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氏新闻 > 最新活动

追记中科院院士、天津大学教授彭一刚:培养大师的大师

  •    “本科教育是培养出新大师的关键!”这是中科院院士、国家级建筑设计大师、天津大学教授彭一刚经常说的话。1953年留校任教至今,彭先生究竟培养出了多少优秀毕业生,已无从计算,光他带过的研究生中就出了两位院士、四位“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他教过的学生,都能感受到他对建筑学、对建筑教育的热爱与赤诚。


      10月23日,彭一刚在家人与学生的陪伴下安详地走了,享年90岁。这位耄耋之年还带着弟子实地考察、白发苍苍依然坚持手绘设计、手拄拐杖一笔一画修改学生设计图的老教授,将自己这温暖的身影永远定格在人们的脑海中。

      为建设新中国育才


      彭一刚1932年出生于安徽合肥市,从小就表现出极高的艺术天分与动手能力。小学时,他无师自通,根据书上看来的图片用马粪纸做了一门大炮;中学时用铅铸造了一艘P40型小飞机模型;考大学,既喜欢机械又喜欢绘画的彭一刚报考了北方交通大学建筑工程系(后并入天津大学)。


      他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届天津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系学生。那时天津大学正热火朝天地进行八里台校区的建设,彭一刚等几位业务能力强的学生被选出来参加建设,天津大学主楼的第九教学楼,这栋恢宏建筑的中央部分的屋顶就是由他设计的。


      新中国百废待兴,太需要建设者了。这次参与建设的经历,让彭一刚决定留校任教,做播火者,为祖国培养更多建筑师。1953年4月彭一刚提前毕业,到天津大学土木建筑系任教,这一干就将近70年,为我国培养出一批又一批中青年建筑师和建筑学优秀教师。


      学生是彭一刚最满意的作品。2007年评全球十大华人青年建筑师,天大独占五席。2008年奥运会,天津大学校友在北京奥运会场馆建设中“会师”,崔愷(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奥运项目总指挥)、李兴钢(国家体育场——“鸟巢”中方设计主持人)、赵小钧(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中方总设计师)等十余位领军人物均为天津大学毕业生。崔愷、段进、周恺、李兴钢、付绍辉……这些建筑界闪亮的名字,都是彭一刚的学生。

      为培养大师筑基


      2021年11月20日,一条题为“准90后院士的设计手稿堪称艺术品”的微博冲上热搜。这条热搜的主人公就是彭一刚先生。年近鲐背,手绘设计图纸,建筑学院的老师无意中把先生画图的照片和手绘图发到网上就引来无数赞叹。


      那四张图是天大新校区太雷广场的景观设计初样,其中那张带人像雕塑的是20日早上,先生仅用两个小时就画完的。这份手绘功力他也传给了自己的学生。


      彭一刚高度重视本科教育教学,重视对学生基本功的锻炼和培养,坚持对年轻人要“从头培养”。培养的秘诀是“身教”。他对学生动手绘图的基本功要求很高,经常会从方案的构思开始,一步一步指导和帮助学生修改方案设计。


      2020年底,建筑人的微信朋友圈被一张照片刷屏——彭一刚和他的弟子崔愷、周恺、李兴钢三位建筑设计大师一起商讨设计天津大学新校区张太雷广场事宜。88岁的彭一刚在给三个“大师级”弟子改图。


      “电脑可以帮助我们表现很多视觉形象,但是一名优秀建筑师最原始的想象,还是要手头功夫去激发。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国外一些著名建筑大师所作的一些方案构思草图来印证——虽然仅仅是草草的几笔,便可以看出其缜密的思维和深厚的功力。”彭一刚说。


      博士生李伟曾感慨道:“每次去先生家,总是能碰到先生在一丝不苟地伏案工作,逢年过节也不例外。每当先生创作了新的作品,他总是兴奋地拿出图纸与大家分享,征求大家的意见。可以看得出,先生是把他人生的喜、怒、哀、乐全部融进了他毕生追求的建筑创作中。”


      彭一刚培养的学生有两个特点,一是设计构思有创意、很有创新思维;二是学生们的基本功非常扎实,手绘画面非常好看。这两个特点是成为优秀设计师的必要条件。


      做中国建筑文化的传承者


      “《建筑空间组合论》是我的建筑启蒙,伴随一生的存在。”


      “《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是我唯一认真看完的建筑书。”


      “先生可谓是每位建筑学子在建筑道路上的启明灯。”


      ……


      先生千古的消息传开后,建筑界一片怀念声。


      彭一刚著作等身,多部著作荣获国家级图书大奖,其中《建筑空间组合论》《中国古典园林分析》等著作在国内外建筑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一次次再版,把中国建筑之美讲给世界。


      潜心于建筑理论的研究工作和建筑创作实践活动,彭一刚对于很多中国建筑师来说是灯塔一般的存在。伦敦中国城、山东省平度市公园、刘公岛甲午海战纪念馆……彭一刚众多建筑作品已经成为城市一景。作为建筑学家,彭一刚主要从事建筑美学及空间构图理论、建筑设计方法论、传统建筑文化与当代建筑创新的研究,这些研究既渗透了古今中外的哲学、美学思想,又紧密联系中国当前的建筑创作实践。他在建筑创作和理论研究及建筑教育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曾先后获建筑界最高奖项——梁思成建筑奖和中国建筑教育奖。 2019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勘察设计行业杰出人物称号。


      走在天津大学校园里,经常能和彭先生“对话”。他为天大设计的建筑作品述说着他对中国建筑之美的领悟。天大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求是亭在中国古典亭子基础上简化而成,粗壮质朴,与周围环境十分协调。几代学子在亭中伴朝阳晨读,观秋水共长天一色。


      天大最美的中式建筑——王学仲艺术研究所,天大标志性建筑——九楼,天大最美中轴线,太雷广场、求是亭……在这些校园建筑中,彭先生把对中华传统建筑美学的领悟,通过建筑实践告诉每一个路过的人。


      在天大师生的朋友圈里,总能看到彭先生温柔的身影。有时是他坐在敬业湖边的背影,配文“彭爷爷亲自监工”,原来是他在看求是亭的复建;有时是他大步流星走向建筑北馆的身影,仿佛要冲进教室带你去测绘;最多的,是他站在图板前的画面。


      每年五六月份,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交设计大作业、评图的忙碌季,教室外的墙壁上挂满了学生设计图,走廊里长凳、长桌也被征用做展台,设计模型一字排开。这时你总能看到一位满头银发的老人在图纸和模型前驻足、思考、品评,他就是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师、培养出无数大师的大师——彭一刚。


      中国教育报记者 陈欣然 通讯员 赵晖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