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祖文化

彭祖文化的原始依据
  • 彭祖文化的原始依据

    ——世界上最早的比较系统的人天科学、

    人体科学、养生科学的文字资料

     

    一、“最权威”的论述

     

        毛泽东对彭祖的论述可以说是“最有权威性”的了,因为他是国家主席。

        1952年10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毛泽东在徐州接见当地领导干部时说:“徐州应是养生学的发祥地。尧时有位叫篯铿的,是历史上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养生学家。尧封他到大彭,也就是徐州市区这块地方,建立大彭国。”“彭祖为开发这块土地付出了极大的辛苦。他带头挖井,发明了烹调术,建筑城墙。传说他活了八百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长寿之人,还留下了养生著作《彭祖经》。”“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孔夫子就非常推崇他。庄子、荀子、吕不韦等都曾论述过他。《史记》中对他有记载,屈原诗歌中也提到过他。大概因为他名气太大了,到了西汉,刘向在《列仙传》中竟把彭祖列入仙界。”(李家骥《我做毛泽东卫士十三年》第216—217页,中央文献出版社1998年版)

    毛泽东的话肯定了如下七点内容:

    1.彭祖确有其人。

    2.彭祖本名篯铿,在尧帝时封到大彭(今徐州),建立了大彭国。也就是说,彭祖距今约有四千四五百年历史了。

    3.彭祖有多方面的贡献,开发了徐州,发明了烹调术。也就是说,彭祖是徐州的人文始祖,是中国的烹饪始祖。

    4.彭祖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长寿之人,传说活了八百岁。

    5.彭祖确有养生长寿之术,曾经有《彭祖经》传世。彭祖开创了养生文化,是养生文化始祖,而且彭祖养生文化是可以称为“学”——“养生学”的。

    6.徐州是养生学的发祥地。

    7.彭祖在历史上影响很大,名气太大了,后来被神化为仙人。但

    是,国家主席不是彭祖文化专家,而且这是距离彭祖四五千年之后的论述了,有可靠的文献依据吗?这些文献可靠吗?

     

    二、必须找到原始依据

     

        毛泽东依据的是古代文献资料。

        从现有文献资料看,最早记载彭祖的是《论语》,最先提到彭祖的是孔子。孔子说:“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老彭是末代彭祖。(《论语·述而第七》)但是,孔子生活于公元前五、六世纪(公元前551—前478),距离老彭已有8个多世纪,距离始彭祖篯铿更有约20个世纪了。这就如我们距离孔子已有25个世纪一样。如果没有《论语》——孔子的弟子、再传弟子对孔子言行的记述,今人如何知道孔子的思想、事迹?那就只有听凭今天的才子们“戏说”孔子,随心所欲编故事了,还可靠么?

        但是,孔子又那么非常地崇拜彭祖。一、他亲切地称彭祖是“我老彭”——“我”(崇拜)的老彭。二、他把彭祖作为自己的榜样。彭祖“述而不作”—— 光口头讲述,不书面写作, “信而好古”——相信并喜欢,也就是坚定地继承古人——祖先遗传下来的文化,孔子也就“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三、他觉得把自己比作他所崇拜的彭祖还有点不好意思,不敢公开地比拟,而只敢“窃”——私下里比拟,这又更显出他崇拜彭祖的真诚。四、孔子是第一位大教育家,但是他认为在教育人方面他完全不如彭祖。鲁哀公问孔子:“教他人则如何?”孔子说:“丘则不能。昔老彭与仲傀,政之教大夫,官之教士,技之教庶人……” (《大戴礼》)这更可看出孔子崇拜彭祖的程度。

        据此看来,彭祖一定确有其人,彭祖确实有令孔子非常崇拜的地方,老彭是继承了其祖先始彭祖开创的文化的。

        由此可以推想,至少是从老彭到孔子这800多年间,一定有关于彭祖、彭祖文化的口头传说,绵延不绝;也许孔子还从他的老师老子——老彭后裔、周代“彭祖”那里听说了彭祖和彭祖文化;还可能孔子见到了关于彭祖的文字记载,譬如《彭祖经》,有可靠的文字依据。《彭祖经》当时还没有散逸。

        但是,这只是推想,近于“戏说”。何况老彭之前还没有真正的系统的文字;老彭之时虽然已经有了甲骨文,但老彭“述而不作”,并无著作传世。《彭祖经》也不是彭祖写的,是彭祖的弟子在老彭流亡到“流沙国之西”七十余年又见到老彭后记述的,《彭祖经》可以作为彭祖、彭祖文化的最早依据。可惜的是,《彭祖经》也在唐代以前失传,只有后人的零星摘录传世。那么,唐代以前关于彭祖、彭祖文化的记载也许还有依据,至于后代关于彭祖、彭祖文化的记载会不会是后人的伪托呢?或者也就是古人的“戏说”吧?至少对彭祖的神化部分包括言之凿凿的“彭祖八百岁”就一定是“戏说”。那么,这些能成为科学的依据吗?

        科学的依据只能是或最好是老彭时代的文字依据,那才是原始依据。如果找不到原始依据,彭祖文化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因此,必须找到老彭时代的文字依据,找到原始依据,找到真根,寻到本源。

    三、古文字符号是彭祖文化的原始依据

        1995年,我找到了彭祖文化的原始依据,那就是老彭时代刚刚发明的汉字——甲骨文文字符号。曾有仓颉造字说,说是黄帝时的仓颉发明了汉字,并有“仓颉书”“真迹”为证,。我首先在《徐州日报》发表了《彭祖造字说》,否定了仓颉造字说,提出是以彭祖为代表的一群巫汉集体发明了真正的汉字。随后我又发表了《彭祖的气功观念》、《先民的养生真迹》、《世界上最早的气功真迹》、《世界上最早的人体科学观念和实践资料》(《中国气功》)、《古文字研究的新课题——世界上最早的比较系统的人体科学资料》(徐州三中校报)等5篇论文。后来在彭祖故里网、彭祖文化网等网上发布了《文化始祖仓颉与彭祖》,进行了全面论述。(详见《文化始祖仓颉与彭祖》)

     

    四、古文字符号反映的彭祖原始文化

     

        古文字符号当然不是由彭祖一个人发明的,而是由彭祖和他的同事们集体发明的,但他们有共同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特征,他们是以彭祖为代表的“彭祖们”。

        古文字符号不仅指商代的甲骨文,还包括周代的钟鼎文,后者不是商代彭祖或彭祖们发明的,但它们也体现了彭祖们发明的古文字符号反映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特征,而且是更形象具体地深入地“诠释”了原有符号的内容。钟鼎文发明者也属于“彭祖们”。因而古文字符号反映了以彭祖为代表的彭祖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特征,反映了彭祖原始文化。而这些文化又是彭祖之前几千年华夏先民孕育的,彭祖之时千余年华夏先民尤其是彭祖发展的,彭祖之后近千年华夏先民继承、深化的文化。因而彭祖原始文化是以彭祖为代表的华夏先民开创的文化。

        彭祖原始文化还包括被古文字符号证明为比较可靠的某些后代文献资料——可能从《彭祖经》中辑录下来的彭祖言论和周代“彭祖”老子的思想,它们更为具体地反映了彭祖本人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特征。

        所以,本文不选择最早的古文字字符,而选择最有代表性的最能说明问题的字符,而且引用一点后人记载的彭祖言论与古文字符号相互参证,或补充介绍彭祖原始文化。

     

    (一)“人天大道”——人天共同之道和人天关系之道

     

     “人天大道”就是彭祖的哲学文化——人天科学,包括物质观、规律观和人天关系观。

       (本书删去了前面的一些图像和论述,所以从图6开始)是“天”字,反映人天关系之道——人天关系观。它画的是修炼导引术站桩功的人,不以日月星辰代表天,而以人代表天,反映了“天人合一、人为关键”的观念。天是大宇宙,人是小宇宙,人是人天巨系统中可以自主调控人天关系的万物之灵。人与“天”——天地万物必须和谐相处;而“天”是自然而然的,没有意识,人却有灵魂,可以自主调控,调控自己的思想言行,调控人类与自然的关系,调控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调控标准是“合一”,也就是和谐统一。不可能叫自然适应人类,不能叫社会适应个人,而要人类去适应自然,个人去适应社会。这既须要改造自然,改造社会;也须要保护自然,保护社会(的安定、太平);更须要改造人类,改造自我,以适应自然,适应社会。改造自我,便是提高自我。动物就是在适应自然、改造自我中进化为人类的,人类、个人也将在适应自然、适应社会的过程中继续进化,升华自我,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智慧水平、健康水平、长寿极限。画成练导引术站桩力的人,是表示练导引术的人能在更高层次上实现“天人合一”。

    为什么应该也可以“天人合一”呢?因为人天有共同之道——共同规律。

        首先,因为天人同“元”——天地、万物、人都是由同一本源物质“元”“气”演化而成的。这是物质观。

        图(7)便是“元”字,上部二横是“上”字,代表“天”——天地宇宙;下部是动物,代表万物;中间是“人”字(侧身而立)。“元,始也。”(《说文》)始,源也。“元”表示它是生成天地、万物、人的本源物质,先生成天地,再生成万物,最后生成人。那为什么把人放在中间呢?因为人是万物之灵,可以调控——主宰天地万物。所以,“天地与我同元,万物与我同根,人人与我同体。”(《元极秘录》)人天可以也必须“交媾”——交换物质、能量,相互转化;人天可以也必须“合一”——和谐相处;人应主动调控,应有博爱之心,爱天,爱地,爱社会,爱人类,不仅只是“仁”——爱人而已。

        图(8)是“气”字,图(9)、(10)是“光”字,它们进一步反映了彭祖们对物质的认识。“气”字先画如云气,后在下部加“火”,强调表示“气”虽然无形无象,但是如火一样有能量。“光”字,第一个画人头上冒火,也显示物质有能量,能发“光”。但是为什么不用日月星灯加射线表示光,而用人头上冒火表示光呢?这又反映了彭祖们特有的物质观念。

        图(10)头两个“光”字画的是用双手导引“内气外发,外气内收”,头部向上箭头表示“内气外发”,“八”字符号表示“外气内收”;第三个字符只用箭头向上表“内气外发”;第四个只表内收,只有八字,没有箭头,手也向下。

        现代一些人认为这样解读不科学,他们据图(9)第五个符号认为“光”字是画的古代的灯具:铜人双手托铜盘,盘中放油点亮。这是错误的。

        第一、如果是画的人托灯具照明,应为“灯”字,而不是“光”字。“光”字上部是完整的“火”字,而不是铜灯中起火,手也没有上举。图(10)是周代金文,都没画头上灯具。

        第二、《中国灯具史》(郭灿江)认定,商代还没有灯,到周代才有灯。古文字中没有“灯”字,出土文物中也没有商代灯具。

        第三、周代金文不用“火”而用箭头和八字明显表示外发与内收,手的动作与导引捧气灌顶(见“异”字)一致。

        第四、“光”字反映“内气外发,外气内收”不是孤例, “异”字等一系列符号也都用类似符号反映了这一观念,有造字规律。

        第五、不能用今人的观念去取代造字者的观念。你可以不同意古人的观念,但不能否认古人有此观念并据此造字。古人认为不仅可以通过口鼻呼吸空气,而且认为可以通过身体内收外发真“炁”。“炁”下面四点(火),也表示能量,成了导引养生专用字。古人的观念似乎不可思议。但这是人类在旧石器时代就有的观念,延续到彭祖所在的青铜时代。

       图(11)是云南沧源岩画,左边画了人头部如太阳,可以外发“光”——能量;中间画了人体如太阳,人体可以发出“光”;右边的画了手可以发出“太阳”。这种观念到后代佛教、道教中便有了“头光”与“身光”,如佛祖头上画(塑)有一圈光,或身后画(塑)一圈光。佛教称为“摩尼”(光环)。头光又称“华盖”——彩色如伞的光。鲁迅有《华盖集》,说到和尚头上有华盖便是幸事(修炼有成,可以成佛了),凡人头上有华盖就倒霉了,他老碰壁倒霉,所以将集子命名为“华盖集”。可证人体辉光的观念从旧石器时代一直延续到现代。道家巫祝沿袭这种观念。如图(12)“祝”字,画的是巫汉跪着,挥动双手,手部发出“气”。“祝”一指祭祀祝愿,二指“祝由”,巫汉念“咒”并用手发气给人治病。你可以说这是“不科学”的,但是不能否认古代有这种作法和观念,不能否认古人会用文字符号反映他们的生活与观念。

        其实“内气外发,外气内收”是很科学的。譬如人体红外线可以向外发放,人体也可以吸收外界红外线,这就是人天“交媾”之一。有争议的是“内气外发”能不能形成人体辉光?能。如人体红外线发放能形成能量场,人离开后仍能保留一段时间而用仪器拍摄下来。更有争议的是有些人或导引之士能不能看到这种人体辉光?我们认为,彭祖认为可以看到,而且亲自看见了,所以才这样造字;而且许多人也证明可以看到,而且可以从人体辉光的强弱、明暗、色彩判断人的健康状况(所以凡人有华盖未必是坏事,人人都有华盖,只在于是什么样的华盖)。他们不都是骗子,因为他们中许多人并不以此谋利。事实上人体辉光的强弱、明暗、色彩的确反映人们的整体和局部的功能状态,这也是可用现代仪器拍摄证实的。至于看不见的人否定,只能表明他们自己的看不见和偏见而已,不管他们讲什么“科学”道理也否定不了无数人的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将发展科学。

      其次是人天同律,人天有共同的运化规律,认为阴阳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阴阳合和产生新事物。这是规律观。图片待补

        图(13)是“化”字,可以与图(14)、(15)(16)的“人”、“从”、“北”对照着看。“人”画侧身而立的人;“从”画两个同向的人,一个跟随另一个走为“从”;“北”是两个方向相反的人,背对背,背向而行,本是“背”(相反)的意思。打仗向前冲锋失败了,就背转身向相反方向逃跑,所以“北”又产生了“失败”的意思。

       “化”画了两个人,不仅左右方向相反,而且一颠一倒,上下方向相反,代表一男一女,一阴一阳——矛盾对立的方面。出土的商代玉器有一个阴阳人像,一块玉片正面刻女人,反面刻男人。这也表明商代已经用男女表阴阳。阴阳的矛盾对立、斗争使事物发生变化。“化”反映阴阳观念,认为事物总有矛盾对立的方面,古称“阴阳”;阴阳矛盾的冲突是事物变化的动力。

        图(17)是“申”,也是“神”的本字,后来加了“示”旁写成图(18)“神”。“申(神)”也画了上下颠倒、左右相反的两个人,但是他们身体的下部结合在一起了,表示男女结婚交合。“申(神)”表示男女交合可以生人,使人类延伸,阴阳合和可以产生新事物,使事物发展,所以是“申”;其中内在原因当时搞不清,机理很神秘,所以称为“神”。所以在彭祖文化中“神”不是迷信观念,而是哲学道理,是人天规律。

        彭祖原始文化的物质观是唯物的,规律观是辩证的,人天关系观是科学的,它们奠定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基础。“申”的反S曲线也成为后代太极图用s或反S曲线表示阴阳剖分、阴阳转化、阴阳合和的先河。人天同道——人天同元、人天同律,所以可以也必须人天合和。要养生就必须创造养生的良好的外部环境,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社会太平和谐环境;必须遵循人天共同规律,要遵循自然规律,遵循社会规律,以便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必须使自己的思想言行包括养生观念与方法符合客观规律,要效法自然,而不可背天违道。所以彭祖哲学文化也就成了彭祖养生文化的指导理论的基础。所以养生首先要“悟道”“得道”,尤其先要明悟人天大道——哲学文化。

        必须强调,古文字蕴含的唯物的“元气”观、辩证的“阴阳”观,比古希腊的“原子”说、“矛盾(对立面)”说早了一千年左右。中国才是世界唯物论、辩证法的第一故乡,彭祖才是世界上第一位哲学家。

     

    (二)社会之道——人类社会规律,伦理行为文化

     

        古文字符号以人为天,还反映了彭祖如下的思想:人类的行为必须“法天地”——遵循人天共同规律,循道而不悖。彭祖认为,如果人“不能法天地,而……自取死病,愚之甚也”(《太平御览·彭祖答商王问》),而“上察于天,下播于地,能者必神”(《马王堆古医书考释·十问》),人只有“法天地”才能天人合和。

       所以,“道(導、导)”是人类行为的准则、指针。古文字“道”、“导”本是一个字(图20)。原来画的是十字路口(“行”),中间有个“首”——头,有头发,有眼睛(“目”)或鼻子 (“自”),就是“道(導、导)”;后来下面有的加了脚(“止”),有的加了手(“又”或“寸”),成为“導(导)”。“道”,本来是说在十字路口——在有矛盾、疑问、问题的地方,要通过感官的观察、感受,经过大脑的思维,感悟规律,明确方向。“導(导)”加了手足,或者表示手足要按照正确道路采取行动,或者表示在十字路口用手指明行进方向,进行指导,予以引导。这感悟到“道路”比喻事物发展的规律;“道”给人指明方向,是人的行为指针,所以“道 (導、导),引也。”因而要循道——遵循客观规律而不悖——不违背。

        彭祖批评一些人:“人不知道(知道‘道’),径服药损伤。”彭祖说:“冬温(保暖)夏凉(避暑),不失四时之和,所以适身也”;“男女相成,犹天地相生也,所以导引养气,使人不失其和”。(《太平御览》)这就是以人天大道的“和”为行为标准,要求实现人自身的阴阳合和,并实现人天和谐。因而老子著《道德经》,论“道”讲“德”而不专门讲具体方术。

    在彭祖原始文化中“和”是人类一切行为的起码底线和最高准则。彭祖曰:“重衣厚褥,体不劳苦,以致风寒之疾;厚味脯腊,醉饱厌饫,以致聚结之病;美色妖骊,嫔妾盈房,以致虚损之祸;淫声哀音,怡心悦耳,以致荒耽之惑;驰骋游观,弋猎原野,以致发狂之失;谋得战胜,兼弱取乱,以致骄逸之败。盖圣贤或失其理。然养生之具,譬犹小火,不可失适,反为害耳。“(《养性延命录》)。这些都从养生角度涉及了和谐世界的理想目标和伦理行为文化,都围绕了“和”的准则,显示了“中庸”之道。

        如彭祖反对“谋得战胜,兼弱取乱”,直接反对战争、动乱,追求世界和平、社会安宁,显然包含建设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思想。彭祖反对“驰骋游观,弋猎原野”,暗中包含着反对破坏自然生态、保护野生动物、实现人天和谐的内容。彭祖反对“美色妖骊,嫔妾盈房”,直接反对骄奢淫逸,包含间接反对社会分配不公、社会生活不平等的观念。彭祖反对其他过当行为,如“不欲甚劳,不欲甚逸”,“冬不欲极温,夏不欲极凉”,“食诫过多”,“饮诫过深”(《彭祖摄生养性论》),反对“大劳,大极”、“至乐,至忧”、“甚饥,甚渴”、“久坐,久立”(《彭祖答商王问》),反对“大”、“至”、“甚”、“极”、“过”、“久”,都是反对“用之过当,反为害耳”,都体现了“使人不失其和”的适宜、适当、适度、适可而止的中庸和平理念。他主张认为“不顺和平之道,须臾气衰于不竞之际,形枯于声色之前”(《彭祖摄生养性论》),便把“和”作为行为的起码底线和最高准则。

      “私”字本为“厶”(图21),后来加“禾”为“私”。 “厶”表示围绕自己转,所以《韩非子》说:“自环者谓之厶。”而《说文》讲:“私”,“禾也。从禾,厶声”。这是不对的;又说“厶,奸邪也。”这恐怕也不一定对。《汉语大字典》所列“私”字24个词义,都与“禾”无关。我以为,“私”本来表示自己种“禾”(粮食作物)自己吃。所以段玉裁注:“自营为厶。”这“自营”表示自谋生存。但是,“厶”字虽然“自环”—— 围绕自己转,然而本来并不封口,表示主要为自己,但是也留有余地,也为他人考虑,所以本来指为自己却不伤害他人。这种“自营”的“私”——“自私自利”,是包括人在内的动物的本性,有其谋求自己生存、发展的合理的方面,是人的正当权利。但是,后来的“私”字中的“厶”,不仅“自环”而且封口了,表示只为自己,不为他人,因而为了自己而损害他人,那才是“奸邪”了。

        华夏先民为了表示反对“奸邪”之私,早在造出“私”字前,就造出了“公”字。“公”字,上部是“八”;下部本来先是“口”,后来才是“厶”。但是,不是“自环”而不封口的“厶”,而是“自环”而且封口的了,都是“奸邪”之私。再后来才用“自环”而不封口的“厶”。因而“公”,先由“八”“口”组成。 “八”是“分”的省文,是分为八份,所以《说文》讲,“公,平分也”。 “公”最早表示,要平分劳动所得,首先平分食物,让人人有饭吃,人人有生存机会。这反映了原始社会的共有、共享思想,所以“公”字出现比“私”字早。 “平分”的“公”——公私兼顾境界,是比“自私自利”高的人生境界了。“公”后来是“八”“ 厶”。 “八”又是“北(背)” 省文。“北”本来画两人背对背,背道而驰,所以本来表示“背”,因而《说文》又说,“八,犹背也”;《韩非子》说,“背厶”为“公”。这种与“私”相反的 “背厶”的“公”——大公无私境界,是人生的更高境界。无私,如果不仅恩及于人,而且恩及于天地万物,便是人天合和的博爱,是人生的最高境界。所以,古文字中的“人”一般都是侧身而立的“小人”,而表示人天合和的“天”字中的人是正面而立的“大人”(正面而立又为“大”字),堂堂正正的大写的人是人的最完美的正面形象。

        古文字符号也反映了彭祖建设和谐社会的具体目标。首先是物质生活标准:人人温饱,吃饱,吃好,穿暖。这是在当时生产力条件下的目标。温饱的具体标准可从“和”、“祥”等字中看出。

        “和”字(图23)本来左边为“口”,强调饮食的重要,“民以食为天”么。右边是“禾”,强调首先要吃粮食。“禾”画了根、茎、叶,而突出了穗,穗因为饱满而歪倒下垂了。这显示只有粮食丰收,人人能吃饱,社会才能“和”,和谐,安宁,否则便会抢夺杀戮,动荡不安。

    “祥”字(图24、25、26)原来画的是羊。从后代看,“羊”、“祥”谐音,可以以“羊”通“祥”,但在当时并无“祥”字,直接以“羊”表“祥”,这是为什么呢?可能还因为有了羊,就可以有羊肉吃,有羊奶喝,有羊皮衣穿,不仅吃饱(吃粮食),而且吃好(吃羊肉),还穿暖,达到温饱要求,就幸福、美好、安宁、祥和、和谐了。儒家孟子就把七十岁的人也能吃到肉(“七十者可以食肉矣”)作为理想社会的标准之一。吃肉,最早是用火烤的,就有了“炙”字(图27),上面是肉(“月”即“肉”),下面是“火”。烤什么肉?恐怕最多的是羊肉,羊好驯养。“羔”(图28)是火烤乳羊。彭祖发明了水煮法、水解法,煮了天下第一羹“雉羹”,更鲜美了,所以“羹”字(图29) 在“羔”下又加了个“美”。彭祖还发明了“羊方藏鱼”,鱼羊“鲜”(图30)本是上羊下鱼,正合羊方藏鱼之义,又含阴(鱼)阳(羊)合和之义。“馐”(羞)(图31)是美味佳肴,也画的手持羊,吃“抓羊肉”。“羡”(图32)上画羊,右下方画一个人面对羊肉激动得直喘气(下边是“人”,人头上是“气”),左下方是直淌的口水。它反映人们希望吃羊肉,引伸出羡慕、追求之义。有羊肉吃是当时人们的一种追求,是生活美好的标志之一。

       “养”字(图33)画手持斧头砍羊,分羊肉吃,强调吃肉——羊肉对养生的重要。“美”(图34)画了人戴羊头饰舞蹈,反映人们的审美需求,也因为羊形美、味美,作用大,可以使生活美。所以,人人有肉吃尤其是有羊肉吃是当时人们物质生活追求,是温饱生活的标志之一,也是社会生活和谐美满和标志之一,因而以“羊”为“祥”。

        其次,古文字符号还反映了先民建设和谐社会的精神标准——促使人际和谐、社会和谐的伦理行为准则,如“善”、“群”、“义”等字。

        它们又都与羊有关。羊不仅形美、味美,而且性美,所以被借用来表示人的伦理行为标准。先民以羊为“善”(图35)。为什么以羊为善呢?原因恐怕是多方面的。第一、羊不凶猛,不伤害别的动物;第二、羊驯顺,与人关系亲和;第三、羊自身合群,内部没有什么拼斗厮杀;第四、羊“孝顺”,幼羊跪地吸奶。第五、羊从多方面有益于人类。和善,亲和,和顺,合和,孝顺,奉献,有益于人类,是善的重要标志,是先民的和谐社会的行为标准。

       “群”(图36)从君从羊。《说文》徐铉注:“羊性好群,故从羊。”羊内部有亲和性,好“领导”,都跟头羊走,“君”是否也有此义?合群团结,好“领导”管理,有团队精神,是羊的本性美德之一,也是和谐社会的人际关系标志。

        想不到“义(義)”字也与羊有关。图37的“义”字,上面是羊,下面呢,左边箭头可能表示箭,外来的进攻,右边的是盾,表示抵御进攻。下面后来改为一种长柄武器,再后来又加了一件武器“戈”,成为“我”。“我”表示人们要双手拿起武器坚决捍卫自己的正当权利。“义(義)”呢,表示要用武器捍卫自己的吉祥生活。羊虽和善,但遇外敌侵犯,危及生命安全也会奋不顾身,毅然反抗,保卫自己生存的权利。大羊角一顶,黑狗掉下桥。既和善,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也反抗,人若犯我,我必犯人:这是阴阳合和的中庸之道。义(義)者,宜也。一方面不要私欲膨胀,而要适宜,适当,适度,不贪婪,不越轨,另一方面要仗义执言,见义勇为,勇于与侵犯自己和他人生存权利、社会和谐的行为斗争。

        “善”良、合“群”、仁“义”,社会才会和谐美好。这里只是因为举办中国徐州伏羊节而从与羊有关的字符来发掘的。如果进一步发掘,一定还可以从古文字符号中发现先民的更多的和谐社会理想与伦理行为准则。可以说,只要是古文字符号中已有的反映和谐社会、伦理行为的字都反映以彭祖为代表的先民们已经有了相关的思想观念与行为准则。这个资源是十分丰富的。

     

    (三)人体之道——人体特殊规律,人体文化、人体科学

        图(19)也是“天”字,也是以人代表“天”,它的特殊之处有三个:一是头顶心、手(掌心)、脚(底心)是敞口的,不封闭;二是头部不画口,而画头,中间有一横;三是从头部开始有三条竖线,两条通到足部。三心——天门头顶心、地门脚底心、人门手掌心敞开。这个“天”字,显示人体是人天超巨系统中开放的巨系统,不仅可以与外界交换常规物质、能量,而且可以交换非常规的物质、能量——“元”、“气”、“光”,从而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人天“交媾”,这是人天可以合一的第三个原因——人体生理特点。这与图(2)族徽手、足下有短横,图(9)“光”字表示“内气外发,外气内收”是一致的。

        头部一横表示大脑,身上三竖线表示三脉——任脉、中脉、督脉,代表人体经络。我们曾发表论文《经络新说》认为,经络是细胞、细胞群、大小功能块之间的缝隙,是遍布人体的“河流”、“街道”,所以解剖开来,扒掉了“河岸”、“房屋”,便找不到了;但是经络是由人体的微循环系统和神经末梢系统组成的物质、能量、信息综合调控网络的终端系统,上达心脏、大脑和其他神经中枢(如脊髓),通过脑电脉冲生物物理信息和内分泌、血液生化物质对人体进行最终的综合调控,十分重要。三脉是百脉之海,尤其重要。所以,“天”字还显示人体是由高级神经中枢大脑通过以三脉为代表的经络(神经末梢、血液微循环系统)进行调控的自主调控系统,这是与天地万物不同的特殊之道。这不仅奠定了后代经络学说的基础,也奠定了养生指导思想的基础。

        这还为养生术理论奠定了基础:养生要把修性养生——调控心理和行为放在第一位,要想方设法通过心理调控、行为调控进行生理调控。人天既同道,又异道,“天道自然,人道自己”(《大有经》)。人体是自主调控系统,不仅可以自主调控人天关系,而且可以自主调控自己的心理、生理,因而在某种意义上讲,“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经》)。譬如癌症之形成有主观原因(如生活无常,心理失衡),而且专家认为,癌症病人有百分之七十是吓死的。

    图(38)是“文”字,反映身心观。《说文》说“文”是“错画”——交叉画的花纹,显然是因为作者没有见到“文”的众多古文字符号。有的古文字学家说“文”是身上刻了花纹,或在衣上绣了花纹,那是他们没有见到图(38)、(50)、(89)之类的“文”字。这几个“文”画的是交叉腿(盘腿)练静态导引术的人,身上画的是心、口、点(肚脐)。没有必要在身上刺这些符号,也不会在衣服上绣这些符号。它们反映的是“身”——人体生理系统与心、口、脐的关系,是人体文化,人体科学观念,后来才引申为传播文化的工具——文字,文字组成的文章,通假而有了花纹之义。其中图(38)“文”字反映的是人体是由“心”——由大脑统率的信息调控系统与“身”——生理代谢系统组成的复杂系统,心理系统与生理的关系,心理可以影响生理,调控心理可以调控生理。

    不要上孟子“心之官则思”的当,以为古人愚蠢得把心脏当成思维器官。

    图(39)是“思”字,不是说“思”是在“心”“田”中发生的,上部本不是“田”,而是“囟”——头脑,外部是头,中间是错综复杂的脑。囟门便是头顶心,头之门(“天门”)。“思”是在头脑中产生的,“思”是“囟”之“心”——头脑的功能。“心”在文字符号中往往表示大脑的功能——思维、情志。图(40)是“息”,上部是鼻,下部是“心”,心理状态能影响生理呼吸,如怒则急促,静则平和。

    图(41)是“顺”字。两个字都有三条曲线,那是古“气”字,又如水之形;另一部分是“页”(头)或“心”,都指心理。“头”、“心”里的“气”如水通畅,“心气”平和,心理平衡,就人体安康,万事通顺。“顺则生,逆则亡”。这是为什么呢?图(42)、(43)、(44)、(45)等字可以回答这个问题。因为“心”(脑的运动)能产生“气”。

    图(42)是“念”字,“念”是“今”之“心”——正在进行的心理活动。“念”上部是三角——箭头符号,犹如“光”字和下文“命”、“老”头上的箭头符号,表示正在发出的“气”,这里是“心气”,“心”的能量。图(43)更能佐证这一点,下部是“心”,上部是“旡”——真气。它是恩惠的意思,能从心里给人发出“心气”,便是恩惠。

    “心气”指正在进行的思维、情志——心理活动产生的能量,它们对生理产生调控作用:一是变化着的脑电波、脑电脉冲、脑电磁场,直接由神经传递,也发出体外;二是变化着的脑生化物质,脑部内分泌中枢产生的激素和由它调控的人体其他内分泌系统、体液系统产生的激素等生化物质。如紧张、激怒时肾上腺激素猛增,于是产生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身体出汗的生理反应。所以,意念不同于意识。意识是信息的反映,没有能量;意念是大脑的运动,是有能量的,是可以影响生理的。 

    图(44)—(49)反映了寿命观。图(44)是“命”字,人头上的三角箭头符号表示内气外发,有气可出才有命。一般古文字学家不会同意我们的解释。但是我们有系统字符为证。如图(45)是“吉”字,画的是口中出气,出气也用三角箭头符号,出气则“吉”,无气则“凶”。图(28)的“命”字更能证明这一点,头上是明显的出气箭头符号。图(47)是“老”字。第一个字符,箭头符号屈曲,表示内气不足,无力外发,体力也就下降,要拿拐杖了。第二个字符,没有上升箭头符号了,反而画了向下垂的线,表示内气十分不足,不能外发,更加老了,所以非拄拐杖不行了。图(48)是“尸”字,头部一个黑团,连下陷的内气线条也没有了,有“气”则活,无“气”则死。

    图(49)是“寿”字,头上出气线还有,但歪了,还是老了,不过没有下垂。重要的是下部有的画了手,而全部突出地画了两到三个口!谁能有两张、三张嘴?这是表示加强“吹呴呼吸”的调气导引,S曲线表示内气在体内周天运转、三环九转,调和阴阳,疏通经络,按大小周天运行。经络人人有,经络人人通,但大都不够通畅。人体毛细血管平时大都是闭塞的,没有血流,因而微循环系统——经络也大都是不通的。通而不畅,供血不足,影响细胞、细胞群、功能块功能,于就会有病有恙,衰老衰退,直到不通而亡。加强“吹呴呼吸”的调气导引,便可以疏通经络,改善微循环,增加供血,便可以老而不衰,所以就不要拄拐杖了。哪个“寿”字画了拐杖?最后一个“寿”字,只画三个口和S曲线,表示如果加强调气导引,疏通经络,引导任脉督脉小周天运转,阴脉阳脉大周天运转,任、督、中脉三环九转,就可以健康地长寿,“返老还童”,消除内气下陷、体力不足、运动不便等衰老症状。

        在这个寿命观中,涉及衰老的客观原因——内气衰减,功能减退,强调了人的自主调控,人是可以通过调气导引增强内气,改善功能,健康长寿的。“气”成了传统寿命观中的关键词,导引术成了自主调控的关键方法。“气”可以研究,不可否定。

        彭祖原始文化中的人体观念——人是开放系统,人是可以自主调控的独特系统,人脑通过经络调控人体,心理可以影响生理,心理活动具有调控生理的能量,“气”(精神、物质、能量)是生命之本,调气导引可以健康长寿,这些奠定了中国传统人体科学、中医传统理论的理论基础,养生科学本体论、原理论的基础。

     

    (四)养生之道和养生之术——养生观念和养生方法——养生文化

     

    先说养生方法。

    1.服食养生

    图(32)也是一个“文”字,身上画口,突出口的““吹呴呼

    吸”与饮食对人体的重要。图(51)是“养”(‘牧’)字,手持棍赶羊,是牧养的意思。为什么养羊?图(52)也是“养”,养生之养,画手持刀斧砍羊。砍羊干什么?图(53)是“羞”,画手持羊,是“羞(馐)”——美味食物。可见牧养是为人类提供食物,供养人类,要养生首先得吃,尤其要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民以食为天”,彭祖养生食为先,服食养生是养生的基础。

    “饗(飨、饷)字中都有“食”字,“食”字从“人”从“良”,“人”要“良”(生存、健康)先要“食”。而“良”本为盛煮食物的容器——陶或铜“火锅”。大概彭祖就是用这种陶罐煮野鸡汤给尧帝喝的,所以画了这种“火锅”的形状。有“食”乃“良”。图(54)是“饗(飨、饷)”字,,画两个人跪(坐)着面对“火锅”食物。“飨”是请人吃饭,共享美食。图(55)是“即”字,画人面向“火锅”,头口倾向“火锅”,表示饿了,要立即接近食物,吃到食物。所以“即”是接近、立即的意思。要养生便要靠近食物,要吃。而“既”字也画人在“火锅”前,但是上部的头扭过去了,“口”背对“火锅”,表示已经吃饱了,不想吃了,要离开了,所以是已经的意思。“既然”就是已经这样了。

    图(56)是“体”字,左边画的是人,画了两个口,强调吃的重要;右边上方是“箪”,竹编容器,盛干食,下方是陶制容器“豆”——古人的碗,盛带液体的食物。要维持人体生命,就要注重吃,干的稀的都要吃。

    图(57)、(58)都是“祖”字,早期没有“示”旁,都写成“且”。“且”有两种解释。一种说“且”象男性生殖器(古“也”字则象女性生殖器),如(57)第一个字。在父系社会男性才能成“祖”,所以彭祖是彭氏宗族之祖。另一种说“且”也是“俎”的本字:或者画“月”(肉)放在砧板上或托盘中,图(57)、(58)、(59)都是的;或者画手持放在托盘上的肉,图(39)第二个、(40)都这样。肉放砧板上是加工肉食,是烹调的意思;手托肉盘,是飨先人——祭祀的意思。所以,彭祖是烹饪始祖,服食养生始祖,也是司祭祀“通人天”的巫汉——贞人,因而参与占卜造字。

    为什么不说“饮食养生”而说“服食养生”,因为“服食”有服药和饮食两个方面。其实,食物也是药,任何食物都有药理作用;药本是食物,是一种有医疗作用的特殊食物;两者又是可以统一的。野鸡汤是食物,也是治好尧帝疲劳综合症的药物,是药、食合一的。“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行就药疗,两者必须结合。彭祖也是食疗、药疗、药膳的始祖。

    2.运动养生

        图(60)—(81)都是“族徽”符号,反映先民运动养生情况,有器械运动,玩石锁,顶器物(杂技),耍枪械(夹戈);有徒手运动,如跳跃、跑步、舞蹈。图(72)是不是一种球类运动?这些也许是世界上最早的运动养生文字资料,中国是运动养生发祥地。

    3.导引养生

    导引养生,是“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有动态导引,静态导引,按摩导引。静态导引又称“服气”、“调气”。彭祖是“导引之士”,导引养生始祖。“命”、“老”、“寿”等字便反映服气、调气对生命的重要性。

    图(82)是“导”字,外周是“行”——十字路口,中间是“首”(页、头),下部是手。本来指在十字路口不知何去何从,需要思考,确定方向,或者有人举手导引。到导引术中,“导”一要靠“首”——思维、意念、心理,叫意念导引;二要靠手,叫动作导引,三要靠口鼻,呼吸导引。图(83)画的便是站桩式“吹呴呼吸”导引,突出了口,或者是歌吟呼啸以调节精神。图(84)、(85)也是站桩式导引:(84)是双手掌心向下,采地阴之气;(85)是双手掌心向上,采天阳之气。图(86)、(87)是分别采日精、月华。图(4)手下、足下加一横表采气,可以佐证这些解释。图(88)与图(5)“异”字(本文已经删去,详见《文化始祖仓颉与彭祖》)相似,反映动态导引,捧气灌顶。图(89)是又一种“文”字,反映意守丹田。肚脐是命蒂,生命之蒂,也是中丹田。

     

    4.修性养生

    前面图(19)“天”字画头中一横表示大脑,图(38)“文”字画身上的心,图(39)“思”、图(40)“息”、图(41)“顺”、图(42)“念”等都反映心理对人体的重要,从而反映修性养生的重要。

    《庄子》成玄英注:彭铿“善养性,能调鼎,其法可祖,故名之曰祖”。这便不仅说明了彭祖称“祖”的一个原因——“其法可祖(效法)”,而且表明“养性”是彭祖养生的首要之法。《吕氏春秋》高诱注:“彭祖,殷大夫,治性,寿盖八百”,并认为“三代(夏、商、周)以治性而昌盛”。

    “治性”首要又在“得道”。《抱朴子》:“至于彭老犹是人耳,非异类而寿独长者,由于得道,非自然也。”可惜一般研究彭祖养生文化的人却往往不提修性养生这首要之法。修性养生,指调控自己的心理和行为,含义广泛。陶弘景便把思想观念、道德修养(“教诫”)、饮食卫生(“食诫”)、日常起居(“杂诫”)、“服气疗病”、导引按摩、房中养生都归于《养性延命录》。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养性序一”说:“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养性者不但饵药餐霞,其在兼于百行,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长寿)”。

    但修性主要指悟道明德,明悟大道,提高思想修养,实现心理平衡,保持和谐心态,调控行为,使之符合人天、社会、人体规律(道)。如“彭祖曰:道不在烦,但(只要)能不思衣食,不思声色,不思胜负,不思曲直,不思得失,不思荣辱,心无烦,形无极(过分劳累),而兼之以导引,行气不已(不停)”,“凡人不可无思,当以渐遣除之”(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这里说的“不思”,当理解为不汲汲追求,不斤斤计较,不放纵驰骋,不“千诈万巧以求”(千方百计,不择手段),不贪得无厌,不耿耿于怀,不因此而烦恼、生气、争斗,心理失衡,行为失常。所以孙思邈说,要“于名于利,若存若亡;于非名非利,亦若存若亡”,而不可“驰骋六情,孜孜汲汲追名逐利,千诈万巧以求虚誉,没齿(到死)而无厌(不满足)”。这是对彭祖“不思”的适当诠释。

    5.房中养生

    前述“化”、“申(神)”表示男女是一种阴阳,有矛盾(包括房事中的矛盾),要阴阳合和(包括房事和谐),这才合乎人天大道、人体中道、养生小道。这里面便包含了房中养生的要旨。

    陶弘景《养性延命录》记载的彭祖房中养生比较符合彭祖原始文化。

    (1)男女应当结合交接,六十岁以后也不应“闭精守一”。“采女问彭祖曰:“人年六十,当闭精守一,为可尔(这样)否?”彭祖曰:“不然”,“凡男不可无女,女不可无男,若孤独思交接者损人寿,生百病”。

    (2)要减少数量,提高质量,务使“相生”而不“相害”。“彭祖曰:奸(乱,违法违礼)淫(过度过量)所以使人不寿者,非鬼神所为也,直(只)由用意俗猥,精动欲泄,务副(符合)彼心,竭力无厌(满足),不以相生,反以相害。”“彭祖曰:上士别床,中士异被,服药千裹,不如独卧”;“但一月辄再施精”,“取月宿日施精大佳”,“令子长命贤明”。

    (3)若要提高质量,务使“相生”,必须懂得“消息之情”、“补泻之宜”、“导引”之法。“彭祖曰:消息之情,不可不知也”,“宜用嘉会(适当的天时、地利、人和),令人长生,有子必寿;其犯此忌,既致病,生子亦凶夭短命。”“彭祖曰:(交接)施泻,辄以导引以补其处,不尔(这样)血脉髓脑日损,风湿犯之则生疾病,由俗人不知补泻之宜故也。”

    这是彭祖房中养生之要,至于后代大讲交接姿势的房中术,就不属于彭祖养生了。《抱朴子》就此批评后人谈房中之术的“巫书妖妄过差之言”,“由于好事,增加润色,至令失实,或以奸伪选作虚妄,以欺诳世人;隐藏端绪(不讲彭祖要旨),以求奉事,招集弟子,以规世利(牟取钱财)”,认为“彭祖之法,最其要者(最能把握要害关键)”,其他的书“烦劳难行”,也未必有书中吹嘘的益处。彭祖房中养生与一般房中术的根本区别在于:一般房中术只图一时享受快乐,而房中养生一为自己长寿,二为子孙长寿贤明,三才是享受快乐。

    再说养生观念。

    上述古文符号和彭祖其他言论可以反映下述养生观念:

    1.养生目的“为寿而已矣”,健康长寿罢了。“不作诡惑变化鬼怪之事”——不搞什么“神通”“特异功能”表演。他声明:“吾乃得道之人,非仙也”。他是“真人”。这决定了彭祖养生文化的目的论,保证彭祖养生文化不会误入歧途。

    2.“我命在我不天”,生命在于自主调控。生命掌握在你自己手中,健康开始于足下(你的运动,包括快步走)。这一观念产生了彭祖养生文化原理论中的自主调控论。

    3.调控标准是阴阳合和,人天和谐,身心和谐。这一观念产生了彭祖养生文化原理论中的阴阳协调论。

    4.在调控中,心理调控占主导地位,可以用心理去调控行为和生理。这一观念产生了彭祖养生文化原理论中的信息调控论,确定了修性养生在养生中的统帅地位。

    5.养生方法很多,有修性养生、服食养生、导引养生、运动养生、房中养生等等,要综合应用,系统组合,不可执着一端,排斥他法。这一观念产生了彭祖养生文化原理论中的综合(系统)调控论。

    6.养生以养为主,可以通过多种养生方法开发人体的健康、寿命潜能。这证明了陶弘景的记载不虚:“彭祖曰:养生之道,但(只)莫伤之而已。”《养性延命录》“人不知道,径服药损伤,……若本充实,岂有病乎?”(同上)这便是以预防为主的观念。这便提出了“养生”的人生课题。

    7.人是开放系统,环境——人类之外的自然,个体之外的社会可以影响人体;心理影响行为,从而影响人天关系;行为、心理又直接影响生理。这就包含了一个最完善最科学的养生保健医疗模式:自然—社会—行为—心理—生理。不可能只就生理谈保健医疗。

    8.“修真”关键在“得道”。彭祖自称“吾乃得道之人,非仙也”,批评人们“人不知道,径服药损伤”;《抱朴子》称“至于彭老,犹是人耳,非异类而寿独长者,由于得道,非自然也”,“人有明哲,能修彭老之道,则可与之同功矣”。它决定了彭祖原始文化的直接传承者为“道”家,确定了彭祖哲学文化在彭祖文化中的首要地位,确认了悟道在养生中的重要性。

    这些奠定了中国传统养生科学的基础,表明毛泽东称彭祖是“第一位养生学家”是科学的,因而称彭祖养生文化为彭祖养生长寿学也是科学的。

    总之,古文字符号确实是彭祖文化的原始依据,它证明了彭祖确有其人,彭祖长寿确有其事(到底活多少岁,见《彭祖养生长寿学·健康长寿的典范彭祖寿几何》),彭祖长寿确有其术;证明了后代关于彭祖、彭祖文化、彭祖养生文化的记载,大都确有依据,这些记载可以成为研究彭祖原始文化的文献依据;证明了彭祖原始文化奠定了中国传统哲学文化(人天科学)、人体文化(人体科学)、养生文化(养生科学)的理论基础,彭祖开创了最完善的养生保健医疗模式,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养生方法,可形成更为完善的养生方法体系。

    (在中国徐州2006首届彭祖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上交流。收入拙著《彭祖养生长寿学》)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