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祖文化

重视开发谱牒资源 建立中国家谱信息库
  • 重视开发谱牒资源 建立中国家谱信息库

    上海图书馆研究员王鹤鸣

        上海图书馆党委书记、研究员王鹤鸣最近从美国犹他学会家谱图书馆考察回来后向记者提出:中国家谱历史悠久,数量可观,是中华民族一笔巨大的历史文化遗产,学术界应重视谱牒资源的开发,开展合作和交流,尽快建立中国家谱信息库。

      家谱又称宗谱、族谱或谱牒,是以记载一个血缘家族的世系与事迹为主要内容的史类文献。我国历史上家谱的出现至少可追溯到先秦时代,明清时期私修家谱更是成为一项全民性的文化活动。家有谱、州有志、国有史,家谱与方志、国史并列成为祖国三大历史文献。家谱有一定的编写体例,主要记述家族的历史沿革、世系繁衍、人口变迁、居地迁徙、婚姻状况,家族成员在科贡、官封名谥等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作用和事迹(包括著述),家族的经济情况和兴衰变化,以及家族的丧葬、祀典、族规家法等,因此,家谱是一种能够比较真实反映历史面貌、时代精神、社会风尚的载籍,历代学者都把谱系之学看作是一门重要的学问,是史学的组成部分。

      据了解,家谱的文献价值在我国一直处于尚未开发利用的状态。家谱大多深藏民间、秘不示人,学者在搜集家谱资料时十分困难;解放后,历次政治运动使家谱成为封建残余扫地出门,流入社会。其中一部分被各地图书馆、博物馆收藏入库。上海图书馆当年从造纸厂抢救了近万册家谱,从而成为国内保存家谱原件最多的图书馆。

      近年来,海外华人的寻根意识和对家谱文化的重视推动了国内学术界对家谱的开发和研究。称雄一时的徽商研究的主要依据就是皖南徽商的家谱资料。由于家谱资料被多家图书馆收藏,分布零散,又未经整理,因此目前家谱研究较多停留在对家谱本体的描述,而较少个案研究。1996年,上海图书馆开始组织人力对馆藏家谱进行修补和整理,并于新馆开馆之际开设了国内首家“家谱阅览室”,接待了大批海内外读者。“家谱”这一曾经被视为封建糟粕而遭唾弃的历史文化资源开始登上了学术的高雅殿堂。

      王鹤鸣告诉记者,上海图书馆把家谱的整理、修补、开发、研究作为馆藏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图书馆专门成立谱牒部,采用馆校协作的方式,聘请复旦大学、华东师大、上海师大、社科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参与家谱的编目并撰写提示。华东师大古籍研究所一位教授仅在整理无锡尤氏家谱时就欣喜地发现了近代史上的重要资料。许多参与编目的专家惊呼:家谱资料的丰富真是出乎意料!

      据了解,上海图书馆将于今年完成对所有馆藏家谱的整理、编目,并于年底前召开全国谱牒开发和利用研讨会,在此基础上,上海图书馆将与国内有关单位合作,编写全国的家谱联合目录,基本摸清国内存世家谱的家底。王鹤鸣此次在美国犹他学会家谱图书馆考察触动很大,犹他家谱图书馆在搜集、整理、开发中国家谱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们已搜集、拍摄了17000余种中国家谱缩微胶卷。此次访美,双方已达成协议,将由犹他家谱图书馆每年分批向上海图书馆提供缩微胶卷目录。王鹤鸣说,通过国内外的协作和学术交流,上海图书馆将逐步建立中国家谱信息库,把祖先传下来的这份珍贵遗产保存好、整理好、开发好,使谱牒这门古老的学科在东方重新崛起。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