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氏新闻 > 最新活动

夏邑彭氏
  • 夏邑彭氏

    一、夏邑古城第一望族-彭氏家族的成功之道
        河南夏邑彭氏家族源于江西庐陵,明朝中期迁于夏邑县,经过历代彭氏宗亲的持续努力,在夏邑县逐步站稳脚跟,并成为夏邑县历史上的最大的名门望族。可以说,在夏邑县厚重的历史上,彭氏家族占有很重要的地位,以至于后来无人能超越。纵观彭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除了天时地利以外,更多的是靠家族成员的共同努力。研究彭氏的发展历史,对于我们后人具有较大的启发意义。 
        借势是彭氏家族站稳脚跟的基础。彭氏初迁到夏邑时,举目无亲,生活艰难,后遇大财主金员外,得到他的帮助在司道口定居下来,并与金员外结为金兰,从各方面得到金家的帮助,包括后来的科举成功,也是得益于金家的帮助。尽管这里面有运气的成分,但彭家独到的眼光、顺势而为的魄力,为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再后来,彭氏先人一鼓作气,先后与县内大族郭、李、关氏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并与商丘、永城的侯氏、练氏、贾氏等结成联盟,巩固了自己在豫东地区的地域统治地位。 
        诚信是彭氏家族成功的法宝。得到金家的帮助以后,彭氏先人就告诫后人无论什么时候都不能忘记金家的大恩大德,经过世代相传,“彭不薄金,金不为奴”便作为家训流传下来。彭氏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行为,感染了众多的乡亲们,成为人人称颂的佳话。众人拾柴火焰高,正是由于彭家的诚信,才使彭氏在后来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活动中一呼百应、如鱼得水。 
        勤奋是彭氏家族成功的必然。虽然由金家的帮助站稳了脚跟,但彭氏精英们明白要想取得长远的成功,还得靠自己的勤奋努力。读书者头悬梁锥子骨、闻鸡起舞,发奋图强,在科举考试中取得了好的成绩,使彭家有了政治资本;经商者节衣缩食、严控质量、童叟无欺,广结朋友,使彭家的经济基础逐步雄厚起来。
        慈善是彭家成功的催化剂。彭氏的势力越来越大,除夏邑县以外,还影响到了虞城、商丘、永城、砀山、宿县等,但他们并没有因此娇奢富华、欺凌乡邻,相反,却“贫则怜之,弱则扶之”,“不敢以贤智自居,不敢以资财压众”。修祠堂、纂家谱、兴水利、捐财物,为乡亲们遮风挡雨、排忧解难,做了很多另乡亲们敬佩的好事善事。 
        此外,严谨而良好的家风也是彭氏成功的主要因素。子孝父母、父母爱子;富不媚穷不欺,豪华不羡慕;仆人要勤奋善良,不能仗势欺人;各守名分,城中不乘马,乡间不坐轿;衣服简朴,粗茶淡饭;等等,几百年来,彭氏宗亲始终遵循家训,不敢逾越,这才成就了彭氏的宏图大业。

    二、夏邑王集司道口早期的彭氏家族发展
    赵省伟 夏邑孔子书院 1周前
        彭氏原籍江西庐陵,明中叶迁居夏邑县,属于自发性移民。彭氏虽然迁居时间比较晚,但由于占据有利地理位置,特别是早期经商背景与土著联姻结盟,彭氏得以迅速发展。
        河南夏邑彭氏始迁祖彭悠久,原籍江西庐陵,出生在庐陵七十四都冷水塘。其父彭仲宽入赘张家,去世时遗有两个儿子,悠久是次子,当时还在襁褓中。及至弱冠,母亲去世,三年居丧之后,便过楚,迁徙至夏邑司镇(即今王集乡司道口)。
        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彭氏族人彭尧谕所作《乡耆久塘公传》载日:上世族歼……祖琢,父仲宽,仲宽为张氏赘婿,……乃辞伯作楚游.既息足于沔.沔近郅,公望气谓:当有天子出.及世庙龙兴,乃信公言.又谓:楚泽,水多而作生难.去,而入中原.寓梁砀间,即夏邑司镇,掖黄河而枕芒阜,日:此地灵气未尽,可居。
        根据《夏邑县地名志》记载,司道口集早在唐末就有,名谨栗镇。明初黄河故道有一大河岔,经过此镇流向东南,栗镇形成一个大的水旱码头,成为皖北、豫东的物资集散地。当时镇内有井八十二口,庙院七十二座,以及山西会馆、楼上楼、庙上庙等相当壮观的建筑,由此便命名“司马口”。当时流传“司马口赛金窝,东门紧靠运粮河”。明中叶后,河道淤塞,水路不通,商业变得萧条,但构建还在,据河形改名娄川镇。发展至明中叶司道口的地位仍然很重要,是当时夏邑重要的集店、邮铺。嘉靖《夏邑县志》记载,夏邑县“集十有七:…·”司家道口集,县北二十里”;“铺十有三:……司家道口铺,地四亩六分二厘,县北二十"。
        夏邑彭氏一世祖彭悠久刚到司道口镇的时候,用黄河水酿酒,酒味十分甘甜,也可见当时的黄河淤塞还不是很严重。以酒店为平台,夏邑彭氏始祖通过请人喝酒吃饭,调解邻里纠纷,逐渐建立起在当地的威望,被全镇人称为“饮和先生”,有记载为证:取黄河水作酿,曰:‘此昔人所谓昆仑觞也’. ……常置樽中衢,与饮者为欢.沽,辄宽其值;不偿,亦不复问.镇之俗,初喜讼……常居间为调人.烹鲜炙肥,佐以家酿.故,业不能大振,然能使讼者各悔,至相与约婚,通镇合口称:饮和先生。
        彭氏家族的发展与其早期移民时遇到的帮助有关。下文不烦征引1996年版《彭氏大族谱》记载的彭氏早期发展的两个故事,从中可窥见一斑。故事一说是彭氏初到夏邑遇到大雨,便到一财主屋檐下躲避。金姓财主应梦与彭家结为金兰,彭氏借助金氏帮助在当地站稳脚跟。
        彭不薄金故事之一:据说,始祖久塘公(彭悠久)初到夏邑,发现云中有一座桥,他大喊道:“金桥!金桥!”便带着妻儿向金桥的另一端奔去.刚进庄子,雨下大了,就找个车屋住下.离车屋不远,住着一位金姓大财主,家里很富裕,人称金员外。这天夜里金员外做了一个梦,梦见两只幼虎爬上了门前的一对旗杆。第二天醒来,员外打开门,看见两个幼童正在攀爬着两个旗杆,正如梦境一般。这两个幼童就是久塘公的两个儿子,中美公和中孚公.金员外认为此两人日后必大贵,遂要求结为金兰之好。久塘公也猛然醒悟,认为金桥原来就是以金氏作桥,走向彭氏广大之路,便答应与金员外结为金兰.从此之后,久塘公就在夏邑司道口定居下来,开了酒铺。金员外在各个方面都给了他很多帮助,还把久塘公聘为家塾教师。彭氏渐渐在夏邑站稳了脚跟。
        故事二是讲彭氏二世祖兄弟两人参加科举,资格受到限制。后来在金氏士绅帮助下取得科举资格。彭家科举获得成功,金彭两家结为世家。
        彭不薄金故事之二:相传,彭中美兄弟参加会试,由于当时的考生须报清上三代履历,但久塘公迁到夏邑才三十多年,他们仅能报一代人,江西的事情没有人能够替他们作保。所以兄弟俩只好回乡。返乡途中,借宿一庄内。庄前有个老人把他们领进一个插花兽高门楼里,便叫他们写了祖上三代的履历,说愿意为他们担保。这个老人姓金,官居布政使司,这庄子名叫金牌坊,归夏邑管辖.后来彭中美中了举人,此后彭家与金家成了世家。由于受到金布政使司的提携之恩,彭家就嘱咐后人绝不能薄待姓金的。于是,经过代代相传,“彭不薄金,金不为奴”便作为家训成语流传下来。
        “彭不薄金”的两个故事中我们看出,彭氏初迁到夏邑时发展并不顺利,彭氏通过与土著金姓联姻,方在当地站稳脚跟。彭氏早期科举的成功也得益于金姓的帮助。总之,无论传说真实与否,彭氏与土著金氏关系确是非同一般。彭家通过经商,参与社区事务、结交地方权贵、参加科举,逐渐在当地站稳了脚跟。科举的成功使得彭氏士绅活动超出社区,彭氏宗族的影响力随之增强。
    来源:捻乱前夕黄淮地区的社会结构与社区关系——以清代河南夏邑县的家族、集市与寺庙为中心,

    作者:赵省伟,河南夏邑人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