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祖文化

论“耕读传家”在我族发展中的作用
  •                                  论“耕读传家”在我族发展中的作用


                                                                 湖北省英山彭积恕


         我彭姓系出于帝颛顼裔孙受封于彭城之彭祖,子孙因此为氏。此后,苗裔日繁,人文日盛,历经一百五十余世,成为泱泱大姓,居全国姓氏中第三十九位。我彭氏宗族为什么能有此辉煌的发展呢?为此,我仔细研读了保存下来的历届族谱。发现坚持“耕读传家”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族先民在漫长的生存繁衍过程中,积累了两条重要经验,这就是坚持“耕”与“读”,即“耕读传家”。人要生存,就必须吃饭穿衣,民以食为天,“食”靠耕而获得,而衣呢,也只有通过种植,才能获得制衣的丝、棉原材料。只有耕种,才有饭吃,才有衣穿,人才能生存。生存下来以后,人们还要向更高层次发展,走出去建功立业。这就需要兴办学校,学习知识。“学而优则士”,用知识改变命运。为了教育族人,旧族谱中,还引用清朝皇帝的圣喻“重农桑,以足衣食;隆学校,以端士习”,以激励族人耕读传家。此外,历届旧谱中的序言,人物传记,也常有“耕读传家”之说。


    先辈们不仅提倡“耕读传家”,而且采取多种措施保证“耕读传家”。


         一、开垦耕地,拓展“耕”的空间,有了土地,才有地处下力,才能以“耕”养家。为此,我族的先辈们常常在一地居住几代人之后,便分出一支或几支携带钱、粮、种子,迁移到边远人烟较少的地方,“撅莽披榛”,开荒种地,进行另一番缔造,拓展生存空间。这样才有利于子孙的繁衍。例如我们英山的六世祖子富公,兄弟六人,他一人从南乡彭家畈迁至百里之外的西乡彭家山。而后十五世祖永隆、永泰又分别迁至五显庙、八字门。十八世祖中又有一支迁至金寨县流波潼。每迁移一次空间就拓展一次,从而获得更大的发展。现在三地的彭氏宗亲达一千余人。


          二、鼓励族人扶危济困。对于家族中生活困难者,鼓励那些殷实之家捐款、捐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提倡轻财重义,扶危济困。行仁仗义是品德高尚的标志。这在旧谱的人物传记中随处可见。如十五世祖永隆公的传记中就有:不仅“推食食人,解衣衣人”,而且家族中有“不能婚娶者,供其盘揽,制其田宅;有不能丧葬者,助其费用,给其衣棺”的记述。这样,由于族人的救助,穷困者得以生存;而施救者,因仗义疏财、品德高尚受到族人敬仰,在族谱中被立传记述,以此传承美德,昭示后人。


          三、利用宗祠族产实施救助。彭氏各地的宗亲分别修建了大小不等的宗祠,同时经营着丰厚的族产。一些生活无着的族人会得到族资族产的救济、支持。极少数没有住房的,就让其住宗祠的“脚屋”(即修建宗祠时留下来的工棚或其它附属建筑)。我记得解放前我支派的祠堂就住了四户人家。我们兄弟就是在祠堂出生长大的。在我的记忆中,解放前,我们支派近千人,没有一个流离失所而外出讨米要饭。这在当时的社会是十分少见的。族人的相互照应,积极救助,保证了“耕读传家”,保证了子孙后代生生不息,枝繁叶茂。


          “非常之族,必有非常之人;而有非常之人,斯称非常之族”。要想光耀门庭,扩大彭氏家族在当地的影响,就必须有出类拔萃的人才,这只有通过读书才能培养出来。为此,我族的先辈们重视读书,提倡读书,鼓励子孙们“入成均,游泮水”,进入高等学府学习。并采取以下措施:


           一、提升读书人家的地位。我县彭家畈支派规定,在宗祠祭祖会餐时,不论辈份高低,有人读书的家人坐上殿,没人读书的家人坐下殿。族人以“读”为荣,不“读”为耻,读书蔚然成风。不仅在本地读,有条件的还纷纷出外求学。民国时期,南乡支派一千余人中,先后有四人入黄浦军校学习。读书的人多,有地位的人就多。当时的县政府、县参议中都有彭氏族人担当重任。彭氏家族的社会影响大为提高,曾经成为英山的三大姓氏之一。


           二、为育子成才,教子有方的人立传。在旧谱中能立传记述的,除了必须是忠臣孝子、义夫节妇之外,还必须是自己或子孙学有成就,地位较高的人。例如:清光绪三十年的旧谱《沈孺人未婚节孝传》,记述丈夫被太平军掳走未归,沈孺人时年十五岁,来到彭家,妇代子职,侍奉双亲,未婚守制,是典型的贞女节妇。同时沈孺人坚持耕读传家,将年幼的嗣子培养成秀才,获得了较高的社会地位,才被立传。在另一篇《节孝彭母沈老孺人序》中,记述这位母亲在有生的六十八年中,为女二十年,为妇三年,为未亡人四十五年,“苦节如是,不堪回忆”。然而更重要的是她坚持耕读传家,将遗腹子亦培养成秀才,并生有六子,门庭光耀,人文日盛,这位彭母因此被立传表彰。上述两人都是育子成才的典范、楷模。家族便以此激励族人坚持耕读传家,育子成才。


           三、家族支持,重点培养。对于本族子孙中出类拔萃智慧超群者,若家庭困难无力培养,家族就利用族产族资给予资助扶持,使其完成学业。例如我们英山西乡八字门支派的积炯公,幼时聪慧好学,但是他有兄妹六人,家大口阔,无力培养。家族便利用族产、族资供他上学,直至南京警官大学毕业。能读南京警官大学在当时是了不得之事,家庭光宗耀祖,家族地位提升。家族重点培养,这是当时各姓氏的通常做法。不如此就出不了人才,就要被别的姓氏打压。


           封建社会的科举制度必须由秀才到举人到进士,周期长,甚至要举毕生之力。加上有的子女多,兄弟四五人、七八人较为普遍,“耕作”和“读书”就发生了矛盾,于是便有了“耕读结合”、“以耕养读”、“半耕半读”,这样既维持了生计,又培养了人才。


           综合以上所述,“耕读传家”是我彭氏家族发展的推动力,是光门耀祖的催化剂。正是由于坚持了“耕读传家”,我彭氏家族不仅人丁兴旺,而且代有文人、杰士、孝子、忠臣。伟大的军事家彭德怀,出身贫苦的农民家庭。但是他的祖父辈坚持“耕读传家”,竭尽全力让德怀公读了两年书,使他日后能考进湖南陆军讲武学堂,由排长、连长升至副总司令。解放后当上了国防部长、副总理,肩负治国安邦的重任。德怀公文武兼备,是一代伟人、彭氏族人的骄傲。


           今天,“耕读传家”仍有现实意义。古时以农业为主,“耕”就是主要职业,以“耕”养家,就是今天的以“业”养家。今天,只有爱岗敬业,才能得到丰厚的物质回报,才能提高生活水平。同样也只有读书、求学,掌握先进的科学知识,才能走出去获得更大发展。所以,今天我们仍然要坚持“耕读传家”,爱岗敬业,努力学习。如此彭氏家族才能更加昌盛,祖国才能更加繁荣。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