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类型

当前位置 : > 彭氏新闻 > 最新活动

彭家英:英雄不问出处 富贵当思缘由(一)
  •                                 ——来自世彭总商会常务副会长、云南家英集团董事长彭家英的系列报道之一



    人物档案

    彭家英,1958年9月出生,云南富源县人,中共党员。1992年10月创办天井煤矿,任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天井煤矿矿长、法人代表;2010年10月退出天井煤矿的管理,担任罗平县安达金龙源小额贷款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2003年至今任天井煤矿党支部书记;2007年6月至今任十八连山镇纸厂村委会党支书记、主任;1994年当选为富源县人大代表;2008年当选为曲靖市第三届政协委员、富源县第七届政协委员;2010年担任世界杰出华商协会理事长;2011年担任云南省彭氏宗亲会会长;2013年担任云南中国西部研究发展促进会常务副会长;2014年担任勐海家英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家英茶厂)董事长;2014年11月世彭海南十一届代表大会当选为世彭总会副会长;2015年3月至今任世彭总商会常务副会长。

    d00956b.jpg




    如果你没有到过云贵交界处富源县十八连山镇老屋基村,你就无法领略云贵高山之巅的神秘和崎岖;如果你没有徒步走过这段九曲十八弯的盘山路,你就不能深切感受大山深处的闭塞和绝望。


    从云南富源十八连山镇老屋基海拔2340米的高山,到云南勐海县勐宋乡南本老寨古茶山,云南家英集团董事长彭家英整整走了40多年。从富源县老屋基的大山深处,到勐海县勐宋乡的南本老寨古茶山上,同样是大山,却承载着彭家人迥异的人生底色。


    30多年前,在富源山村,彭家英面对的是贫穷、苦涩和绝望;30年后,在勐海茶山,彭家英创造的是智慧、喜悦和健康。从一座大山走到另两座大山(南本老寨古茶山、景迈山),彭家英始终没有走出大山的怀抱,但时间的沉淀却让他的人生焕发出异样神采。

    ceca428.jpg



    从大山深处出发    向命运发出怒吼

    时至今日,在云南省富源县十八连山镇老屋基村,依然只有几户人家。为数不多的土地分散着挂在四周的山梁上。每到雨季或是大雪封山,山体滑坡和不期而至的泥石流总能把这个小村落与世隔绝。

    17dface.jpg

    在这片挂在半山腰的红色土地上,你能看到云雾缭绕的山间奇景,也能体会到闭塞隔绝的绝望落寞。

    9c3a30a.jpg

    上世纪50年代末,彭家英就出生在这个“与世隔绝”的山村。作为家中长子,面对大小十余口人,在接下来的20多年中,贫穷、愁苦始终萦绕在彭家英的心头,但大山赋予他的坚韧不屈也如影随形。


    60年代初,在天灾、人祸的接连作用下,整个国家都处在饥饿、贫穷当中,更遑论大山深处的彭家人。


    那时节,年幼的彭家英没有享受过童年应有的欢乐、轻松和活泼。家中人口多,深山之中资源有限,一家人早出晚归地操持、挣命,也无法依靠那些挂在山梁上的薄田养家糊口。尤其是到了青黄不接的季节,早已断顿的彭家人只能上山挖野菜、摘野果果腹。

    那时的老屋基风清气爽、天蓝云淡,但饥肠辘辘的少年彭家英毫无心情欣赏云贵高原的无限风光。几间山石垒砌的陋屋,几口大瓮,几张看不出颜色的桌椅,外加一床棉絮败露的薄被,就是彭家人所有的家当。


    虽然生活条件如此恶劣,但彭家父母还是决定把长子彭家英送进学堂,以期让孩子不再遭受“睁眼瞎”的痛苦。彭家英的父母虽没有什么文化,但他们坚信“鸟美是羽毛,人美是学问”。“能够坐进教室识字读书,在大山环抱的学堂发出朗朗书声”,这样的生活让少年彭家英欣喜不已,足以暂时忘记生活的艰辛。

    d28efb1.jpg

    彭家英回忆说,那时,老屋基没有学校,要想上学得到邻村。说是邻村,实际上道路曲折——先要从老屋基沿着羊肠小路一路攀上山顶,穿过一片浓密幽深的原始森林,然后再蜿蜒曲折着下山。


    对于少年来说,这样的上学路显然带着几分凶险。

    无奈之下,彭家人采用一种接力护送的办法送彭家英上学。每天清晨,年迈的爷爷先把“家英”送到村口,然后目送他爬到山顶。家英一边走,一边呼喊着“爷爷”,借此给自己壮胆;爬到山顶后,家英再冲着山坡背后的山下呼喊“姑姑”。听到喊声,住在山脚下的姑姑会呼应着家英下山,直到走进学堂。

    b0b9f59.jpg

    即便是这样艰辛的求学环境,彭家英也无法专心学习。每天赤脚徒步往返学校,山间的碎石、荆棘不时会刺破他的手脚。寒冬腊月,赤脚上学的彭家英被山石划破脚掌,家人只能用针线给他缝合。时至今日,童年的这份艰辛还在彭家英的身上印着深深的痕迹。家中人口众多,地里收获的粮食只能勉强维持多半年,其余只能靠野菜、野果充饥。一到农忙时节,彭家英就要充当劳动力,根本无暇学习。


    细细想来,彭家英5年的学校时光,仅有一半时间是在学校度过的。即便如此,短暂的学校生活还是很快就结束了。小学五年级,随着弟弟妹妹的出生,本就窘迫的彭家更显贫寒。万般无奈之下,身为长子的彭家英主动提出退学,离开万般不舍的学校。隔断孩子天生的求知欲,走出学校的那一刻,彭家英的泪水悄悄滑落!

    0719dc3.jpg

    下地种田、回家打草,面朝黄土背朝天,生活的轨迹似乎又回到祖辈走过的道路上。

    悬崖上的小草顶着顽石的挤压,啜饮着偶尔降落的雨水,也要迎着阳光向上生长。十几岁时,彭家英跟着村中的伙伴一起到老厂镇上的厂矿背萤石(一种矿物)谋生。


    本是孩童少年的年纪,彭家英已早早承担起长子的责任。如今想来,这可谓是彭家英第一次真正站立在这个世界上。因为山路崎岖、路途遥远,彭华贤夫妇咬牙从仅有的一点积蓄中给儿子买了一双“解放牌”胶鞋。


    拿到鞋子后,彭家英一夜辗转难眠。相比贫瘠的土地,这份繁重的工作能给彭家带来稍稍丰厚的收入。一筐百十来斤的萤石,十几岁的彭家英背着很是吃力,但为了家人的生活,彭家英依然咬牙坚持。

    4935eeb.jpg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这一背就是两年。繁重的体力劳作、枯燥的工地生活,强壮了他的筋骨,磨炼着他的意志,更让他初尝为家人遮风挡雨的骄傲。

    日子一长,彭家英又动了心思。看着当地储量丰富的煤炭资源,彭家英想加入马帮驮运煤炭多赚些钱补贴家用。


    “马帮”,一个听上去充满文艺气息的词汇,让人容易联想到“山水之间”“纵情歌唱”,可实际的工作却充满危险、繁重和不测。


    如今想来,弱冠之年的这段经历,为彭家英日后的成功奠定了最初的精神基础——坚韧、坚持、不放弃。

    da075e6.jpg

    时间在流淌,山水在运动。1975年,不足20岁的彭家英被推选为老屋基村生产队长。基于他的坚毅和眼光,老屋基村人给予了他充分信任。


    从一个家庭的责任到一个村落的信任,年轻的彭家英开始琢磨一村人的生计。环境闭塞、资源匮乏、土地贫瘠,面对现状,经过一番思索,彭家英把目光投向苍莽的大山——那里有漫山遍野的紫竹,山里人有世代相传的造纸手艺。按照传统工艺,彭家英带着村民从山上砍伐竹林,历经泡料、发酵、沉淀、分离等多道工序,往往需要两三个月时间,才能造成真正的纸张。

    6142836.jpg

    此后,彭家英又带着村民转战修路、建筑等行业。也许,彭家英当时并未意识到这是他人生真正开始的预演。


    无休止的操劳、身先士卒的付出、强烈的改变艰苦生活的信念,弱冠之年一些看似偶然的事件、因素,已经为后来的人生埋下了伏笔。


    对于弱者来说,苦难是压在胸口的巨石;对于强者来说,苦难是激发斗志的良药。独自在暗夜前行的时候,偶然抬头看见的那一颗明星,足以给夜行者增添走下去的勇气。


    当选为生产队长不久,彭家人就迎来了一场喜事——长子彭家英有了心上人。彭家英没有遵循古老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在老厂采石场背萤石时,彭家英和余小粉暗生情愫。二人的父辈是世交,彼时,彭家英打工借助在余小粉家。日子长了,两人对彼此了解日深——余小粉看上了彭家英的勤奋、英武,彭家英看重余小粉的善良和温柔。


    一个顶天立地的英武汉子,一个温柔娴静的山里妹子。余小粉没有嫌弃婆家的窘迫、拮据,因为她看中的男人迟早会意气风发。彭家英则在暗地里发誓——一定要让我的女人过上好日子,决不让她后悔嫁给我!

    92c1e57.jpg

    一个雪后初晴的日子,彭家英率领一列队伍,牵着高头大马,浩浩荡荡地赶到老厂余家。没有华服美食,没有良田大屋,但彭家上上下下用火一样的情意迎回了“新娘子”,也迎来了新希望。(待续)



彭氏交流群一: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二:世彭总会   彭氏交流群三: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一: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二:世彭总会   在线客服三:世彭总会