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氏新闻 > 最新活动

访清华大学水质与水生态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剑峰
  • 永定河全流域连续三年实现水流贯通入海,断流22年的潮白河干流连续三年全线水流贯通,京杭大运河百年来连续两年全线通水,8条入海河流稳定实现消劣。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强化协同联动,在跨界河道协同治理、流域水资源调度、信息共享、联动执法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区域水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与水安全保障能力均得到大幅提升。

    不过,清华大学水质与水生态研究中心副主任彭剑峰在2月3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区域协同治水依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和难点问题。

    他认为,京津冀所在的海河流域水资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一些跨界河流全线通水还是阶段性、季节性的。三地在谋划和实施流域区域发展规划、水网规划、水生态空间管控规划方面还缺乏有效衔接,协同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还需持续推进。

    彭剑峰提出,京津冀三地应强化京津冀水网规划衔接、流域系统治理,全面加强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管理、水经济等方面的工作协同,为京津冀携手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先行区、示范区,提供更加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如何让区域水更清河更畅?彭剑峰建议,一是完善流域协同治理顶层设计,推动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作为海河流域重要的城市群,京津冀地区应基于国家战略新需求,尽快开展流域区域协同治理的顶层谋划,研究海河流域等美丽中国先行区建设规划编制,实现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跨区域统筹推进美丽河湖建设,不断开展河湖流域治理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

    二是推动流域一体化管理制度建设与立法工作,助力流域高质量发展与协同保护。以永定河为例,应围绕流域生态、安全、韧性、发展等方面,借鉴长江保护法等流域和区域专门立法经验,建立健全针对性强的体制、制度和机制,出台永定河流域生态保护管理条例等文件,有效促进流域的生态环境保护和绿色发展。

    三是发挥产学研用融合叠加效应,促进流域治理管理水平现代化。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是一项综合性、复杂性的工作,亟需加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开展集中攻关。应适度引入市场化手段,加大科技投入,搭建流域生态保护修复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学科建设、人才培养、资源共享等合作创新平台,助力海河流域水生态保护与修复高质量发展。

    四是保障流域治理重点项目建设,打造具有京津冀特色的协同治理样板工程。应系统考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水管理、水经济等管控要求,聚焦流域性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建设一批具有示范性、引领性的协同治理样板项目。重点支持永定河流域、白洋淀流域等生态保护和修复重点项目,科学设立京津冀区域重大科技专项,并给予资金、政策倾斜支持,综合运用人工修复与自然恢复手段,因地因时制宜、分区分类施策,逐步恢复流域水生态系统良性健康状态。(河北日报记者 苑立立 李巍)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