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祖文化

《世界上第一位文化名人》(朱金才)分论之 药王、医圣、神医与彭祖
  •  

       《世本》说:“巫彭作医。”说的是巫汉彭祖开创了中医。这是真的吗?让我们从唐代开始往前看看。

     

                                                  一

     

        中国唐代孙思邈,精通中医药学,后代称为“药王”,他活了101岁(公元581——682),是第一个长寿中医。他著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千金”说他的“药方”的可贵,“备急”说他的药方重要。

       《备急千金要方》有《养性》篇认为“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虽绝药饵,足以遐年”。这是彭祖的观点。彭祖发明系统养生术就是用来预防疾病的。彭祖批评人们“人不知道(不懂得生命规律),径服药损伤。血气不足,肉理空疏,髓脑不实,内已先病,故为外物所犯。若内本充实,岂有病乎?”彭祖指出:“养寿之法,但(只要)莫伤之而已夫。”“养之得理,常寿一百二十岁。不得此者,皆伤之也.”

       《备急千金要方》有《调气》篇,专引彭祖导引养气之法,彭祖导引养生之法被视为“备急千金要方”。有《服食》篇,记彭祖“饵云母水方”,认为“疗万病”。《千金翼方》也有《养性禁忌》,引彭祖房中养生之法;有《养性服饵》,引“彭祖松脂方”,有《养老食疗》,引“彭祖延年柏子仁”方。

       可见彭祖的养生为本、预防为主的思想,彭祖的导引养生、房中养生、服食养生,是药王所珍视的价值千金的“药方”。

        所以,彭祖被中国药王所尊崇,对中国“药王”有重大影响。

        此前南朝齐、梁时的陶弘景,则被后人尊为“医圣”,著有《养性延命录》。

        他在序言中开宗明言,“采彭铿老君长龄之术,上自农黄以来,下及魏晋之际”。神农、黄帝可比彭祖(彭铿)早多了,世传《黄帝内经》,但陶弘景明白,那是后人的传说,汉代人的伪托之作,而彭祖才是最早而可靠的,所以总归于“彭铿老君长龄之术”。

        《教诫篇第一》引彭祖四段言论;《食诫篇第二》、《杂诫篇第三》讲“养性之道不欲饱食便卧,终日久坐,皆损寿也。欲小劳,但莫至疲劳,强所不堪胜耳”、“远思强健伤人,忧愤悲哀伤人,喜乐过差伤人……”等等,是彭祖答商王问、答采女问中阐述的问题;《服气篇第四》引彭祖服气疗疾法,《导引按摩篇第五》中介绍的是彭祖开创的导引、按摩法;《御女损益篇第六》引用彭祖房中养生术五段论述。

        这也可见中国医圣陶弘景是如何推崇彭祖并继承彭祖的保健预防医学的。

        中医经典《黄帝内经》是汉代人假托黄帝与天师歧伯对话讲述中医经典理论。其中《素问》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第一篇是《上古天真论》,第二篇是《四气调神论》,提出了“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也就是彭祖“若内本充实,岂有病乎?”的以养生预防为本的思想。《上古天真论》开篇讲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讲的就是彭祖的“知道”善养; “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说的就是彭祖修性养生、导引养生的作用;“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合一,故能寿蔽天地”,谈的就是“真人”(比贤人、圣人还高的最高级的人)彭祖以神导气、服气导引的效用。《四气调神论》具体诠释了彭祖“冬温夏凉,不失四时之和,所以适身也”的观点。

        所以,彭祖提出的以预防为主、养生为本的思想,他开创的修性、服食、导引、起居、环境等养生方法,他的健康长寿的实例,成为了中医经典的理论和依据。

        《养性延命录》中第一次记载了汉末神医华陀的五禽戏。汉末华陀以发明“麻沸汤”(麻醉药)进行外科手术出名。他认为“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这还是彭祖“不欲甚劳,不欲甚逸”(《彭祖摄生养性论》)的观点。

        华陀讲到“古之仙者”“为导引之术,作熊经鸱顾,引挽身体,动诸关节,以求难老”——这“古之仙者”便是《庄子》所记“熊经鸟神”的“导引之士”彭祖。华陀效法彭祖仿生导引——模仿动物动作的动式导引术,创造了“五禽戏”,模仿虎、鹿、熊、猿、鸟的动作锻炼身体,其徒弟“吴普行之,年九十余岁,耳目聪明,牙齿坚完,喫(吃)如少壮”。

        可见神医华陀也推崇彭祖,继承彭祖医学文化,尤其是导引文化。

        而《史记》认为,最早的中医始祖是战国时的扁鹊。他是第一个把“医”与“巫”分开来的人,第一个发明“望、问、闻、切”的诊断方法的人。

         最有名的故事是《韩非子》所记“扁鹊见蔡桓公”。扁鹊初见桓公,看了一会说:“君有疾,在腠理(皮肤),不治将恐深。”桓侯说:“寡人无疾。”过了十天,扁鹊二见桓公,说:“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公不理。又过十天,扁鹊三见桓公,说:“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公又不理。又过十天,扁鹊四见桓公,转身便走。桓公派人询问,扁鹊说:“病在腠理,汤熨(热敷)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针灸)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汤药)之所及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不要求施治)也。”过了五天,桓公体痛,很快死了。这恐怕有点夸大,有寓言性质。但是,这表现了扁鹊通过“望”(看气色)诊病的功夫;也显示了当时的医疗手段——热敷(物理疗法)、针灸(经络刺激疗法)、汤药(中草药疗法);还显示了以预防为贵的中医理论——上医治未病,中医治初病,下医治笃病。《黄帝内经》说:“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

        而彭祖是毛泽东肯定的中国第一位养生学家,养生学就是预防医学,彭祖是“治未病”的“上医”,也是治初病的“中医”,早已发明了中草药药物疗法。扁鹊继承彭祖文化,彭祖才是中华医学的始祖。

     

                                             二

     

        再追溯上去,医、巫不分,巫即是医,医即是巫,最早的医生就是巫汉。

     

        “医”源于“巫”。较早的“医”字有两个写法。上部相同,左边画了“矢”(箭),右边画了手(又)拿工具。最早的医术是外科,治弓箭外伤,拔出箭头。被箭射中,是最显眼的疾病,所以“疾”画了人被箭射中(图3)。“疾”本是被箭射中之类外科疾病,“病”本是卧床不起的内科疾病。“病”字(图4)左边是“床”,右边是“丙”,“丙”在五行中代表火,在这里指有病发烧。唐代文豪韩愈,字“退之”,可以断定他小时候患大病,发高烧,后来退烧痊愈了,所以名“愈”,字“退之”。爱国词人辛弃疾,字“幼安”,也可以推断,他小时候也生了较大疾病或者顽疾,后来痊愈,抛弃了疾病,保持了幼年平安,所以名“弃疾”,字“幼安”。不过,“辛弃疾”中的“疾”已经不指外伤,而指内病了。“医”字下部一个用“巫”,指用巫术治疗;一个用“酉”(酒、酱),指用酒、浆汁、药汤类药物治疗,如用药酒、药草汁(浆)、大蒜泥(酱)、汤药,或外敷或内服。

        最早的“医师”也就是巫师,医、巫是合二为一的,是巫医。彭祖是古代两大名巫“巫彭”、“巫咸”之一,而“巫咸”其实也是彭祖家族成员,叫彭咸。彭祖是古代巫师也是“医师”的代表。彭祖还是中国第一代文化人的代表, 他与同事们——一群巫师发明了最早的真正的文字——甲骨文,是第一代有文化的“医师”。彭祖的“巫术”中有不科学的,也有科学的,其科学部分奠定了中医的基础。


        彭祖这个巫医其实并不信鬼神。他不承认造物主,认为天地万物人都是由同一本源物质“元”生成的;他把天地万物人共同的生化规律——阴阳矛盾由冲突到合和而产生新事物的规律称为“神”。(见《东方先哲彭祖与老子》)他“不作诡惑变化鬼怪之事”,不装神弄鬼;他不追求成仙,他认为所谓“仙人”“失其本真”,“余之愚心,未愿此也”;他认为,像他这样的长寿者,乃“得道者耳,非仙人也。”(晋代葛洪《彭祖传》)他认为求神念鬼没有用。彭祖说:“若血脉枯竭,神气凋败,岂鬼神念真而能守之?”(《太平御览·彭祖答商王问》)彭祖奠定了中华医学唯物、辩证的哲学基础。

        他还奠定了中华医学人体学的基础。他参与发明的古文字符号已反映了中医人体学的基本内容。

        “天”字,用人代表天,人天合一,图6“天”字头顶心、手掌心、脚底心敞开。它们表达了中华人体学的第一个基本内容:人体是人天超巨系统中的一个开放的巨系统,必须与外界交换物质、能量、信息,因此必须实现人天合和。所以彭祖说:“冬温(保暖)夏凉(避暑),不失四时之和,所以(用来)适身(使身体舒适)也。”(《彭祖答商王问》)他开创了四时(季)养生之法。

        “天”字中头中一横,其下一竖,表示大脑和神经系统;图7“文”字,外为人体,胸中画了“心”,表示大脑的功能——心理活动。它们表达了中华人体学的第二个其本内容:人体是由生理系统和心理系统组成的巨系统,心理可以影响生理,人体是可以由大脑心理活动通过神经系统对生理产生影响的自主调控系统。 “天道自然,人道自己” (《大有经》),“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经》),生命在一定程度上掌握在人自己手中。彭祖认为:“人生于世,但养之得宜,可至百余岁。不及此者,是皆伤之也。”(《彭祖答商王问》)这又确定了彭祖养生术的“性命双修性为本”,注重修性养生,力图用心理影响重量,用心理健康促使生理健康。彭祖认为,“远思强记伤人,忧喜悲哀伤人,喜乐过差伤人,愤怒不解伤人,汲汲所愿伤人”(葛洪引《彭祖经》)。

        “天”中的三竖表达了中华人体学的第三个基本内容:人体存在由神经(终端)系统和血液(微)循环(终端)系统组成的经络系统,调控着生理。中间一竖从大脑发出的是神经系统,另外两竖不从大脑发出,是动静脉血液循环系统。血液循环系统终端是毛细血管开放区域——微循环系统,动脉毛细血管渗出新鲜血液,与细胞交换物质、能量,对细胞进行化学、生理信息调控,静脉毛细血管吸收陈旧血液,包含细胞代谢废物。微循环区域也布满神经末梢系统,对细胞进行物理信息调控。这个由神经末梢系统、血液循环终端系统形成的微循环系统便是经络。它没有自己的管道,只是肌肉中的缝隙,所以解剖开来找不到,但它是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对细胞物理、化学、生理信息调控的综合调控系统,所以十分重要。经络中有“气血”,那“气”便指神经物理信息,血液中的生化、生理物质。彭祖在答王子乔问时便提到“百脉都废”、“百脉生疾”问题(《十问》),认为经络也即微循环不畅通会产生许多疾病。彭祖在答商王问时也批评“人不知经脉损血气不足”、“血脉枯竭”问题(《太平御览》)。常人平时毛细血管大部分没有血流,微循环不畅。这就是中医说的“气血不足”。所以彭祖开创导引术,改善微循环,疏通经络。如用深腹式呼吸加闭气法可以增大胸腹腔内压,使胸腹腔储血流行周体,使微循环畅通而出汗驱寒。

        “申(神)”字,画一正一反、一颠一倒、一上一下两个人——一男一女,代表一阳一阴;男女两人合为一体,表示男女交合才能能人使人类延伸,阴阳合和才能使事物发展,这是神秘的人天大道。图9        

        是“寿”字,用三个口表示加强呼吸导引,用反S曲线表示阴阳合和,气血畅通,从而表示只有阴阳合和、气血畅通才能健康长寿。它们表达了中华人体学的第四个基本内容:人体必须阴阳平衡,阴阳合和,气血通畅——精神平和,内分泌平衡,脏器功能正常协调(既不亢奋也不衰弱),微循环通畅。彭祖认为,“阴阳运气导引屈伸,使百节气行,关节无滞,此可以无使病所侵”,而“阴阳不交,皆所伤也”。所以要“导养神气,使人不失其和”(《彭祖答商王问》),“若不营摄养之术,不顺和平之道,须臾气衰于不竟之际”(《彭祖摄生养性论》。

        彭祖还开创了世界上最高级完善的中华医学医疗保健模式:自然——社会——行为——心理——生理。西方医学最早是纯生理模式:手术,杀菌,消毒,消炎,放疗,化疗……后来才把生理疗法与心理疗法结合起来,成为心理——生理模式。而彭祖不仅早就认识到心理可以影响生理,而且认识到行为会影响心理和生理。如他指出,“重衣厚褥,体不劳苦,以致风寒之疾;厚味脯腊,醉饱厌饫,以致聚结之症;美色妖孋,嫔妻盈房,以致虚捐之祸;淫声哀音,怡心悦耳,以致荒耽之惑;驰骋邀观,弋猎原野,以致发狂之失;谋得战胜,兼(兼并)弱取,以致骄逸之败”。(转引自《养性延命录》)。他提倡“心不劳,形不极”,心理上不可疲劳,生理上不可过度,因为“养生之具譬犹水火,不可失适,反为害耳”(同上)。而反对兼并弱小的过度竞争和造成死伤动乱的战争,涉及了社会问题。一场战争,会毁掉多少人的养生成果,过度竞争,会造成行为紧张、心理压抑,从而影响生理。前述“不失四时之和”,则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黄帝内经》阐述了彭祖的思想,提出“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和于阴阳,调于四时”,“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所以,彭祖养生以“和”——和谐为准绳,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个人与社会和谐,人群与人群和谐,心理与生理和谐。

        彭祖还发明了以预防为主的系统的养生保健方法,并且用于治疗疾病。他的养生保健方法,有四根支柱:修性养生,解决心理、行为问题;服食养生,适当服药,合理饮食;导引养生,包括心理导引、呼吸导引、动作导引、按摩导引、经络导引等;房中养生,既使夫妻性生活和谐,又有利于健康长寿。还有四时起居养生、环境养生、行为养生等等。古籍中记载了彭祖的导引疗疾法、六字诀疗疾法,还有一些药膳药方。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