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氏新闻 > 最新活动

一件被世人遗忘的“皇赐珍品”
  • 微信图片_20190319234108.jpg


                   ——记江西省安福县洲湖镇王屯上圃自然村金陵彭氏宗祠

      江西省安福县洲湖镇王屯村位于绵亘起伏的天柱山北麓,滔滔陈山河南畔。该村以历史悠久、环境优美以及诞生过中法战争中上疏主战援台的清代进士、儒官王邦玺和抗日时期作家慰问团团长、爱国诗人王礼锡等名人志士而闻名遐迩。其历史古迹、名人旧宅等人文景观甚多,仅明、清两代遗留下来的祠堂就有十余座。其中上圃自然村的金陵彭氏宗祠因古老斑驳的风貌、别具一格建筑设计和两旁触犯皇禁的祠庙命名而笼罩上神秘的色彩,给世人留下重重疑团。 

    微信图片_20190319234055.jpg

         上圃金陵彭氏宗祠又名萃秀堂,俗称“左右祠”,位于该自然村前排民宅中央,面对青山、田野。祠堂前有一坊门屋廊,三条弧形门。中间大门青石门坎,两旁一对石狮威武蹲踞,背后上方“华秀流芳”苍劲的四字赫然醒目。墙柱上镌刻对联:“理学法曹第,司成总宪家”、“柱史家声旧,徵君世泽长”,其含意深邃,似在显耀村庄文化历史的辉煌。整个屋廊古风犹存,令人肃然起敬。    

       跨过坊门石坎,穿过宽阔的没有围墙的鹅卵石庭院,便是祠堂。祠大门上方曾挂有“金陵彭氏宗祠”金字横匾。祠堂长约七丈,由三栋房屋组成。堂内有六对粗大屋柱,一座回形天井。奇特的是,它的结构、形状与一般祠堂迥然不同。它上栋窄小,但屋顶高耸,似鹤冠突兀于鸡群;两侧墙中部呈圆拱弧形,两端如燕尾翘起;前后垛角平直整齐,犹如古人帽沿。整个屋顶像龙头,更似凤冠,气势磅礴,威严无比。上、中两栋交界处,两侧墙距突然增宽,犹如衣肩凸起。中、下两栋屋顶高度下降,连成一体,如一长袍飘然拖曳至大门廊前。除正中大门外,左右两侧各有一扇大门,分别镌刻“储祥”、“凝瑞”横匾。堂无后门,也无后窗。站在高处眺望,整个祠堂宛如一顶官帽,连带一袭衣袍,摊开平放,仰面青山、蓝天,显得平静、安祥、悠然。祠堂设计如此别出心裁,令人叹为观止。

    微信图片_20190319234045.jpg

      祠堂两侧,明清两代民屋栉次鳞比,排列有序。其中几栋宅第门前,“理学名宗”、“大户第”等字体清秀隽永,引人注目。令人惊异的是,村东头樟树下有一座青龙古庙“盘踞”,村西头有一座白虎祠“蹲伏”,似一对神兽布成阵营,使村庄景观独特异常,威风凛然。按古代说法,天上有二十八座星宿,左边七座为“青龙”,右边七座为“白虎”,中央一座为帝王。在封建社会里,百姓取名若与皇帝名字有一字相同,也会招来杀身之祸。而该村祖先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竟以“左青龙、右白虎”命名村头祠庙,岂不是以帝王自居,不惧全村灭族之灾?    

       近来,笔者查阅了有关历史资料,走访了村中老辈,意外地发现该祠堂竟然是一件稀世珍品——“皇赐御物”。拂去时间沉积的尘埃,消除“政治”残留的污斑,终于读到了一则失传己久的壮烈、动人的历史故事。


       原来元末明初,一位因战乱而流徙他乡的年轻人来到王屯定居,成家立业。他就是南唐御史中丞、金陵人氏彭嵩的十六世孙仕新〔号良三〕。他因家境贫寒,以烧陶卖罐为生。但“时乡豪多恃力兼并”,坛罐常被乡豪地痞砸碎,不准叫卖。仕新只好忍声吞气,苟且偷生。其长子祖兴“尝痛其父”,“素抱不平”。从外祖父元判簿王仲节之侄孙、在京城任职的表兄处获悉明太祖即将巡视南京的消息后,他冒着严寒,徒步来到长江边,喊冤跳水而拦驾。御卫从其身上搜出状纸。明太祖知详情后,称之曰“奇男子”,“给之以衣楮”暖其身,并“敕法司究”此案。后“竟复赐朱衣一袭,旌其直以归” 。此朱衣连带皇冠一顶,据传能避邪恶,防水火。事实载《府志·义行传》、《县志·惠义传》。〔见《华秀彭氏族谱》〕    

       一百余年后,即明朝正德戊寅年〔1518年〕间,仕新之后裔建造了“金陵彭氏宗祠”。为纪念祖先功德,此祠堂仿照明太祖所赐皇冠龙袍之形状而设计建筑,并将御赐之物置于堂内,让子孙后代祭祀。由于祠似皇冠龙袍,堂内又供奉御物,故村头祠庙命名“青龙”、“白虎”并不犯禁,历代皇帝从未追究。相传明翰林院编修邹德溥还为其大门题匾。自仕新公来王屯定居后,子孙繁衍,人才辈出。仅明代就出过才华横溢的国子监监丞、敕封修职佐郎彭英〔质朴〕,参与创办并讲学复真书院、著书传世的学士彭湘〔雪蓬〕,“屡著功迹 、靖节疆场”的两广总督彭九愿〔犀登〕,忠心报国、“御寇有功”的广东布政使习彭麟等数十名文人将士。据族谱记载,截至清代咸丰二年〔1852年〕,明清两代获进士、举人、教谕、邑郡庠生、登仕郎等各种学位及官爵者不少于二百人。明代曾有过一家十二位孙中,九位高中红榜而轰动乡梓之事例。土地革命时期,子弟踊跃参加红军,壮烈牺牲战场者近二十人。新中国建立后,尤其是在1977年恢复高考制度后,读书蔚然成风,全村近百户人家,几乎每家都有子女考取大中专院校。真可谓“祖德源远,文脉流长”!遗憾的是,由于政治运动等原因,金陵彭氏宗祠的珍贵文物至今已荡然无存。明太祖所赐的皇冠龙袍在土地革命时期被焚烧;大门横匾在“十年浩劫”中被砸碎;青龙古庙在“大跃进”中被拆毁。祠堂用作集体仓库,年久失修,几乎倒塌。嗟乎!从此古村文化被时间的尘埃覆盖,祖先文明被时代的洪水淹没! 

       2003年,上圃村民自发捐工募资,修茸了金陵彭氏宗祠,并重建了青龙古庙。如今祠堂焕然一新。它像一位历经沧桑的老人,在向人们叙说村庄往昔的辉煌,赞颂先辈们不畏强暴、为正义而敢于依法斗争的“桀骜”精神,鼓励后代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时期发奋图强,艰苦创业,使村庄跟上时代的步伐,更加繁荣昌盛。我们相信,在抢救文化遗产、保护历史文物的新形势下,上圃金陵彭氏宗祠——这件失传近一世纪的“皇赐珍品”将会以真实、完整的面貌和新时代所赋予的新内涵重新展现于世人面前!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