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氏新闻 > 最新活动

人民教育家彭和卿先生传记
  •         彭钧(1898一一1974),字和卿,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皇路店镇李村人。清光绪三十一年丨(1905年)入私塾读书,后转入小学堂学习。民国7年(1918年)考入河南省立南阳中学。民国8年受“五四”运动的影响,接受民主主义思想,具有强烈的爱国心。民国11年考入北京私立朝阳大学法律系预科.二年结业转入本科。民国15年夏回乡省亲,因当时军阀混战,交通受阻,不能北上修业,呈请休学,在家自修一年。民国16年夏,彭钧在豫南护军使公暑军法课充当上尉法官。秋,该部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二军,在军法处任上尉法官。民国17年2月在独立第二师师部军法处任上尉军法员。是年秋彭钧退役复学,转北京私立朝阳学院法律科第14班修业,于民国18年夏毕业。


          民国18年(1929年)6月,彭钧在河南省新乡县政府代理承审员兼清理积案委员。是年12月,在洛阳县政府任第一科长,民国19年4月,在河南省区长训练所任教务主任。8月在河南省立第十四中学任校长。12月在武陟县政府任第一科长。民国20年2月,在国民党革命军暂编二十一师二旅部任少校参谋。


          民国21年(1932年)元月,彭钧怀着“教育救国”的思想,回到家乡南阳,决心弃政兴学。认为南阳只有省立第五中学和私立宛南中学及南阳女子中学,不能满足宛属十三县高毕业生升学的需要,决心筹办一所新的中学。发动一些士伸,成立校董会,由当时在南阳主政的马文德任董事长,以南阳县城皇庙为校址,定名为私立南阳中学。


        正当筹备就续、准备开学之际,国民党豫陕鄂边区办事处刘振华和国民政府军人第十一路军总指挥刘茂恩率部队进驻南阳,以“清乡剿匪”为名,排除异已,消除地方势力,枪毙了马文德,并镇压人民。他们强行占据私立南阳中学的校宿,并以“莫须有”的罪名,要逮捕彭钧和他的同事。彭钧等化装逃出南阳,即将诞生的学校几乎被扼死的摇篮之中。


         此后,彭钧经过各方面的努力和一些士伸出面的疏通,刘振华撤销对彭钧的逮捕令,但刘的教导队所占校宿拒不退还,学校遇至最大的困难。后几经周折,在南阳专员公暑东侧找一所破庙一一马神庙,作为临时校舍。校内只有一所大殿、小厢房6间和过厅3间,就这样因陋就简的创办起私立南阳中学,并招收第一期学生入校学习。


        民国22年(1933年),在南阳的河南省立第五中学改称河南省立南阳中学(简称省立高中),并开办高中部。这样南阳城内就出现两所“南阳中学”,同一校名,诸多不便。后经校董会研究,以南阳古称:“南都”,将校名改称“私立南都初级中学”。此时,刘镇华的军队已移防,学校迁回城皇庙旧址。


       私立南都中学在彭钧的主持下,经过全体师生的勤奋努力,逐渐形成优良和很好的校风,即,校纪严明,师严生勤,发奋苦读,不甘后人,朴实无华,立志成才”。南都稳定的教学秩序和较高的教学质量,逐渐为社会各界所公认。从此,南阳县城和宛属13个县广泛流传着“要读书、上南都”的赞语。后来,许多家长指导子弟升学时,大多数以选择南都为第一志愿。是年冬,由南召县政府提名,经河南省政府批准:任命彭钧为南召县参议会议长,当时规定参议长不能兼职,由于他热爱教育事业,不愿辞去校长职务而未就任。从学校的创办到正常化的教学工作,彭均与教职员工数年如一日,在工作上是同事,在感情上如同手足。同时,他们分工明确,各司其职,形成一套管理学校的好制度。


        民国37年(1948年)11月初,国民党驻南阳第十三绥靖区司令官王凌云率部弃城南逃时,胁迫南阳数所中学随其撤离,彭钧只好与南都中学师生一起南下。到达湖北襄阳后,王凌云接任第15绥靖区司令官,为扩充实力,迫令学生入伍充当炮灰。听到这个消息后,顿时惶恐不安,也有学生在委逼前诱下入伍当兵。彭钧对此心情非常沉重,语重心长的对学生们说:“我和大家一起出来,一定要尽到自己的职责,大家切不可惊慌上当啊”!当即研究对策尽量拖延时间,并联名向国民政府教育部去电要求尽快派员来接管学校。于此同时,王凌云为向学校施加压力,在解决冬衣上尽力拖延,并扣发或少发军粮,使学生们连稀粥也不得一饱,以致发生了学生吃饭拥挤,而掉进盛热粥的大木桶里烫伤的事件。彭钧对此极为愤慨,亲自出面交涉,筹资多买些米,叫体弱生病的学生们到家里吃饭。这样支撑了一个多月,王凌云又从襄阳率部南逃,学校又被廹跟随到荆门,国民党政府教育部派胡雪峰到湖南筹建豫衡联中。于民国38年(1949年)过罢春天不久,学校到了湖南,脱离了王凌云逼迫学生当兵的灾难。


       民国38年(1949 年)春,学校迁到湖南零陵,正式成立豫衡联中,胡雪峰任校长,彭钓被任命为初中部主任。初中部设在零陵城外何仙观附近一个周姓大户的宅院里。学生们不服水土,很多人患疟疾或生疥疮,有的患恶性疟疾得不到及时治疗而丧命,吃住也很困难,要想复课真是件不易的事。然而,彭钧为不是学生荒废学业,还是不顾一切地准备复课,经过一番积极努力,初中部先于高中部复课了。他鉴于大家一时安了下心来学习,一再勉励大家说:“环境越困难越能锻炼人的意志,大家应该珍惜得之不易的学习机会,现在虽处于特殊情况下,能好好学习,对个人和社会都会有好处的”。学生们在他苦口婆心地谆谆教导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实干精神感召下,基本上安下心来,能较为认真的进行学习。当时被人们称赞说:“只有初中部才像个学校的样子”。


        民国38年(1949年〉秋,国民政府驻守零陵的张淦兵团又南下逃跑,迫令学校迁往广西。这时全国将要解放的大局已定,学校校长胡雪峰等已不辞而逃。当学校迁到广西柳州后,又有部分师生向国外逃跑,有的辗转去了台湾。大家原以为彭钧家是南阳地区最大的地主,其前辈曾挂过“千顷牌”;儿子彭清源、女儿彭桂源又在美国读书,一定会去国外的。然而,他作为学校唯一的负责人留下来。热爱祖国,忠于职守,决心迎接解放的行动,博得了大多数师生们钦佩和赞扬。这时大家都在盼望早日解决;又等待数日,柳州果然解放了。彭钧主动与中国人民解放军柳州市管理委员会联系,接受军管会的指示,组织好学生的生活和政治学习。后由军管会负责,组织汽车队,将学校师生经桂林护送到武汉,与当时在武汉的河南省教育厅厅长王晓舟接洽,得知学校一时还难以恢复,绝大部分学生考入湖北人民革命大学。当学生向彭钧告别时,他还愉快而严肃地说:“你们一定好好学习,争取将来更好地为建设新中国尽力服务”。


        1950年12月,彭钧参加教育工作,调动宁夏省银川市市中任语文、地理教师。1952年,调往河北省宝化市市中任自然地理、世界地理教师。1956年秋,因患高血压病,数月未愈,一致左眼失明。1956年,请求批准退休,到北京居住。1956年自愿从北京回到家乡。在“文化大革命”中,他虽受到冲击批判,但从未向子女们吐露过半句怨言。反而说:“要好好解剖自己,改造思想,要向前看”。1974年彭钧因病逝世。


    简   介


    彭春琦,男,汉族,大专文化,政工师,微信笔名琦者、美玉,生于1967年3月,出生在崔庄乡崔庄村崔西彭家组,1987年5月参加工作。毕业于河南省委党校,法律专班。


    自幼学习喜爱文学,善长写作,本人的写作论文作品被多家文学刊物转载,在长期的写作稿件是南阳宛运报、南阳日报、南阳晚报、河南经济与法报、大象网、人民网等报刊的特邀通迅员。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