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氏新闻 > 最新活动

修家谱对子孙后代有什么好处?祭祀为什么那么重要?
  • 除了祭祀之外,追远还有一个的重要方式,就是“修家谱”。

    什么是“修家谱”?

    古代的时候,每一家都有自己的家谱,而这个家谱每一年都要修,叫修家谱。

    • 这一年之中,有哪些人过世了,哪些人出生了,每一年都要整理一次。

    • 一个人一生的行迹,也就是他对国家、民族、人民的贡献,也都以简要的方式记载在家谱之中。

    所以有了家谱之后,就让我们知道自己的远祖是从哪里来的是什么原因到这个地方来定居的一共传了多少代?历代祖先对这个地方、这个国家有什么贡献、有什么德行?这才称得上是追远。

    微信图片_20180119225552.jpg

    修家谱的好处

    《礼记》上说“不娶同姓”,这个礼要求不娶同姓之人,所以你恭修家谱就发现,你的父母就是两个姓,然后再往上去推,他的父母也是不娶同姓,那都是两个姓。这样以此类推,推到上面去之后,你就发现其实所有的姓都是一家人,中华民族确实是一家。而你把这个家谱推上去之后,你就发现不是炎帝的子孙,就是黄帝的子孙,所以我们称为炎黄子孙,这个一家人的观念才有了。所以说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这绝对不是形容,你通过修家谱才看到确实是一家人。

    除了培养这种一体的观念之外,就是要学习祖宗的德行。在春秋祭祀的时候,家谱之上都记载着祖先的德行,哪朝、哪代、哪一个时候,出了哪一位有德行的祖先,他对国家、对人民有什么贡献?我们作为他的后代子孙,对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小心谨慎,不能因我们的行为给我们的祖先抹黑。

    每到祭祀的时候,常常宣讲祖先的德行,这对后代子孙是一个警醒、一个教育,念念不忘祖先的德行,念念不敢做那些不好的事而给祖先抹黑。这就是讲“追远”非常重要。

    微信图片_20180119225543.jpg

    • 《雍正皇帝圣谕图解》中明仁宗“躬阅祭器”的故事

    明仁宗在做太子的时候,有一次明成祖到了南京,退朝之后就召见东宫官杨士奇,问道:“你辅佐太子已经很长时间了,对他了解得也很清楚了,这个太子的为人到底怎么样呢?”

    杨士奇就回答说:“殿下仁孝恭敬非常人可比。”

    明成祖听了之后说:“你能不能给我举出一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呢?”

    杨士奇回答说:“在每逢祭祀的时候,太子一定会把所有的祭器亲自检查,不把这个事委托给别人。比如说去年按照惯例要举行祭祀的时候,正好太子得了痛风病,结果医生告诉他要服药发汗才可以。太子说‘如果要吃药发汗,怎么可以亲自参加祭祀呢?’左右的人就说:‘那可以让别人代替您参加祭祀啊!’殿下就回答说‘皇上把祭祀的使命交付给我了,我又派遣别人来代替,这不是违背君父的命令吗?’所以他就带着病亲自去参加祭祀。祭祀才完毕出了一身的汗,结果这个病就痊愈了。再比如,每每给皇帝进俸食物、其它的东西的时候,这个太子一定会亲自检查,亲自把这个封条封好,然后才派遣他们去出发,不敢轻易地把这些事委托给下人去做。”

    明成祖听了之后就说:“这些都是为人子应当做的事情。”

    杨士奇说:“自古以来的大圣大贤,都是把他该做的事情做到了极致而已。

    也就是说圣贤人也没有什么奇特之处,只是毕恭毕敬地、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的本分而已,所以明仁宗“躬阅祭器”的故事,就给了我们很多的教育。皇帝对于祭祀这样地诚敬,也就能够起到上行下效的作用。所以他当了皇帝之后,这个国家也治理得很好。那么这是我们讲的“追远”。

    祭祀为什么那么重要——“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如果君上能够把慎终、追远这两件事做好了,人民会被他的德行所感化,民风自然归于淳厚而不刻薄。

    圣贤施教,以孝为本。这里讲“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就是讲孝道,说明厚德是由行孝而来,这也是告诉我们,民风之所以不淳厚,根本的原因就是在于没有教民众孝道,所以要想使民风淳厚,必须从孝道这个根本入手。

    微信图片_20180119225614.jpg

    《礼记》中也说:“是故君子之教也,外则教之以尊其君长,内则教之以孝于其亲”。

    君子施教,对外教他要尊敬尊长,对内教他要孝敬父母。那怎么样教才能教好呢?

    《说文解字》上解释“教”是“上所施,下所效”。

    身教胜于言教。但是我们要教属下孝道,教学生尊敬老师,但是自己的父母、老师都已经过世了,怎么样能够身教呢?

    “是故君子之教也,必由其本”

    君子的教化一定要从根本上来教起,从孝道来教起。那怎么教呢?

    “顺之至也,祭其是与?”

    能够把孝敬之心体现到极致的就是祭礼。为什么要实行祭礼呢?

    就是在上的人能够定时追念他的父母、他的祖先、恭敬他的老师,下面的人才从他的身上学到了孝道。这就是说把孝心体现到极致,就是祭礼的作用。

    “故曰,祭者,教之本也已”

    所以说祭礼是教化的根本。

    “祭而不敬,何以为也?”

    如果举行祭祀而心无恭敬之念,为什么还要去祭祀呢?

    这就给我们指出了重点,也就是说我们去教导属下、教导学生,自己必须有恭敬之心。这个恭敬之心不是装出来的,不是为了教育而表现的,必须是发自内心的诚敬与感恩,才能够让人受到感化。

    我们想一下,一个人对祖先都念念不忘,想着定时祭祀,对于眼前的父母哪有不照顾的道理呢?他不可能一边祭祀祖先,一边打爹骂娘,这是于情于理都是不合适的。

    微信图片_20180119225620.jpg

    这告诉我们,上行而下效,正是通过举行祭祀才教导了人民心地的厚道、不忘本。所以要想使天下太平、和谐,必须从孝道入手。要使人心厚道,就要提倡慎终追远,恢复祠堂、提倡祭祀,还要修治家谱、绍述祖德,倡导不忘本、知恩报恩、饮水思源。

    在祭祀和修家谱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要讲述祖先的德行,这样人民才会为自己祖先的德行、君主的德行所感化,民风自然归于淳厚了。

    蕅益大师在《四书蕅益解》上说:“厚,是本性之德。复其本性,故似归家”。

    他就解释这个“厚”,人性本有这种仁厚之德,“人皆可以为尧舜”,“途之人可以为禹”。所以恢复人的本性就像回家一样,所以说“民德归厚”。这一句解释可以说是画龙点睛之笔。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