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氏新闻 > 最新活动

南迁太祖构云公
  • 依宗人要求,给南迁太祖构云公作一个介绍,以感知太祖史迹,领悟太祖德性,展示太祖风彩。

        构云公,唐玄宗尊为宾师,封大常博士,奉以锦衣玉食,赐以大唐徽君,赠以金帛副衣,专使专车迎送。足以显示构云公在唐玄宗李隆基心目中的地位,同时也证明了构云公的才德品性与风彩。

        构云公被专使专车送回宜春后,袁州郡守尊其所在乡为“微君乡”,所居的厅堂为“三召堂”,所垂钓的震山岩为“微君钓台”。构云公确实是当时的风云人物。从那时起,构云公的事迹,德性,风彩,一直流传到一千三百年的今天。

        微君钓台,一千多年前就成为宜春郡八景之一,是历朝历代文人墨客来宜春必游之胜地。咏“钓台烟雨”诗文,证明了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

        构云公合浦故居,家谱存有“合浦故居图”,图中标记村居,山峦,溪流,田园,农庄,毗邻的具体方位。据说,解放初期,故居残存有彭氏家祠,先是农会乡政府所在地,后开辟为乡村小学,再后来升级办乡村中学。兴建校舍,家祠被拆除。沉睡在故居屋后象形山上的三世祖伉公应该感知这一千多年的变迁吧。

        构云公墓,静静地躺在丹凤展翅的怀抱中,已有一千二百四十七年(至2015年)的历史。千百年来,风霜雨雪,祖墓尚存,实为子孙之福。经过整修后构云公墓陵,高高耸立在灰质山岩之上,灰白的色调,与周围的青松翠竹相映衬,远远望去,正像“丹风衔书”。


        构云公家传,为宋英宗平治年间(1065)状元汝砺公撰写,全文不足一千字,言简意赅,概括了构云公一生的生活轨迹。但有缺憾,有些地方过于简单。构云公在唐玄宗身边十三年之久,汝砺公只概括为九个字“应对称旨,留京十三载”。构云公为什么不足三十岁便冠隐居?唐玄宗为什么三次下诏,派专使专车迎接构云公入京?十三年后为什么第二次冠隐居?他迟不走,早不走,为什么在“安史之乱”爆发前几个月离开京师?这些谜团,都值得我们去一一解开。

        构云公终究离我们太遥远了。他的所做所为,他的情操德性,当时堪称表率,尤其是构云公再次冠隐居,因而荣膺当时“江西八隐”之一的称誉。

    构云公这棵参天大树枝繁叶茂。有人统计构云公后裔超过七百万之众。给构云公立传,不免人多口杂,谁也不敢冒昧。

    尊粗修墓,敬祖修谱,不忘祖德,不舍宗谊。我们有责任帮助后来者认知自己的先祖。宏扬祖德,继往开来。基于这个想法,笔者将收集到的一点材料,整理组合为《南迁太祖构云公》。由构云公生平、世家、儿孙及隐居生活等几个部分组成。

     一、构云公生平

    构云公生于公元715年,殁于公元767年,享年53岁。夫人欧阳氏,唐赠庐陵郡夫人,生于公元715年,殁于公元795年,享寿81岁。夫妻合葬宜春郡东二十里东墉村上村岭龙形庚山甲向。唐刺史郑审为构云公亲笔志慕。

    欧用夫人生子五:长子东里,次子南容,三子西华,四子北叟,五子中滋。教养婚配,成家立业。前四子深研“易学”,稳居不仕。惟中滋公科中进士,为唐洪州进贤县令。

    构云公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自幼受到良好的父训教育,生而沉静,喜欢读书,不求名利。尤其偏爱《易经》,对易学有深入研究。构云公根据自己的学习心得,撰写了《通元经解》一书,对《易经》作了精辟的注释。

     构云公21岁中进士,两年后出任袁州刺史。三年后掛冠辞职,隐居宜春合浦,潜心易学,教子读书。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宜春太守李璟了解到构云公德才兼备,大力推荐构云公人朝为国出力。唐玄宗李隆基三次下诏,派专使专车,迎构云公人京。那时,构云公才27岁出头。皇上下诏,三次为最,构云公圣意难却,被蒲轮专车接进京都长安。唐玄宗以礼相待,尊为宾师,封构云公为大常博士,留在身边“应对称旨”,回答皇上各类疑难问题,传达圣上旨意,一干就是十三年。

    正当唐玄宗准备再次晋官爵时,构云公却出乎意料提出辞职,乞求回乡养病。皇上看到构云公态度坚决,不肯久留,只好答应构云公请求。还乡时,又是派专使专车护送回宜春。同时,厚赐金帛副衣,特意颁发圣谕诏书。

    诏曰:一朝叠兴,必有德行足式老成谙练者为之。尔彭构云仪节制度,皆得大体,明于故实,不希仕进之荣;发身科贤,特付宾师之位。兹赠号汝为微君,并赐金帛副衣,遣中使房嘉送归。锡之敕命,以为汝荣。其益懋懋修汝德,以称朕尊贤之意。钦哉!天宝十二年十一月二十九日。

    构云公由专使房嘉用蒲轮专车护送回宜春。回宜春郡的那天,郡守官员搞的欢迎仪式惊动全城。皇上赐徽君敕命,口语传诵。继而构云公被尊为彭微君。袁郡太守李遵,后来干脆称构云公所在的乡为“微君乡”,构云公钓鱼的震山岩前的礁石,称为“微君钓台”,还亲手题字制匾,将“三召堂”的横匾悬掛构云公的大堂之上。那是公元754年在袁州郡发生一件大喜事。还回宜春时,构云公才39岁出头。

    人到壮年,受此殊荣,确实是意想不到的荣耀。感慨之余,构云公挥笔写了《还乡谢恩表》,衷心感恩唐玄宗的一番圣意:

    臣闻“大德曰生,非慈无以宏其用;含容曰道,非圣无以阐其功。”伏维开元天地大宝圣丈神武正道孝德皇帝陛下,以慈子育,以君道临,呼韩稽颡,祯祥应化,巍巍荡荡,岂容臣言。而梦寐贤才,搜访岩谷,臣滥闻天听,近赴阙廷。处臣以羽客真君,饮臣以仙厨玉食,劝臣入仕,慰臣以远来。臣因辞无能,乞归养病。赐臣以束帛,荣臣以副衣,而更悯其疲赢,送臣以遣使。非大慈何以安斯惴欤,非至道何以被斯稊稗。光宏致极,于臣实超。以今月二日到郡,延望城阙,犬马之恋,长深感戴。衣缣闾间之欢交集,徒知手舞足蹈,无怠晨昏。实惭滴露微尘,尤增结恋。谨因中使房嘉进送臣回,附表陈谢以闻。天宝十三载七月十三日。

    还回宜春合浦隐居的第三年,构云公喜得幼子中理公。构云公在家乡过了十四年恬静悠闲的村居生活,于公元767年患病辞世,告别了家人和邻里乡亲。那年,幼子中滋公才十三岁。

    构云公逝世,自然会惊动宜春郡府官员,官吏们全来吊丧。后来,宜春郡守郑审还亲笔为构云公志墓刻碑,以表崇敬:

    彭公名构云,宜春人。天宝间,王命三召,不受爵禄,乞归养病。钓游震山之下,人称微君。蕴颜子之操,饮水何嫌;继车公之勤,积雪无闷。藜杖瓮牖而益明其俭,灌园种木而罕见其劳。阴阳图纬,尽能精究。不出环堵三十余年,前后良三千石,皆式其闾而嘉叹之。著《通元真经》,识解尤超。春秋五十三卒,葬东原上村岭。夫人欧阳氏,子五:东里、南容、西华、北叟、世臣。孙伉、倜、维岳皆进士。

    按时间推算,构云公逝世时,滋公才十三岁,可见袁州刺吏郑审志墓,是构云公去世以后若干年的事。那时,构云公之孙,伉、倜、仪都已科中进士;滋公807年中进士,也在构云公去世40年以后。而且滋公科中进土是儿子伉倜同榜登进士十七年以后。由此,可以断定,袁州刺史郑审是在拜竭构云公慕以后,才送出这一蒸志铭碑文的。大致时间是伉、倜、仪中进士之后,滋公中进土之前,即791-807年之间。后经查阅史料确定,郑审所撰墓志铭是一品夫人欧阳太君公元795年逝世后与构云公合葬时送出的。

    二、构云公世家

    构云公出身于书香门第,官宦世家。

        构云公的父亲景直公,字介休,瀛州河间人。唐中宗景龙二年(708)中进士,景云元年(710)中状元。那年十月初八,唐睿宗诰封景直公为礼部待郎。

        诏曰:朝廷修明法度,必赖稽古之才。尔礼部郎中彭景直,即膺元之选,旋升典礼之班。通理内融,含晖外静。辞尚典雅,学穷精博,另为一代儒宗。兹授尔为礼部侍郎,尔其益修厥职,以揄扬盛世。钦哉!

       景直公历官大常博士,晋礼部侍郎,谐封金紫光禄大夫。夫人徐氏,封京兆郡夫人。

       北宋进士太子侍读杨万里给景直公题像赞:“学探四圣之奥,而近不遣于稗官。才擅两汉之长,而胸更罗乎诸子。数上封事,而权奸胆落于直声。剔历要津,而誉望飕驰于禁掖。吁嗟少伯,宜乎名垂青史,有光族谱于百世者欤”。

       景直公卒于职守,生卒均待考证。

       构云公的祖父明远公,唐时累官赠金紫光禄大夫。祖母房氏,清河世族,累赠天水郡夫人。唐中宗曾封明远为集贤大学博士。家谱有唐中宗景龙三年救命文: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天禄藜嘘空甲乙分披于午夜,石渠班集异同研析于毫厘。尔秘阁校书臣彭明远,学尚行诚,词能体要,图书探秘,清理数于天人,纶幸昭宣,贯华兖于邦国。兹特进尔集贤太学博士,即锡以敕命。於戏,懋修乃职。尔纲举而目张,益恪厥心,著鸿仪而风采,庸加特典,允锡殊恩。敕命。

       构云公曾祖仲德公,隋朝历官瀛州刺史,曾祖母王氏,太原世族。

       构云公高祖父履真公,后周历官至内史中奉大夫。高祖母窦氏,扶周世族。

       构云公祖孙五代,均为历代仕宦世臣,而且深受皇室恩宠。

       如果再往上追溯,可以追溯到汉成帝时长平侯彭宣公,汉高祖时期的梁王彭越公,以至黄帝七世孙彭祖。

       构云公世家是正统炎黄子孙。家史、族史与中华民族创业同步同根。

    三、构云公五个儿子们

    据家谱记载,构云公有五个儿子:东里、南容、西华、北叟、中理。

        长子东里,字侨,一名泾。配高氏,继配周氏,徒居南京,生殁葬谱载未详。生子仲,仲配杜氏,仲生子四:长子佐良,邑庠生,任校尉。次子遂良,外出失考。三子善良,名端仁,号性成,邑庠生。四子仁良,徙居湖南。

    次子南容,字治,一名括。深研易学,隐居不仕。配孙氏,生殁葬失考。谱载无后继,去向待考。

    三子西华,字江,一名郝。深研易学,不慕功名。配雷氏,生殁葬失考。谱载无后继,去向待考。

    四子北叟,字海,一名奇。.深研易学,隐居不仕。配杨氏,生葬失考。谱载无后继,去向待考。

     五子中理,字滋,又名世臣,生于唐天宝十四年乙未(755)九月九日,殁于会昌元年辛西(841)一月六日。

    滋公于唐元和二年丁亥(807)科中进士,那年滋公已五十二岁。他的两个儿子(伉倜)早在十七年前已中神童科,入朝为官。他的幼子仪,考取进士也比滋公早十三年。

    滋公历官洪州进贤令,后改郡从事。享寿86岁,墓葬构云公墓正上方数米高处,成为构云公墓陵园的嘹望哨。

    敬录唐宪宗封洪州进贤令滋公敕命如下:

    皇帝制曰:宰善为民父母,非得明决之才忠信之实,曷克胜任。尔才学兼优,可官洪州进贤令。赐以敕诰,示以褒荣。尔其益乃心力行使刑清而民不冤庶副。朕任用之意勉之。敕命。唐宪宗元和二年四月十五日。

     依照现今保存下来的家谱,宜春、吉安、萍乡一带现居彭氏,多以滋公后畜为主。东里公现存数支,以欠准确。我们推测,东里、南容、西华、北叟四公原居河涧迁徙不明,必有后裔,需进一步考证。

    另一个原因是过去只修官谱,少有家谱。只是在宋英宗朝期间(1065年),才依圣意纂修彭氏家谱,完全是为了给皇上一份家史档案,而且由官方保存。滋公入朝为官,自然有官方档案。东、西、南、北四公没考功名,自然官方无记录。

    宋英宗年间,思永公与汝砺公在朝为官,要呈交家史档案,自然只能依靠官方保存下来的历史材料进行抄录整理。大面积的民间彭氏,经过将近300年的时间冲刷,当然少之又少,甚至无法查找。这一部分彭氏后裔,或者早已迁往它处,改名换姓。或者早已依附于滋公后裔。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可能。

    四、构云公三贤孙——优倜仪三进士

    构云公五十三岁辞世,那时,幼子滋公才十三岁,尚为少年公子。四位兄长各自成家立业,滋公是欧阳夫人一手培养长大的。

    滋公夫人李氏,出身宜春名门旺族。十七岁生伉,十八岁生倜,二十一岁生仪。三兄弟踏肩而来,并肩成长。

    唐贞元七年(791),伉、倜兄弟俩同榜神童科登进士,四年后(795),仪公也考取进士。

    构云公三贤孙齐登进士黄榜,给彭氏门庭添增了无限荣耀。十三年后,五十二岁的滋公老当益壮,又荣登进士第。一时彭氏在宜春合浦传为佳话。一门爷孙三代五人,同为进士,入朝为官,给宜春郡府极大反响。合浦村居从此爽朗开来。

    要是构云公在天有知身后发生的这一切,也许会放弃保守处世哲学,转而主张积极进取为国家谋福利,为家族争光荣吧?我们在赞赏伉倜仪才华超群的同时,还会赞赏祖母欧阳夫人和母亲李氏教子有方。

    现根据族谱记载的史料,将构云公三贤孙伉、倜、仪简介如下。

    构云公长孙伉,字维嵩,伉公派开基祖。生于772年,殁于839年,寿68岁。唐贞元(791)年刚满二十岁,与十九岁的弟倜同榜神童科中进士,历官大理寺评、石泉县令,岳州录事参军。

    伉公夫人张氏,宜春旺族,文化素养很高,善为文作诗,绘画绣花。伉去京城赴考,迟迟未归,张夫人曾托驿使捎信给丈夫:久无音讯到罗纬,路远迢迢遣问谁。闻君折得东堂桂,折罢那能不暂归。驿使今朝过五湖,殷勤为我报狂夫。从来夸有龙泉剑,试割相思断得无。”伉公收到信后即回答诗:“莫讶相如献赋迟,锦书认道泪沾衣,不须化作出头石,待我东堂折桂枝。”《全唐诗》、《名媛诗》均有记载。

    家谱存有宋户部尚书思永公给伉公题的像赞:

    色温而和,性直而刚。恭俭忠厚,蔚为文章。宜天假之退龄,而安享其宠光。

    据《豫章十代文献略》、袁州府志、宜春县志所载,伉公官任期间,很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和拥护。

    伉公告老回乡,一直在宜春合浦居住,夫妻合墓葬合浦屋后象形。

    构云公次孙倜,字维贤,倜公派开基祖。生于773年,殁于866年,寿九十三岁。唐贞元(791)年与兄伉同登进士榜,时年19岁。官授宜春县令,累赠金紫光禄大夫。后迁居庐陵山口。公元2004年,倜公“彭氏大宗祠”建成,耗资30万元。

    偶公夫人郭氏,庐陵旺族,累赠夫人。生子三:辀、辅、霁。《豫章十代文献略》、《袁州府志》均有记载。

    家谱存有宋枢密院使洪迈题倜公的像赞:

    巍巍我翁,不沔宗衮,出布嘉猷,入陈忠梱,律明廉静,仁并困甦,至今德政,歌公不倾。

    倜公的德政,在宜春成绩显著,独树一帜。《豫章十代文献略》有清楚记载:“构云子滋,为进贤县令,生子倜为宜春县令,始家庐陵之隐源。伉父子兄弟偕成进士。

    倜公是伉倜仪三兄弟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倜公长子輈,虽然没考功名,但文章写得好,后迁湖南攸县石砻寨,唐大中八年(854)岁荐明经。《过彭城拜祖慕诗》小有名气。

    倜公次子辅,科中进士,任信州长史,黄巢起义时弃官而归,景赠金紫光禄大夫,官居一品。夫人李氏,累赠卫国夫人。“五子十五孙,个个坐专城。“五子;珏,琳、璋、玕、瑊,分别为袁州刺史、武陵节度、武昌节度、彬州刺史、溪州刺史。

    打开袁州府志的历史人物篇,映入眼帘的第一人就是进士彭倜。至今,宜春状元洲北岸一公里许的宜春历史名人浮雕景观里,就有彭倜(彭伉)赶考中神童科的浮雕画面。进士彭倜、状元卢肇、易重和姚勉,一齐在那里诉说着宜春历史。

    偶公幼子霁,公元860年科中进士,时逢黄巢起义影响,尚未人朝为官,世居永丰九曲岭。

    构云公幼孙仪,字维岳,仪公派开基祖。仪公小佣公三岁,生于776年,卒殁不详。公元795年中进士,官宦事迹家谱记载不详。好长一段时间以为仪公早率,后来才衔接上谱,墓葬滋公墓右上方。现已保护维修一新。

    仪公夫人程氏,宜春旺族。生子彝,彝生嵩,累官朝请大夫,御史中丞,检校,太子宾客。

    后世称伉倜仪三大派,也称三大房。

    宋代进士、翰林院学士、枢密院编修宜春嗣孙大蔚公撰写《伉公派谱序》。

    明状元、翰林院侍进吉水嗣孙彭教公撰写《倜公派谱序》。

    明进士、翰林院学士、工部尚书安福嗣孙彭黯撰写《仪公派谱序》。

    明清以后至民国初年,各地纂修支谱,均以伉、倜、仪三大派为流源,昭穆清楚,枝叶分明。

    附录:江西三世祖倜公祠工竣重光

    座落在江西省吉安市油田镇山口村的江西彭氏三世祖倜公祠,于2004年818日升龛晋主了。该祠是在广东省揭西县裔孙海康倡议下,由台湾君平、水井和国内宗亲稳档等率先奉献巨款并全力发动集资,并由稳档宗亲主理复建事项,在当地秋明、铨益等宗亲协力促成之下,顺利竣工,并择吉日为祖宗升龛晋主。

    八月十八日目,列代祖公的神主牌在香烟袅袅中,由海康宗长为首的一群贤商奉上神龛,先灵从此得以永妥。奉主升龛后,举行了首场祭奠仪式,由海康宗长作为行祭的主祭官,他虽是基督徒,但并不忌讳手执清香,虔诚膜拜,在场宗亲备受感染,敬意有加。祭奠仪式十分隆重,盛况空前。

    信祖宗有灵,定当庇荫各地裔孙身体健康,事业有成,所谋顺遂,房房富贵,代代荣昌。(江西省吉安市宗亲报道)

    五、构云公再次冠隐居的历史原因

    构云公一生中,有一个人曾两度改变其生活轨迹,那就是当朝皇帝唐玄宗李隆基。

    唐天宝元年(742),唐玄宗三次下诏,派专使专车迎构云人京。十三年后,唐玄宗又派专使专车送构云公还乡。唐玄宗这一接一送,给构云公生活轨迹画了一个大圆圈。构云公21岁中进士,两年后出任袁州刺吏,三年后排冠隐居,那时才27岁。39岁又再次掛冠隐居,中间有十三年仕途生活,而且是在唐玄宗身边“应对称旨”。为什么十三年后再次隐居?这个谜团,只有认识唐玄宗这个皇帝,才能找到答案。

    公元713年,“实习皇帝”唐玄宗发动政变,先下手杀了姑母太平公主及其党羽数十人,又放逐依附太平公主的官吏,政权得以巩固,改年号为“开元”,标志开辟新纪元,显示唐玄宗这个“实习皇帝”开始正式行使皇权。

    历史终于朝着唐玄宗的愿望发展,经过三十年的锐意改革,终于大有功效。

    唐玄宗完成政变后,起用老臣姚崇为宰相。姚崇办事明敏,有应变之才,曾在武皇后期和睿宗朝两度为相。姚崇提出十大主张,成为开元时期拨乱反正、励精图治的政治纲领。当时人称为“救世宰相”。后来,唐玄宗又任宋璟 ,韩休,张九龄为宰相,十条政治纲领得以实施。由于广纳贤才,言路开阔,终于迎来了政治安定,社会和谐,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大好局面。三十功夫,唐朝走向繁荣顶峰。

    据史书记载,当时唐玄宗为选拔人才,曾亲自下到郡县考查。各郡县长吏也以发现人才推荐人才为荣。袁郡太守李璟,就是在此种情况下推荐构云公的。

    构云公和李白是唐玄宗天宝元年同时被召赴长安的。那年,李白41岁,构云公才27岁。

    李白当时移居山东兖州。天宝元年,李白自兖州携家南下,再游越中。因道士兼诗人吴筠的推荐,被唐玄宗李隆基召赴长安。他在《南陵别儿童入京》一诗中说:“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以为从此可以实现政治上的理想了。

    李白初到长安,太子宾客诗人贺知章称赞说:“此天上谪仙人也?”由于贺知章的奖誉,李白名动一时。李白不知,唐玄宗召请他,只不过是希望他做一个歌功颂德的御用文人,而不是做一个“辅弼”之臣,所以命李白供奉翰林。可是,李白是一个有远大抱负和高贵品质的诗人。李白后来在诗歌中控诉了他在京都的不平遭遇:

    “群沙秽明珠,众草凌孤芳”,“白璧竟何辜?青蝇遂成冤!”,“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白看出了唐玄宗无心重用他,留京三年,辞职出走。离开京城时,分文不取,只求唐玄宗发一道圣谕:李白走到哪里就在哪里吃住,一切费用官方报销。这为李白二次漫游大开方便之门。

    构云公在李白离开长安后,继续留在京都十年才走。这有他的主观原因和客观因素。

    从主观原因来说,李白离京,给构云公有所启示:那时的唐玄宗已经没有了进取心。但构云公觉得,李白是个骄傲不凡之人,得罪了宦官头子高力士和重臣杨国忠,人身安危迫使李白出走。构云公还想观察一段时间,也许唐玄宗会有所醒悟。唐玄宗前三十年的精励图治,让构云公对唐玄宗还抱有希望。

    构云公入长安长第八年(749),杨玉环正式册封为贵妃,权力仅次于皇后。

    公元737年,唐玄宗最宠爱的武惠妃病死,唐玄宗十分哀痛,后宫佳丽三千,却都不中意,感情空缺,终日萎蘼不振。跟随多年的宦官统领高力士,洞悉玄宗的心思,到处为之寻觅物色,终于发现寿王之妃杨玉环姿色超群,而且与武惠妃有几分相像。于是,高力士将杨玉环带到玄宗面前。玄宗果然喜出望驸外,当晚便将杨玉环留下陪宿。作为一国之君,将儿媳占为己有,确实名不正言不顺。为了掩人耳目,唐玄宗命杨玉环脱下红妆,穿上道衣,赐号“太真”,留在宫内。白居易讽刺唐玄宗:“芙蓉帐暖度春霄,从此君王不早朝!”这是构云公人长安前五年发生的怪事。

    杨玉环册封为贵妃,三个姐姐和三个哥哥一齐鸡犬升天,坐享荣华富贵。唐玄宗给三个姐姐的脂粉钱就达十万之多。三个姐姐,分别被封为韩国夫人,虢国夫人,秦国夫人,都受到唐玄宗的宠幸。贵妃的三个哥哥,一个是朝中四品官,一个是当朝驸爷,原来为官的杨国忠荣升为宰相,权倾天下。杨家府第在长安是最豪华的,作威作福也令人咋舌。

    尤其是杨国忠,官至宰相,身兼四十多个职务,任意处理朝中事务。杨国忠自己知道不会有好下场,但他却“一朝权在手,且把令来行!”杨国忠与高力士勾结成奸,媚事左右,迎合皇上,排挤异己,诛逐贤能,顺之者留,逆之者走。说不定有朝一日会降灾构云公头上。

    再有怪事,是安禄山竞拜比他年龄小许多岁的杨贵妃为干娘,千方百计骗取唐玄宗的信用。在宦官头子高力士的吹捧下,安禄山原为被生擒降将,因会讲六种少数民族语言,一跃而为边关节度使,十年功夫,升为统管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拥兵十五万之众。安禄山窥伺着朝廷动静,正在做着夺取皇室宰相的美梦。后来安禄山举兵造反的口号就是杀掉杨国忠。

    种种迹象,构云公了如指掌。在李白出走后的十年时光里,构云公已经彻底悟察出当时潜伏的政治危机。“大家都是花花脸,一个忠臣值啥钱”。构云公对唐玄宗完全失去了信心,在755年提出辞职,乞求回乡养病。就在回乡的第二年,安史之乱终于爆发,把唐皇朝推到火山口上。

    安禄山叛军势如破竹,进展迅速,很快东都洛阳陷落,潼关失守,长安危在旦夕。

    唐皇朝一时手忙脚乱,当时虽然朝廷有六十万官军,但大部分守在边关,一时难以集中,组织不起有效的抵抗。最终,唐玄宗只好选择逃亡之路。

    唐玄宗带着太子李亨,宰相杨国忠,宦官统领高力士,以及杨贵妃姐妹,由三千禁卫军护着前往巴蜀。来到陕西马嵬坡时,禁卫军突然停止前进,统领禁军的龙武大将军陈玄礼秉报唐玄宗:说安禄山的口实是杀掉杨国忠,要唐玄宗以大局为重,依法处置杨国忠。恰好杨国忠路过,有人高喊:“杨国忠勾结土蕃谋反!”话音刚落,众人一拥而上,将杨国忠乱刀砍死。杨国忠死了,众将士还是不放心,要求处死杨贵妃。众怒难犯,唐玄宗忍痛将杨贵妃赐死。这样,队伍才继续前行。

    临行前,当地老百姓拦住唐玄宗,请他把太子李亨留下来,组织抵御叛军,唐玄宗依从了大家的意见。当唐玄宗来到巴蜀时,只剩下官吏军士一千三百人,宫女二十四人。这时,唐玄宗还算明智,正式册封太子李亨登位,自己做了太上皇,让李亨行使皇权,有效地抗击叛军,收复失地。

    经过两年的抗战,唐肃宗李亨收复了京都长安和东都洛阳,并接父亲李隆基回长安。

    毛泽东一针见血地评价唐玄宗:“唐明皇不会做皇帝,前半辈会做,后半辈不会做。”唐玄宗前半辈会做,就是他用了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为宰相,结果政风整肃,国家大治。后半辈不会做,就是用了李林甫、杨国忠两个奸相,结果政风败坏,政治黑暗,国家大乱。

    据史书记载,唐玄宗李隆基活到了七十八岁,他是一个音乐奇才,他陪养了一大批音乐人才。如果他不当皇帝,将是中国历史上一位有名的导演。他组织乐工300余人,又网络李白、杜甫、王维、贺之章等有名诗人,作诗填词,谱曲,唐玄宗亲自导演打鼓奏乐,杨贵妃姐妹跳舞。《霓裳舞曲》成为历史绝唱,就是唐玄宗李隆基的绝世创作。但是,李隆基沉迷于声色,误了朝政大事,让奸臣当权,导致了“安史之乱”。

    构云公留京十三载,正好是唐玄宗的后半辈,正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节骨眼上。构云公离开京城,如其说是时势所迫,不如说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六、构云公的村居生活

    安史之乱,一乱就是八年,波及中原上十个州郡,最终以史思明被儿子史朝义所杀,安禄山被儿子安庆绪所杀,逐步走向失败。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从此以后,唐皇朝一蹶不振。

    公元763年,唐代宗李豫登上皇位,思慕良将谋臣为其匡扶朝廷。据史料记载,唐代宗李豫曾下诏书,以玉帛求征构云公人朝辅政,时年46岁的构云公始终没有应召。

    构云公于安史之乱前一年还回家乡,开始过隐居生活。他有二千石租的良田要经营,有满山的竹木要管理,有屋前屋后的药草花卉要剪修。这些重活粗活,用不着构云公亲自动手,有家仆门士专门为他料理一切。朱熹有四句诗,概括了构云公日常生活:“出门无事惟看竹,留客多情自煮茶。私帑济贫推行义,群书教子即生涯。”

    有时,构云公应邀去郡府讲学。构云公精通易经,他著的《经元通解》,就是他钻研易经的心得体会和讲学底稿。

    构云公所在的乡,旧时为修仁乡,后改名微君乡。那里四面环山,垅宕开阔,像个盆地。一湾溪水,逶迤而过,自东南向西北,穿垅过路,有意给农田灌溉提供便利。

    合浦故居,背靠象山。山上竹林,婆娑滴翠,依云接雾。门前农田,桑蔴丰收。东边莲池,养鱼养虾。西边菜地,供应四季。用不着花费半个分文,餐桌十分丰盛。人称五柳再世,实则超出五柳,人说典型陶园,实则赛过桃园。

    构云公有时会离开家室,来到宜春郡东震山岩钓鱼,住上十天半个月。震山岩被誉为“徵君钓台”,为宜春郡城八景之一。

    震山岩石室位于若冠山西北,南溪河水恰好从这里拐了个弯,然后向东流去。山色水光,宜地宜人。石室洞口左前方有仙人岩,右前方为钓鱼台。远远望去,像一对石狮守候在洞口的左右。一条狭长的通道,直入石室大厅。大厅地面平坦,顶部呈弓弧形,象只巨大的石窝罩在头顶上方。愈往内走,顶篷愈矮,光线愈暗。大厅面积约十米见方,可以摆桌凳,摊床铺,稍作布置,俨然像个大厅堂。四周为天然雕塑的想像画,想什么像什么。大厅右侧二米高处有一个洞口,像个天然的窗户,西下的阳光照射进来,厅内十分明亮。

    据说,构云公白天在洞口钓鱼,晚上或雨天,便在洞厅看书写字。知晓历史典故的人称其为“微君”,不知晓的人统称其彭先生。

    姜大公钓鱼,钓来了周文王,从此得到朝延重任。构云公钓鱼,纯是为了消遣,但是,也钓来了许多相好的朋友。历届袁州郡守都成了构云公的好朋友,与构云公关系密切的要算宜春状元卢肇。

    卢肇,宜春人,考取进土第一名,钦点状元。历官集贤殿学士,曾出任安徽歙州,河南新安郡守。卢肇正式退休回乡,用俸禄购置义田二顷在震山之西,又将溪南大片枫林买下,从安徽用船水运大白石建造屋宇。统称其为“卢氏弋林”,恰好与东边微君钓台,隔水相望,互相衬托,二者情操,一时传为佳话。

    当时的袁州郡守名叫高厚,与卢肇走得十分亲近。二个人常常在微君钓台钓鱼,或在卢氏弋林打鸟,或在岩洞石室聊天。后来,高太守贴出告示,禁止闲杂人在震山岩下钓鱼,禁止在卢氏式林砍柴打鸟。不几年工夫,卢氏式林植桧松杉,生长丰茂,与东边彭氏钓渚隐隐相对。就在这个时间,卢肇挥笔写下《震山岩记》,并请石匠刊刻于石室右侧的石壁之上。千百年来,好事者又多次将记文加深重刻,传到永远。至今,在石壁刻记处,只要用水泼湿,在阳光的照射下,仍然可以看得见凹凸不平的模糊笔迹。宜春有位记者作了统计,有80多个字笔画清晰可辨。

    构云公与卢状元的故事一时传为美谈。袁州府志、宜春县志均有记载。

    构云公故事见于诗文的不胜枚举。现列一首,作为构云公村居生活之收束。

    当年垂钓几经春,宠锡翻令愧隐沦。济世无心烟水痼,圣朝有道帛书纶。十行御扎驰中使,一甕闲云恋逸民。漫道徽君同郑老,至今人说旧丝纶。

    谱载构云公“秉蹈节义”,这是当地民众的至高评价。构云公大公无私,说到做到。在故居他购置义田,救助族友和邻里乡亲。在是非纠纷面前,构云公一出现,大家便有了主心骨。

    从755年离开京师,第二年七月献上《还乡谢恩表》后,构云公便开始过村居生活。“无官一身轻”,构云公有二千石粮租,唐玄宗又赐给玉帛财宝,隐居生活是相当富裕的。构云公有足够的财力用来修桥铺路,有足够的财力用来扶贫济困。财大气粗,这是一句俗话。构云公是位富翁,在地方上说话有灵有用,为群众排忧解难,深受群众拥护和尊敬。

     行要有好伴,住要有好邻。能与构云公为伴为邻应该是一种荣幸。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