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氏新闻 > 最新活动

四位彭大将军
  • 彭越(?~公元前197),字仲,昌邑人(今山东济宁市金乡县西北)。他经常在巨野大泽中捕鱼,还伙同一群人做强盗。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陈胜、项梁起兵反秦,有少年建议彭越仿效起兵。他说:“秦与陈胜两龙刚斗,暂且静观待变。”还是很有谋略和见识的。

    过了年把,大泽间的少年相聚,大约百余人,前往见彭越,“请仲为长”。彭越辞谢不愿。经少年强请,他才允许,并与他们约定:第二天朝日出时相会,迟到者斩。

    结果次日朝日出时,有十余人后到,最后的直至日中才来。于是彭越说:“我已年老,是  诸君强请我为长。今天预期约见,但多人滞后。虽不可尽诛,只得诛杀最后到的一人。”

    他命人行斩。大家笑笑说:“何至于此以后不敢就是了。”然而,彭越还是拉出那人处斩,并设坛祭奠,号令少年徒属。徒属至此才大惊失色,对彭越惶恐敬畏,莫敢仰视。

    通过整肃军纪,彭越率领这支仓促组建的队伍,投入到了反秦建汉的大潮之中。不久,行略地方,收编诸侯散卒,得到上千余人。

    刘邦从砀北攻击昌邑,彭越从中相助。昌邑未打下,刘邦引兵西去。彭越也将部众驻扎巨野大泽中,收编魏国散兵游卒。

    项籍(字羽)入关,对诸侯称王,还归西楚。彭越部众万余人没有归属。汉元年(公元前206)秋,齐王田荣背叛项王,派人赐彭越将军印,要他下济阴共同击楚。

    楚命萧县令名角将兵击越,被彭越大破。汉王二年春,彭越与魏王豹及诸侯东击楚军。在外黄,彭越率领其属部兵马三万余人正式归从汉王刘邦。

    刘邦说:“彭将军收魏地,得十余城,想急立魏后。今西魏王豹,也是魏王咎的从弟,是真魏后。”于是立魏王豹,拜彭越为魏相国。但彭越可以专领他的兵马。随后,他又略定梁地。这是彭越的功业走上正途的开始。

    当汉王彭城失利西行时,彭越也再次丢失所克城市,只能独自将其属兵向北驻扎在滑州黄河边上。

    汉王三年,彭越经常往来,作为汉军的游兵击楚,把楚军粮草断绝在梁地,有力地支持着刘邦元气的恢复。汉四年冬,项王与汉王相距荥阳。

    彭越攻下睢阳、外黄等十七城。项王闻知后,派曹咎守成皋,亲自向东收复彭越攻下的城邑。彭越将兵北走毂城。汉五年秋,项王南撤阳夏。彭越重新攻下昌邑旁二十余城,得谷十余万斛,作为供给汉王的军粮。

    汉王兵败,遣使召彭越并力击楚。彭越说:“魏地初定,尚在畏楚,未可去。”汉王追楚军,被项籍败于固陵。

    他对留侯张良说:“诸侯兵不听从,对他们怎么办?”留侯说,韩信立为齐王,不是您的本意,他自己也安心。彭越本来平定梁地,功多,一开始时您因魏豹的缘故,立为魏王,拜彭越为魏相国。今魏豹死而无后,况且彭越也想称王。您不如早作定夺,与此两国约定:如胜楚,睢阳以北至毂城一并给与彭越。封他为王。从陈以东到海,尽数给与韩信。韩信的老家就在齐国,他的本意就想回故土。您若能出捐此地许诺封给彭韩二人,二人马上可以招至。如不能许诺,事情未可预知。

    汉王派使者见彭越、韩信,按留侯计策行事。使者到后,韩信、彭越便引领全部兵马与项籍会战垓下,四面楚歌,大破楚军。项籍乌江自刎。春天,刘邦立彭越为梁王,建都定陶。

    六年,彭越赴陈地朝觐汉高帝。九年,十年,他都去长安朝觐,君臣相安无事。

    十年(公元前197)秋,陈稀在代地造反。汉高帝刘邦亲自前往征讨。至邯郸,向梁王彭越征兵。梁王称病,只遣使将兵往邯郸诣见高帝。高帝怒,派使者责备梁王。梁王恐惧不安,想亲自前往刘邦处请罪。

    他的部将扈辄劝说:“王开始时不前往,见责而前往。如果前往,则要被擒了。不如就此发兵造反。”梁王不听,称病。

    梁王的太仆触怒彭越。彭越想要把他处斩。太仆逃走汉廷,告发梁王与扈辄谋反。刘邦遣使突然掩捕梁王,梁王没察觉,被捉住,囚禁在洛阳。

    执法部门查治,以他的部将扈辄劝反,而他不诛杀,作为谋反证据,请依法论处。高帝赦免他的死罪,废梁王降为庶人,传令发往四川青衣县。

    彭越西行至郑县,正逢吕后从长安来,要去洛阳,道途见到彭越。彭越向吕后泣涕,自言无罪,愿往老家昌邑安处。吕后许诺帮忙,与他一起东至洛阳。

    吕后对刘邦说:“彭王壮土,今把他迁徙到蜀地,此是自己遗患无穷,不如就此诛杀他。我已和他一起回来。”于是吕后命令彭越的门人告发彭越再次谋反。廷尉王恬开奏请诛杀彭越及其三族。刘邦同意。彭越的宗族被夷灭,梁国被废除。

    彭越在为刘邦灭项羽的楚汉之战中功勋卓著。他谋反的证据不充分,本不至于死,被吕后一搀和,便和韩信一样,俎醢而受诛,还遭三族夷戮,十分残酷。尽管后裔几乎无传,但他总是彭姓彭氏值得称道的第一英雄人物。

    彭宣                              

    彭宣(?~公元4),字子佩,淮阳阳夏(今河南周口市太康县)人。

    江西牛塘彭氏宗谱讲,他的上世由彭城徙居淮阳。看来有点想当然了。宣治《易》,年少师事张禹。又授易给施软,使施家有张、彭的易学。宣被举为明经博士,迁升东平王太傅,任一年。

    张禹以西汉成帝的帝师备受尊信,他荐举彭宣经明有威重,可任政事。于是成帝永始三年,(公元前14),宣入朝为右扶风,四年迁廷尉。

    因为汉制规定:王国人不得在京师任职,所以,成帝元延三年(公元前10),宣以王国人出为太原太守。

    可见,对他的任职朝中已有异议。但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他又入朝为大司农,才一年;擢光禄勋,任六月;升右将军,任二年,得到充分的信任。

    哀帝即位(建平元年,公元前6),改徙宣为左将军。过一年多,哀帝想任命丁、傅太后处爪牙官,便对宣下一道诏策:“有司数次奏言:诸侯国人不得宿卫,将军不宜典兵马、处大位。朕以为你任汉将军,位重,而儿子又前取犯事的刘氏淮阳王之女,两家婚姻不绝,不符合国家典制。特派光禄大夫曼赐将军黄金五十斤、安车驷马,上交左将军印绶,以关内侯归家。”根子还在受到与淮阳王通婚的连坐。

    宣罢职数年,谏大夫鲍宣数次推荐他。碰上哀帝元寿元年(公元前2)正月朔发生日蚀,鲍宣再次上书荐言用宣以应天心。哀帝召宣为光禄大夫,迁御史大夫,二年转为大司空,封长平侯,地在河南。食邑2 074户。

    元寿二年(公元前1),哀帝崩,平帝即位。新都侯王莽被大司空宣、大司徒孔光推荐拜为大司马,成为三公之一。但他秉政专权。

    于是宣上书言:“三公鼎足承君,假如一足不称任,则覆乱鼎中美实。臣资性浅薄,年齿老吒(),数伏疾病,昏乱遗忘,愿上大司空、长平侯印绶,乞骸骨归乡里,埃()置沟壑。”

    莽告白于太后,因此策诏宣说:“考虑你视事日寡,功德未效,迫于老盹(该字:右边应为“毛”)昏乱,非所以辅国家,绥海内之道。遣使光禄勋丰册诏君,上交大司空印绶,便道就国。”

    莽恨宣求退,不赐黄金、安车驷马。宣回到所封侯国居住四年,薨于平帝元始四年(公元4)十月,谥曰顷侯。侯爵传子至孙。王莽败,爵位绝。

    配施氏,鲁国世族,汉封淮阳郡夫人,与夫合葬。清代古墓犹存。子三:长子武,豫章太守。次子圣,字执中,汉授官魏都太守。元始四年(公元4),嗣封长平侯。历十四年卒,谥节侯。

    配刘氏,汉淮阳王女。子二:长子业,新王莽天凤五年(公元18)嗣封长平侯,王莽败,废绝。后出为东郡太守。遂居会稽昆陵。生子修。三子威,左将军。汉孺子婴居摄二年(公元7),跟从东郡太守翟义起兵讨伐王莽,失败而死。有的谱把他的排行和彭圣颠倒。

    班固《汉书》称赞彭宣见险而能止。彭宣位居高官要职,品行立操却有异于一般人,为官事君,不因为患于失禄位,而去做倾邪之事。彭宣成为许多彭氏家族信奉的始祖。他老家至今都是彭姓人口的聚居地之一。



    彭家珍


    彭家珍 (1888-1912),四川金堂人。其父彭世勋为清末秀才,以塾师为业,醉心于维新,主张实业救国。8岁后,其父即授以西方近代科学,对他有重要启蒙作用。

    由于其父结识了宋育仁、吴之英、廖平等新派人物,1902年被推荐到成都尊经书院任教。其时他年14,随往读书。在省城,视野日益扩大,直接感受到国家的衰败、官府的贪枉、人民的痛苦。对改良道路渐渐产生了怀疑,思想日趋激进。

    同年其父娶妾,遭到他的激烈反对.从此父子分途,其父思想停止于维新,而他则步步走向革命。

    1903年,他考入成都武备学堂,以期用军事振兴国家民族。他在习武以外,还阅读了邹容、陈天华等人的革命著作,思考国家前途。

    1906年他以最优等成绩被派赴日本考察军事,与同乡武备生多人同时在日本秘密参加同盟会。他接受孙中山布置的任务并携带一批革命书刊于同年返川。

    初在四川高等军事研究所实习,旋被派到清新军第三十三协六十六标一营左队任排长,驻成都外北风凰山。

    1907年,同盟会在川的骨干分子集于成都密谋起义。部置就绪后,被奸细告密。当日军阀赵尔丰下令全城戒严,并调新军入城搜捕革命党人。他趁入城之机,立即设法通知革命党人,并掩护他们转移。

    事后,他被当局列入怀疑对象,但被他机智沉着地应付过去。19094月,他反调回原标任左队队官(连长)

    1909年夏,原武备学堂老师、他未婚妻的舅父张蓬山在云南升任协统,函邀他去工作。他考虑有此亲戚依托,或可在云南更好进行革命活动,乃于6月去昆明。

    初任第十九镇随营学堂管带(营级)兼教官,旋升提调。时仅半年,张失势、随营学校亦撤销。他随之失业,筹思去向。闻东北民气可用,乃毅然直去沈阳。

    1910年5月初抵沈阳,无业可就,路费用尽,困居旅馆。7月底,得同盟会员刘介藩介绍,任奉天讲武堂附属学兵营前队队官,他借机吸收革命党人入队,并发展学员加入同盟会。

    他们分工去附近驻军第二十镇等部队基层官兵中宣传革命,发展组织,筹备起义。当时东北革命形势甚佳,军、政、文教、民间武装之中,党人皆有相当力量。

    他所联系和指挥的人,在武昌起义以后遂成为东北起义妁骨干力量。

    1911年,四川保路运动兴起,他预感全国革命风暴将至,趁学兵营撤销机会,去北京了解情况。恰逢老友陈鸣谦自四川来,告以蜀中民气及沿途所见。

    为了更好的为全国大起义做准备,他从清廷军谘府要人处谋得八行书推荐,返回沈阳通过关系,由赵尔巽委派为天津兵站副官长,代理标统,武昌起义后几天即到职。

    10月下旬,清廷从欧洲购得大批军火经京奉路南运长江前线,到沈阳后,他被派为主要押运人员之一。他秘密同二十镇驻滦州军官,党人施从云、王金铭联络,促成该镇统制张绍曾下令在列车过滦州时予以截留,事后一推了事。

    时清军南方前线急需枪弹,此举使其统帅袁世凯及清廷大为惶恐。他还拿出大量军用车票供京津党人使用。

    后因筹措起义,挪出一批枪支、军马、军粮及资金而被发觉,清陆军下令通缉。他化名出走,仍来往于京、津、奉、滦、沪、宁之间,联络起义,制运炸弹。

    辛亥十二月下旬,在上海得孙中山接见,受到鼓励,更为意气风发。在上海曾任四川同盟会党人旅沪支部军事部副部长,积极参加筹组北伐蜀军,旋被推为蜀军副总司令,蜀军政府也邀他回川与老友张培爵共事。

    他皆婉谢,以自已有秘密工作经验,毅然决定回北方敌后,只领受了江苏都督程德全委派的北方招讨使名义,以便于策反。

    回津后,他任京津同盟会军事部部长,并对军事部加以整顿。他除召集会议筹划以三万元支持京、津、保武装,迎接北伐军外,还总结了北方起义失败的原因主要是敌人力量强大,认为诛锄其魁首至为重要。

    19121月中旬初,他参与京津同盟会骨干研讨诛锄袁世凯、良弼、载泽三人的决策。锄奸决策即付诸实施。

    1月6日炸袁世凯未成,被捕嫌疑犯百余人,牺牲三人,袁遂闭门不出,警卫禁严,不便再刺。在清廷搜捕党人甚严时,他挺身而出,承担了刺杀良弼的任务。

    1月26日晚得情报,知良弼等次日将在集内庭计议军事以对付南方革命力量。夜十一时,他取炸弹及手枪返寓所,嘱咐仆人次晨即去天津,当夜自留宿友人,意在免致出事。

    他换上军官服,藏妥武器,出门雇车。为防敌探,并不直奔良弼宅第,却到金台旅馆,持良弼在沈阳的心腹崇恭的名片登记住宿,声称有紧要军情去见“良大人”。然后换乘金台旅馆马车到良弼红罗厂新宅,候良弼未回,驱车往耆善府,未远即逢良弼归来,乃下车先堵在良宅大门外,良弼至,即自报崇恭求见。

    良弼闻声伸腿下车,见来人身材不如崇恭高大,惊呼“不好”!他随手掷出炸弹一枚,把良弼炸成重伤,不幸的是,一块弹片从下马石回弹进他的后脑,当场牺牲。两天后良弼也因伤重而死。

    宗社党主要骨干闻讯惊骇,作鸟兽散。清宗室无人再敢坚持对抗革命政权。

    2月12日,清帝即下诏退位。大总统孙中山高度评价了他的功绩,称他的行动为“我老彭收功弹丸”,追赠他为陆军大将军,令崇祀忠烈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主席给其家属颁发“永垂不朽”的烈士光荣证。                            

    彭德怀                       

    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国家和军队的杰出领导人。原名彭德华,号石穿。

    1898年1024日出生于湖南湘潭县石潭乡乌石寨。大革命时期,曾在国民革命军仕营长、团长。

    大革命失败后,坚持反对国民党新军阀,秘密组织士兵委员会,支持工会、农会、学生会的革命活动。

    192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领导平江起义,成立红军第五军,开辟了湘鄂赣根据地。11月率红五军到井岗山,坚持井岗山斗争,参加反“围剿”作战和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到达陕北后,参与指挥了红军东征。

    历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军长、三军团总指挥、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及陕甘支队司令员、中共中央北方局代理书记,协助朱德率领八路军挺进敌后,开辟了华北广大的抗日根据地,为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司令,第一野战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以革命家、军事家的雄才伟略和天才的指挥才能,消灭了蒋介石嫡系胡宗南军队,解放了大西北。

    建国后,担任中共中央西北区第一书记,西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央人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兼国防郎长,1955年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军衔,曾率领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同朝鲜人民和人民军并肩战斗,直至胜利。

    回国后,致力于国防现代化和经济建设。曾当选为党的第六、七、八届中央委员、政治局委员。他一生光明磊落、刚正不阿、廉洁奉公、严于律已,深受国际友人、全国各族人民、广大党员的钦敬和爱戴。

    1959年在“庐山”会议和十年动乱期间,曾受不白之冤,遭到严重迫害。197411月 29日在北京高级干部拘留所逝世。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为他平反昭雪,恢复名誉。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