稷、赓羲。

        光远(1572-1638),字应高,号秋鹏。补县学廪生,由岁贡授琼州训导、文昌县教谕、南雄府教授。上屋二寨立两祠。子二:嘉宏、嘉完。

        实裹,子一:奕监。

        益强(1534-1627),字国中,号就吾,私谥惠文。他性刚,处己方正,敦睦乡邻。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叶县令给予乡饮冠带;三十二年郭县令旌匾为“云中高士”,赠冠带。子二:良玑、良瑀。

    十八世祖

        怀江,号大寿。子一:偕车。

        万选,号玉柱。子二:毅可、镇东。

        大节,字君临,号凤台。他披荆斩棘,创立田业,建寨东宁以御贼寇。子五:载广、载度、载序、载庠、载应。

        镐(1554-1650),字希武,号清宇。子三:作新、益新、自新。

        三乐,号少岩。子四:绅、继、懂、纯。

        嘉让,号维和。子三:述章、述伦、述晃。

        赓羲,字弼宛,号茑篆,名端睦。他赋性正直,鼎立门户,和睦族戚,才德兼修。子二:启璋、启璁。

    嘉宏(1592-1677),字惟宗,号如盘。子八:观用、观吉、述泗、述材、上珍、观斗、上朗、上献。长子及四子的二房都无传。长子观用,字臧甫,庠生。

        奕鑑,子一:赞硕。

        良玑(1569-1646),字天奇,号毓昆。他赋性恬淡,习诗经,补县学增广生。朱宗师、县主褒称“恬和节孝”。子九:朝缙、朝绅、朝组、朝缨、朝绾、朝彩、朝绢、朝缓、秀上。

        十九世祖

        偕车,子四:时泰、时昌、时豫、时恒。

        载广(1585-1651),字士宏,号熙任。子四:佳、佩、储、侃。

        毅可,字建弘。子二:子文、圣睿。

        作新,字启丰。子五:多重、多福、多进、多谋、多誉。

        纯,字建原,号如赤。子二:应明,期远。

        述晃,字晓镜,号述照,又号胤晃。子三:呈和、呈锦、自鲜。

        载应,字仕筋,号履端。子三:呈珑、呈琥、呈滤。

        启璋,号士碘。子一:镐。

        启璁,号士屿,字鲁玉,私谥侃毅。子一:永烈。

        上珍,字述席,号台山。清道光年建宗庙、登龛。子三:必聪、必丹、必丽。

        赞硕,妣萧氏,子一:必佑。

        上朗(1643-1692),字述光,号其曙。子十一:呈铠、呈钺、呈铋、呈铮、呈钴、呈录、呈鍈、呈铉、呈铸成蛎、呈鲸、呈钧。

        朝彩(1607-1689),宇仕阊,号斯容。子三:学文、学秀、用爱。

        二十世祖

        时泰(1604-1651),字落生,号见复。邑庠生。生平敬祖睦族,见义勇为,与达乾建立十一世祖仲可的蒸尝。子六:伯和、伯贺、伯裘、伯照、伯对、伯献。

        呈和,号自经。子四:文清、文滨、文浪、文泗。次子文滨过继于自鲜。

        呈琥(1655-1704),字世彝,号仲球。子三:成汲、成休、成佳。

        储(1614-1660),字世业,号文焕。他秉性浑厚,由老屋迁竹园寨。后来子孙在竹园建祠奉祀。子五:成祖、成彦、成胤、成祥、成麟。

        圣睿,子四:兆庄、兆度、兆福、兆宠。

        多谋(1610-1691),字志忠,号肖一。子四:授、梡、撕、搏。

        应明,子二:荆玉、楚玉。

        呈钺(1663-1728),字必程。子三:逢昌、逢晁、逢昂。

        镐,字永载,号易姬。子五:逢恩、宏鸿、宏溪、宏源、宏潢。

        永烈(1692-1744),子一:茂达。

        二十一世祖

        伯照(1647-1727),子三:宗桂、宗传、宗华。

        伯献,子一:德芝。

        成休(1677-1740),字肇隆。子四:孙琅、孙琏、孙珍、孙琳。

        成胤(1640-1711),字肇裔,号奕芳。子三:孙芳、孙兰、孙莲。

        文浪,字志沧,号清溪。妣徐氏。夫妻在清光绪十七年辛卯 (1891)合葬柯树伯公。子三:会尧、会琼、会忠。长子、三子移居台湾。

        宏鸿,字茂侃。子四:瑞岳、瑞栋、瑞桃、瑞杨。

        茂达(1720-1797),子一:瑞安。

        逢昂(1704-1765),字帝超。子六:定桂、定梅、定束、定李、定本、定立。

        兆宠,子一:祥义。

        梡(1641-1711),字允连,号济乾。他为人言谨行慎,恪凛遗规。

        荆玉(1633-1685),子二:启英、启腾。

        二十二世祖

    宗桂,生于清康熙四十三年甲申(1704)十月二十日申时,卒于雍正十一年癸丑(1733)五月十七日,年30岁。妣王氏。子二:帝祥,移居台湾;盛祥。孙琅,号平成。子一:达德。孙芳,字启伯,号宏于。他为人古朴,孝亲敬长,和里睦族。子四:志琨、志睿、志球、志琮。瑞安,生于清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九月四日丑时,卒于道光六年丙戌(1826)十一月十一日子时,享寿75岁。葬陆丰吉康都河田黄沙坑祠堂左片山良青龙片,未山丑向。他精于医道,遇到贫穷人家延医则不收钱,仅领红绳索几寸长。著有《大穴同人书》。妣黄氏。子四:长子魁(尧德),后裔有移居台湾;次子新(尧道)、三子(尧光)、四子穆(尧辉)。瑞岳,妣张氏。子二:煌;灯(尧金),移居台湾。

    祥义,妣邹氏。子五:云道、云振、云槐、云朝;五子云聚,移居台湾。

        丽琬,字廷烈,号东周。生于清康熙十九年庚申(1680)八月十日卯时,卒于乾隆五年庚申(1740)三月八日戌时,年61岁。葬塘背白坟岭,寅山申向。妣黄氏,生于清康熙二十六年丁卯 (1687)五月二十九日辰时,卒于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二月,年 61岁,葬新寨背后湖洋垄。子五:长丰元;次雍元,儿子移居台湾;三子希元;四子选元,儿子移居台湾;五子锡元。    

        启英,号俊芳。生于清康熙九年庚戌(1670)六月十二日丑时,卒于乾隆五年庚申(1740)正月七日酉时,享寿71岁。葬落布粟子埔,甲山庚向。妣巫氏,生于清康熙二十三年甲子(1684)十二月二十七日子时,卒于乾隆二十四年己卯(1759)四月二十七日卯时,享寿76岁。葬落布埔,寅山申向。子四:上宗、上球、上波;四子开耀,移居台湾。    

        二十三世祖总编世别164世

        达德,号嘉元。葬七娘石。妣范氏。子三:云高、云发、云贤。长子云高的第六子维旺移居台湾。

        志琨,字祖仁,号人宗。生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己卯(1699)十一月二十二日,葬东坑大郑水口山,荷仔形。妣邓氏,生于清康熙四十四年乙酉(1705),葬东坑乡塘肚耀石窝岗顶上。子五:冠英、时英、举英、巽英、名英。举英、名英移居台湾。

        志琮,字里仁,号行恭。生于清康熙五十七年戊戌(1718),葬大塘窝炼仔窝尾,甲山兼巳向,一线分金。嘉庆十七年(1812)改葬。妣廖氏,生于清雍正元年癸卯(1723),葬东坑延罗控平水口水面。清嘉庆五年(1800)改葬。子四:命英、显英、钦英、谷英,全都移居台湾。

    2.清代迁往台湾的彭姓支派

        彭姓在明清以来陆续渡海,前往台湾。依今天的区域,他们来自湖南、湖北、四川、贵州、河北、山东、陕西、安徽、上海、广东、福建等省,多数人属于彭延年的彭姓客家后裔。现在彭姓大约不下四万人,散布全岛各地,是台湾地区35个大姓之一,主要分布在台湾北部地区,分布较多的县市依次是新竹县、桃园县、笛栗县、台北市、台北县、新竹市,也繁衍到嘉义、南投、台南等地。分布较多的乡镇依次为新竹竹东、桃园杨梅、新屋、中坜。按照他们的籍贯来源,首先是广东陆丰(今汕尾市陆丰市),其次是广东长乐(今梅州市五华县),第三是广东丰顺(今梅州市丰顺县)。

        根据《彭氏源流通谱》延年30世孙、总编17l世彭绍贤撰“延年公本派传统事略补述”(原载《湖南青山彭氏敦睦谱陇西彭氏源流图》卷四),单单是来自广东的彭延年后代,依照原籍、世系派别,从康熙末年到道光年间,陆续就有以下惠州、嘉应、潮州的6个不同的府县分支,汉用派、汉卿派、汉铭派、受进派、子顺派世等派○19:

        (1)来自广东惠州府(今惠州市)

        汉用派下

        乾隆初年:彭廷球入垦今桃园中坜。彭上波入垦今新竹新埔。

        乾隆中期:彭成龙入垦今新竹北埔。彭瑞辉入垦今新竹竹东。彭烈瑞入垦今新埔。彭月箭、月彩兄弟入垦今台中东势。彭开耀(定煜)入垦今桃园杨梅。彭开耀(23世),生于雍正四年(1726),在乾隆三十三年(1768)携家眷入垦今新竹竹东(树祀林)。彭茂松入垦今桃园观音。彭祥万、祥懿兄弟入垦今苗栗镇。彭维尚、维文、维锡兄弟入垦今新竹峨嵋与竹东。彭维川、维坤兄弟入垦今杨梅。彭瑞教入垦今竹东。彭祥周入垦今苗栗后龙。

        乾隆末年:彭玉芝入垦今杨梅。彭祥麟入垦今苗栗西湖。

        嘉庆年间:彭云聚、彭朝和、朝宝等,同时入垦后龙。

        道光年间:彭祥操入垦今苗栗三义。    

    汉卿派下

        乾隆初年:彭育天、彭玉泰入垦今苗栗铜罗。彭帝祥、盛祥兄弟入垦今桃园八德。

        乾隆中期:彭举英、名英兄弟入垦今北埔。

        乾隆末年:彭显英入垦今新埔。彭象日入垦今竹东。

        嘉庆年间:彭源发入垦八德。彭维发入垦今新埔。

        汉铭派下

        乾隆初年:彭用忠入垦今苗栗头份。

        乾隆中期:彭俞成、俞烈兄弟分别入垦新竹竹东与湖口。

        乾隆末年:彭云生偕子起麒入垦今竹东。

        (2)来自广东陆丰县(原惠州府今汕尾市陆丰市)

        乾隆年间:彭元智入垦今屏东市。

        道光年间:彭成章入垦今新竹北埔。

        道光十六年(1836):彭朝祥夫妻和厝偕同连祥、祯祥暨子承助、承协、承春等入垦今新竹北埔。

        (3)来自广东梅县(今梅州市梅县)

        乾隆年间:彭文全入垦今后龙。

        (4)来自广东嘉应州长乐县(今梅州市五华县)受进派下

        乾隆初年:彭永誉入垦今台中新社。

        乾隆中期:彭桥森入垦今北埔。

        乾隆末年;彭相高入垦今苗栗镇。

        (5)来自广东潮州府丰顺县(今梅州市丰顺县)子顺派下

        雍正年间:彭朴茂入垦今彰化田尾。

        乾隆中期:彭文元入垦今新竹关西。

        乾隆末年:彭肇华入垦今彰化田尾。彭东旺入垦今台中新社。

        (6)来自广东

        康熙六十年(1721):彭朝旺入垦今屏东东港。

        根据《彭氏源流通谱》第28世孙台湾省立旗山农工职校校长彭祯详的记述:在台湾苗栗县,彭氏后裔建有彭朝宝宗祠及彭氏墓园。彭朝宝是宋潮州始祖延年派下第24世孙。在清嘉庆年间,他入迁台湾,是广东惠州汉用派下的一支。支派人口扩展迅速。

        但这一支的迁台始祖是彭祥瑶,延年第22世孙,从广东陆丰县五云洞徙居苗栗。他生于清康熙五十一年壬辰(1712)五月六日午时,卒于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十月二日酉时,享寿80岁。嘉庆十八年癸酉(1813),墓葬嘉盛大墩下,龟形,坐北向南,壬山兼亥向。生有一子:云彩,早逝,过继二房祥禹三子云程为次子。

        云程生于清乾隆十一年丙寅(1746)三月一日戌时,卒于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八月八日申时,年50岁。生有四子:朝和、朝助、朝露、朝宝。

        朝宝,字章彩,号光裕。贡生。生于清乾隆五十九年甲寅 (1794)六月廿七日卯时,卒于同治元年壬戌(1862)九月三十日卯时,享年69岁。光绪五年己卯(1879)五月五日午时墓葬鸭母坑,丙山兼午向。妣刘氏,生于清嘉庆六年辛酉(1801)九月三日,卒于光绪十五年己丑(1889)五月十三日,享寿89岁,私谥慈操。光绪二十八年壬寅(1902)九月廿八日戌时葬二湖斧头坑坪埔平山,兼酉向。子七:清水(过继朝露为次子)、清德、清增(过继朝谨为嗣)、清台、清贤、清云、清淋。

        1978年,在华漳、华木、威栋等宗长的规划下,苗栗彭氏将刘氏的墓园改建为今彭氏墓园。1983年,墓园进行植树美化。园内可以存放金瓮1250罐。

        苗栗彭氏约定:每年清明节9-10时为祭祖时间。每年到场祭祀人数约在500人左右。朝宝墓则遵其旨意,仍在鸭母坑旧址,未再改建,但规定每年农历正月十八日祭祖。他们认为每年扫墓祭祖,族人能够聚会,是凝聚宗亲向心力的最佳时机,也是家庭亲子教育的最好场所。

        朝宝派下向来有不分火的训诫。宗亲每年三节(除夕、正月初二、端午节)必须到朝宝祠堂敬祖。因为祠堂老旧,在钰明宗长的奔走规划下,彭氏筹募资金改建,在1988年端午节落成启用。又因侧房老旧不相协调,彭氏再次募集资金把它改建为宗族活动中心,在1995年端午节落成启用,成为当地最具规模的活动中心。

        朝宝派下的族人大多向外发展,现已分布台湾全省各地。因为每年敬祖或扫墓,都受到时间限制,大家无法密切相聚或互相认识。所以,1995年,在彭氏宗祠活动中心落成时,就有族人提议举办宗族娱乐活动。曾经举办过从3月29日起为期三天的青少年娱乐活动。目的是以传承家训为号召,团结宗亲,使家长与子女之间融入更加亲密的宗族与家庭观念,希望借此带动社会各宗族活动,为心灵改革及重建人生价值而注入一般暖流。这一活动获得宗族及社会大众热烈的回响。○20

        台湾新竹县北埔乡中正路建有台湾彭氏大宗祠。楹联为:“彭氏宗祠承先启后数典不忘祖,延年子孙继往开来温故而知新,”“彭氏遍全球敦亲远道同欢聚,祖德照寰宇宗谊莫忘永传承。”彭伯良编纂的《彭氏源流通谱》也在1998年由彭氏宗亲会恭印出来。他们以陇西堂为堂名,表明彭氏世界一家,源远流长。

        不论是早先从粤闽赴台的先驱,还是以后移居的彭人,台湾客家彭姓名人不少。如彭明聪,1917年生,医学博士,医学家,高雄市人。彭令占,1921年生,广东化县人,西南联合大学法律学系毕业,赴台后任律师,1975年以后任台北市彭姓宗亲会理事长。彭泰一,1941年生,版画家,新竹人。彭瑞金,1947年生,文学评论家,新竹县人。彭怀恩,1952年生,政治学家、政论家,福建福州人。彭炳进,教育学博士,中琉文化经济协会理事长、财团法人馨园文教基金会董事长。他不仅是台湾彭氏家族事业的热心人和研究者,而且热心海峡两岸文化交流。曾在福建师范大学讲学。又在南开大学设立彭炳进学术讲座,会聚京津名望学者切磋学问,交流心得,已进行三讲,讲论已结集出版。他是福佬人天禄派的第 20世孙。

    (六)海外中华客家彭姓人物

        据零星的文献记载,彭姓子孙在宋元明清时期已经漂洋过海,闯荡世界。前述广东潮州彭延年家族,在通往迁居四川的支系里,就有潮州派第32世彭颐,在宋代下南洋,移居不归,扎根创业了。明永乐年间郑和下西洋,彭姓族人有跟随,迁居马六甲的。

        现在,可以说,彭氏子孙已遍及世界。1996年重阳节,在台湾的彭氏大宗祠光裕堂,举行了第二届世界彭氏宗亲联谊大会。除台湾彭姓,有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英国等国以及香港的彭氏宗亲会领队代表参加。其中不少应是彭姓客家人。

        海外的彭氏仍旧不忘祖根。他们积极寻根问祖,修纂族谱,传承延续。如新加坡彭氏1984年出版了《彭氏海外联宗谱》。现任全球客家崇正会联合总会第一届副执行长的彭美杏,已入美国籍。

        另据福建莆田《湄洲日报》2002年6月11日林元伯报道,5月 26日,世界彭氏宗亲联谊会创会会长、马来西亚的彭云钊,同其二届会长台湾的彭水井、三届会长马来西亚的彭深华一行,到莆田谒祖,与莆田彭氏宗亲和专程从泉州、古田赶来的彭氏代表一起欢聚,并在位于新度镇港利村的彭氏大宗祠举行姓氏源流研讨座谈会。莆田彭氏大宗祠祀入莆彭氏始祖宋吏部尚书彭汝砺和宋大理寺正卿彭延年、宋特奏名状元彭彝甫、明刑部尚书彭韶与兵部侍郎彭汝楠、清广东巡抚彭鹏等。汝砺、延年等子孙已繁衍海内外。近几年来,这些分布在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台湾、广东及福建各地的后裔,非常关心祖地,经常组团赴莆谒祖寻亲。

        海外客家彭姓经过奋勇开拓,艰苦创业,赢得了声誉,涌现一批名人。如彭国柱(1840-1922),广东东莞人。早年参加中国同盟会,捐款万余元资助革命。同盟会、中国国民党古巴支部及各分部,历年皆推选他为名誉部长。1922年夏,他筹办组织国民党大沙华分部。因年老,于8月中旬病逝。

        彭松涛,新加坡华文新闻工作者。1915年生于福建晋江。 1939年毕业于福建师范学院,在重庆从事抗日新闻工作。1946年移居新加坡。先后担任《南洋日报》副刊《商余》主编、《南方晚报》和《星期六》杂志编辑,还撰写评论。1950-1953年与友人合作创办《新力报》《华声报》。1953年任《中兴日报》总编辑。两年后仍任职《南方晚报》,主编要闻版。1959年到吉隆坡任《虎报》编辑。1965年回新加坡创办《石叻晚报》。1970年任槟榔屿《光华日报》主编。1976、1982年先后编辑《新加坡经济年鉴》《新加坡全国社团大观》,是新加坡研究的重要参考书。

        还有彭朝章,牙买加华侨领袖。彭广福,印度尼西亚巨富,等。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