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氏新闻 > 最新活动

彭川川:“90后”新农人种粮记
  • (记者 胡旭阳 李雪艳)9月23日,在位于眉山市东坡区太和镇永丰村的2023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四川省庆丰收活动现场,10位获评四川省高素质农民创新创业先锋的代表接受颁奖。他们中间,既有家庭农场主,也有农民合作社理事长,还有农业企业负责人,而来自中江县黄鹿镇长安村党支部书记彭川川,便是其中一员。

    9月底是中江县黄鹿镇长安村收获的时节。金黄的稻田里,机器声隆隆作响。收割机来回穿梭收割,脱粒、碎秆一气呵成,沉甸甸的稻穗转眼变成稻谷装入车中。“你们看,那片正在收割的田,就是我们家的。”稻田边,彭川川正看着水稻收割。梳着背头、穿着衬衣的小伙子,在老人居多的农村里格外“洋气”,但他黝黑的皮肤又十分“接地气”。1991年出生的彭川川,是该村的村支书,同时也是一名“90后”种粮大户。

    202309271716494145.jpg

    回乡:种下一个种粮梦

    彭川川介绍,自己承包的800余亩土地,今年水稻预计出产500吨左右,油菜85吨左右,小麦150吨左右。在粮食生产一线,像他这样的越来越多的年轻种粮大户活跃在田头致力于多种粮、种好粮。

    水稻是四川第一大粮食作物,产量占比为全年粮食总产量的40%以上。地处川中丘陵地区的中江县,已连续15年稳坐“全省产粮第一大县”的位置。

    在彭川川的记忆中,小时候的家乡,村民们都是靠着人工、牛耕种粮,一家人种植三亩地已经很不错。父母就通过他口中“背太阳过山”般的辛苦劳作,供他上学读书。

    随着彭川川这一代的成长,留在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少,而荒田也越来越多。“每次回家看到曾经绿意盎然的田地变得了无生机,我心里都不是滋味。” 从那时起,彭川川对家乡的土地格外留意。

    因为对土地感情深厚,上大学时,彭川川通过网络关注国家农业发展,并暗下决定要回到中江,像父母一样,把青春投入到土地上。但当他把想法告诉爸妈时,得到的却是坚决反对。“他们不想让我吃苦,也不相信我能吃苦。辛辛苦苦种地几十年供我出去读书,又回到了面朝黄土背朝天的日子。”

    虽然周围人都对自己的梦想感到不解,但彭川川有着自己的考虑,“我在网上看到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上,几十台收割机收割粮食的场景,十分震撼。后来了解到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支持粮食生产的政策举措,四川也有了像廖兴华这样通过农业机械化成为当地种粮大户的先进典范,这让我更有信心了。”

    因为父母的反对,彭川川先是农忙时回家务农,农闲时外出工作,增加自己的经验和阅历。2016年,彭川川终于说服父母,辞去工作回到家乡。

    筑梦:学习当好新农人

    终于回到家乡的彭川川开始了自己“新农人”的工作:把因外出务工而闲置的土地通过整合起来规模化经营;引进优质品种水稻替换“哪种便宜就买哪种”的传统品种;买下拖拉机为自己种植节约2万多元成本,还在周边村镇赚了钱。一套“组合拳”下来,就连固执的爸爸也渐渐接受了儿子的新职业。

    可是由于经验欠缺,刚回村的彭川川被土地给了“当头一棒”。这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孩子坦言“确实想简单了”。同时插下的秧苗,别家人工插秧的两三天就转青了,而自己用机械插秧的苗却迟迟不见转青。这让彭川川慌了,周围不少人也在等着看结果。“没有办法,还是得乖乖地请教农业专家。原来,人工插秧的转青时间一般为3天左右,机插秧转青时间一般为7天。我才晓得光是干巴巴的知识还不够,田里的经验还要从田里来。”于是,在田间地头,彭川川一边学习经营,一边学习节气、放水、育苗、施肥的经验。

    走进彭川川家的农场,一排农业机械映入眼帘。“拖拉机、无人机、收割机……这些我们家都有,除了自家还能服务村里的种植户。”

    作为村里第一批机械化耕种的人家,彭川川刚把拖拉机开回家,引来不少人“看稀奇”的同时,还有一片质疑声。“有说机械插秧不如人工好,产量要下降,也有说机器下田让土地‘板结’,第二年没法种。”

    面对村里群众的质疑,这个“90”后年轻人没有急着反驳。回村当年,彭川川就流转300余亩土地获得丰收,每亩增产150斤左右,这份出色的“考试成绩”打消了村民们的顾虑。第二年,彭川川又开起了农业合作社,解决了村民不知“种什么、怎么种、卖给谁”的问题,带领群众走上小康之路。

    共富:带领村子发展集体经济

    2016年至今,彭川川先后在中江县、罗江区、三台县共承包土地800余亩,种植水稻、油菜、小麦,产值120万以上,带动农户30余户,并长期聘用已脱贫户6户。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彭川川为农村经济发展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成为当地颇有名气的“新农人”和年轻致富带头人。

    “我家的地流转给彭书记的家庭农场,我也经常在农场里干活,现在有租金还有工资,收入比以前高多了。”正在“龙幺婶家庭农场”工作的村民张学见向记者介绍。

    “我妈妈姓龙,村里人都喊她幺婶,我就用这个名字来命名我家的农场。”彭川川告诉记者,这个家庭农场,是由他和父亲一起创办。农场生产粮油作物生产为主,通过工商注册,进入了农业农村部家庭农场管理系统,附近的不少村民到家庭农场务工。

    2021年,彭川川当选为中江县黄鹿镇长安村党支部书记后,把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作为全村工作的重中之重。

    去年四川遭遇了极端高温天气,长安村的水稻大面积处于水稻拔节孕穗的关键期。“这样的天气对农业影响很大,特别是农业用水。”彭川川介绍,通过积极联系相关部门、农业专家,提前蓄水保水,村里最大限度降低高温热害可能造成的不利影响,确保水稻高产稳产。

    “彭书记到村里以后整个村子有了大变样,不仅带着大家一起致富,现在很多工作能够在网上办理,大大方便了群众。”村民黄春花聊道。

    除了长安村的日常工作,彭川川还有其他思考,“注册一个长安村的品牌,创建一个长安村的电商商标。一方面,我想通过争取项目资金,进一步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我也计划着把更多优秀的人才引进村里,推动村里发展绿色、可持续性经济。”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