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氏新闻 > 最新活动

彭美英:“正字戏后继有人了”
  • 专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彭美英:“正字戏后继有人了”

            三点钟到了,这是记者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彭美英约定的采访时间。不见其人先闻其声,还在汕尾陆丰市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二楼,便清晰听到楼下传来一阵中气十足、爽朗的笑声。“彭老师来了,我已经听到她的声音了。”彭美英一位徒弟说。

    微信图片_20221205204711.jpg

    彭美英在传授传统技艺。受访者供图

    去到一楼时,迎面走来一位和蔼可亲的艺术家,全然看不出她已年近八旬。一番询问过后,她对记者说:“给我们拍张大合照吧,这些都是我的徒弟和学生。”

    今年10月21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发布《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情况的通报》,广东省参与2021年度传承活动评估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共92人。其中,18人获评广东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优秀等次,彭美英是其中之一。

    与正字戏相伴63年

    1944年出生于陆丰甲子镇的彭美英打小就热爱戏曲,时常捧着剧本“咿咿呀呀”地唱念。就读一年级时,她爱上唱歌跳舞,对正字戏更是“一见钟情”。

    彭美英介绍:“第一次听说正字戏也懵懵懂懂,1959年初我还在上学,音乐老师知道我爱唱歌跳舞,专门在班级门口等我,告诉我粤东地区享有盛名的陆丰双喜正字剧团正在招聘,我就去考,没想到考上了。”

    随后,她被送往汕头戏曲学校就读正字戏表演专业,后脱颖而出被汕头专署文化局择优保送往广州京剧团学习。再后来,她成为粤东地区第一批新文艺工作者。

    正字戏是南戏遗响,距今有近900年历史,明初流入粤东,后扎根海陆丰,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彭美英说,接触正字戏之后,她便下定决心要传承好这一珍贵的文化瑰宝。

    彭美英家庭条件还算优越,本可以按部就班轻松生活的她,自选择正字戏之后,生活开始变得异常“艰苦”。

    学在苦中求,艺在勤中练。年仅15岁的彭美英,每天至少比别人提前一小时早起练功,先踢腿,再跑圆场,再和大家一起进行常规训练。刚开始每天腰酸背痛,但第二天她照旧早起练功。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这种日复一日的枯燥辛苦练习,彭美英风雨无阻,一直坚持。

    微信图片_20221205204725.jpg

    正字戏《龙江颂》剧照,彭美英(中)饰演江水英,1973年。受访者供图

    当记者问起是什么促使她这么刻苦时,她说:“因为我太爱戏曲了,正字戏美极了!

    彭美英学戏很快,经常是老师一比动作她就学会了。

    极高的天赋加上刻苦训练而成的扎实基本功,让彭美英对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非常熟稔,学习成绩十分优异。学成回到剧团后,彭美英演的几乎都是主角,她塑造了《百日缘》中的七姐、《百花赠剑》中的百花公主、《张春郎削发》中的赛花公主,以及穆桂英、钱玉莲、江水英、琼花、小红等诸多经典角色。

    微信图片_20221205204733.jpg

    彭美英在传授传统技艺。受访者供图

    如今78岁的她虽没能再上舞台演出,但一有时间就会跑到剧团,为新生代演员们提供专业指导,乐此不疲。

    图片

    在传承中接力

    彭美英师承中国著名戏曲理论家、戏曲史学家郭汉城,著名正字戏表演艺术家陈宝寿及正字戏著名艺人黄学明、曾广照、刘彩也都对其倾囊相授。她说自己很幸运,遇到五位毫无保留的老师,表演天赋得到充分发挥,技艺突飞猛进。

    彭美英始终对老师心怀感恩,因此,在她认为自己也有能力带徒时,她也照着老师的模样,毫无保留地教授她的学生。

    1976年,她开始致力于培养正字戏接班人。彼时陆丰举办戏曲培训班,从几千个报名者中挑选出25名学员,彭美英是他们的主要教师。她说:“这25名学员年龄参差不齐,最大21岁,最小的12岁,教学难度很大。我一个人不仅要负责男女基本功课程,还要兼顾旦角的身段、水袖、指法、步法、眼法等教学。”

    微信图片_20221205204739.jpg

    彭美英与徒弟、学生的合影。汪旭莹 摄

    彭美英的收徒要求很高,她说:“当我的徒弟,起码要热爱正字戏,接受能力要快,事业心要强,最重要的是思想品德要好,因为学艺要先学做人。

    2008年,彭美英获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正字戏代表性传承人。提及该称号的评选标准,她告诉记者,要有师父、有徒弟、能当导演,更要做传承工作,把学到的技艺传给徒弟、教给学生。

    “这是正字戏的荣誉,不是我个人的。这次评选让更多人认识了汕尾有个正字戏,南戏还有根脉在。”她说,“我必须保证正字戏不会断层,必须保证正字戏代代相传。”

    连用的这两个“必须”,体现彭美英对正字戏爱之深的同时,也展现了她对正字戏发扬光大的迫切之心。

    不过,一向对自己异常“苛刻”的彭美英,其实对徒弟非常包容,谈起学生总是眉飞色舞,脸上带着盈盈笑意。在她心里学生一直都是小孩,要给他们更多试错的机会和更多成长的空间。

    彭美英经常给徒弟“开小灶”,她说:“除了经常到现场指导、传承,有时候还打电话喊弟子到家里来,一遍一遍示范和纠正动作,倾囊相授。”

    为让演职人员全身心投入正字戏,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在彭美英的努力呼吁下,陆丰市委、市政府将陆丰市正字戏剧团转制为公益一类事业单位的正字戏传承保护中心,由财政全额拨款,推动一批年轻学员走上正字戏舞台。

    “我不打算休息”

    几十年来,彭美英一直是个“拼命三娘”,她不遗余力地为正字戏培养接班人,弘扬传统文化。即便退休后,她也一刻不停地往返于家中和剧团之间。

    当被问及何时打算停下休息时,她这样告诉记者:“不休息,只要有一口气就要为弘扬传统文化奋斗。全国就这一个正字戏剧团,我有责任做好传承工作。”

    正字戏是一个多声腔古老珍稀剧种,虽然有2600多个传统剧目,但一直没有系统著作。为填补这一空白,彭美英开始为正字戏著书立说。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现在做的事就是留住这片‘山’。我担心在岁月长河中正字戏的奥妙会流失,为了传承,我必须想方设法把正字戏最原始、最精髓的东西记录下来。”彭美英说。

    微信图片_20221205204744.jpg

    彭美英翻阅《正字戏脸谱》书籍。汪旭莹 摄

    2009年,她出版《正字戏》一书。这是一本由多年舞台实践、几代艺人口口相传、资料积累和搜集、研究考证集合而成的书作,不仅被列入《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还于2013年获“第九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在其师父郭汉城的指导下,她随后对《正字戏》进行进一步研究、考证、充实、完善,并于2015年11月出版《正字戏》(有增补)一书。

    此外,彭美英还携徒弟陈文宾、郑俊锦花费五年时间,挖掘整理正字戏前辈历代传承下来的正字戏(正音戏)传统音乐声腔,进行科学编排,对正字戏音乐声腔进行综述,于2021年出版《南戏遗响——正字戏音乐声腔》,内含正字戏音乐声腔代表性曲目465支,正字戏正音曲、昆曲代表性锣鼓字谱65支。

    这些年,她既要授徒,又要指导剧团排练,还要对传统剧目进行整理、录像,一个人恨不得当成几个人用,经常忙到晚上才有时间写作,节假日也不例外。“有时半夜想到什么就马上起来写书,写到停不下来,经常写完时抬头一看发现天亮了。”彭美英说。

    在她笔耕不辍的努力下,10多年来,她先后发表多篇论文,著、编、出版的正字戏5本图书,也都成为正字戏艺术教科书。

    与此同时,正字戏的演职人员队伍也愈发壮大。几十年来,她收了十余名徒弟、教导超过百名学生。尤其近十年来,她更是致力培养新生力量,新收的年轻徒弟中较为优秀的有钟晓琳、林晓青、陈文宾、郑俊锦等,均已成为正字戏中坚力量。她还入选原文化部“中华优秀传统艺术传承发展计划”2016年度戏曲专项扶持项目“名家传戏——当代戏曲名家收徒传艺”工程,教授徒弟钟晓琳、林晓青分别在《刺梁骥》《百花赠剑》中饰邬飞霞、百花公主。

    谈到剧团与徒弟们的成长变化,她发自内心感到欣喜。“太激动了!正字戏后继有人了。”彭美英说。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