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祖文化

这位明清时期著名的官吏、学者,来自南阳名门望族!

  • 明清著名官吏、学者——彭而述


    640.webp.jpg


         在邓州市彭桥镇商城路北侧,有一个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的古墓群,这就是当地颇有名望的彭而述家族墓群。


         1994年4月,彭桥镇在修筑商城路时,在道路北侧发现了彭而述墓。


         从出土的墓志铭内容可知,这里就是彭而述家族墓群。现存碑刻10通,御砚一块、御匾“公明尽职”一块,御筵课读图(即跪师图)等文物。


        这一件件出土的文物,向人们述说着彭氏家族昔日的辉煌与显赫。


        翻开尘封的扉页,追朔历史的遗迹,让我们一起探索墓主人彭而述曾经生动鲜活的生命轨迹。




    少年雄心壮志  希望立功边塞


        彭而述(1605~1665),号禹峰,邓州彭桥人,明清著名的官吏、学者。


        他出生于明末清初动荡的年代。其先世从东北的临江,迁到河南之邓州,定居在禹山之下,因此自号禹峰。邓州百姓视他为“楼子彭家先生”。


        据彭而述自己的记载,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就死了,由他的母亲把他抚养长大成人。十五岁时,就特别喜欢古文辞及诗歌。20岁后,就开始专家为之。



    邓州西南的禹山


        当年,他曾鼓足勇气,携带着平时习作十余篇,慕名前往临县新野,去拜见学识广博、惠政爱民的新野知事——杨奇。


         彭而述深得杨知事嘉许后,心存感激,非常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


         他寓居在新野县城的大钟寺,在杨知事的资助关爱下闭门苦读,度过了他人生中凤凰涅槃前的一段时日。



    新野古城


         在后人的记载中,彭而述长身修髯,伟岸英俊,声若洪钟。他酒量很大,饭量也很大,“一饮能举数升,一食能尽一彘肩(猪肘子)”,人称饮食之豪 。


         彭而述少时抱有事功之志。立志为国勤奋努力工作。


         他读书不事章句。不钻研当时流行的文章词句。


         他为诗文操笔立成。诗文写得很快,下笔即成文。


         他性情豁达豪侈,多雄才大略。



    清代武将骑射图


         他爱好骑射,非常希望立功边塞。


         他曾对身边人说:“丈夫幸而得志,当驰驱边塞,取封侯之印。像前世威宁、靖远两王公的为人,有如不遇,则闭户著数十卷书,亦足以豪矣。”


         他精通军事。当他还是举子时,就曾经为掌握很大兵权的督师——熊文灿,招张献忠,极言擒贼之计。但熊文灿卒不能用,最终导致失败。


         明末崇祯九年(1636年),深受儒家正统思想影响的彭而述,一举考中举人。


         崇祯十三年(1640年),他考取进士。后来崇祯帝考较武艺,让他射击,九发九中。


    达则兼济天下  宦海建功立业


         彭而述最初在明朝开始做官,知阳曲县事。不过他做县令的时间很短暂,还不出名。


         崇祯甲申年(1644年),彭而述遭逢母亲丧事,不做官守丧三年。


         顺治帝初年,清代亲王,英王——爱新觉罗·阿济格,向皇上推荐彭而述,督学湖北湖南一带,补分守湖南的永州道县。



    英王爱新觉罗·阿济格


         后来四川、广西需要军队作战,阿济格再次举荐彭而述为贵州巡抚,给予三千兵力以行。


        其军队暂时停宿在湖南靖州,正好遇到降师——陈龙友率兵反叛,围攻永州城。


         千钧一发之际,彭而述半夜打开城西门出去,驻扎在山下,挑选精锐的骑兵队伍,划破浓雾,冲锋陷阵,以五百兵力抵抗敌人的数万兵力。


         城里的士兵大喊大叫,打算与友龙合。彭而述率众退守宝庆,与敌人相持于紫阳河上,长达一年多之久。


         后来永州失陷,巡按御史以不救永州的过失弹劾他,结果彭而述惨遭落职。



    永州古城


        顺治十三年(1656年),他又前往经略——洪承畴长沙幕府。洪氏给皇帝上奏章,让他担任湖南的衡州兵备道,掌管兵备事宜。


        于是,他立即离开桂林,前往衡州。后来,又提升为贵州按察使。


        康熙三年(1664年)六月,贵州郎岱的土司——陇安藩、水西的土司——安坤,纷纷起兵反清。


        当时,吴三桂准备讨伐水西,灭掉安坤。



    水西土司


         彭而述为他出谋划策:"乌蒙、乌撒、镇雄、东川四府,与水西唇齿相依。而土司陇安藩,又与安坤家联姻。现在这四府虽然名义上归附了朝廷,但都是狼子野心,势必爱惜他们这一类的。”


         彭而述指着地图,接着讲:"凭借水西的强大,而陇安藩与四府,都归附他,因此是不容易制服安坤的。现在还不如先平定四府,杀掉安藩,然后西南就没有祸患了。"


         吴三桂采纳了彭而述的计策,诛杀了安坤。彭而述因此升为广西右布政使,从二品,相当于今副省长,权势极重。



    吴三桂


        后来,吴三桂推荐彭而述为云南左布政使,但他暗自思量:从军打仗二十年来,立功立言,始终没有多大成就,十分失望。


        因此,康熙四年七月(1665年),彭而述请求归老,著书以娱暮年。


        吴三桂明白他的意图,挽留不及。


         恰好这时朝廷有下诏书,允许他改调。于是他就走了。大致走出会城三十里,不大一会儿,他无疾而终,年近六十。


         穷则独善其身  学海闭门著书


         彭而述少年时,就以时文而才名大震。


         他精研经史,博见广识,所以作诗使事用典,得心应手。


         即使在军队中,他稍微有空闲,就拿来史书诵读。于是乎发而为诗文,“辞气雄浑壮丽”。


         他文史兼治,被免官回乡的十年间,著作很多。


         其代表著作有《读史亭诗集》16卷、《读史亭文集》12卷、《读史外篇》8卷、《宋史外篇》8卷、《续读史外篇》8卷,可谓著作等身。



    《读史亭诗集》


        遗憾的是,除《读史亭诗集》(残卷)外,其他的文集都不能看到了。


        《读史亭诗集》是现存彭而述最重要的一部著作。总共16卷中,仅有残留的7卷存世。


         这部诗集,大致可分为咏怀诗、咏事诗和风物诗等三类。


          咏怀诗多创作于他仕途坎坷、人生失意的时期。其基本主题是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苦闷,表达了对时世的不满。


          如:"汉宫不能容贾谊,唐人何用解刘贲”。“安能四十常碌碌,冯唐李广都白头。”



    《读史亭诗集》局部


         他的咏事诗,就好像"新乐府"诗,多作于明、清之交的战乱时期,基本上再现了民不聊生的凄惨图景,表达了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同情。


         如: "白骨苍梧山,血涌潇湘流";"出门见苍鼠,径尺分外肥"。

         彭而述长期在西南边陲做官。西南奇异的风土人情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的风物诗,就是记载、描摹西南独特的自然、人文景观的。


         如:"黔山殊易了,值此忽惊人";"环山簇石笋,拔地起松根。"写景状物,历历在目。



    贵州梵净山


         彭而述生于乱世,仕明又降清。身为贰臣,所以在《读史亭诗集》在内容表现上,既有他个人苦闷的倾诉,也有战乱生活的叙写;既有世道人心的评说,更有边陲生活的描绘。


         他的诗关注时事,关心民瘼,诅咒征伐;也对权贵征敛及其腐朽生活进行了揭露和抨击。


         透过他的这部诗集,我们仿佛回到那个动乱年代广阔的社会现实,也深切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的正直和良心……


         在艺术风格上,彭而述的古诗乐府,质朴通俗,多仿民歌之作,不乏清新的韵味。其律诗严守格律,平仄对仗,极见功力。


         清乾隆年间,《读史亭诗集》受到文字狱举报,被归入禁毁之列。残卷流传至今,十分珍贵。



    彭而述残碑


         彭而述受儒家正统思想的影响,积极用世、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思想占据他思想的主流。因此,他科举以求仕,终至功成名就。


         他从明朝的小县令做起,历任清朝云南、广西、贵州等军政要职,最终官至广西右布政使。仕途虽然坎坷,但颇有军功政绩,显彰于西南边陲。


         他有功成名就的自豪,也有怀才不遇的苦闷。


         正如他自己所预期的那样,遇则建功立业,不遇则闭户著书,这是他一生的真实写照。


         他的六儿一女,一门三进士,文章鸣天下。个个学有所成,声震中原。


         值得一提的是,五子彭始抟,入阁拜相,清正廉洁。康熙曾御赐“公明尽职”匾。另外,一幅《御筵课读图》,再现了雍正帝的这位至尊老师的治学严格、孜孜不倦。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