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氏新闻 > 最新活动

彭汝砺诗歌与浮梁
  • 彭汝砺诗歌与浮梁

    宋状元彭汝砺与浮梁的关系,景德镇市文史研究者多有关注,见仁见智,各抒己见,如丽阳中学教师董国助撰《丽阳状元——彭汝砺》、《昌江区志》主编洪东亮撰《北宋状元彭汝砺的昌江情结》、景德镇学院教授张德山撰《彭汝砺与浮梁》,他们从多个方面阐述了彭汝砺与浮梁的亲密关系,但其中一些观点笔者不敢苟同。笔者试从茫茫史海中抽丝剥茧,力争给读者一个全新认识。限于篇幅,笔者分两个部分叙述,本文主要从彭汝砺留存于世的诗集《鄱阳集》中去寻迹觅踪。

    一、彭汝砺与浮梁官员的诗交

    《浮梁县志》(清康熙二十一年版)卷五载:“皇佑令:许彭年、郭知章;元丰令:张景修。”彭汝砺与这几位浮梁县令都有诗文往来。

    许彭年,《鄱阳集》中至少有两首诗是与其有关,一是《送许屯田》,二是《同许屯田子仁宿圆通寺》。据乾隆本《浮梁县志》载,许屯田即为许彭年,彭汝砺写这两首诗时,许彭年应已官升屯田员外郎,故称许屯田。《送许屯田》曰:“君尝治浮梁,德爱均父母”,可印证许屯田曾任浮梁县令。诗中彭汝砺自注:“浮梁父老言,自来作知县,不买瓷器者一人,君是也。作饶州不买者一人,今程少卿嗣宗是也。”许屯田在浮梁的政绩,为浮梁父老所推崇,其不贪好瓷器,更为世人所敬仰。此诗被南宋洪迈《容斋随笔》收录,流传至今,许屯田成了廉吏的代名词,是众多廉政教材中的典范。如果如《浮梁县志》所载许彭年为皇佑(1049—1054)令,而彭汝砺生于1041年,则许彭年要比彭汝砺约大30岁,两人乃一对感情深厚的忘年之交。

    郭知章,《宋史》卷三百五十五有传,载曰:“字明叔,吉州龙泉(今江西遂川县)人。第进士,从刘彝广西幕府,知浮梁、分宁县。”《江西通志》(清乾隆版)卷十六“历朝进士”载:“治平乙巳科(1065)彭汝砺榜:郭知章,龙泉人,官至翰林学士。”郭知章在知分宁县时黄庭坚曾作《明叔知县和示过家上冢二篇复次韵》(宋史容《山谷外集诗注》卷一四)。郭知章在知分宁县之前先知浮梁县,彭汝砺《送郭知章宰浮梁》(二首)就是写于其启程赴任之际,彭汝砺在诗中对郭赴浮梁寄予厚望。《送郭知章宰浮梁》其二曰“仕宦悠悠今几年,初分一邑走江边”,此诗应作于熙宁(1068—1077)初年,此时离他们进士及第(1065年)尚未满十年,浮梁县志载其为“皇佑令”明显有误。郭知章于“政和(1111—1118)初,卒”(《宋史》),历官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中书舍人,工部侍郎、知太原府,刑部尚书、知开封府等。

    张景修,《姑苏志》(清四库全书版)卷五十七有传,载曰:“张景修,字敏叔,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治平进士,寓居郡中,少刻苦作诗,至老不衰。初为浮梁令,邑子朱天锡以神童应诏,景修作诗送之。”《中吴纪闻》(宋龚明之著)卷三亦有传:“张景修,字敏叔。人物萧洒,文章雅正,登治平四年进士第。”《枫窗小牍》(宋袁褧撰、袁颐续)载:“神宗朝元丰七年,赐饶州童子朱天锡五经出身,年九岁,赐钱五万。”综上述可知,张景修,字敏叔,常州(今江苏省常州市)人,治平四年(1067)进士,元丰七年(1084)为浮梁令。

    彭汝砺《鄱阳集》中有《敏叔家会仙洞》一诗(《景德镇古今诗抄》载为《屏山聚仙洞》)。会仙洞,即诸仙洞,位于今景德镇市浮梁县寿安镇朱溪村屏山,彭汝砺妻子为屏山宁氏,其娘家与张景修居室甚近。这首诗道尽诸仙洞之美,将诸仙洞暗喻为飘渺虚幻的仙山“瀛洲”。《鄱阳集》中另有《兵部敏叔颁示佳句谨依原韵》一诗。

    王太博,浮梁县志未载其为浮梁县令,然《鄱阳集》中有《王太博自浮梁移蒙州,作送之》一诗,可知王太博也曾知浮梁县,“一麾出守今行矣,万室倾思正惨然”,可见王太博在浮梁颇有政绩,人们万分不舍其离去。

    二、彭汝砺与浮梁名士的诗交

    彭汝砺与浮梁籍贯的名士较往甚多,其中关系亲密者首推名僧佛印,其他名士,特别是浮梁县金氏、程氏、臧氏家族的代表人物也有诗歌唱和。

    佛印(1032—1098),《禅林僧宝传》(慧洪觉范著)有其传:“禅师名了元,字觉老。生饶州浮梁林氏。世业儒,父祖皆不仕。元生三岁,琅琅诵论语,诸家诗,五岁诵三千首。……礼宝积寺(浮梁宝积寺)沙门日用。……时年二十八,自其始住承天(江州承天寺)。移淮山之斗方(淮山斗方寺),庐山之开先(庐山开先寺)、归宗(庐山归宗寺),丹阳之金山(镇江金山寺)、焦山(镇江焦山寺),江西之大仰(宜春仰山栖隐寺),又四住云居(永修云居山)。……(宋神宗)赐磨衲,号佛印。”

    《鄱阳集》中唱和佛印的诗有二十一首,如《寄佛印禅师》、《和颖叔寄佛印》(二首)、《又寄佛印》、《和佛印》、《寄佛印》、《次佛印韵》(二首)、《寄云居佛印》(二首)、《答佛印语》、《与佛印夜坐》、《宿圆通寄佛印》、《和佛印》、《送云居佛印禅师诗五首并偈》(六首)、《答云居佛印禅师》,另有《送熊次道因寄了元》、《寄云居觉老大禅师》,共计二十三首。彭汝砺与佛印唱和诗之多,即体现了其对佛印才学的钦佩,两人交情之深厚,也表现出其超脱自然,四海皆空的禅学思想。

    金君卿(1023-1098),浮梁县浮梁镇槐里村人。《浮梁县志》(清康熙二十一年版)“名臣”载:“金君卿,字正叔,淹贯百家,下笔顷刻千百言,景佑(1034—1038)中,范仲淹守饶,延为子弟师。登庆历壬午(1042)进士,官至度支郎中。擅能誉赏,著易笺,有文集。”

    《鄱阳集》中有《寄学芝山正叔寄诗有想叹之意次元韵》,彭汝砺与金君卿不仅是忘年诗友,且有裙带关系,彭汝砺妹妹嫁给金君卿之子金无咎为妻。据称浮梁槐里《金氏宗谱》载有“亲家彭汝砺状元作(君卿公)墓志”。

    程节,《宋中大夫宝文阁待制程(节)公墓志铭》(程遵彦撰)曰:“晏然逝于桂州之使宅;时崇宁三年七月十六日也。……公姓程氏,讳节,字信叔。……赐嘉祐八年(1063)进士第。……加大中大夫,未拜命而终,年七十有二。”可知其生于1033年,卒于1104,享年72岁。浮梁县志载其为“嘉祐辛丑(1061年)王俊民榜”进士,与墓志铭不符,有误。

    《鄱阳集》中收有《知常三十一致其政迁通直郎遇郊恩以亲之封封其祖父母以妻之封封其父母其外舅知府龙图安中以诗美之提刑大夫信叔和之俾某属和》。张根,字知常,德兴吴园人,著名湿法炼铜专家张潜之孙,张磐(字子固)之子,黄履之婿。黄履,字安中,邵武故县(今福建省邵武市故县村)人,宋嘉祐元年(1056)中进士。《资治通鉴长编》卷四一○载:“(元祐三年五年丁未)朝请郎、知舒州黄履复天章阁待制、知洪州。”其卷四四三载:“(元祐五年六月丁酉)知洪州、天章阁待制知苏州。”由此可推此诗应作于元祐三年至元祐五年(1088—1090)间,《宋中大夫宝文阁待制程(节)公墓志铭》(程遵彦撰)曰:“逮满,除京东路提点刑狱公事。绍圣元年(1094),召为户部员外郎。”诗中的“提刑大夫信叔”即指程节,时任京东路提点刑狱公事。

    程筠,浮梁县人,《浮梁县志》(清康熙二十一年版)“名臣”载:“字德林,(程)节弟,嘉佑(1056—1063)进士,授县令,……擢吏部郎中,知真州(今江苏仪征市),苏轼有诗美之。”苏轼曾作《同年程筠德林求先坟二诗》,故程筠也于嘉佑二年(1057)进士及第,与苏轼同年。另外苏轼还为其作诗《送程德林赴真州》,赞美其政绩,称道“君为赤令有古风,政声直入光明宫。”据称程筠于元丰中任浮梁县令。

    彭汝砺与程德林交往深厚。《鄱阳集》中收入了他写给程德林的三首诗。其一《久雨和张季友,寄程德林。时季友得环倅,程受婺源未赴》,其二《与程德林》,其三,《病居寄程德林》。

    臧浑,《浮梁县志》(清康熙二十一年版)“进士”载:“熙宁庚戌(1070年)叶祖洽榜:臧浑,(字)子道,上西(浮梁县上西部都,今臧湾乡)人,尚书令。”其父臧伟,“嘉祐辛丑(1061年)王俊民榜:臧伟,仲猷,上西人,工部郎中。”其祖父臧几道,“天圣庚午(1030年)王拱辰榜:臧几道,有传。”臧浑为浮梁县臧湾乡臧湾村人,据臧氏宗谱记载,浮梁臧湾臧氏在宋朝有二十一名进士。

    《两宋名贤小集》中收录有彭汝砺写给臧浑的一首诗《寄臧浑》,《鄱阳集》中此诗题作《送祖道朝奉》,祖道何许人也?《鄱阳集》中有《送桂阳令臧祖道》,祖道乃姓臧,《鄱阳集》中还有九首诗是与祖道唱和的:《祖道京淮道中酬唱》、《和祖道国门外文渊子至东父饯席上赠别》、《汴水呈祖道》、《和祖道见致政王中允题壁》、《和祖道渡江》、《汴上呈祖道》(二首)、《和祖道京淮道中》、《和祖道募耕者赴西北》。浮梁臧氏宗谱未见臧祖道的相关记载,然笔者坚信,此公必为臧湾人,除此,彭汝砺不可能还有如此关系亲密的臧姓好友。而且,笔者推测,臧浑,字子道,又字祖道,两者即为同一人。

    三、彭汝砺与浮梁宁氏的诗交

    彭汝砺妻子宁氏是浮梁屏山(今浮梁县寿安镇宁厂村,在屏山附近,故称屏山宁氏)人。外舅(即岳父)宁公名锡,字祐甫。屏山有著名的诸仙洞,宁公于诸仙洞附近“面一山之胜而作楼”,称之爱山楼,彭汝砺不仅为之撰写《爱山楼记》一文,并吟咏一首《爱山楼歌》。《鄱阳集》中还收录有《题外舅评事秀实堂》一首。《全宋文》录有《祭外舅宁公文》,“朝夕兮予泪,无尽兮予愁”述不尽彭汝砺在岳父亡故后的无限哀思。

    妻兄宁洵,《爱山楼记》载:“(宁锡公)子洵今为靖安军节度推官。”根据《鄱阳集》中彭汝砺与之唱和可知,宁洵,字文渊,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新建县尉、节度推官等职。其之间的唱和较多,显示他们之间的关系密切。《浮梁县志》(清康熙二十一年版)“进士”载:“嘉祐癸卯(1063年)许将榜:宁洵,(字)文仲,长山人,通判。”

    《鄱阳集》中收录了彭汝砺与宁文渊之间唱和的诗有20首之多,《癸未季秋偕子仲都官文渊节推子坚先辈同游东湖分题得东字》、《与宁节推游聘君亭邂逅文汉同游分题得聘字》、《与文渊游聘君亭分题和文渊亭字韵》、《和文渊游余干山寺》、《寄妻兄宁文渊时广西方用兵而文渊谪官在广东》、《和李潜夫同年并简宁文渊时二君在鄱阳》、《病中寄妻兄宁文渊》、《将寄豫章以诗先寄文渊秘校》、《新建宰徐中文尉宁文渊出城见饯》、《喜文渊登第因寄二篇》(二首)、《癸未偕子仲都官文渊节推游东湖分题和子仲湖字韵》、《和文渊同字韵》、《和祖道国门外文渊子至东父饯席上赠别》、《分题得思字韵寄宁文渊》、《民有金刚经风吹失所乃余干县也时知县与民同见文渊兄作诗俾予和韵》、《次文渊兄韵》、《同文渊夜坐怀伯兄》、《过石头镇寄文渊》(二首)。

    《鄱阳集》中有诗《子发南楼饯颖叔适以使事出行因寄拙句》,子发何许人也?《全宋文》录有《祭宁子发文》,“又二年(1087年),吾舅卒。欲写吾哀未之能。”即子发姓宁,亦即彭汝砺之妻舅(指小舅子,妻子的兄弟)。

    《鄱阳集》中还有与宁和仲的唱和诗八首:《送宁和仲》、《送和仲》、《送和仲》、《寄和仲》、《和舅氏和仲游朱萝洞》(三首)、《寄宁和仲》,从诗题可知宁和仲也应是彭汝砺妻舅。

    《鄱阳集》中还有与宁子文的唱和诗七首:《寄子文友》、《送子文赴阙》、《喜择之子文至桐江次伯兄韵》、《寄伯兄兼问子文》(二首)、《月夜示子文》、《寄宁子文》。由《寄宁子文》的诗句“相逢一笑东风前,相别一醉昌江边”可知宁子文应是彭汝砺妻舅一族,可能为宁氏的堂兄弟,如果是亲兄弟,应不会称其为“子文友”的。

    四、彭汝砺对浮梁风物的吟咏

    彭汝砺对浮梁瓷器的吟咏,除如前在《送许屯田》中“浮梁巧制瓷,颜色比琼玖”的诗句外,另有《答赵温甫,见谢茶瓯韵》一诗则更加细致地对当时浮梁景德镇的制瓷技艺及瓷器受时人的追捧进行了描述。

    彭汝砺对浮梁风景的吟诵,也多次见于《鄱阳集》。他在多首诗歌中咏及诸仙洞、东流、五龙庵等地风光。

    对诸仙洞风光的描述,除前《敏叔家会仙洞》一诗外,作者另作《雪后会仙洞》一诗。

    而建于诸仙洞的爱山楼,为彭汝砺外舅宁公(名锡,字佑甫)所建,作者更是倍加推崇,不仅赋诗《爱山楼歌》,还撰文《爱山楼记》。

    东流,浮梁县之东,昌江支流东河流经此地。彭汝砺有八首诗咏及东流:《东流寄天保弟》、《东流道遇伯兄西归寄二篇》(二首)、《自东流归》、《东流道中作》、《十四弟得书承己次东流赴省试因寄小诗呈推官承务弟》、《先赴东流因寄虞蒋诸君》。不过,笔者认为此东流当指今安徽东至县的前身之一东流县(治今东至县东流镇),宋时属江南东路(治升州,今南京市)池州,1959年东流、至德两县合并为东至县。北宋时由鄱阳县前往京城开封府,应途经东至县北渡长江进入安徽江北。

    据《景德镇古今诗抄》载,彭汝砺曾作《再游五龙庵》诗一首。五龙庵在今景德镇莲花塘山中。

    浮梁道士周宗先曾作双溪观,“因吾弟汝方君宜乞记于予”,彭汝砺亲临观前,气势磅礴的《双溪观记》乃成。如今这篇稀世佳作仅见于鄱阳滨田村的《锦标彭氏宗谱》。

    总之,状元彭汝砺对浮梁的人和物都感情深厚,吟唱之间不惜笔墨。全观《鄱阳集》,如此浓墨重彩,除了其居住地鄱阳,并无二家。浮梁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之重,溢于言表。其中是什么原因让状元如此对浮梁情真意切?且待笔者另文从其家世中寻找答案。

                                                        彭忠祥  昌洲乡中心学校

                                                           2018年10月18日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